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语文#35838;程改革中,知识观、#23398;生观以及评价观的#21464;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30340;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38480;于“传道、授业、解惑”,#32780;且要“启智、陶情、冶性、#38180;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23545;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26641;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36523;份、多重角色的新#24418;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31243;改革的基本理念。因#27492;,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35748;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25104;当务之急。
一、语文教师应由知#35782;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36716;变
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25215;的教学,在多数情况下,非但不#21033;于促进学生学习,某种程#24230;上还抑制了学生的学#20064;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26399;望。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35821;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20256;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24863;受学习过程,促进#30693;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25945;师在新课程实施中#30340;主要任务是导学、导#35835;、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22810;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30340;机会。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20027;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30340;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25945;师讲演、被动静听#21644;接受结论的场所。如何正#30830;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65292;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24615;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探#32034;中认为,教师可依#25454;不同的教学内容,#25198;演好以下这些角色:
(一)#23548;演的角色
目#21069;,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29983;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26367;。课堂上老师与学#29983;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31995;,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12290;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26377;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21487;能蜕变为‘训兽式'#30340;活动。”要当好一名出#33394;的 " 导演 " ,首先要对“剧本”(教学#20869;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35753;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30340;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12289;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35838;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
#65288;二)舵手的角色
在实施语#25991;教学中,老师首先要#27491;确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在#24341;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流地#35753;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30340;目的要求。否则,就像#26377;的老师那样为了追求课堂#30340;热闹气氛,铺陈出许#22810;问题。不少似是而#38750;的回答,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21435;,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33021;力造成消极影响。#36824;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不少老#24072;显得没有太多的办#27861;。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39038;,找别的学生继续回#31572;;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23601;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36825;里的老师也没能真正领会到#23398;生错误的答问到底错在哪里#65307;或者直接出示正确的答案#12290;以上这些情况,显然老师#19981;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35282;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妨#23475;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32771;、理解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27714;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32479;得紧。让学生在思考、#35752;论、回答问题中得#21040;锻炼、提高,老师当好 " 舵手 " 这一角#33394;是很关键的。
( 三 ) 记者的角色
如今#65292;学生作文的内容及体#35009;都呈现开放的状态。话题作文#26159;近几年高考的考试形#24335;。平时在组织学生进#34892;作文训练的时候,老师#21487;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说开去。#36825;时,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35760;者,就话题有目的性地进行现#22330;采访。例如:关于 " #25163; " 的话#39064;,老师可以从 " 手 " 的形态、作用#31561;角度采访学生。有关 " 门 " 的话#39064;,老师可从实在的门、虚拟的 " 门 " 等角度采访学生。再如 " 树 " 的#35805;题,老师采访学生的角#24230;就更多:各种各样的#26641;;有形的树,无形的#26641;;有人栽树,有人毁树#12290;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21497;息。树,寄托着人类热#20999;的希望;树,蕴涵着人类丰富的#24863;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35821;,会有自由飞翔的#36944;想。记者角色的扮演还#21487;运用在课堂的点拨式、讨#35770;式等教学中。
( 四 ) 主持人、裁判员的角色
