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2791;考复习是决定成绩#20248;劣的关键时期,也是#35768;多同学感到不知所措、疲于#24212;付的阶段。或者被动地听课做题#65292;或者“跟着感觉走”,翻课本、练#27169;拟,从而造成自我感#35273;良好、高考成绩不佳的结果。复习#26159;一个艰苦的再认识过程,#20063;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想#22312;复习中出效率、见收#33719;,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25163;。
一、高#31934;度巩固知识点
1.精读课#25991;。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22797;阅读,思考词与词间、#21477;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20851;系,弄清每一个知#35782;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如世#30028;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26426;”一目就要弄清四个知#35782;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21407;因;二是经济危机的#20986;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26159;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这四#20010;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65292;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27982;危机的完整知识体#31995;。
2.把握内#28085;。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21521;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28857;的全部内涵。如上#36848;第一个知识点就包含#20197;下三个要点:①资本家#25899;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20154;民却日益相对贫困#65292;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22686;长;②分期付款和银#34892;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9983;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30410;尖锐;③人们醉心于股票等#25237;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34701;市场的不稳定。
#20108;、高准度理解历史概#24565;
1.把握概#24565;的内涵和外延。弄清#21382;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20041;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试题#31532;7题“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12298;应诏统筹全局折》#23454;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65292;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20307;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34892;君主立宪的理论C.系#32479;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35770;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22270;存的唯一出路。”此题如果能正#30830;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21363;变法的具体实施方#26696;,便可轻易选A。又如#31532;8题“‘门户开放’#25919;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20013;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35813;政策:A.得到了#21015;强的认可B.可使美国在#21326;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21015;强的在华特权D.有利于美国#21152;快侵华步骤”。该题主要考查门户#24320;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20110;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完整归纳概念#20869;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20027;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20849;同点是:①体现中#22269;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21093;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30410;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9312;②③C.①③④D.①②#9314;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36827;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36873;的过程,实际上就#26159;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36807;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9313;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12290;
3.区别概念的异同。#22312;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27010;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20174;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22914;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25512;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26497;为困难的经济形势#9313;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39044;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22797;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29983;产来恢复农业A.①②B.#9312;③C.②③D.②④#8221;。
4.运用概#24565;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24565;的理解还不够,能运#29992;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26512;历史现象才是复习#20013;的理想境界。如运用“分封制”的#27010;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19981;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21382;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27665;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20998;析中国民族资产阶#32423;的两面性等。
三、高#23494;度串连知识网络
#30693;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28857;、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20307;。在复习中,必须抓住#25945;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25226;大量分散的、相对孤#31435;的历史知识纳入完#25972;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35782;网络。
1.抓#28857;。如士族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65306;①魏晋时期,在地#20027;阶级中形成士族制度;②#19996;晋南朝时期,士族势力发展;#9314;南朝末年,士族势力渐衰#65307;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20987;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36825;样,对士族问题就有了完#25972;而明确的认识。
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31995;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秦#26397;的皇帝、三公、郡县,#20004;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32610;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30340;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20853;权”和元朝的行省制#24230;,明清的废丞相、八股取士、军机#22788;和文字狱,这些都是“#28857;”,由这些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22830;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21490;。
3.铺面#12290;“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38454;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12290;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21382;史知识结构,才能比#36739;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27573;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30340;阶段性特征,解题#26102;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四、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
