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490 日期:2023-12-06 来源:论文网

人们常说,现#20195;学校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24503;育。实际上,对美育#30340;忽视程度绝对不亚于德育#12290;人们不重视 美#32946;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32773;认为,对美育的功#33021;缺乏全面的认识,特别是#23545;美育的经济功能缺#20047;深刻的认 识,应该说是一个十#20998;重要的原因。在现代社会,#32463;济功利主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0456;当广泛。这种影响在教#32946; 领域中的#20307;现,就是教育的经济价值令人瞩#30446;地凸显出来,科技教育和智力开#21457;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人 们缺乏#23545;美育的经济功能的认识,因#27492;,忽视美育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本#25991;试从三个方面对美育的经济功能#20316;初步的探析,其目的是为#20102;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对美#32946;的真正 重视。
#19968;、美育与社会生产力
  美育对社会生产力的积#26497;作用,既体现在作为生产力实体性#26500;成要素的劳动者的劳动#33021;力方面,也体现在 作为生产力#38468;着性构成要素的科学技术方#38754;。
  #65288;一)美育与劳动能力
  人的劳动能#21147;是由他的体力和智力组成的。#20154;的体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体育,#20294;并非与美育豪不相关。毛泽 东曾说过:“图体#32946;之功效,非动其主#35266;,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8221;[1]美育的有效作#29992;,便是“动其主观” ,“促其自觉”。美育#19982;体育相结合,或渗透于体育之中#65292;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36816;动之于人的形体美和心灵 美的意义,同时还可#20197;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本身的#33402;术美,从而使他们在“爱美#20043;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从 事体育锻炼,努#21147;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自觉或#19981;自觉地使自己的体#36136;得以增强,体力得到提高。
  美#32946;不仅是人的体力得以提高的有效手#27573;,而且还是人的体力#24471;以有效发挥的必要前提。#25152;谓有效发挥, 是指#20154;的体力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没有#26080;谓的消耗。一个人有良好的体力,#26410;必就能够有效地发挥到所从事#30340;活 动之中。决定人#30340;体力是否能够有效发#25381;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看他的#23039;态、动作、技能等是否符合美的标#20934; 。而美育是#20351;人的姿态、动作、技能等达到美#30340;境界的必要前提。美育与体#32946;不同,体育的主要作用是#20351;人的 身体在内质#19978;健康,亦即使人的#22120;脏、神经系统、身高、体重等发育#33391;好,具有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命#27963;力;而 美育的主要作用则是使人的#36523;体在外形上美观,#20134;即使人的身体在动作、形体#21644;姿态上具有美的风#24230;,在力度 、#33410;奏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协调感、韵律#24863;和自由感。因此,#20307;育能给人以良好的体#36136;和充沛的体力,而美育则 能使人的体力#22312;运用于生产劳动时节省、有效#32780;不致于蛮干、空耗,#20174;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12290;
