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维与历史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539 日期:2023-12-07 来源:论文网
在当前#30340;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27604;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21382;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36753;性 ,却忽视了#21382;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26543;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21364;不懂得用优美生动#30340;语言再现历史。于 是,在教学过程中,#20016;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20102;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20256;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 索然无味。这一#29616;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30340;,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26159;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 中的作用。#26377;感于此,本文拟就形象思维的特#28857;和作用作一些初步论#36848;,并进而探讨在当前的#21382;史教学中,发 展形#35937;思维的途径与方法#12290;
一、历#21490;形象思维的特点
  所#35859;形象思维,是指用形象去反映和#25226;握客观事物,因而具有#30452;观性、具体性、情感#24615;和生动性等基本特 征。但是,形#35937;思维又不同于感性认#35782;,它并不只是直观地#21453;映客观对象,而是能动地去#34920;现客观对象,它包 含了人们对于思维对象的#22522;本观点和感情色彩,是在感#24615;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25324;。但是,这种概括与逻辑思 维有所不#21516;。逻辑思维运用的工#20855;是分析、判断和推理,其#32467;果是形成概念、原理及其理#35770;体系。而形象思维 所运用的工具是色彩、#32447;条和形状,其结果是形#25104;典型化和概括化了的历史画面#12290;因此,形象思维和逻#36753;思维 #24182;不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38454;段,而是都导源于感#24615;认识并沿着不同方向提升的#20004;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 是用典型化了的历#21490;形象去反映历史,#21518;者是用其理论体系#26469;揭示历史。
  由#20110;学科特点的不同,历史#24418;象思维又不同于文学艺术等#23398;科的形象思维。第一,后者可以直#35266;地观察和 认识#24605;维客体,并且直接从现实生#27963;中选择和摄取创作素#26448;;而前者只能间接地从各类文字材#26009;、历史文物、 考古遗迹和口头传述中去把#25569;思维客体,思维主体和思#32500;客体始终存在着时空上的间隔。第#20108;,后者追求的是 艺术的真实,其思维形象可#20197;拼凑和塑造。如《水浒#12299;中的李逵、《阿Q正传》#20013;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 、《复活》中的玛#19997;洛娃等,这些文学形象源于#29983;活,贴近生活,是现实生活中各种#20154;物形象的概括、集中与 融合,但却不一定#38656;要有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20381;托。而前者追求的是历#21490;的真实,其思维形象不允#35768;有任 何虚构并力求与#23458;观实际相一致,是历史形象的#20877;造。当然,再造历#21490;形象并不等于复原历史的#20840;部过程和全 #37096;细节,这既不可能亦无#24517;要。所谓再造实际上仍然#26159;一种“艺术加工”,#22312;加工中有所取舍,有所#27010;括,有 所集中。但#36825;是对历史真实的加工#32780;不是虚构,加工的目的是为#20102;更形象、更生动、#26356;深刻地再现历史。
二、形象思维在历史教#23398;中的作用
  由于历#21490;的过去性和不可逆转性#65292;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1482;是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不是历史#30340;本体。它只能被我 们所认识却无法#30452;接体知,只能被我#20204;所理解却无法重复验证。这与从感#24615;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与青年学#29983;的 认知水平和#25509;受能力,都产生了较大的#30683;盾。因此,形象思维在历史教#23398;中的作用,便显得更为重要#20102;。
  1.形象思#32500;可以增强教学内容#30340;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12290;
