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金钥匙” 智开科学门——历史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522 日期:2023-12-07 来源:论文网

“夫子循循#28982;善诱人。”这是人们#23545;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25945;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65292;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20026;:“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25571;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20854;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24605;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65292;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23398;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21644;培养学生能力。
特拉弗斯说过:“#25945;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34920;演艺术。”在教学中,讲#31350;提问艺术,是各学#31185;都要注意的问题,而作#20026;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23398;科,尤其应注重提问的艺术#12290;这是因为:
其一:是由#21382;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的发#23637;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33021;“经世致用”、“彰往#32780;知来。”若简单化、形式化#30340;课堂提问,则不能更好地启#21457;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21457;展的总体脉络,多角度、#28145;层次地考察、分析历史#20107;件、历史现象,揭#31034;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21644;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35268;律。同时,历史教学的功能,诸#22914;思想道德教育,借鉴启发作用、历#21490;唯物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等,#37117;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其二:适应现代化教育#21457;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要成为#29616;代化人才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20854;思维方式的现代化#12290;要实现上述目的,必须改革传统的#25945;学方法,采取多维教学法,即多角#24230;,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30528;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12289;综合、比较、抽象#12289;概括和具体化智能#30340;一种教学方法。而精心#35774;计提问艺术,正是多#32500;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12290;
其三:符合青少年#23398;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23398;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21344;相对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21040;发展,并且表现出思维的独#21019;性。他们不仅喜欢探求事物的#26681;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19988;他们富于想象,以致常#25552;出一些新的设想、#26032;的见解;或者乐于去尝试一些#26032;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32622;学生于主体地位,教师处#20110;不断点拨、引导的主导地位。#22312;授课中不时出现发人深思的#38382;号,能够打开扇扇闭锁着的#24515;扉,将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双#36793;活动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20132;流之中,这正是教学活动中所必需#30340;最佳心理基础。
#24052;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的#38053;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21487;见,问“是深入的阶梯#65292;是长进的桥梁,是触#21457;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8221;“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26080;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24515;悦。”
在教学#20013;如何进行艺术性的#25552;问呢?这就要求教师按教学#35201;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19981;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35745;不同思路的问题,#20351;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经教#24072;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24742;。笔者在这方面的实践中,#21462;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32463;验,现从下列诸方面摭谈。
1、求异设问,变中#27714;新。同一问题,可从#19981;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21516;,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25480;“美国内战”一节时#65292;可提问:“美国内#25112;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20869;战有什么历史意义#65311;”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21388;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31215;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22320;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21457;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24517;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28165;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8221;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新鲜#26377;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28608;起。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30462;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36777;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22686;强学生分析、归纳#38382;题的作用。
2、浅处深#38382;,静中得疑。教材中有#20123;内容,学生似乎一#30475;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33509;我们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65292;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12290;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24220;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22269;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似乎极易#23601;掌握:既知道北伐的#30446;的、对象;又清楚北伐的#32463;过、结果。从现象上#30475;,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8220;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20240;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则#23436;全不同,这如何理解?”#8220;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20405;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22993;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和济南#24808;案的发生,说明了#20160;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19978;来,但可促其思维。#31508;者趁势对其引导,从而使他#20204;排除了疑点,深化了#30693;识。
3、故设障碍,诱#23548;思维。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求#24322;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38556;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65292;但可令其有所发现#12290;例如:在讲授完“王安#30707;变法”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38382;:“王安石变法失#36133;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20026;‘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8217;,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21464;法以失败告终,而#25105;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21271;魏孝文帝改革,他#20204;为什么能成功?”#8220;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25913;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8221;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27714;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20102;思维的灵活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层层设问,步步#28145;入。教学中有不少#38590;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26970;。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29615;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21040;各个击破的效果。例如#65306;围绕解放战争时期“民主运动高涨#8221;这一史实,笔者提出了一连串问题#65306;①“造成国统区民#20027;运动高涨包括哪些#37325;大事件?其高潮是什么?#8221;②“造成国统区民主运#21160;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③“你#23545;‘高涨’两字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65311;能用其他词,诸如‘#29190;发’、‘形成’等来代替它吗#65311;”④“为什么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65292;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31532;二条战线?”这样,#32463;四步设问,加上教者的进一步点#25320;、引导,学生的思维步#27493;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出有关结#35770;,因而这教学难点也就#36814;刃而解了。
#65301;、迂回设问,退中求进。#26377;些历史问题较复杂,让学生#27491;面回答,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38382;的办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30340;。如:讲述完“西安事变”后,#33509;设计这样的提问:“中国共产党倡#23548;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初步建#31435;的?”,则学生回答的效果#23450;不理想,若对提问方式稍作下变#36890;,设计若干个小问题:①“#8216;九·一八’事变后,中#22269;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5311;”②“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是#22312;哪一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9314;“1935年党的瓦窑堡保会议制#23450;了什么方针?”④“#19968;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什么?”#65292;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6377;何重大历史意义?”通#36807;设问,经学生归纳#12289;分析、综合,其思维顺利地#36234;过障碍,掌握了“#25239;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8221;所包含的知识要素#12290;
6、创设矛盾,激起波澜#12290;针对某些特殊的历#21490;问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23398;生认识上的矛盾。#22240;此,若能在提问中直接引起对立#24847;见,则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21947;的。如:讲完“大河流域的亚非#21476;国”后,可设计问题让#23398;生讨论。“假如亚非文明#21476;国不处在大河流域这个有利的位置#65292;那么,这些地区能不能成为文明古#22269;?”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不同的#30475;法。有的学生说:“如果#36825;些地区不处在大河#27969;域,就缺少了便利的灌#28297;条件,农业生产就#24471;不到良好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成为#25991;明古国。”而有的同学认为:#8220;优越的地理环境固#28982;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古代埃#21450;等国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没#26377;当时统治阶级的励精图治#65292;那么,即使地理环境再#20248;越,上述地区也成不了文明古#22269;。”也有少数学生持这样的观#28857;:“只有生产力发#23637;了,才能对自然条件更好地利用。#22823;河流域——优越的地#29702;环境,也要靠人来改造#30340;。否则就根本谈不上优越,#35828;不定还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28798;难。”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30340;积极讨论,在争论中形成统一#65292;在矛盾中获得了真理——地理#29615;境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23569;的必要条件,但它不能成为社#20250;发展的决定因素。
善教者,必善问。讲究课堂提#38382;艺术是每个优秀历史#25945;师的必备技能。但是,在具体#36816;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建立和谐的#24072;生关系。提问的目的在于#25552;高学生素质,提高课#22530;教学实效。因此,必须面向#20840;体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27668;氛,让学生受到激励,感#21040;振奋,真正做到“#21892;学,师逸而功倍。”
2、给学生充分的思#32500;时空。提问的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24605;维,因此,设问应注意启发性#65292;要创设“愤”、“悱”情境,以激#21457;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20135;生巨大的学习内驱力#65292;并做到“因材施教”。
3、在操作上注意#26041;法的多样性。在实践中,可#36816;用小组讨论、质疑答疑等#26041;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12290;同时,注意教法与#23398;法的协调,变教学过程为学#29983;自主学习的过程。为适应现#20195;化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65292;因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提#38382;这把“金钥匙”。#36716;贴于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