  人的智力是构#25104;人的劳动能力的另一重要#22240;素。美育对各种智力因素包括#35266;察力、记忆力、思维#21147;、想象 力等#30340;发展的直接作用,在己有的#35770;著中已有较多深刻的论述,故不#36184;述。在此需要补充#35828;明的是:美育对智 力发展的间接作用#20063;是不容忽视的。现代教育学和心#29702;学认为:“智力存在于#20154;格的总体之中”。[2]这是一个 十分#27491;确的论断。因为人是#19968;个有机的整体,人的任何一#26041;面的能力的充分发展,只有在其它#26041;面的能力同时 协#35843;发展中才有可能。而美育的#26368;基本的功能就是塑造完美#30340;人格。在塑造完美人格方#38754;,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等无疑都是不可缺#23569;的,但美育却具有其它各育#25152;不具有的独特作用。因为“#32654;育是一种培养人的#26377;机 的、整体的反映方#24335;的教育,它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30340;特点,这些特点为建构完善的心#29702;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条 件。”[3]美育通过运#29992;人类长期实践活动所创造的#32654;的产品和揭示出的美的规律,去#24433;响个体的感官和心理, 增强审美感#21463;力和创造力,形成平衡#21644;谐的心理结构,从而间接地影响#20154;的智力的发展。正因如此,H·里#24503;才 说:“人#30340;个体的意识,尤其是智力和判断#21147;是以审美教育——#21508;种感受力的教育——#20026;基础的”。[4]可以#32943; 定地#35828;,没有美育,就不可能塑造出完美#30340;人格,因而,也难以使人的智力获#24471;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21160;能力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23427;既可能用于善的目的,也可能用#20110;恶的目的;人的劳动能力#22312;一定 #26465;件下又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量,#20855;有相同劳动能力的人,#20854;劳动能力的发挥程#24230;可能大不相同。人的劳动能力 是用于善的目的还是#29992;于恶的目的,在生#20135;劳动过程中发挥得程度如#20309;,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道德素#36136;的高 #20302;。美育作为完美人格#30340;最基本的建构手段,能#22815;“以美储善”,培养#20154;的道德情操,陶冶人#30340;美好心灵,促 使人#30340;道德素质获得全面而#20805;分的提高。因此,美#32946;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人的#21171;动能力充分发挥并运用#20110;造 福人#31867;的劳动之中。
  (二)美育与科学#25216;术
  美育#23545;科技进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0004;个方面:其一,通过培养科学活动#20027;体的能力和品格,推动科#25216;进 步。科学创造#26159;科学活动主体能力和品格#30340;统一。“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有观#23519;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 实际操作能力”,#32780;“创造性的劳动态度,旺盛的求#30693;欲望、严格的自我#35201;求,克服困难的毅力、#21220;勉和坚持 等一系列良好的个#24615;品格也在科学创造中占#25454;着重要位置。”[5]由于美#32946;是人的智力发展和#20154;格完善的有效手 #27573;,因此,它对于个体科学能#21147;和个性品格的培育作用自然是不言#32780;喻的。
  其二,通#36807;培养科学活动主体的审美#24863;受力和使他们掌握美的#35268;律,促进科学的发展,#36827;而推动技术的更 #26032;。科学活动以揭示真实#19990;界的图景为目的,大自然的美#65292;包括对称、和谐、奇异、壮#20029;等必然会体现在科学 体系之中,从#32780;使科学理论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本#36523;呈现出对称、和谐、协调、#22855;异等,成为美的东西,具有 审美价值。美与真的这种#20869;在一致性,决定了#23457;美标准可以作为科#23398;创造活动的一个重#35201;尺度。首先,在探#32034; 真理的过#31243;中,科学活动主体用美感或美的尺#24230;做出的选择能够结出真理之果。著#21517;理论物理学家韦尔曾直言 宣称:“我们的工作#24635;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24517;须在两者中选择一个时,我总是#36873;择美”。[6]韦尔 之所以如此声称,是#22240;为他有过深刻的体验。当他#23436;成引力规范理论时,就#24403;时的科学背景而言#65292;似乎将其作 为引力理论是不真实的,#20294;由于该理论形式之美,竟#20351;韦尔难以割舍,最#32456;还是保留了它。多年以后,规范#19981; 变形式被引进量#23376;力学,证明韦尔的#32654;感直觉是完全正确的。#20854;次,在科学探索过程#20013;,科学活动主体可以从 科学是否美的#35282;度检验科学成果,对科学成#26524;进行美的完善化处理,以科学成果#30340;真与美的统一为目标,不断 完善、美化科学成果。#19968;生追求科学美的物理学家狄#25289;克认为,如果物理方程在数学#19978;不美,那就标志着一定 不足,意味着理论有缺陷,#38656;要加以改进。
