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读《登幽州台歌》兼论子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745 日期:2023-12-09 来源:论文网
前不见古人,

  #21518;不见来者。

 #12288;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32780;涕下。

  陈子#26114;一曲《登幽州台歌》,以短短二十#20108;字,长吟浩叹,雄沉悲#20937;,蕴含哲理,回荡着郁勃之气,#28608;起遐思,令人震撼#12290;黄周星在《唐诗快》中评赞说#65306;“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21476;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27492;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39740;神。”为什么陈子昂的这首#35799;,能成为千古绝唱,引起千百年#26469;无数人的共鸣呢?笔者认为有以#19979;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革#26032;诗歌筚路蓝缕功

  从#21776;初至陈子昂的数十#24180;间,人们一直在呼#21796;文学新潮的到来,但却未能把握#38382;题的关键。魏征曾提出合南#21271;文学之长的目标,但他认为只#35201;“各去所短,合其两长#8221;,就能“尽善尽美#8221;(《隋书。文学传序》)。他#35748;为文学变革主要是通过既#26377;风格的调和综合。初唐四杰的出#29616;打破了诗坛的沉寂,揭开了#21776;诗变革的序幕,对当时宫廷诗风#30340;批判也很有力,然而在某些重大#38382;题上的理论表述,却仍然是陈旧#32780;空洞的。与前人相比,陈子昂#30340;观点真正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他提#20986;的文学变革理论主张既清晰#21448;透辟。他说:“文章道弊五百年#30691;,汉魏风骨,晋宋莫传#65292;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23581;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32321;,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12290;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39118;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35265;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65292;音性顿挫,光荣朗练,有金石声#12290;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37057;。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21487;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矣。”(#38472;子昂《修竹篇序》)

  陈#23376;昂标举“汉魏风骨”,目#30340;在于恢复和发扬文#23398;中的英雄性格,以矫正诗界软#24369;柔靡的倾向。但这不#26159;单纯的复古,而是为了激发与#26102;代精神相适应的黄钟大吕#20043;声。

  陈子昂是#24320;启唐代诗风的第一人,李#30333;、杜甫、白居易以及#20013;、晚唐诸多诗人无不把他看#20316;前驱来敬重。杜甫#22312;《陈拾遗故宅》中咏叹道:“#26377;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12290;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20803;好问的《论诗绝句》:“论#21151;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38136;子昂。”陈子昂不仅有理#35770;上的革新,而且在创作#19978;也能做到有所寄托并摒弃繁丽的#35789;藻。其中《感遇诗》三十八#39318;是他诗歌革新实践的成果。卢藏用#35828;他“卓立千古,横制颓波,#22825;下翕然,质文一变”(#12298;陈伯玉文集序》)。韩愈也说:“#22269;朝盛文章,子昂始#39640;蹈。”(《荐士》)

  从文学史的角#24230;来说,真正代表陈子昂创作主流#30340;是其《感遇诗》。#32780;《登幽州台歌》以#20854;空旷、高远,超脱现实体现了#38472;子昂的革新实践,唱出了千#21476;仁人志士殊途同归#30340;无奈。

  二、诗人气质酿慷#24936;悲歌

  陈子昂(659?——702?#65289;字伯玉,梓州(今四川)#23556;洪人。出身豪富,早年#8220;驰侠使气”,后览经史百家#12290;24岁中进士,曾任麟台正#23383;和右拾遗。先后两次从军西域幽#29141;,屡次上书揭露时弊,#38472;述民疾,议论军务,都因“言#22810;切直”(卢藏用《#38472;氏别传》)未被采纳,还#21463;到排挤、打击,于38岁辞官还乡。#21518;被县令段简害死狱#20013;,年仅42岁。

  陈#23376;昂胸怀大志,渴望为#22269;建功立业,他“感时#24605;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20043;三十五),“每愤胡兵#20837;,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26410;封侯”。然而当他在#20181;途上饱受挫折后,又以诗#23492;兴,抒发其抱负不展的#24754;愤,《感遇诗》其二:

#12288;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38738;青。幽独空林色,#26417;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34949;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33459;意竟何成。

