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507 日期:2023-12-06 来源:论文网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30784;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37096;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26063;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 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30528;社会的发展,人类的#29983;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21270;生活各个方面,与#22320;理环境的关系日 益密切。人类对自#28982;环境的利用、改造的程#24230;及规模日益深入和广泛,人类#29983;活的范围已从地表扩大到太空#65292; 深入到海底。#20026;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29615;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28982;资源,保持自然环境,使学#29983;掌 握一定的地理#30693;识是十分必要的。
  #22320;理知识涉及地球、宇#23449;、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20869;容。内容包罗万象,#19978;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 层和近万米#27915;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这#20123;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26102;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22530;上,并 使学生尽#24555;掌握,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22312;地理教学中的主导#20316;用。
  地理教师#22312;教学过程中,肩负的不只#26159;“应该”传递知识的任务,#32780;是担负着去“很好传递”的重任。#36825; 就要求地理教师#22312;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地理#23398;科的特点,不仅要自己善于归纳#25972;理地理知识,更要注意训#32451;学生 #23398;会归纳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与#27493;骤——划分知识范#22260;、明确知识组成、分析知识#38388;的关系、形成知识结构。 将原来看似孤立分散的知#35782;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有系统、成#20307;系,从而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逻#36753;联系和它在 知识体系#20013;的作用与地位。如分析“地#29699;上的大气”知识间的关系,就应#20027;要从知识间的逻辑联#31995;入手。正是 由于#22823;气组成成分的分布特点#21644;垂直分层的结构,才#23548;致大气下层的热力#29366;况;正是由于大气#19979;层的热力状况 分布不均衡,才导致大气中#21508;种运动系统;同时也是因为#26377;了这种热力状况和各#31181;运动系统,才出现长期或#30701; 期的大气物理#36807;程,即天气与气候。因此,这些#30693;识之间保持着明显#30340;因果关系。通过对知识的#24402;纳整理,不 仅可以突出地理规#24459;、地理原理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22320;位,而且也有利于学生#25484;握以地理原理推导出的区域地 理特征,使学生更好#30340;理解和记忆区域地理特征,以便学#29983;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
  课堂教学#20013;,除了使学生掌握#31995;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24212;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30340;智力,培养学 生的#33021;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24179;,并掌握独立思考,#29420;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29702;教学中教师要以 地#29702;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12289;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23637;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26234;力 的#21457;展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24515;,思维能力的发展又#31361;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24615;上,思维的敏捷性#12289; 深刻性又以思维#30340;条理性为依据,而思维的条理#24615;又以规律性的知识为基础。正如俄#22269;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 “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31181;组织的很好的知识体系。”传#32479;的地理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25480;,而忽视学生智能 的培养,#23398;生往往只会死记硬#32972;,而不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35782;。同时,传统的地理#25945;学往往把教学过程的 本质理解为解决#20174;不知到知之,从知之不多到知#20043;甚多的矛盾过程中,着眼#20110;传授知识的数量,忽视通过教学 改善学生的智#33021;结构和智慧品质。因此#65292;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传#25480;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21516;时,注 意#23545;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25552;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21040;发展的。所以说,知识是#37329;子,智 能是点#37329;术。一般来说,地理教学中智能的#22521;养主要是指对学生地理观察能力、#22320;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和记忆能力#20960;方面的培养。
  地理#35266;察能力的培养 认识始于观察。观#23519;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35266;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24819;象、理论的 概#25324;和创造性的思维。观#23519;还能激发学生求知#27442;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12290;地理观察是有目的、#26377;意识、有计划 #22320;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21644;研究,其形式主要#26377;对各种地理事象的实地#32771;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 物品或模拟#21046;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22270;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20809;显示制品(录像、录音、 幻灯、电影等)的观察#12290;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20379;了广阔的天地,教师#24212;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 划地指导学生进行#35266;察。如讲到高中地理#30719;物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对常见矿#29289;进行观察和鉴定,#20174;矿物的形 状,#39068;色、硬度、透明度、条痕、#35299;理、断口、磁性、自然延展#24615;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22521;养学生全面观察地 理事物的能#21147;。再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可通#36807;对有关地区的自然、经济图表、图#29255;、电视录像等观察#65292;让 学生分析比#36739;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30340;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分辨事物异同#28857;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不#21516;地 区地理事#29289;的典型特征。在地理教#23398;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多#35753;学生观察,使学生逐步#23398;会观察的方法和养成 善于#35266;察的良好习惯,不#26029;提高他们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地理思维#33021;力的培养 思#32500;力是智力的核心。#22320;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26159;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 地理思维能力。