教师的#20027;导作用还要放在指导学#29983;“自治”管理上,帮助学生形成#21644;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性自学#33021;力上。全国著名特级#25945;师、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为了培#20859;学生的语文自学能#21147;,十分重视学生的自立、自治。#20182;还认为这种情况下的#35821;文教学 " 一靠#27665;主,二靠科学 " 。这样一来,老师的角色#25198;演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21448;产生了新的变化。例如:语#25991;课中的一场辩论会,老师#30340;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员#65288;评论员)。一堂朗读或诵#35835;课,老师同样要担当起#20027;持人和评论员的角色#12290;这些角色的出色扮演,就完#20840;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26497;性、主动性,学生的主#20307;地位体现了,教师的#20027;导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语文教#24072;应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20316;者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24378;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21442;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25945;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20114;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30495;正的“学习共同体”。也#23601;是说,新课程的教#23398;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23545;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从学习的#24847;义上来说,教师首先是学生学#20064;的伙伴。这应该是本质的关系#12290;教师是学生的伙伴,这样二者#30340;关系才平等。教师才能站在学#29983;的立场上,根据学#29983;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30340;工作。并且时时刻#21051;地配合学生,真正#20026;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学#20064;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不#33267;于为了自己的教学#35774;计而非让学生配合#33258;己,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32769;师只有把自己当作了学生#23398;习的伙伴,才有可能真正地为学#29983;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19982;学生同悲共喜,教#24072;才能有投入,与学生同呼吸#20849;命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21040;极致。站在合作者#30340;平等的地位上,学生才会从#25945;师那里获取平等的意#35782;,主动的意识,参与的意识…#8230;
(一)变单一学习#20026;合作学习
合作既要有师生间的合作,也#35201;有生生间的合作。师生间的#21512;作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21488;,尊重学生提出的#38382;题、见解,能够与学生共#21516;讨论交流,生生间的#21512;作要有充分讨论的时间#65292;让各小组成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12289;意见。合作学习能让#23398;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彼此交#27969;各自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36807;程。在相互交流中借鉴别人#30340;表达方式,提高口语表#36798;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36341;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合#20316;学习可在针对学习的#37325;点难点质疑、理解之#26102;,可在学生学习有#24322;议之时,可在展示各#33258;的学习成果之时,也#21487;在就课外阅读、社会实#36341;之后的谈收获谈体会时进行。#30001;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的差#24322;,学生所关注的侧重点及#29702;解程度的不一样,群体展开合作交#27969;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水平高低#21508;异呈现出个性化特征,而这些都可#33021;与教者的理解及教学设计不一至。#21482;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鼓励学生尽#24773;表现,才能谈得上#35299;放学生的个性,真正让学生自主地#23398;习。
(二)变接受学习为探究#23398;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65292;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课#22530;学习中,借助课文的语言情景,#21019;设主动、互动、生动#30340;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21512;作的动态组合中给各类学生提供#36866;合他们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30340;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听说#35835;写的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积淀语#24863;,陶冶情操,培养个#24615;。丰富多彩的语文#23454;践活动更是学生学语#25991;、用语文、形成语文能#21147;的最广阔的空间。让#23398;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19978;社会,亲自去调查、了解#12289;研究,去经历获得知识的过#31243;。
#36716;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三)变讲授教学为活#21160;教学。 语文教学过程是#24072;生的双边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26041;式,对教师来说最主要的#36884;径是活动式教学。活动式教学#26082;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学形#24335;。作为一种教学观,它视教#23398;过程,尤其是课堂教#23398;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27963;动是建构自主、合#20316;与探究性新型学习方式的平台,因#27492;,活动式教学是实施#26032;型学习方式的主要#36884;径。活动是建立平等、民主、#20114;动式新型师生关系#30340;契机,活动是促进主动、全面#12289;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介#12290;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37327;的关键在于构建学生的#20027;题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12290;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善#20110;挖掘利用课内外教#23398;资源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出适#23452;的活动目标、活动内#23481;、活动条件和活动策略 : 通过“活动场”的#22521;育,着力于“效应场”的#29983;成,实现活动教学#21270;。具体到一堂课,就是要以活动的#29702;念,融通课情与学#24773;建构教学,通过若干广泛#12289;深入、多元的互动、有序有效的#23398;生主体活动,化解重难点,带动#20840;面发展,实现教学的高效多益。
三、语文教师#24212;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21521;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21464;
《课程标准》中这#26679;说的:“语文是实践性#24456;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23454;践能力,而培养这种#33021;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65292;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30340;系统和完整。语文又#26159;母语教育课程,学#20064;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65292;无时不有。因而,应#35813;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22312;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35821;文的规律。”“沟通#35838;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31038;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21160;,拓宽学生的学习空#38388;,增强学生语文实践#30340;机会”。 要改变过去语文教#23398;重知识传授轻实践#27963;动的弊端,就必须利#29992;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36164;源,构建课内外联系#12289;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25945;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22686;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39318;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19982;利用,广泛利用课程数#23398;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65292;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35270;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31243;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31243;资源的开发和利用#65292;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22312;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25991;的意识。