  审美标准在科学#21019;造活动中发挥上述作用的前提条#20214;之一,就是科学活动主体#24517;须懂得科学美和一般美, 掌握美的规律,具有良好#30340;审美欣赏能力和高雅的#23457;美情趣。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活动#20027;体的必备素养。这便 决定了仅仅重视科#23398;教育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审美#22312;科学创造中的作用,促进科学#30340;发展,就必须在进行科 学教育的同时,重视美#32946;特别是科学美的教育。十几#24180;以前,有的学者曾#23545;“我们的教育能否贡献一个#29233;因斯 坦”#20316;过解答。在否定性回#31572;中,其理由之一就是我们的#25945;育仅仅给学生一些科#23398;知识,而没有使学生具有像 爱因斯坦#37027;样的审美素养。这一理由是#31526;合事实的。目前,“科学#25216;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深入#20154;心,我 们还#24517;须对“美育是科学技术发#23637;的有效手段”有充分的认#3578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美育与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在谈到人#30340;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区#21035;时,提出一个著名#30340;结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22609;造。”在 当今世界,#26159;否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65292;不仅成为衡量一个#22269;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32780;且也成为映照一 个国家劳动生产率高低#30340;一面镜子。实践一表明#65292;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有助于劳#21160;生产率的提高。而美育 是人按照美的规律#36827;行生产的必要前提。
  (#19968;)美育通过培养未来劳动者的#27427;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使#20182;们能够创造出并欣#36175;到生产环境的美,从 而提#39640;劳动生产率。
  人#20204;的生产劳动是在一定的空间#29615;境中进行的。现代美#23398;家越来越重视从审美上组织劳动#29615;境,追求劳动 环境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20540;的统一。这一追求,一方面#26159;为了改变现代工业社会劳动#30340;非人道化——人沦为机 器的附属物——的状况,#21478;一方面是基于提高#21171;动生产率的考虑。劳#21160;环境美的内容比较广泛,主#35201;有:与性 别、工种、#29615;境相协调的工作服;清洁、美观的#29615;境;优美、轻松、高雅的音乐;#19982;工种、环境相宜的色彩、 光线;机#22120;设备、劳动工具的#21512;理配置等等。按照#32654;的标准安排劳动者的感性世界#65292;使他们工作在一个舒#36866;方 便、自然#20248;美、安全整洁、对称和谐、生动活#27900;、轻松愉快的空间环境中,既可以#24378;化劳动生产的人道化#8212;— 使“人在其中#33021;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20351;他能认识到自己是人”[8]而不是工具,又可以消除#21171;动者 的疲劳和#35843;动其积极性——使人感到“#36825;项工作做起来十分愉快,……在#19981;使人过分劳累、过分紧张的条件下 应该做好#8221;[9],从而提高劳#21160;生产率。据有关材料介绍,#24037;厂车间的门窗安置适宜,明净漂亮#65292;可以提高劳动 生产率5—15%;照明设备美#35266;适度,可以提高劳动生产#29575;10—30%;车间内外环境以#21450;机器工具涂上适当的色彩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10%;把噪声减少#21040;最低程度,或在劳动时播放经过严#26684;选择的音乐,可以使劳动效 率提高6—14%[10]。这些数据是如何#24471;来的笔者尚不得而#30693;,但它无疑可以在一定程#24230;上说明劳动环境的美对 于提高#21171;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
  总之,重视#21171;动环境美的建设有助于劳动生产率#30340;提高。很显然,创造#12289;建设空间环境美的前提#65292;是创造 者、建#35774;者必须具有创造美的能力#12290;人的创造美的能力并非生而有之#30340;天赋资源,它的形成#19982;提高有赖于美育 力量的介入。对于没有审美欣#36175;能力的劳动者来说#65292;无论怎样美的空间环境也都#27627;无意义。而培养的人审美#27427; 赏能力,是美育#30340;生重要任务之一。因此,美育#26159;劳动环境美的创造与欣赏#65292;进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前 提。
