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书法”,#21407;意是书写汉字的方法、法则#65292;现在由于“书法展览”、“书法作#21697;”、“书法创作”这#31867;词语的广泛使用,“书法”的“#27861;”字已逐渐虚化,#25104;为纯粹的艺术名称。书法已成#20026;世所公认的独立的艺术#38376;类。但作为审美观照对象,它总是#21644;汉字形影相随,合而为#19968;的,而人们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也#26159;使用汉字来表达思想、#20256;递信息,这就提出一个问题#65306;书法与写作究竟是什么关#31995;?二者有无区别?正#30830;认识这个问题,对确立书法意识,#31471;正书法创作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古往今来,写作与书法无#35770;作为观照对象或书写实践,#37117;有许多的共同点。书法创作#31163;不开写字,无论谁写字,也无论出#20110;什么目的,同样要考#34385;美观问题。写字、#35748;字与艺术欣赏水乳交#34701;,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24515;态。写作也同样不能脱离汉字而单#29420;存在,其正是是以汉字为载#20307;表达其内容。写作与书法尽管有#35768;多的共同之处,但写作毕竟#23646;于实用工具的范畴,在时间#21644;空间中是以交流工具的形式出现#30340;。而书法既然是一种艺术,#23427;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生活,表达#24605;想感情,充当人们#30340;精神食粮。写作与书法各#33258;按不同的方式发挥社会功能。
#22823;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26041;面在写作与书法之#38388;划出界限。
一、不同的社#20250;功用。写作作为社会应用工具,是#20511;助汉字表达其内容,#23427;需要突破时间和空间#30340;限制,帮助语言在不同时#20195;不同地域进行思想交#27969;,因此必须得到相应社会范#22260;内的全体成员共同认可,还可#36890;过翻译在整个人类社会流通。书#27861;是对汉字固有艺术因#32032;的升华,与其它艺术#19968;样,它只能在社会#20998;工规律制约下由一部分人#25484;握。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20010;组成部分,书法不是通过“言传”#65288;翻译),而是通过视觉让域#22806;人直接“意会”的。
#12288;二、不同的规范要求。写作与#20070;法在对汉字的使用上都具有#21508;自不同的规范性。写作使用汉字的#35268;范性是单一的。即在一定历史#26102;期的横断面上,写#20316;中使用的文字一个字只容许#19968;种标准写法,如果#20986;现其它写法,则称为“异#20307;”、“俗体”。书法的规范性是#22810;样的。迄今为止,书#27861;创作普遍遵循的原则#26159;,不脱离汉字,不任#24847;杜撰笔形、字形,能在传世#21517;碑法帖中找到根据就行#20102;。与写作时应用汉字的单一规范相#21453;,在书法作品中,相同的字#23481;许出现异体或“同形#24322;构”,使其异形纷呈,各具#39118;姿。例如相传为王羲之书#20889;的《兰亭序》,其中十#20061;个“之”字写法各#19981;相同,都合乎书法原理。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三、写作可以“改#38761;”,书法只能发展。纵观历#21490;,从诸子散文到明清小#35828;,其写作用字规范是一个不#26029;改革的过程。这种改革,目的#26159;为了实用,因而新字体一经定型,#26087;字体就被取代作废,如#26524;写作中再度出现,则视为不规范。#20294;无论何种字体,只要在历#21490;上曾经出现过,一#26086;进入书法领域,不#20165;作为书体继续保存,往往因其不#20877;具有实用价值,人们更专#27880;于它的艺术价值。随着应#29992;汉字的不断改革,淘#27760;了许多不合实用的字#65307;与此同时,被淘汰的字都可#33021;进入书法领域,为书法#21019;新提供新的契机,扩大了#20070;法家的视野。
以上尽可#33021;地列举了它们的不同,这是着眼#28857;不同的抽象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65292;它们却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显#31034;出来的。我们应该既知道它们的#30456;同之处,也要知道它们的不#21516;之处,以便作出相应#30340;处理。
历史上#20219;何一种书体从萌生到成#29087;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31243;。楷书也一样。楷书也叫真#20070;、正书,自汉末由隶书#33073;化出来之后,经过了魏晋南#21271;朝三百多年间无数书法家的实践、#21019;造和总结方臻成熟。唐代书法家#38598;前代楷法之大成,全面完#21892;了楷书从结体、用笔到立意#12289;取势的严密法度,将楷书#30340;发展推向一个鼎盛的阶段。因此#65292;唐楷名作一向被多数人视为楷书的#20856;范。
楷书不#20165;是现代汉字中的正式#20070;体,也是当今书法艺#26415;中的重要字体。对于现今学习#20070;法的人来说,学好楷书#26159;学习行书、草书乃至隶#31686;的基础。所以不管是从实#29992;的角度还是从书艺的角度看,#23398;好楷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楷书名#20316;众多,但其中以《等慈寺碑》#20026;临习楷书的范本。
#12288; 《等慈寺碑》,唐太宗贞观年间#31435;于河南汜水(今荥阳县#65289;,今已无存,只有拓本传#19990;。碑文为颜师古所撰,未署书家姓#21517;。由于颜师古是初#21776;的大学问家,又精于书法,所以#26377;人认为碑字也是他的手笔。碑文#35745;32行,每行65字,楷书。其#20070;法既有北朝《张玄#22675;志》、《元君墓志#12299;等一路的风格,又有初唐楷书#30340;一般法度,工整而秀逸,端庄而#27969;美,雅俗可得而共赏,不愧是有#32487;承、有创新的大家杰#20316;。清王澍认为此碑“书法工#32477;,上援丁道护,下开徐季海,#33140;润跌宕,致有杰思”。(《舟山题#36299;》)杨守敬在《平#30865;记》中也说:“结构全法魏#20154;,而姿态横生,劲利异#24120;,无一弱笔,直堪与#27431;、虞抗行。”凡喜爱《#31561;慈寺碑》一路风格的人,无不#32473;以很高的评价。
临#20064;碑帖的目的在于学习和借鉴#21069;人的书艺成果,吸取他们在结#20307;、用笔和章法布局等方面的#25104;功经验,从而逐步提高自#24049;的欣赏能力和书写水平。对#25152;临碑帖应反复阅读与玩味,#20197;期在艺术的审美范畴里求#24471;与书法家及其作品的感情#27807;通,对帖上的一行一字、一点一画#30340;创作意图心领神会。这样在临习#26102;才能高屋建瓴、由此#21450;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25910;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