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32946;是与应试教育相对#31435;的,“它是以全面提高#20844;民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12289;心理、劳动技能素质#65292;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22522;础教育。相对应试#25945;育讲,它是符合教育规#24459;的更高层次、更高水#24179;、更高质量的教育”(柳斌《基#30784;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32946;》)。国家教委颁#24067;的新编订的《全日制高级#20013;学历史教学大纲》强#35843;了历史学科“具有认识社会和教育#30340;功能,同国家的政治经济#12289;文化、外交等活动#20197;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20999;的关系”,高中历史教育“对进#3489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65292;提高人民素质;对全面贯彻教育方#38024;,培养德、智、体#31561;方面全面发展的社#20250;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5292;有着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的#25351;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目标和任务#19982;素质教育指向是一致的,应该#25226;素质教育当作首要任务来完#25104;。
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21153;表明,历史课堂以#20256;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25945;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合社会#21457;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要把#20256;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23398;生的智能主要任务;把#20197;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20013;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19978;占主体地位;把注重学习的#32467;果,转变到注重学习#30340;过程;把侧重学习的内容,#36716;变到侧重学习的方法;把强调#25945;师传授知识的方法,#36716;变到强调教与学方法的#32467;合,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25226;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21464;到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运#29992;知识的活动;从封闭式#30340;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24320;放式教学形式。这是教学观#24565;的大转变。从实践上说#65292;则要抓好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激#21457;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提高#23398;生素质的重要途径。#32032;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35201;在充分发挥教师的#20027;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29983;主动参与,积极思考#12289;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30340;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65307;要发展学生的自我#35843;控能力,创造性思#32500;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35201;在充分发挥学生的#20027;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23398;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36827;一步发展,把被动接#21463;“要我学”转化为主#21160;的“我要学”,实施#23398;生参与式的教学方#27861;。
学生的参与要#33853;实在整个教与学过#31243;落实在课堂。当代著名心#29702;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36807;程,不是结果。”这句话深刻地揭#31034;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36716;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20102;学习的过程。所谓学#20064;的过程,包括学生#20027;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20859;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激#21457;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23398;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30340;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38382;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23398;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26029;爆发思维的火花,#32622;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23454;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24615;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33021;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8221;向“我要学”转化#12290;传统的教学,以教#24072;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33268;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30340;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31995;,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把#20256;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转变为师生共#21516;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师#29983;合作过程。学生智#21147;的技能培养,需要亲#33258;参与,才能提高和发展。不接#35302;具体的材料,并加以观#23519;和研究,不可能形成观察能力#21644;思维能力。学生思想情感的激#21457;,不但需要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倾注#20010;人的情感,而且要与学生的情感#27807;通,建立起情感的双#21521;交流。学习任何一个历#21490;事件,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65292;都决不是单纯的陈述和记忆,#24517;须伴之以情感的体验和交流#65292;才能使学生产生喜#24594;与爱憎,崇敬和鄙视。离开了学生#36825;个主体,唱独角戏是#19981;行的。
