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也要懂点古代律诗格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759 日期:2023-12-09 来源:论文网
古代诗歌,其#20316;品蔚为大观,其种类也纷#32321;芜杂,在这里,我们仅#20174;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21476;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36817;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34920;,有着严格的格律要#27714;;相应地,凡不受近体#35799;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23558;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19978;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20004;种形式。因此,本文#23601;将古诗格律的话题,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12290;

  律诗每首八句#65292;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39318;联、颔联、颈联和尾#32852;。在讲律诗的格律时#65292;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21644;“对仗”等概念。

  一#12289;押韵

  韵是诗歌格律的#22522;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20013;用韵,叫做押韵。诗歌(包括#21476;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38901;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25110;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lt;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65292;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35821;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35859;的“同韵”,可以近似地理#35299;为“相同或相近韵母”。在判断#21476;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21040;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29031;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古#20154;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8220;韵书”来押韵的。律诗中,一般是#22312;二、四、六、八等偶#25968;句,也就是每联的对句的句尾押#38901;,三、五、七句也就是#27599;联的出句不押韵, (全诗的)首句可入韵#20063;可不入韵(五律首句多数#19981;入韵,七律首句多般入韵)#65307;并且,韵脚(押韵的字)#19968;般为平声字(即阴平、阳平调#30340;字)。

  二、平仄

  #24179;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20204;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26159;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20010;术语:即人们把汉浯四声分为#20004;类, “平”就是平声(包括#38452;平、阳平), “仄”就包括上、去、入#19977;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27468;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36798;到“谐和”的音韵#25928;果。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29305;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20164;有“粘对”规则。“#23545;”就是对立,上文#24050;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23601;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21477;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30340;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65292;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31896;,第五句跟第四句#30456;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违#21453;了粘的规则,叫做#22833;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22833;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24179;”禁忌。孤平是律诗格律的大忌,#25152;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26102;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35328;“平平仄仄平”这#20010;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29992;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38500;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23383;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20197;在“仄仄平平仄仄平#8221;这个句型中,第三字#22914;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如果五#35328;第一字、七言第三字#24517;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35265;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24459;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30340;句子,叫做拗句。前面—#8212;字用拗,后面就必须用“救#8221;。所谓“救”,就是#34917;偿。一般说来,前面该#29992;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65292;后面必须(或经常)在#36866;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拗救”的具体方#24335;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须一#19968;了解。

  第四,关于“—三#20116;不论,二四六分明”#30340;说法。关于律诗的#24179;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8220;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12290;”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12289;五字的平仄可以不#25304;,第二、四、六字#30340;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65292;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23601;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8220;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35776;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30340;,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26159;,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65292;所以容易引起误解。  

  三、对仗诗歌#20013;的对偶,叫做对仗。

  对偶就是#23558;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并列起来。#19968;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21477;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20598;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65292;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65292;副词对副词。对偶是一#31181;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25104;整齐的美。

 #12288;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其形式#20027;要有工对、宽对、#20511;对、流水对等。律诗的对仗不#20687;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23545;仗时有更大的自由。艺术修养高#30340;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29992;工整的对仗,来做到更好地表#29616;思想内容,而不是#25439;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33021;够摆脱对仗的束缚#26469;充分表现自己的意#22659;。

#12288;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23427;独自的规则,即:1、出句和对句#30340;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的字和#23545;句的字不能重复。3、律诗中的颔联#21644;颈联是要求对仗的,而首联的#23545;仗可用可不用,尾联一般不用#23545;仗(但也有例外,#36825;里不作详论)。

  了解了律诗#30340;常规格律要求之后,我们#21487;以借此顺利地进行“诗歌掉序#8221;练习。一般说来,在#36827;行这类工作的时候#65292;我们有以下一些规律#21487;以遵循:(为了方便讲解,#25105;们以《钱塘湖春行》一诗为#20363;)

  钱塘湖春行(诗#21477;己打乱)

#12288; (唐 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20154;眼 谁家#26032;燕啄春泥 孤山寺北古#20141;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28246;东行不足 浅草才#33021;没马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第#19968;步,找出“韵脚” (“同韵”的平声字)。本诗中#8220;韵脚”有:泥、西、低、堤、#36420;。

  第二步,将八#21477;诗组成四“联”。本#35799;的四联为; “乱花渐欲迷人眼/#27973;草才能没马蹄”、 “谁#23478;新燕啄春泥/几处早莺争暖#26641;”、 “孤山#23546;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和#8220;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8221;。

 #12288;第三步,依据“联”的#20046;仄规则(对句句尾字为平声字)#65292;确定出句和对句的顺序。因而将#19978;边四联调整为: “乱花渐欲迷人眼/#27973;草才能没马蹄”、 “几#22788;早莺争暖树/谁家#26032;燕啄春泥”、 “孤山寺北#21476;亭西/水面初平云脚#20302;”和“最爱湖东行不足#65295;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四#27493;,本诗只有两联对仗,因#27492;,对仗的两联“乱花渐欲迷人#30524;/浅草才能没马蹄#8221;、 “#20960;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27877;”即为“颔联”或#8220;颈联”。

  第五步#65292;本诗有五个韵脚,也就意味着#20840;诗首句即入韵,所以,带有两个韵#33050;的联“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24179;云脚低’应为首联。剩下的一联#33258;然就是尾联了。

  第六步#65292;依据诗歌内容,诗人由“水#38754;初平云脚低”开篇,先写“#39640;、远”之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23478;新燕啄春泥”,再写眼下“低、近#8221;之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33021;没马蹄”,最后与尾联“最#29233;湖东行不足/绿杨#38452;里白沙堤”相合。因此,“几#22788;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26149;泥”为全诗颔联,而“乱花渐欲迷#20154;眼/浅萆才能没马蹄”则为全诗颈#32852;。

  第七步,排出#39034;序,并检验格律。本诗押“i”韵,首句入韵,中两联对仗#12290;诗句在平仄上符合“粘对#8221;规则。

  原诗顺序应为;

  钱#22616;湖春行(原涛)

  #12288;(唐 白居易)

#12288;  孤山#23546;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26032;燕啄春泥?

  乱花渐#27442;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36420;。

#12288;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26472;阴里白沙堤。

  此外,了解了律诗#30340;常规格律要求之后,我们#36824;可以借此顺利地进#34892;“诗歌补白”练习。例如:请#36873;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30340;一组词:

  #12288;  登庐山

   (毛#27901;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65292;跃上葱笼四百旋。

   #20919;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12290;

  云横#20061;派浮黄鹤,浪下 吴起白烟。  

  陶 不知#20309;处去,桃花源里可耕 ?

   选#39033;:A 东  公  田    B 东  公  耘

   C 三  令  田     D 三 令 耘

  解答;平常说“东#21556;”较多,但依据对仗原则,#24212;选“三”与前句的数目字“#20061;”相对。 “陶公(尊称)#8221;和“陶令(县令)#8221;都无大碍,但是依据“粘#23545;”规则,应选“令”与#21069;句的仄声字“下”相粘。#26368;后,再依据押韵原则,应选#8220;田”与全诗的“韵脚’ (音“an”)#21516;韵。故答案为c。  古诗格律相当复#26434;,单就“律诗”而言,也#19981;是可以仅借数言可蔽之的。#25105;们高中生应该在有了初步了解#30340;基础上,多多诵读古诗,培养#21476;诗语感,以便更好地加以掌握#65292;从而有利于对古诗进行#26356;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 #36716;贴于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