  历史是有血有#32905;、多彩多姿的,但又是瞬息即逝#12289;无法再现的。活生生的#21382;史真实已经在永恒流动的#26102;空 中消#22833;,学生们今天所学习的,#21482;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高度浓#32553;了的历史教科书。当然,在教科书#20013;,仍 有不少内#23481;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形象鲜明#30340;材料。但毕竟受到篇幅的#38480;制,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21644;生动的 历史事件,在教材#20013;只能一笔带过,或略而不提。因#27492;,教师的任务便是应该努力弥#34917;教材的不足,有效地#35843; 动学生对历史的兴#36259;。这就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21490;料,运用生动形象的#35821;言,充实教学内容,再造#21382;史形象, 使#23398;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35265;其人,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26377;直观可感性。
  例如,关#20110;唐太宗善于“纳谏#8221;之事,教材中用了一定#30340;篇幅进行介绍。为了取#24471;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补充#12298;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史实。
  #26377;一次,魏征在上朝时,丝毫不顾及#21776;太宗的面子,与他争得面红耳赤#12290;唐太宗想要发作,又怕影响了#33258; 己“善于#32435;谏”的名声,因而只有#24378;行忍住。回宫后,他大发脾#27668;说:“总有一天,我要#26432;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他想杀谁#65311;太宗说:“魏征总是当众侮辱我#65292;叫我实在难以忍受!”皇后听后,#22238;到内室换了一套 朝服拜于堂前,太宗惊#38382;何故,皇后道:“我听说英明的天#23376;才有正直的大臣,魏征如此忠#30452;,正说明陛下是 明主#65292;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太#23447;听后,才转怒为乐[1]。
  这段史实通过人物的对话,再#29616;了当时的历史情景。魏#24449;的忠厚刚直,长孙皇后#30340;聪颖贤惠,唐太宗的明 睿通达,#37117;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这不#20165;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21619;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贞观之治”#20986;现 的原因有#20102;更具体、更深刻的#29702;解。
  2.形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24110;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
  #30001;于形象思维是在感#24615;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21644;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往往#21487;以借助形象思维来 表达历史的深刻内#28085;,使之更容易被学#29983;理解和牢固地掌握。
  例如,#35266;看秦始皇陵兵马俑,我们可以#24863;受到秦军严明整肃#12289;威武雄壮的阵容和奋击万里、排#23665;倒海的气 势,#30001;此而加深对秦始皇横扫#20845;合、廓清宇内这段历史事实的理#35299;。观看唐初画家阎#31435;本的《步辇图》,我们 可以感受到吐#34115;使者不卑不亢、矜持谦恭的神态和#21776;太宗深沉谦和、气度非凡的气质#65292;从而能够加深理解唐初 的和亲政策和民族间的友好交#24448;。其他如“大泽乡起义”插图,可#20197;帮助我们理解秦末农#27665;痛恨暴政、揭竿而 起的历史事实,“虎门销#28895;”浮雕,则反映了#20013;国人民反抗侵略、前赴后#32487;、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3.形象思维可#20197;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他#20204;牢固地掌握所学过的历史#30693;识。
  在人们#30340;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场好#30340;电影,一部好的小说,#20854;教育意义往往大于一些专门书籍#65292;并能长 时间地保留在人们的#35760;忆中。其主要原因,便在于它们的#24773;感性与形象性。从心理学#35282;度来看,电影、电视和 小说是运用多#35282;度、多层次的立体画面来#21050;激大脑,产生了较强#28872;的条件反射,因而更容#26131;为人们所把握,所 记忆。
  在《人间喜剧》中,#24052;尔扎克为我们塑造了2000多个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21516;性格和不同遭遇的#20154;物, #25551;绘了一幅幅人类的抱负#12289;欲望、野心、友谊、爱情、#38463;谀、恐惧、仇恨和残杀的画面,展#31034;了从拿破仑帝国 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26102;期内法国社会的全貌。在#36825;部长篇中,巴尔扎#20811;并没有罗列一大串严肃的统计#25968;据,也 没有#25552;出一系列抽象的理论原理。但#24681;格斯却认为,他从《#20154;间喜剧》里所了解到#30340;法国社会,“甚至在经济 细节方面(如#38761;命以后动产和不动#20135;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65292;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21382;史学家、经济学 家#21644;统计学家那里所学到的全部东西#36824;要多”[2]。
  在历#21490;教学中,这类例子可以说#26159;俯拾皆是。有些抽象的概念#12289;理论、时间、地点和数字,尽#31649;学生可以 把它们背得滚瓜烂熟#65292;如数家珍,但一考完#65292;没过多久便忘得干干净净#12290;而课堂教学中一些富于情感和色彩#30340; 语言#65292;甚至是教师的某个动作,却#33021;长期留存于学生们的记忆之#20013;。