强化学生当学习#20027;人的自豪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20805;分自由和谐地发展#65292;以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语文界#26377;个改革家魏书生倡导的教学民主,#25226;自己的思想向学生开放,#35753;学生知道教师在想什#20040;,做什么,做到师生思维#30340;同步运行,师生合力取#24471;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也是历#21490;教学界教学可以借鉴的典#33539;。
其次,注重提高#23398;生的全面发展素质。
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21017;即是整体性原则,有的#23398;者将其概括为三个#26041;面:一是素质教育对象#30340;全体,二是要把素质教育的内#23481;作为一个整体,三是进行多#31181;内容的素质教育必须取向一致,使#20854;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以#19979;分别说明。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21521;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20010;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30340;应有的发展,无论是好学生,#36824;是差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都#26159;均等的。
根据人的#32032;质培养过程规律看,#20219;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备学#22909;历史科基础的潜力,虽然历史讲#24471;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31995;密切,故事性较强,贯穿的#20154;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设情#22659;,再现历史场面,学好历史可#20197;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65292;增强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12290;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观#24615;强,这些都有利激发学生的学史兴#36259;。从理论上说,没有学#19981;好历史的学生,虽然学#29983;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存在的#12290;
当前,社会、学#26657;、部分家长,对教育片面理解#65292;认为历史科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65292;可上可不上,形成误导,#36896;成部分学生也认为历史科学#22909;学不好一个样,不下功夫学,相当#37096;分学生也就成了“差生#8221;。而教师用“应试”教#32946;的尺度衡量,用老方法授课、老#35266;念看学生,难免对他们存在#26377;偏见,或视其为“障碍”,或认#20026;无可救药,或者漠不关心#65292;长期发展的结果,#33258;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成效,#26497;大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12290;这种做法既违背教育规律,又#19981;利历史教学改革、不利素质教#32946;的贯彻落实。
#38024;对发展水平和特点各自不同、但却#26377;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区#21035;对待,因势利导,用爱#24515;、责任感,开发“差生#8221;的学习潜能,激活学史动机#65292;并使之内化成学史动力。区别对待#19981;仅体现在量的方面#65292;如知识掌握多或少的量关系上,而#19988;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27973;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上。如小字部分#65292;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可以#26377;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20363;,如果说差生只需掌握时、地、#20154;、事、议,而对较高水平#30340;学生则可要求在背#26223;、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26512;上多下些功夫。区别#23545;待不是降低对差生的要求,#32780;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21147;,把他们引入正轨后,逐#28176;对其加码,促其赶上其他学生#65292;使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29983;在学习活动中学习#31574;略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他们#30340;学习效果。学生在学#20064;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动#26426;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受其动机的#31574;略的支配。因此,研究“学”是#20419;使差生转化的关键。特别是对#21021;一学生,他们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23398;历史,纠正盲目死记#30828;背的思维定势,强#35843;理解记忆十分重要,养成科学#20005;谨的务实态度,把#25569;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技能#12289;初步的唯物史观都是为日后提高#24314;立的基础。我国目前仍有许多中#19979;水平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30340;整体水平这是素质教育的大#35838;题,历史教育工作者要#20174;道义上、行动上、关心、探索#36825;个问题,走出一条改革的#26032;路子。
第二,要把素质教#32946;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0419;进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全面提高#12290;素质教育应该是完整意#20041;上的教育,光有“一般学#35782;”或只讲“培养能力”#26159;不完整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38754;发展和整体发展,即不仅要使学#29983;德、智、体、美、劳全#38754;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30340;自由和谐的发展。《中共#20013;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25913;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30830;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24180;学校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24605;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65292;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22269;的面貌,关系到我们#31038;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23454;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26412;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学校德#32946;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历史学科#22312;德育方面的意义极重要。