#22320;理思维就是地理事象之#38388;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32852;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26144;,它具有综 合性、#21306;域性、广阔性的特点。这#23601;要求地理教师的课#22530;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要#31526;合地理思维的这些#29305;点 。也就是说应该#20570;到不论研究或学习地理、#24341;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地#29702;问题,都要在分析的基础#19978;,将各自然要 素、各经济部门联系#36215;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22320;理现象整体性的认识,避免#21482;注意个别要素、个别经济部门 而忘记其它要#32032;和其它经济部门的顾#27492;失彼的纰漏。同时,#25945;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24605;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 区域差异,掌握#22320;理区域特征,以便因地#21046;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22495;性的特点,防止学生#30001;于地理区域 #29305;征模糊,出现张冠#26446;戴现象的发生。此外,对于空间广#38420;的地理事象,在引导学生#24605;维时,要将地理对象同 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空间#20998;布联系起来,借助地图#65292;将地理现象联系地图进#34892;思维,以便形成准#30830;的空间概念 。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由于地理教材#20855;有不同的逻辑属性#65292;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不同#30340;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34892;地理思维。一 般而论,地理观念材料的#25551;述要运用形象思维,#23427;主要是通过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25945;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 而进行的;地理概念#12289;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多#31181;材料的阐述,要运用#36923;辑思维,其基本过程和形#24335;是分析综合 、抽#35937;概括和判断推理,它主要反#26144;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25581;示地理事物的内在#32852;系,是一种获得地理现象规 律认识的思维方式,#25152;以它是地理思维中最重要的形#24335;;揭示地理事物之间、人地#20043;间联系和关系,要运用辩 证思维,如地球环境五大#35201;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河流与气候#12289;地形间的关系,人#22320;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32422; 等;揭示和#27807;通地理多要素,多#23618;次间的联系与关系,要运用立体#24605;维,如地理结构的六大#21516;心圆层,天体系 #32479;的结构、水圈的构#25104;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26681;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属性,#22312;上述不同思维形式中做出正 确选择#65292;以便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与#21151;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19982;训练。
  地理想象能力的#22521;养 想象力是根#25454;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24418;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21147;。由于地理的对 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22797;杂,难以一一感知,因#27492;,学生在学习地理,#33719;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35937; 是获得#22320;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26159;地理科学发展的重#35201;源泉。地理想象的方#27861;,一般有类比法、分析法、综#21512; 法等。在地#2970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29992;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21508;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31181;地理图 像、模型#31561;,引导学生进行观#23519;,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29702;表象。如通过观察#22826;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 在大脑里形#25104;太阳及其结构的形象。同时#20063;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有#30340;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65292;使学 生形成前所未#26377;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36807;的各种河流的形象#65292;经过取舍和重新组合,#24418;成尚未见过的 亚马#23385;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31561;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师#20934;确、鲜明、生动的讲#36848;或描绘,也是帮助学生形 成正确的地理想象,发展想象#21147;的重要因素,这就#35201;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65292;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24187;想 ,同时又要#32473;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25320;,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32852;系和引伸展开想象,以#21033;学生对 所学地理#30693;识的理解和记忆。
  记忆能力的培#20859; 记忆力是识记和#20877;现的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培#20859;学生记忆力,应注意抓住以下几#20010;方 面:
  (1)启发学生热爱地#29702;,使之乐于记忆。热#29233;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超过责任感#12290;热爱什么都能学好、记牢 ,冷漠什么也#23398;不好、记不牢。因此,#25945;师要结合丰富而有#36259;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22320;理的热情和兴 趣,使#26356;多的学生“乐而知之”。
  (2)依据#23398;生的记忆特点,培#20859;记忆能力。地理教#23398;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以机#26800;的记忆为主,中学生#20197;意 义记忆为主的不同#29305;点而区别对待。既要培养学生#26426;械记忆的能力,对需要机械记#24518;的地名、地理术语、物产 、地理数据等,尽可能赋予一#23450;的意义。如我国沈阳、抚顺#12289;鞍山、本溪四城市联#32467;而成梯形,俄罗斯#22320;名后 #22810;有格勒、斯克等音节,荷兰#20004;大港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均有#8220;特丹”音节。同时,更要培养学生#24847;义记忆的 能#21147;,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6032;旧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29702;知识与其它知识间#30340;联系,地理现象与原因#38388;的 联系等,#22521;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21147;。
  (3)培养良好的#35760;忆方法,使之善于记忆。#24314;立概念系统,学生掌握了#27010;念系统,就记住了地理知识的#22522;本 脉络#65292;把零散的知识构成知识链,编成知#35782;网,这非常有利于学#29983;理解记忆概念之间的#32852;系与关系,起到纲举 目张的作#29992;。
  充分联想,把#25569;特征。如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可联想#8220;五一”节;南亚地理特征三大地形#21306;、三大 河流#12289;三种气候类型、三种国家#31867;型等,可联想数字“三”;我国#30340;塔里木盆地、准葛#23572;盆地、柴达木盆地分 布犹如一个正立的“#21697;”字。通过联想使#23398;生牢固记忆这些地#29702;特征。任何地理事物均有其#29305;征,把握特征就 易记#29282;。如喜马拉雅山的高,安第#26031;山的长,南北美洲地形的三#22823;纵列带等。亦可运用地理谜语#12289;诗歌、假想 旅行等方法进行强化记忆,并注#24847;多复习,巧运用,使学生掌#25569;记忆的方法,即物象#26159;记忆的根本,联想是#35760; 忆的#20851;键、理解是记忆的向导,谐音是#35760;忆的窍门。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35760;忆能力。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