三#12289;发展形象思维的途#24452;与方法
  能否#35843;动学生的形象思维,#21462;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再造历史形#35937;。而历史形象的再造,又离不开#29983;动的史 实、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历#21490;教具。因此,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19982;方法,归根结底,在于#21490;料的积累,语言艺 术#30340;提高和直观教具的运用。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1.注重史料的积累,充实教#23398;内容。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26412;素材,史料积累的过#31243;,是历史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33258;己的过程。唐代史学家 刘知几认为,积累丰#23500;的史料是治史的基础,提出#25776;写历史必须“征求#24322;说,采摭群言”[3]。同样,作为一名 #21382;史教师,也需要掌握广博而翔实#30340;史料,为自己提供一#20010;深厚坚实的知识基础。#26377;了这个基础,教师#25165;有可 能#22312;教学中旁证博引,生动有致,为#23398;生的思维活动提供#24418;象有趣的历史素材#12290;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65292;文史兼优,叙事生动的史学#33879;作不胜枚举,在这方#38754;,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司马 迁的《史记#12299;。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38901;之离骚”的史学名著,#25910;集材料之丰富,识见#20043;卓越,文笔之 生动,以及作#32773;刚直不阿、秉笔直书#30340;精神,堪称古今史#23398;著作之楷模。在司马迁的笔下,#39033;羽的拔山盖世, 刘邦#30340;豁达大度,荆轲的慷慨激昂,#26446;广的胆略过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20986;来了。
  司马迁写事令人有身临其#22659;,触之可觉之感。八年#20043;间,项羽骤起骤落。他兴#20110;巨鹿之战,亡于垓下之围 ,其间的过渡则为#40511;门宴。在《项羽本纪》中,司马#36801;对这三个场面作了绘声绘#33394;、情调不同的描写。#24040;鹿之 战充满了壮#28872;,垓下之围弥漫着悲凉,而鸿#38376;宴却在紧张肃杀、扣人心#24358;的气氛中,描写了项羽的#20248;柔寡断, 范增的#32769;谋深算,刘邦的惊慌#24822;恐和张良的临危不乱[4]。这些生动的史实#33509;配之以娴熟的教技,当可以在课堂 上再现当年马鸣风萧#33831;的古战场和悬念迭起的鸿门#23476;,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26524;。
  2.重视#35821;言修养,提高教学艺术。
  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12289;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24072;从事教学活动的最#20027;要、最基本的手段。高尔基曾 把语言称为“#25991;学的第一个要素”,而对“舌耕#8221;为业的教师来说,语#35328;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20102;。作为一个 教师,即使是满腹经纶#65292;如果不能用生动形#35937;的语言表达出来,再#20248;美感人的故事也会#40687;然失色。因此,提高 教师的语言修养,#26159;促进形象思维的前提。
  #35821;言具有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两个部#20998;。内部属性是指语言的逻辑性#12289;严谨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外部属 性是指语音的高#20302;、节奏的快慢、音色的和谐和#35821;态的情感。教师语言艺术的提高,#24517;须注意这两者之间的#26377; 机结合#12290;
  (1)准#30830;严谨,具有科学性。历史语言不同#20110;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可以有虚构和#22855;特的夸张,如“飞#27969;直下 三千尺,#30097;是银河落九天”之类,这是文#23398;的佳句,却是史学之大忌。历史#23398;是一门实证科学,历史语#35328;追求 的是历史的真实#65292;谈古论今,叙事议#20154;,必须言之有据,决#19981;能为了追求生动性而失#21435;科学性。如果在讲赤壁 之战时,引用《三国演#20041;》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大#35848;诸葛亮如何呼风唤雨,便#26159;以演义代历史,是一#31181;很 不严肃的学#39118;。章学诚说:“文士撰文,唯恐不#33258;己出;史家之文,唯恐出之#24049;。”[5]可谓一语破#30340;,指出了 文#21490;之间的根本差异。
  (2)注意文采,富#26377;情感性。孔子主张文章应该#27880;意文采,同样,语言#20063;应注意文采。教学语言的文采#65292;除 了文字修辞外,还#24212;该形象生动,声情并茂。例#22914;,在讲“巴黎公社”这一章时,为#20102;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 教师#23545;梯也尔这个历史人物作了如下一番#21051;画:
  梯也尔是一个#24590;样的人呢?此人矮#23567;肥胖,肚子圆鼓,上衣的#25187;子总是无法扣上。他平时总#26159;装出一副笑 容可掬#30340;样子,但却无法掩盖两只眼#30555;毕露出来的凶光。这个被#39532;克思称作“侏儒”的政客#65292;是一个背信弃义 的“老手#8221;,卑鄙奸诈的“巨匠”#12290;当他刚逃到凡尔赛#26102;,曾经信誓旦旦地保证:#8220;无论如何,我决不派军队 到巴黎去。#8221;但当麦克马洪保证说#24456;快就能打进巴黎时,他便挥#33310;着肥胖的小拳头气#21183;汹汹地叫嚣:“我是不 会留情的!#8221;[6]
  这番刻#30011;,形神兼备,入木三分,人物形#35937;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就#19981;但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趣#21619;性 ,而且为#19979;文凡尔赛匪徒的罪恶活动作了#38138;垫。
  (3)通俗易懂,#21147;求口语化。通俗易#25026;,深入浅出,善于用浅显的语#35328;表达深刻的道理,#36825;种学风无论是在 教学中,还是在科研中#65292;都值得我们大力提倡。#29616;在有些人往往错误#22320;把通俗性和学术性对立起来,以为#36234;是 通俗的读物#20415;越缺乏学术价值。于是,#26377;些人便喜欢在文章中,故#24847;使用一些怪僻的词汇,以此装#28857;门面,令 #20154;莫测高深。其实,这恰恰是一种#27973;薄无知的表现。“#23398;术性”和“通俗性”并#19981;是对立的,前者是指文章的 内容,后者是指文章的#34920;现形式,上乘之作,应该是#20004;者的完美结合。李白的“举头望明#26376;,低头思故乡”,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2483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0855;属通俗之作,但也是千古传诵的#20339;句。
  在课堂教学中#65292;教师所面对的都是十多岁#30340;青少年学生,他们的#30693;识面不宽,语言词汇的积累#20063;很有限。 因此,教学语言更应该注意口语#21270;、通俗化,尽量避免使#29992;生僻的词汇和晦涩的语言。
  总之,作为一名教#24072;,应该不断加强自己#30340;语言修养。有了过硬的语言功夫#65292;才能动情引趣,将波澜壮阔 、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22320;再现于课堂。
  3.运用直观教具,增加学#29983;感性认识。
  生动的语言可以再#36896;历史形象,但不能取代直观教具#30340;作用。早在17世纪,捷克教#32946;家夸美纽斯便从理论 上论证了直观性教#23398;原则,他宣称直观性#26159;教学上的一条金科玉#24459;,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29992;感觉去接受 一切东西。”[7]在历史教学中,#21487;供利用的直观教具#24456;多,有实物、模型、#22270;片、地图、表格以及各种音#20687;设 备。这些直观#25945;具可以从不同角度刺激人的视觉#12289;听觉和触觉,增强学生对#21382;史知识的感性认识。这#23601;不仅可 以使学#29983;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促进#20854;形象思维,亦可激发他#20204;的兴趣,提高他们学#20064;的积极性。
  例如,#20026;了说明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20013;学历史教材中为我#20204;展示了宋朝画家张择端的#12298;清明上河图》。 通过这张画图的艺#26415;功效和教师的生动讲述,#23601;可以使学生仿佛身置其#38388;,亲身感受到东京街头熙熙攘攘#12289;川 流不#24687;的车马行人,以及各种商#36137;不绝于耳的吆喝叫卖声,从而加#28145;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有些教学内容,还#21487;以通过实物和模型来进#34892;直观教学,其效果比运用#22270;片资料更好。例如北京人#30340;体态 特征,教#26448;中有一幅北京人的头像复原图,这#34429;然能给学生一种直观#21360;象,但还不足以引#36215;他们的兴趣。如果 能在课堂上展示北京人的#22836;像模型,其效果便大不相同了。#23398;生们不仅会兴趣盎然地听教师讲解#65292;甚至会用自 己和头像模型比较,从而#21152;深对北京人体态特征的认#35782;。
  近十年来,电#21270;教学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比较#24555;。与实物、模型、图片相比,这种#30452;观教学具有更丰富的表 现手法和更形象的表现#21147;,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20214;的本质和相互联系。因此,#21457;展电化教学是教育发#23637;的必 然趋势,我们应#3581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36816;用这种手段,提高教#23398;质量。
  #30452;观教具的运用,有两个问题#24212;该注意:
  第一,运用#30452;观教具只是手段,而#19981;是目的,应该注意有的放矢。如#26524;频频使用而与教材中的难点、重#28857; 相脱离,其结果必然#26159;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与教学#30446;的相违背。
  第二,#29983;动形象的语言不能取代直观教具,#30452;观教具同样也不能取代生动#24418;象的语言。因为教具是静态#30340; ,只#33021;说明历史现象的个别方#38754;。只有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和补#20805;,才能使学生从感性#35748;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而形成历史概#24565;,掌握历史规律。因此,在运#29992;直观教具的同时,教师仍然应该注#24847;加强语言的生动性和 形象性。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