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与交际法的若干误解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584 日期:2023-12-07 来源:论文网
〔提要〕我#22269;中学英语教学自1993年使#29992;新教材以来将近四年,但不少教师#23545;交际法仍认识不足,产生了 一些误解。#26412;文针对中学教学的实际分#26512;造成这些误解的原#22240;,并论述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贯#24443;交际性原则。
〔关键词#12309;交际法 语#27861; 教学 误解
* * *
一、问题的#25552;出
由欧洲共同体国家的一#20123;语言学家所倡导的#20132;际法经过二十多年的不#26029;研究和探索,得到了很大的发#23637;。 Geoff Thompson(1996)认为“交#38469;法的一种‘正统’的、切实#21487;行的模式已经形成。这一点不仅#21453;映在一些应 用语言学家们写#30340;专著中(例如Littlewood 1992 TeachingOral Communication;McDonough#21644;Shaw 1993 Mate rials and Methodsin ELT),而且或许更多地#21453;映在一些代表性的英语教#26448;中,例如Headway和New Cambridg e English Course。这些教材#26159;当今交际法的样板。#8221;我国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24320;始研究交际法。国家教#22996; 1992年颁发的《#20840;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65306;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33521;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 、读、写的训练,#20351;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20132;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2114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21512;学 生生活实际创造#20132;际活动的情景,以增#24378;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19982;言语实践活动。新大纲的颁布和 新教材的#20351;用要求教师不再使用传统的“语法#32763;译法”或单纯的“结构法#8221;教学,而采用“结构和功能相结合 的方法”。为#20102;使广大教师能更好地使用新教#26448;,各地举办了各类“三#26032;”培训班(新课程计划、新大纲#12289;新 教材),观摩#8220;示范课”。尽管如此,在新教材#20351;用了近四年后,不少教师#23545;交际法究竟是什么仍感到#25169;朔迷 离,甚至#20135;生了一些误解,因而#19981;能较好地运用交际性原#21017;,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Geoff Thompson(1996) 在与世界#21508;地的外语教师以及前往英#22269;就读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研究#29983;和本科生课程的师生的接触中,#28145;深感 到人们对交#38469;法的理解莫衷一是,并产生一些误#35299;。在《有关交际法的#33509;干误解》一文中,他列举了最#24120;听到 的四种#35823;解:(1)交际法#23601;是不教语法;(2)交际#27861;就是只教口语;(3)交际法就是伙伴活动(pair work),伙伴 活动#23601;是角色游戏(role play);(4)交#38469;法对教师的要求太高。本文就此结#21512;我国中学外语教师对#20132;际法的误 #35299;并列举一些事实,以阐明产生这些#35823;解的原因。
二、对交际法#30340;误解及原因
误解之一:交际法不教语#27861;
交际法以语言功能为纲,不#20197;语法为纲,强调教学过程#20132;际化,语言课程的内容不再由#24418;式、词语和句型 来制订,对学#29983;所犯的语法错误不纠正,因#20026;交际法认为纠正错#35823;会影响学生交际的流利性。不少#24212;用语言学 家都曾用令人信服的理#35770;依据论证公开的纯语法#25945;学应该避免。如Prabhu(1987)认#20026;人说话时所必备的语#27861;知 识简#30452;太复杂了,所以是不可能#25945;的。Krashen(1988)则认为教语法是#22810;此一举的,因为语法知识是不#33021;通过表 述的规则传#25480;的,而必须在与目标语的#25509;触中潜意识地习得#12290;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就错误#22320;认为应用交际 法就是不教语法。然而,#20132;际法从来没有反对对语法#30340;直接关注。M.Canale和M.Swain1980年提出了语#35328;交际能 力#30340;模式,他们认为,语言交#38469;的能力最起码要包含四#20010;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即:语法#30693;识,社会语言学的知 #35782;,话语的能力,以及选择交际方#24335;的能力。交际法的基本主张#26159;:(1)教学内容以语言#21151;能为纲。针对学习#23545; 象的不同需要,选择#26368;通用的语言功能项目#23433;排教材和进行教学。(2)强调#22312;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外语#25945;学。(3) 培养交际功能。话语是#25945;学的最基本单位。强#35843;句单位教学,在话语中得体地使用#35821;言。(4)倡导教学过程的交 际化。(5)对学生的语#35328;错误不苛求纠正,处理好准确#19982;流利的关系,一个人学习语#35328;需要有一个中继语言(in ter—language),由“中#32487;语言”逐渐消失。(6)#21453;对以语法为纲,但不排斥语法,#19981;排斥本族语,不排斥语法 翻译法,在分析同一功能#30340;不同结构时,借助语法讲解应是有#21033;的(陈辽坤1991)。