历#21490;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24819;的主要手段。爱国之心是一种强#28872;的感情,这是中华民族对#27665;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32445;带。祖国和爱国的#35266;念在历史中形成,#20063;需要历史认识来巩固。#21382;史教学也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24773;操,启迪智慧,史学#23545;人生的启示,在于激扬#20154;的真、善、美,树立科学的#20154;生观、世界观、理想观#12289;历史观,使人成为品#24503;高尚,乐观进取的人。古#20195;的苏武、张衡、诸葛亮、包#25327;、文天祥,近现代史上的林则徐、#35885;嗣同、鲁迅、周总理、#21016;胡兰他们的人格力量至今仍激励着#25105;们。总之,中学历史思想#25945;育内容与素质教育中#30340;德育内容是一致的#12290;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65292;只有好好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了#35299;今天和展望未来。面向世界,着#30524;未来,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22522;本原则之一。1977年,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的科技#12289;教育状况时说:“日本人从明治#32500;新就开始注意科技、#27880;意教育,花了很大#21147;量。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29616;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21487;能干得比他们好”。“中日#36817;代以来没有对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12290;这首先同二百多年的帝#22269;主义侵略有关,也与现代#21453;动政府的腐败有关”。然而,从另#19968;个方面来看,尽管我们古代在科#23398;技术方面创造过辉煌的成就,四#22823;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伟大#30340;作用。但是“我们祖#20808;的成就,只能用来#22362;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20449;心,而不能用来安慰我#20204;现实的落后”。“总结过去是#20026;了引导团结一致向前看”。邓#23567;平从唯物辩证观点出#21457;,从史学的角度给人以启迪和信心#65292;引导人们向前看。作为史学工作者#65292;更应义无反顾以思想教育#20026;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德#32946;思想。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
第三,取向一致,以形成#25945;育合力,使其协调#21457;展,互相促进。实#26045;素质教育在人的认#35782;观念上与应试教育有差距,#36825;就需要学校、家长#12289;社会重视支持,全社会协调#19968;致。学生的教育主战场在学#26657;,因此学校必须摆正各种学#31185;的位置,对历史学科也是如此,#25165;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功#33021;。教师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23478;访、倡议书等形式,晓之以#29702;,阐明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20013;的地位,历史的社会功#33021;以及历史学科在人格塑造上的#24847;义,形成强大的教育#21512;力,促进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65292;实现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再次,注重素质教#32946;过程中的能力培养#12290;
培养提高学习能#21147;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新大#32434;在历史课教学的目#30340;中,明确提出了知#35782;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22823;目的任务。全面阐述了高中#21382;史教学的任务,即知识教育是基础#65292;思想教育是灵魂和导向,能力培养#26159;关键。大纲把能力培养#25918;到中心位置,从五个方面#38416;明了培养能力的要求#12290;第一,再认和复述重要的历史#20107;实、历史结论和基本线索#12290;第二,对历史事件、历史现#35937;进行分析,认识历史事实之#38388;的联系与区别,形成#27491;确的历史概念。第三,能#22815;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29289;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上的#37325;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实#20107;求是的评价。第四,对与#25945;学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20998;析和解释。第五,能够运#29992;所学的知识理论,对某些现实问#39064;进行正确的思考。这#20116;项能力概括了历史学科能力的整体#32467;构。大纲第一次明#30830;提出“在考查学生#21382;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21147;”并要求高等学校入学考#35797;应以本大纲为依据。#36825;就把能力培养的目的与教学评#20272;联系起来,把能力测试#30340;要求作为学校各类考试命题#30340;准则之一。
考试学有#20010;基本原则,就是只有在新#26448;料和新情境下,才能考查学生的能#21147;。为适应这种转变,高考考纲#25913;变了过去高考教纲“以纲为纲,以#26412;为本”的原则,提出了以#32771;纲为纲,一纲多本的原则,并提#20986;历史学科基本的能力要#27714;。这一方面是适应历史教材多样#21270;的新形势,重要的是适应现代#25945;学发展,变记忆型考#35797;为能力型考试。
