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25945;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28789;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30340;各个方面,并贯彻教#23398;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22411;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21512;、讲授与引导相结#21512;、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25351;导下,可采取多种#22810;样的形式进行启发。下面就启发式#30340;形式谈点肤浅的认识#12290;
一、正问启发这是#25945;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65292;即依据教学的重点、#38590;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23427;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22788;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38382;要问到“点子”上#65292;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65292;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26102;,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65292;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20363;如,讲《匈牙利苏#32500;埃共和国》时,提出:十#26376;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匈牙#21033;革命是不是暴力革命?在#26292;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是否违背马列#20027;义原理?为什么?#24403;时匈牙利具备哪些#21382;史条件使革命有和平发展的#21487;能?这些可能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20160;么?最终使学生认识到:#20027;要问题是国家机器问题。#30001;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剧#28872;变化,造成国家政权#19981;稳定,旧的国家机器软弱、#30251;痪。而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21448;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32473;和平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样#19968;环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对匈牙利#33487;维埃共和国成立是无产阶级在暴#21147;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有个深刻、完整#30340;认识。
二、反问启#21457;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25110;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24605;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35782;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20027;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21147;。例如,讲《英国发#21160;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20013;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21160;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24464;不禁烟,英国就不#20250;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28857;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35797;,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21475;就找别的借口,或#32773;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30001;当时国际、国内情#20917;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29983;的答案后,进一步#25552;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26159;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65292;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12290;)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26159;什么?(中国禁烟。#65289;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24615;和偶然性的辩证关#31995;来分析问题。
三、观察启发这是利用图片、#23454;物、幻灯和录相等#22686;强学生直观形象的#28210;染力,形成历史表#35937;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24072;点拨和启发讲解下#21521;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35268;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例#22914;,讲《黄海大战》时,让学生观看#12298;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25554;图,启发学生思考:#33268;远舰上面为什么有#37027;么多烟团?为什么这些烟#22242;向右倾斜上升?从而说明它多次#20013;弹,而又是坚持战斗,#23425;可葬身鱼腹,也要开足#39532;力向“吉野”舰冲去的果敢行动#12290;接着再问:为什么致远舰撞#19981;到“吉野”舰而反中#40060;雷呢?经教师讲解#33268;远舰制造技术不如“吉野”舰先进#21518;,启发学生认识“落后就要埃打#8221;的道理。
四、情境启#21457;这是教师用高尚激越的情感#12289;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的#25163;段来渲染气氛,烘托#20027;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20154;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来#22686;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20174;中受到教育。例如,讲林祥谦#12289;李大钊、方志敏和#21016;胡兰等为无产阶级#38761;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将他#20204;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视死#22914;归的神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36827;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65292;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29233;祖国、追求真理和#20026;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36523;的雄心壮志。同时提问:他们为什#20040;敢于斗争、大义凛#28982;、慷慨牺牲呢?经过启发,#20351;学生认识到:他们坚信共产#20027;义必然胜利,一切#21453;动派必然灭亡。他们具有这#26679;的“大志”,才会有这样浩气长#23384;的“大勇”。
五、推理#21551;发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20851;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36923;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12290;例如,讲《稀疏的资本#20027;义萌芽》一课时,依据#20241;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21697;经济活跃→资本主#20041;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21487;提问:①明太祖实#34892;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12289;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9313;农业、手工业发展#34920;现在哪些方面?结#26524;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22312;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20027;义最初萌芽的时间#12289;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20160;么?同样,也可以依据#9315;③②①的顺序进行#36870;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31181;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21457;展的来笼去脉有个#31995;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26397;中后期会出现资本#20027;义萌芽。
六、判断#21551;发是依据史实,经过点拔#65292;把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29289;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判#26029;历史结论的是与非#12290;例如,“没有共产#20826;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26029;,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21147;量进行一一判断总结出#26469;的。这个问题涉及#22823;量史实,可让学生#31616;要回答下列问题:①#22826;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24615;质与失败原因;②洋务#36816;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③#36763;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9315;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国#24341;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28857;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20826;是怎样领导中国人#27665;斗争的?以上中国近#20195;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31181;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26032;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37117;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24314;的重任。只有中国共#20135;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24231;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1462;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七、对比启发#36825;是将一个问题对应的两个方面,#25110;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加以对比#65292;经过启发,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28085;和外延的认识。例如,#35762;“商鞅变法内容”时,可提问每点#20869;容“废”的是什么?“立”的又是#20160;么?①土地制度(生产关#31995;中有决定性作用):废的#26159;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31435;的是封建制的土地#31169;有制。②奖励耕战:#24223;的是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弃农#32463;商的旧俗;立的是耕战之#21151;,重农业生产的新风。③#24314;立县制(上层建筑#21464;革):废的是奴隶制的分#23553;制,立的是中央集权制。通#36807;一“废”一“立”的对比启发,不#20165;使学生彻底理解了变法#30340;内容是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32780;且清楚地看到:变法是适应经济#21464;革和阶级关系变化#32780;产生的,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变#27861;的意义和性质。
八、类比启发是#23558;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21490;知识归类,进行比较,#21551;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25226;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26102;,对提高学生鉴别#33021;力也大有益处。例#22914;,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65292;与“鸦片战争”进行类比#65307;引导学生从参战的#22269;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31614;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32422;的内容、战争的结果#36827;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31532;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31243;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20108;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65292;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21152;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21490;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21457;展的深度。此外,也#21487;以横向类比启发。例如,#23558;东西方在公元前5#19990;纪的两位有辩证思想的哲#23398;家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进行#27604;较。横向类比启发可以显示历史#21457;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30340;广度。
九、辐合启发是将#26576;些历史事实进行综合,经过启发,#24471;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使学#29983;对历史知识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24615;认识,获得深刻、牢固的概念或理#35770;。例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21457;的原因时,让学生回忆第一次世#30028;大战爆发的原因。然#21518;提问:两次世界大战爆发#30340;原因有一个共同的规律#26159;什么?使学生认识到#65306;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资本主#20041;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固#26377;矛盾和帝国主义为争夺世#30028;霸权、瓜分殖民地及势力范围#30340;利害冲突引起的,这种帝国主义矛#30462;是不可调和的,从#32780;得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结#35770;。
十、扩散启#21457;是以某个问题为中#24515;,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28145;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25569;知识,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24605;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36890;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26497;性和创造精神。例如,#35762;《明治维新》一课时,在#23398;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26223;、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22260;绕这一问题指出:①#22914;何评价明治维新?②日#26412;历史上两次重大改#38761;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③比较#26126;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25913;革的异同。④为什#20040;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20102;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25098;戍变法却不能?通过一题多#35299;,引导学生多方思考#38382;题,使学生牢固地掌#25569;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30693;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启#21457;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原则只#26377;一个: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20316;用的前提下,充分调#21160;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24615;,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24605;想教育为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