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起#65292;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29992;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32763;译的表述形式。怎样正#30830;地翻译文言文?
#19968;、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35201;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8221;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35201;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24403;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32763;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36798;,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30340;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35821;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28982;,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23436;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21407;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36981;循“字字有着落,直译#12289;意译相结合,以直#35793;为主”的原则。这就#35201;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23545;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23427;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33853;实,对号入座。翻译时#65292;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24207;,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35821;,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26524;直译后语意不畅,#36824;应用意译作为辅助#25163;段,使句意尽量达到#23436;美。
三、文言文#32763;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24378;行翻译。在文言文中#20961;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12289;帝号,年号、器物名#12289;度量衡等,在翻译时,#21487;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35793;,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19982;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12289;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38712;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12290;
(二)以今义当#21476;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20041;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35789;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35789;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31216;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25991;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20041;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22949;的。
1、是女子不好……得#35201;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12288; 译成:这个女子品#36136;不好……应该再找个#21697;质好的女子。
2#12289;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21333;于。《苏武传》
#12288;译成:使者听了很高#20852;,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26029;其喉,尽其肉,乃去#12290;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65292;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20013;去。
4、先帝不以臣#21329;鄙。
译成:先帝#65288;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20102;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30340;“好”属于词义扩大#12290;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65292;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12289;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38480;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19981;漂亮”。
例2的“让”#23646;于词义缩小,在古#20195;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35753;”之意,又可表“#36131;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36766;让、谦让”的意思。#35793;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8221;。
例3的“去”#26159;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30340;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22320;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30340;“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8220;才离开”。
例4的“#21329;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36825;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20302;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20041;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21155;。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20026;古义。
(三)#35813;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12290;
译成:以蔺相#22914;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12288; 译句没有把“以”#35793;出来,应当译成“因#20026;”,也没有把“拜”译出#26469;,应当译成“任命”#25165;算正确。
#65288;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29233;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29664;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20013;把“爱”译成“爱惜#8221;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36825;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65288;五)该删除的词语#20173;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2290;
译#25104;: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22312;了。
#35793;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8220;删去,造成错误。其#23454;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65292;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26377;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21435;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12289;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35789;,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26377;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20013;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22240;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34920;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31034;判断的“者”和“也”或“…#8230;者也”“者……也#8230;…”,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65292;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26029;词“是”。
(六)省略成#20998;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20998;没有必要翻译出来,#20294;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35821;意才完全。如:
#26435;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65288;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32473;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33394;的。
句中的“以”后#38754;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20449;,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8220;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25805;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26224;完整。
(七)该增添的内容#27809;有增添。在翻译时#65292;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65292;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65306;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12290;
#35793;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20799;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19978;量词“个”,语气才#26174;得流畅。再如:
由是#20808;主遂诣亮,凡三往#65292;乃见。
译成:因此,#20808;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19977;(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25968;词“三”后加上量词#8220;次”字。
(八)无#20013;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65292;文言文翻译必须要#23562;重原文的内容,不能#26681;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20869;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23601;会造成失误,例如:
三#20154;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24456;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34892;高洁,学有专长,#20048;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22312;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39640;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8221;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32773;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21512;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35793;出的意思却遗漏了#12290;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35828;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
子#2635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成:#23380;子说:“学习后要#22797;习,不也是很高兴#30340;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28431;掉了,应该在“复习#8221;前加上“按时”二#23383;,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12290;
#12288;(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27861;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20498;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65292;一般说来,要恢复#25104;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
求#20154;可使报秦者,未得。
#12288;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22269;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35793;的不妥,因为原句是#23450;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23450;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30830;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20351;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25214;到。再如:
#34451;无爪牙之利,筋骨之#24378;。
译成:蚯蚓没有爪#23376;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22766;。
这个译句没有#25353;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27491;确的翻译应该是: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23376;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