  诗人借助#33609;木零落的景象,以象征手#27861;抒发其怀才不遇、美好愿望不#24471;实现的感慨。表现了内心的苦#38391;之情。陈子昂也感悟人生、体认#21746;理,但他在这些思想#21518;面,隐藏着强烈的入世愿望,如《#24863;遇》之三十五:转贴#20110;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12288;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24605;报国,拔剑起蒿莱。

 #12288;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30331;山见千里,怀古心悠悠。

  #35841;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诗人#23545;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29616;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与#25256;击,他的诗歌也成了现实生活的#24178;预者。

  陈子昂渴望#20056;时代风云而大展宏图,#21364;重蹈了具有诗人气#36136;的慷慨之士在官场中难以逃脱#30340;厄运,陷没于险恶的政治漩#28065;。他自视甚高,却壮#24535;难酬,直言诤谏,每忤#26435;贵,先后两度受诬陷入狱。这些#36523;世际遇自然也投影在他的诗#20013;,最明显的,是怀才不遇#12289;不为世人所知的强烈#23396;独感。但既使如此,他的孤独#20063;绝不表现为沮丧沉沦,自哀#33258;怜,而是英气勃发,高#20658;不屈。“登山望宇#23449;,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35890;,孤鳞安得宁”(#12298;感遇》之二十五)。

  陈诗的风格是着#30524;现实,又超脱现实,他的#24819;象力从现实膨胀到历史和宇宙的#24847;识中去。因此,他的《登幽州台歌#12299;才会苍茫悲凉,成为#25226;历史和宇宙融为一体的慷慨#24754;歌。

  三、壮志未酬叹天#22320;悠悠

  经过魏晋以来个性意识的#35273;醒和成长,陈子昂即使在追#27714;功业时,也不甘把自己视为君权的#38468;属品,而要求获得相当的尊重,以#26576;种带有平等性的君臣知遇为#29702;想。所以他的诗中,反复咏#21809;燕昭王礼贤下士,使得#37101;隗、乐毅等英才得以大#23637;智能的故事。

陈子昂的《蓟丘览古#36192;卢居士藏用》七首诗中便有一首《#29141;昭王》,缅怀了燕昭王#31036;贤下士的事迹,抒发了#33258;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登#24189;州台歌》与之做于同时同#22320;。陈子昂因与建安王武攸#23452;不合,不为其所用,故而“#30331;蓟北楼,感昔乐毅、燕#23614;服昭之事,赋诗数首,#20035;泣然流涕而歌曰:‘#21069;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1229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19979;。’”(卢藏用《陈氏别传#12299;)诗人情感压抑,悲愤至极#32780;以豪语出之,运用了全景式扫描的#25163;法,极目驰骋于天地古今#20043;间。能任用贤能的#8220;古人”,如燕昭王已成为过去;能#20219;用贤能的“来者”尚未到来。#20108;者皆不可见,可见的是今朝,#32780;无识才的伯乐,也无任#29992;贤能的“今人”。这两句抒发了作#32773;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27785;痛感情。他身处高台,眺望茫茫辽#38420;的大地,缅怀远古人物的事功#65292;想到历史的悠久无穷#65292;感到个人生命的短暂和自己的无所#24314;树只能与草木同朽,#22256;而觉得无限凄怆。这后#38754;两句,作者以通感的手法#24863;悟宇宙人生,“思接千载,神游#19975;里”,而呈现给读者的意境,则#26159;透过字里行间见到的一幅时间悠久#12289;空间辽阔的画面,和诗人昂首独立#39640;台苍茫悲怆的孤寂形象。

  总的说#26469;,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12299;是在其壮志难酬、抱负#26410;展、怀才不遇而经#21382;种种仕途风雨和官#22330;挫折后,悲愤至极而以豪语道#20986;的无奈。当他渴望建功立业以求#19982;天地同垂不朽的愿望落空以后#65292;这才认识到天地悠#24736;、宇宙无穷,而人类的任何事功#37117;会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如#28895;消散,无法与天地日月同#23551;齐光,故而涔然泪下。#36825;一点也正是引起历朝历#20195;文人骚客共鸣的地方#12290;人类的渺小远不能与宇#23449;的浩大相比,人类的历#21490;远不能同时间的长河#30456;始终,因此众人感之而颂子昂之#20808;知先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