交际#27861;不排斥语法,但怎样教学生学#20250;那必不可少的语法这#19968;问题仍在研究。交#38469;法观点认为,一定数量 的课堂#26102;间用来学习语法,但这并不意味#30528;简单地回复到传统的#20256;授语法规则的方式。目前#30340;热点已经从教师 #8220;奉献”语法转移到了学#29983;“发现”语法(Geoff Thompson 1996)。中英合编的#12298;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25945;材》 #25226;语言的结构与语言的功能相结合,#22312;教学建议中对语法的教学#25552;出:教学语法的目的,是使#23398;生更好地进行 听、说#12289;读等语言实践活动,#32780;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语#27861;规则。像多数现代#25945;材一样,这套教科书是通过实例 教学语法的#12290;学生所听到的和看#21040;的是在一定情景之中使用的#35821;言,基本的句型结构反复#20986;现,学生自己可以 逐步发现规律,归纳出语法#35268;则。因此,教师要做的工作是#22312;可能的情况下,首先让#23398;生在可理解的语言#29615;境 中接触新的语言。#36825;样他们先理解了语言的功#33021;和意义,在此之后才引导他#20204;注意用来表达这一意义的语法形 式。如果等到#23398;生能够多次地将他们在某种意义#19978;讲“已懂”的东西发掘出来从而能#21442;与讨论的时候才讨论语 法,那么所传#36882;的就是一条无声的信息。新知识的#33719;得过程是在他们内部进行的,#32780;且为他们所驾驭。事实上 ,在当前强调培养学#29983;学习能力的形势下解决好交际法与#35821;法教学这一关系问题是#21313;分重要的,它将使#20013;学教 师更加放手地#36816;用交际法,使学生真正掌握一#38376;语言。
误解之二#65306;交际法只教口语
早期的交际#27861;也和在它之前的教#23398;法一样曾受到语言学#20013;把口语视为第一的大#28526;的影响,对于大部分用这 种方法学习外语#30340;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是用于交际#65292;如参加国际会议时能#33258;如地与与会者自由交流,#20986;国时能 周游自如#12289;能和外来的客人交谈#31561;。这是产生这一误解的原#22240;之一。在我国,外语教#23398;自1862年开始基本上是 按照欧洲古老的#8220;语法翻译法”的路子#36208;过来的,此后虽进行#20102;教学改革,但由于受多方#30340;干扰,改革发展并 #19981;快。80年代以来#65292;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取得了很#22823;的成绩,人们开始研究结构法#21644;功能法,注重听说读写能力 的全面培养,但#19981;少教师对交际法的实质并不了解,#20110;是一些地区为了使教师尽快#29087;悉新教材并应用好交际法 ,举办了“三新”培#35757;班,组织观摩了一些“示范#8221;课,但由于时间短,条件限制#65292;加上个别主讲人和示范课 表演者的“#20010;人所见”导致教师走进只教口语这#19968;误区。另外,交际法强调学生要大#37327;地、有目的地操练,这 就很容易地被一些教#24072;理解成这样一条原则:教师讲话时#38388;应该减少,学生讲话#30340;时间应该尽可能地增多,把 学生结成对子,#20196;其相互交谈以达到交际目的。#36825;是产生误解的另一个原因。
这#19968;误解产生的结果是一些#25945;师一味地追求口语#25945;学,在课堂上不管学生是否听懂#65292;全部使用目的语进行 教学,安全排斥本族语,对语#27861;知识也一概不讲,结果#22823;部分学生只学会了一#20123;口语,但语言知识学不透、考 不好并出现明显的#20004;极分化。这一结果说明有的教师#23545;“交际”二字并不理解#65292;害怕被戴上教学方法太“传统 ”的帽子。众所周#30693;,交际不单是通过口语,#20063;不单是由书面语的方式进行的,#20132;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在听、 说、#35835;、写四个方面上。用目的语教#23398;是交际法所提倡的。#22312;学习的早期阶段先抓口语,使#20043;成为教学手段, 早日#21344;领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27963;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通#36807;口语学习英语,是学习#22320;道的英语语音的 可靠保证,但教师应#27880;意语言的“可理解的输入#8221;(comprehensible input Krashen 1983),只有在学生能理解 所学语言、有可懂输入的前#25552;下,也就是说学生跨越了“信息沟#8221;才能说是贯彻了交际性原#2101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误解之三:交际法#23601;是伙伴活动(pair work),伙伴活动#23601;是角色游戏(role play)
Geoff Thompson认为#36825;一误解不在于对伙伴活#21160;本身的强调,而在于对后半句#35805;的应用范围的错误理解。 角色游戏固然能培#20859;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23398;生参加交际性活动#65292;但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做些简#21333;的分角色朗读 或是简单地让学#29983;按照教学内容进行扮演#65292;这与结构法所使用的机械操练又#26377;什么两样呢?角色游戏这#19968;课堂 活动是个#28151;血儿,其双亲是当代语言学习#29702;论中两种鲜明的主张:一方强#35843;语言课堂中的活动应模仿真#23454;世界 ,这里角#33394;表演变成“真实表演”;另一方强#35843;,在追求深层现实主义的过程#20013;,课堂教学应激励每#20010;学生对 内心#19990;界进行想像性的自我表达#65292;这里角色表演便成#20026;了“超真实表演”。#20174;表面上看,超真实表#28436;是感情、 价值观念#12289;观点、理解等的自我表达,#20063;正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效果,但#23454;质上正如Coleridge所说,是“诗一 般忠诚”的“自#27450;欺人”,即甘愿操练一些雕饰的情#26223;。Brumfit认为,#36825;种雕饰的活动没有意义,因为它#32570;乏 “#35748;知和知识的广度”#65292;而随着学习者的逐渐成熟,把所学#30340;语言知识自由地、真#23454;地用于交际的能力变得越 来越重要了#12290;另外,交际法的本意是弥补结#26500;教学法忽视语言运用的不足,而无#35770;是课堂内的“角色游戏”, 还是模仿真#23454;情景的“角色表演”,都不#33021;达到真实、自由地交际这一目的。#22240;此,我们不但要把伙伴活动看 作是一种#26377;用的后续活动,即在教了#19968;个新的语言点后,让每#19968;个学生在同一时候得到操练#65292;而且要使伙伴活 动延伸到学生能在语境#20013;实现语言单位的交际价值,并#26681;据语境信息,个人知识和语用规#21017;来创造、推导和协 商所要表达的思#24819;和意思。
