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65292;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21644;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29983;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35828;读写的训练中,进#34892;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29983;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20064;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21548;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22827;。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36824;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38754;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32451;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30340;第一任务是让学生#23398;习语言。而读是学习#35821;言的重要途径之一。#36890;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35328;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65292;才能有效地提高学#29983;理解、运用语言的能#21147;。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30340;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35757;练。
一#12289;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35328;
教师在指#23548;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65292;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20943;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36890;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26391;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22266;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23383;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22797;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27491;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24072;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22686;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35273;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26448;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20860;美的名家名篇,为学#29983;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2600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20998;利用教材,指导学#29983;朗读,对学生理解#35821;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23383;大有裨益。对方言区#30340;学生使用规范的语#35328;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24615;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21644;积累。如《草原》一文,老#33293;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20102;草原的天、草原的地#65292;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29983;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30340;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32511;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22320;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30340;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21035;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65292;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22659;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24895;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30340;小诗。”同时也认识#20102;“那么……那么……”、#8220;既……又……,既……又……#8221;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65292;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21477;子,漓江静、清、绿#30340;水,桂林奇、秀、险的#23665;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21040;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23398;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22909;的时期,教师充分利#29992;教材指导学生朗读,#29978;至熟读成诵,让学#29983;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35299;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23601;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20934;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5234;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20110;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25551;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32654;丽的不兴安岭》、《火烧#20113;》、《五彩池》、《观潮》、《#33609;原》等,都用优美的#25991;字描绘出秀丽的自#28982;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33538;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23398;生进入意境,认识#25991;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24863;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36807;后,火烧云上来了。天#31354;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65292;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8221;“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12290;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20844;鸡变成金的了……”#36890;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26202;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28903;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30340;、金灿灿的……”“又像这个#8230;…又像那个……”诱发学生#21435;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12298;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36234;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22836;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38899;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20986;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22823;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12290;”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24863;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25991;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32654;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12290;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34701;入朗读中,感染学#29983;,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21152;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36215;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33258;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28909;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65292;通过朗读再现自然#32654;,让学生从中感受自#28982;美,诱发他们去想#35937;,能发展学生的形#35937;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36175;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23457;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65292;还有为数不多的诗#27468;。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38899;乐美。诗的内容,诗人#30340;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24863;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29702;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20986;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36880;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65292;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19977;、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32500;
古人读书,强#35843;“口诵心惟”。“诵”决#19981;仅仅是“口”的发音#27963;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32500;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29983;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35328;、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30340;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35835;,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22312;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33510;。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8220;我”对战友被火烧#30340;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27492;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20010;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65292;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21160;,让学生强烈地感受#21040;邱少云的意志是何#31561;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36523;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21463;到深刻的教育。又#22914;《小珊迪》,也是一#31687;情感浓郁的课文。在#25945;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12290;如小珊迪“恳求”、“请求”、#8220;哀求”、“乞求”,“我”买他的#28779;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32467;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35802;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23815;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24773;,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36807;程。学生不断提高#35748;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32771;时,自然地会联系自#24049;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65292;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25945;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24694;的能力,更能收到#8220;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12290;
在教学中,由#20110;学生认识水平和心#29702;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32451;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28857;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19978;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20010;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26391;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21487;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20013;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65292;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22521;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36215;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8220;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39533;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65292;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24120;必要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