历#21490;发展过程的因果联系#65292;偶然性和必然性、多样性与统一#24615;、曲折性与规律性等,#26080;不反映着辩证思维#30340;过程,通过历史学习#65292;能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27604;较、概括、评价能力,这是#20154;们较一致的看法。传统的历#21490;教学把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历史知#35782;作为宗旨,从一个方面讲,这里#26377;宝贵的经验。因为学生学习、运用#21382;史知识的能力必须以#22362;实的历史知识为根基,#20294;是没有重视对学生智力和#33021;力的培养,特别是没有重视对学#29983;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23398;能力(包括分析历史的能力#12289;比较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教#32946;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23398;模式,在教学中加强对各种能力的#22521;养、训练、无疑具有极重要#30340;意义。五项能力要求中的第五#39033;侧重在创造性的历史#24605;维能力上,强调历#21490;地、客观地认识社会的能力。#21382;史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是逻辑的、#36777;证的、理论的思维能力#65292;这既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20063;是历史学科最高层次的能#21147;要求。加强历史思维能力#30340;训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12290;在操作上,其它能力目标要围绕历#21490;思维来运作,既要目标明#30830;又要得当,即对不同层次#30340;能力要求寻求合理的定位(虽然大#32434;对各个年级的要求是#36880;次提高的);既要符合高中#25945;学的特点,又要适应学生的心理#21457;展特征;既要把培养能力#20316;为核心问题,又不能脱#31163;基础知识(基本原则、基本概#24565;、基本技能)、思想教育的实际#12290;总之,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25945;学过程,在“内化”和“开发潜能#8221;上下功夫。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33258;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30340;能力。历史学科应把培养学生#30340;自学能力,即吸收摄取加工信#24687;的方法和能力,作为最佳能力#32467;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落实。#25105;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8216;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65292;学会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65292;教师根据教材内容#65292;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对学生#36827;行学习目的、学习心理、学习#26041;法指导的一种策略。
#39318;先是学会阅读。历#21490;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最基本#30340;是要学会读教材、读相关#30340;史料、图画、图表等。#21487;以从教材入手,历史事件的论述#26159;多方面的,但概括#31934;要,揭示本质,最#20851;键的表述往往只一句或几#21477;话。要善于引导摄取、加工教材#20013;最有断语意义的语言#65288;即最主要的信息)。在阅读过程#20013;设置问题,是使学生#27880;意集中在所提问题有密切#30456;关内容上的主要手段。对低年#32423;学生,可由教师先提出问#39064;(问题前置),如“秦末#20892;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221;问题一提出就把“#31206;末暴政”和“秦末农民#25112;争爆发的原因”的内在联系#65292;沟通起来了。对需要经过分析#12289;比较、综合才能理解掌#25569;的内容,一般在阅读#21518;(问题后置)提出#25928;果更好。如比较汉唐对外#20851;系的异同点,说明唐朝#27604;汉更强盛的原因是#20160;么?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25552;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65292;在阅读中探索提取、#21152;工等思维,逐步得出结论#12290;阅读过程中不提问题、单#32431;阅读的方法不可取,问#39064;是设置悬念,给学生创设思维情境#65292;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阅读有#21033;思维发展。阅读中#24212;提倡多问、大胆质疑、人#20154;参与。可引导学生对教材#25110;史料中不理解、不明确的问#39064;质疑,对教材不同#35770;点质疑,对尖子生、#39640;年级的学生还可引导能质疑又能释#30097;,充分开发潜能。
第二,学会用范#20363;理论原理去认识和解#20915;同类问题,使知识达到有#25928;迁移。示范性的分#26512;历史问题,向学生敞开教师理解问#39064;的思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65292;这是学生学习方法形#25104;的主渠道。湖北胡绍#28847;老师在讲授“西方主要资#26412;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28193;”一节时以“德国#8221;为例示引导,让学生用#24050;建立的关于“德国”子#30446;的认知结构去分析、概括19#19990;纪下半叶美国、英国、法国、日#26412;、意大利等其它5国历史发#23637;的特点。值得我们#20511;鉴。
第三,学会讨论#12290;讨论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重#35201;途径。学生参予讨论历史问题,它#30340;益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26102;间占有材料,展开思维的翅膀,#36827;行争鸣,达到解决问#39064;、深入学习、发展自我#30340;目的。有个老师曾布#32622;了“应该怎样认识殖#27665;侵略的两重性”的问题让学生讨#35770;。这个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充分的#20998;析、综合、比较,课本没有现成#31572;案(只限于结论),但#19982;现实联系密切,同学们热切#24076;望了解这个热点问题。课堂上#23398;生争论激烈、形成两#31181;不同观点,(史学家也有#21516;不看法),但通过舌枪唇剑,统#19968;了认识,得出:侵略造成殖民地#30340;贫穷和灾难是主要的,#36164;本主义化是以殖民地#21270;为前提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目#30340;是要把殖民地变成商#21697;市场,原料产地、投#36164;场所、劳动市场,并#19981;是要把殖民地半殖民地推进资#26412;主义社会,变成发达国家。在侵#30053;过程中产生资本主义只#26159;客观后果,不能把功劳记#22312;殖民者身上。讨论使学#29983;理解了历史的要义,训#32451;了他们运用历史唯#29289;主义、历史辩证法的#29702;论观点,又解决了认识#19978;的一些误区,学会了历史#24605;维,从而达到提高素质水平#30340;目的。对初中的学生也可以进#34892;小范围的讨论训练,如对岳飞、#26361;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但注#24847;指导学生既要注意具体史实又要和#38454;段性特征相结合,#20174;而得出客观的、正确的结论。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为#22686;强综合国力,各国的#25945;育改革都更关注国#27665;素质的提高,关心学校教育,我#22269;正处于社会巨大变迁的历史转折#26102;期,迫切要求培养和塑造出适#21512;时代要求的具有新#32032;质新的精神面貌的一#20195;新人。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34429;然是年青一代学生,但同时也进#19968;步提高了对历史教师的要求——#25945;师本身也需要提高#25972;体素质。时代呼唤历史教育工作#32773;必须有所建树,为完成应#35797;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21464;,多做探索,多做努力。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