误解之四:#20132;际法对教师的要求太高
交际法#19982;较广泛使用的翻译法和听说法#30456;比对教师的要求更苛#21051;。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26159;组织者(manag er of classroom activities)、顾问(advisor)、交际伙伴(co—communicator)(Littlewoood 1981)#65292;作为组 #32455;者,教师不能象用翻译法#19968;样以自己为中心,而必#39035;是以学生为中心;作为#39038;问,教师的教学内容无#27861;预料 ,这就要求教#24072;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单是讲解#65292;还必须倾听学生讲的内容#65292;并且尽可能身临其#22659;地和他们 交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较#39640;的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对长#26399;用贯了语法翻译法教学、#20197;自我为中心的教师 #26469;说确实很难适应交际#27861;,有的教师由于在#21463;教育的过程中就缺乏听、说能#21147;方面的培养,自身的语言#32032;质并 不高,#22240;而认为交际法对教师的要求太#39640;了,这是产生误解的原因。我们得#25215;认,交际法本身存在#30528;许多无法 解决的问#39064;,如在不得不教一本绝非交际#27861;的教材,要使用交际法确实有困难#12290;但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少了,今 天的许#22810;教材提供了非常切合#23454;际、一目了然的交际法原则和#35838;堂活动。我国当前在使用的初中#26032;教材就设计 #20102;大量循序渐进的交际活#21160;,如要求学生通过问答了解同#23398;过去某一天的经历(B.IIL.50),听#24403;地广播电台的 天气预报,并根据实际情况#36873;择恰当的单词填空(WB.IIL.101)等。用#20132;际法上好这套教材,对于具#26377;一定的听 、说、读、写能力的教师来说并#19981;是太难,对教师的要求也不#26159;说太高,只要有坚定的信#24565;,在课前做充分的 准备工作,就能很好地贯#24443;交际性原则。
三、结束语
我们对交际法的#35748;识不能滞留在它的早期,#21363;一些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之前的怀疑#21644;实验阶段。当前对交际 法的研究已进入了#27604;较成熟的阶段,交际法#19981;仅改变了我们对语言的认#35782;,而且改变了我们对学生#21644;教师的认 #35782;。交际法并不是一种信手拈来就能#25353;其原则直接使用的方法(method),而应#35813;是一种教学途径(approach)#65292; 通过这一#36884;径掌握语言知识,通过这#36884;径获得交际能力。我国根据#33258;己的实际把交际法与结#26500;法有机地结合起 来,采用了符合#35821;言教学规律的初中教#26448;,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32508;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交#38469;的 能力上,#36825;就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要#36807;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35201;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要#20351;语 言形式与学生的生#27963;实际相联系,从而#20351;语言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30340;能力。我们可以说,#22521;养学生的 #35821;言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32456;目标,一切利于达到这一目标#30340;有效方法都属于交际教学法。

参考文献


1.Joan Morley著,严彤译,#24403;今英语(外语)教学发展#36235;向,国外外语教学1988年第四期.
2.Geoff Thompson著,刘精忠#35793;,有关交际法的若#24178;误解,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四期.
3.Teresa Pica著,朱钟毅译#65292;语言学习的研究与教学中#25152;关心的问题,国外#22806;语教学1995年第二期.
4.Diane Larsen—Freeman: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iersity Pre ss 1986.
5.Ali Yahya Al—Arishi:"Role—play,Real—play,and Surreal—play in the ESOL Classroom".
ELT Journal,Vol.48,No.4 1994.
6.陈辽坤#65292;交际法与中学英语教学,#29616;代外语1991年第2期.
7.刘道#20041;主编,初中英语教材和教法,#20154;民教育出版社.
8.全日制初级#20013;学英语教学大纲(1992#24180;国家教委审查修改通过).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