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21490;进行叙述的,是一#20010;平面系统。但高考命题则往往#25277;取历史线索,挖掘#30693;识联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形#25104;立体系统。因此,备考复习不#20165;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32780;且要在此基础上拓宽、挖深#12289;抬高,全方位分析历史现#35937;,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1.相对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23618;次的分析。如1996#24180;高考第48题“简#35201;说明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22269;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21464;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24180;革命与1848年二月#38761;命的主要不同之处#12290;”此题要求对法国18#19990;纪—19世纪中叶的历史进行相#23545;完整的叙述,其中#21448;含有对革命原因、革命任#21153;、革命对象和革命主#20307;等方面的深层次分析。再如#31532;47题“概括指出并结#21512;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36745;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28857;和历史地位。”此#39064;同样要求学生从原因、特点和#21382;史地位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和#24402;纳。从表面上看史实明确易#35265;,但对分析能力的要求却比较高#12290;
2.宏观分析+微观#32771;查。例如1997年高考#31532;48题“概括指出凡#23572;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22269;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试#20998;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25252;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30340;?”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29616;象的宏观分析能力,#35201;求学生从宏观和整#20307;的高度去认识协约国列强间的相#20114;关系,同时也要求对协#32422;国列强进行具体分析,也含有微#35266;分析的成份。
3.显性联系+隐#24615;联系。“显性联系”#26159;教材中历史知识间较#26126;显的联系,而“隐性联系”则#38544;藏于知识之间。换言之,#23601;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38544;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25324;、比较和系统化,显性#38382;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36523;的价值。如1996年#19978;海高考第46题“英国、#27861;国、俄国和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和#25913;革中各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土地问#39064;的?各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对#20854;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22312;这个问题中,命题者就抓住了它们#30340;隐性联系,即革命和改革中的土地#38382;题,经过发掘,能力考查#30340;层次就明显提高了。
4.历史学科+相关学科。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39题:“1904#24180;,章太炎为某人70大#23551;做联句一副。请读后回答问#39064;‘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20877;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20840;枯,只为一人歌庆#26377;;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19971;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30410;蹙,每逢万寿祝疆无。’①做七#21313;大寿的‘某人’是______。②当此人吸尽黎#27665;膏血,歌庆‘五十#8217;的时候,中国东南部的军民#27491;在抵抗______国军队#30340;大举进犯;而在祝其‘六十’‘#19975;寿’的那一年,______舰队官兵的鲜#34880;却染红了黄海的怒涛。”此题的文#23398;性较强,解题时既需要有#25166;实的历史基本功,又#38656;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再#22914;1996年高考第39题所要#27714;学生填识的南北朝后期的#24418;势图,该图在课本中并没#26377;出现,而是命题者依据教#26448;所提供的有关知识设计出来的。它#26082;考查了历史知识,也考查了#22320;理知识,拓宽了能力#35201;求。
又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42题“观察下面《美英两国首脑在1941年8月大西洋#20250;晤时的合影》后填空。①在#21069;排就坐的左是______,右#26159;______。”此题附有一#24133;图片,因而就需要学#29983;在平时多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
五、多角度比较人物事#20214;
在历史测试的四#31181;题型中,无一不涉及#21040;比较能力,因此,#23398;会科学的比较方法,#25484;握一定的比较技能,#23588;为必要。
1.把性质相同#25110;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19981;同背景、特点、作用或实质等#12290;如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65292;各有其背景和特点;再如我#22269;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作用,#20174;政治上看主要有三类#65292;一是“推翻”,如秦末农民战争,#35199;汉绿林赤眉起义,元末、#26126;末农民战争;二是“瓦#35299;”,如东汉末年农#27665;起义,唐末黄巢起义;三是#8220;打击”,如太平天国运动。
2.把性质相同但分布#20110;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20107;件加以分析比较,理清发展线索#12290;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大#30340;革命运动进行分析比较,#26082;可以认识其不同的阶段性特征,#21448;可以系统地把握中#22269;革命史的全过程。
3.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21382;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如资#26412;主义的侵略扩张,在工业革#21629;前后就具有不同的特点#12290;
4.把某些表现相同#32780;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35748;清其不同实质。如唐#20195;手工作坊和明代手工工#22330;,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现阶段#25105;国向资本主义国家贷#27454;等问题。
六、#31185;学化评价人物事件
#35201;想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21644;历史事件,必须运用辩#35777;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22522;本观点和方法,要掌握#35780;价的尺度、角度和信度。具体说#26469;,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立场正确#12290;要站在正确的阶级立#22330;(人民的、爱国的立场)和社#20250;立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27493;、国际主义和改革探索等)上看问#39064;。
2.观点鲜明。评#20215;历史人物要坚持“时势#36896;英雄”和“人民群众是#21382;史的创造者”这两个基本#35266;点。
3.方法#24471;当、客观公正。要全面而#20934;确地分析和评价,要结合当时的历#21490;背景,区分不同的阶段,要运用#36777;证分析法、阶级分#26512;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全#38754;而综合的分析,切#24524;简单化、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注#24847;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局#37096;和全局、现象和本质的关#31995;。
七、简化概括历史#30693;识
历史知识浩#28698;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28860;成简明扼要、要点明确的知#35782;点、知识链才能有效#22320;掌握教材。
1.抽取要点。即正确选用课本#20013;的关键字词或章、节、目标题,#25110;者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22320;表达出来,形成知#35782;要点。比如苏维埃#25919;府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487;提炼成①收企业;②征#20313;粮;③禁商贸;④#37197;物品;⑤强劳动。
2.时间作序。即以时间为序#26469;组织知识。如1997#24180;高考第47题“结#21512;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26063;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26126;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30340;历史地位。”此题民族资本主义#24037;业的发展过程按时间顺#24207;勾勒答题题纲:①鸦片战争前#36164;本主义萌芽;②19#19990;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20135;生;③甲午战争后初步#21457;展;④辛亥革命后迅速#21457;展;⑤20世纪30—40年代陷入困境。
3.逻辑划块。即按照有关知识的#36923;辑关系进行分块概括#12290;如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化发#23637;的原因,可以分析以#19979;方面:①政治清明、社会安#23450;;②经济发展、社会繁#33635;;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间#30340;经济文化交流;④#23545;外经济文化交流的#21457;展等。
八、#28789;活化运用历史理论
对任何历史问#39064;的分析,都必须以#29702;论为根据,否则就无法保#35777;得出正确的结论。因#27492;,必须系统地掌握辩证唯#29289;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7880;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例如#20998;析拿破仑的有关历史问题#65292;就可以运用不同的史学理论,#20174;不同的角度入手:可#20197;运用必然性和偶然性#30340;辩证关系分析拿破仑在政治舞台#19978;的出现;运用人民群众和杰出#20154;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0340;原理,分析拿破仑#24093;国的政权性质;运用质量互变#21407;理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24615;质的变化等等。只有坚持运#29992;史学理论分析问题,史学理论水平#12289;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12290;平时要选择一些理论性#36739;强的试题,进行史论结论合训练#12290;有目的、经常性的练习,必#28982;会促使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不断#25552;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