(#19968;)语文课程资源的#24320;发与利用,语文教师要树立三种#35266;念
1. 课程资源观#12290;在课程开发与利用中,教师要树立#26032;的课程资源观。对课程资源及教#32946;价值的认识,我们需要有更#20026;深远的视界。例如,教科书一直是#25105;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20110;人们常常误以为教科书#26159;惟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21033;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订教科#20070;、编教科书。事实上,#25945;科书只是随造纸印刷术时代的#21040;来而产生的一种课程资源。仅以教#26448;而论,教科书也只是教#26448;之一种,随着现代传媒技术#30340;发展,音像、网络#36234;来越成为重要的课#31243;资源,成为教材,卓然走进教育#25945;学的各个场所。在传统的课程观#24565;中,教师是“真理的代#35328;人”“知识的传声筒”“#35838;程计划”执行者与“#25945;学内容”完成者,而忽视了教#24072;作为一部“生命的经典著作”#30340;课程价值。实际上,教师#20063;是课程资源,是最具#29983;命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在课程#24314;设中,教师不是作为被动的“雇#29992;者”而存在,而是课程设计#21644;课程创新的主体。
2. 系统优化观。开发#21033;用课程资源的过程,#26159;一个学习中的各因素的组合#12289;配置和优化的过程,任何一种因#32032;发挥作用,只能收到局#37096;的效果,而不能取得教育的整#20307;效果。所以,在开发利用过程中#65292;要注意课程资源的系统优化以#21450;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使之协调运#20316;,相互支持,实现课#31243;资源开发利用的经#27982;高效。所谓优化,主要是指优先#24615;、优效性和适切性。#20248;先性要求在众多资源开发#21033;用中分清轻重缓急#65292;先后有序,形成递进序列;优效#24615;要求开发利用的高效率和最大限#24230;地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20540;;适切性要求科学合理地对待#29616;有条件,应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个#24615;差异等不同的学习需求,#36890;过课程资源的开发#19982;利用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12289;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潜课程观。#28508;课程又称“隐蔽课程”,它#26159;指那些难以预期的、#20276;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12289;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32946;影响的那些内容。通常包括渗#36879;在课程、教材和教学活#21160;中的被人忽视的各种因#32032;,以及班级气氛、人际#20851;系、校园文化、家庭环境#12289;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以#24448;,我们在谈到课程及其#23454;施时,只注意到“显课程”,#32780;忽视了伴随其间的潜课程。潜#35838;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23601;已存在,而在课程开发与利用#20013;将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尤#38656;我们注意。比如,在开发家庭学习#36164;源时,可能引发学生对#23478;庭亲情、文化背景、#32463;济状况、社会地位等方面的#20851;注和思考,增强学生的体察能力、#29702;解能力,但也可能#35302;及学生家庭生活的#21019;伤、甚至伤害了学生#30340;感情等;再如,在对社#20250;上学习资源开发利用时,良#22909;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多方#38754;的正向引导功能,但其中的消极因#32032;也会潜移默化地产生负面影#21709;。教师在设计课程和#36827;行课程资源开发时#65292;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潜课程因素,使#26174;课程和潜课程互相补充、互促共效#65292;发挥潜课程教育的积#26497;作用,排除并避免可能带来的消极#24433;响。当然,潜课程中#22823;量的内容是无法预先计划的,#21482;能在随机出现时因势#21033;导,相机为用。
(二#65289;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语文#25945;师要具备三种能力
1. 遴选、鉴别的能力。#29616;代语文教师的教育职能已不能囿#20110;课堂教学和教授课本,他应#26159;语文课程的开发者,是学#29983;学习资源的发现者,同#26102;还是现有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36164;源的遴选、鉴别者。语文#23398;习资源藏量丰富,分布广泛,品#31181;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善于发#29616;、果断取舍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在#28385;眼是“资源”的时候,就要#23398;会取舍,体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30340;优越性、优先性与适切性;在资源#30456;对贫困的时候,就要善于发现#21644;发掘,充分利用现有学#20064;资源,最大限度地#21457;挥其教育价值;在课程资#28304;相对单调的时候,要努力进行课程#36164;源的多向多维联系,#24418;成课程教育交互网,以满足学#29983;多样化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需#35201;。
2. 组#21512;、交通的能力。如#20309;把“原生态”的、散见的语文课程#36164;源化为语文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20998;,这是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基#26412;功。一般来说,要做到以下几#28857;:第一,对零散的课#31243;资源(个人、家庭、社会、自#28982;、媒体中的课程资源)进行#32452;合,使之具有一定的#31995;统性和教育的针对性#12289;目的性;第二,对传统#30340;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和#28608;活,使之具有现代教育价值和#25945;育活力;第三,对现有的已利用过#30340;课程资源进行变通、嫁接,使课#31243;资源具有再生性、可再利#29992;性,即具有语文教育的新生#38271;点,等等。
3. 协调#12289;沟通的能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21457;与利用,不仅是学生传统语文#23398;习方式的现代转换与超#36234;,同时也是教师语文教育方式的#37325;要变革,其中一个#37325;要方面就是,它在一定#31243;度上,要求教师必须#36208;出课堂,走出书斋,走向社会、#33258;然,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学生#29983;活;要从“科学世界”走向#8220;生活世界”,从语文学科走进#20854;他学科。在这一过#31243;中,教师必然要与社会、家庭、#20854;他学科教师以及文化场所取得广泛#32780;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24072;具有一定的协调与#27807;通能力,不仅要沟通家、#26657;、社以及其他学科,并#19982;之协作,而且要成#20026;学生课程资源开发#19982;利用的协作者、沟通人。 以上,从#19981;同视角对语文教师角#33394;进行了基本定位,#20854;实语文教师远不是“圣人与完#20154;”,能够分身从事多种职#19994;,只不过在教学中教师必#39035;能够行使上述角色的#21151;能与职责。教师在#26032;课程中扮演多重角色乃#26159;大势所趋,因此徘徊与#24352;望只能拉大教师与新#35838;程的距离,使自己游离于#35838;程改革之外。对于教师来说#65292;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尽快地融#20837;到课程改革中来,尽早找到#33258;己与新课程的差距,对#33258;身角色进行重新审#35270;和定位,以便在新课程实施中更好#22320;发挥自己的职能。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