  (二)美育有#21161;于形成美的人际关系,从而#26377;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2290;
  人的生产劳动不#20165;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进行的,而#19988;也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展开#30340;。作为生产劳动的 纽带的人际关系#32654;与不美,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39640;低。美育,特别是社会#32654;的教育,有助于提#39640;人的审美 修养,#20351;人勤于交往,善于交往,#25353;照美的法则进行交往,从而在劳#21160;者之间形成以相互尊重的人#36947;精神、相 互谦让的礼#35980;礼节、友爱互助的集体精神、团结#21327;调的合作精神、为人和善正直的道#24503;情操等为主要内容的人 际关系。在这样#32654;的人际环境中,人们之间相#20114;沟通,相互亲近,心心相印,心情#33298;畅,轻松愉快,劳动积极 性和劳动生产率会#24471;到极大的提高。
  (三)#32654;育通过提高生产管理者的审美修#20859;,能够带来劳动生产的高效率。
  #38543;着社会审美化和审美社会化趋势#30340;愈益增强,审美化#31649;理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产#30340;一种最有效、最文明 、最先#36827;的管理方法体系。审美化管理强#35843;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管#29702;的情感性、愉悦性和#25991;化性,强调人格 平#31561;和民主参与,力求以美的#24773;感投入,形成美的人际关系。所有#36825;一切,对于增强生产单位自身的吸#24341;力和 凝聚力,开发#20154;的心理和身体潜能,调动#20154;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劳动#32773;高昂的劳动热情等,都#20855;有传统经 验管理方法和单#32431;的科学管理方法所难以企及#30340;作用。这便决定了现代生产管理者#24517;须掌握美的规律,具有#33391; 好的审美素#20859;。现代生产管理者如果不接受#33391;好的审美教育,就很难胜任现代#21270;的生产管理,因而也难以带#26469; 生产劳动的高效率#12290;
#19977;、美育与经济效益
  美育,#29305;别是技术美的教育,在现代西#26041;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31350;其原因,很大程度#19978;由于美育 特#21035;是技术美的教育对于提高#20135;品的美学质量和社会生产#30340;经济效益,具有不可忽视#30340;积极作用。
  “功利认识与审美认识相统一#8221;,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条重要原#29702;。劳动产品的功利性与审美性#26159;紧密 地联系#22312;一起的,忽视产品的审#32654;性必然会损害其功利性。#36825;一点,在现代社会体现得越来越#26126;显。因为随着 社#20250;文明水平的提高,#20154;们对产品的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22312;产品大量涌入市场的情况下,#25552;高产品的美学质 #37327;,使产品的外观包括形体、色#24425;、表面质感及装饰等方面给人#20197;综合整体的审美表#35937;,成为产品高消费质量 的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产品#30340;审美价值作为保证产品的高消费质#37327;的条件和手段,可#20197;直接影响社会利益组织 包括具体生产单位的经济#25928;益。因为在产品的功效质#37327;相同的情况下,谁#30340;产品美学质量高,谁的产品就#20250;成 为的市场的宠儿。#20363;如,1909年美国福特#27773;车公司设计并投产了T型#27969;线型汽车,价廉物美,很#24555;垄断了美国汽 车市场#65292;到1919年美国汽车总数55万辆,其中25万辆为T#22411;汽车,为福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27982;效益。七、八十 年代,日本汽车以外形#26032;颖美观、质感精细、光洁度高#30340;特点为各国消费者#25152;欢迎,从而取代享有#27773;车王国之 称的#32654;国而雄居世界销量第一。与此相反#65292;因产品设计不能满足消费#32773;审美需求而使企业#36133;落的也不乏其例。
  由此看来,社会#21033;益组织包括具体生产单位#35201;获得较大或巨大的经济效益,#23601;必须重视提高产品外观的美 学质量,使#20135;品达到审美化的水平。#26082;然如此,那么,随#20043;而来的要求就必然是,对作为社会#29983;产第一要素的 生#20135;者施以全面、系统、正规的审#32654;教育,使他们具有必要的审#32654;素养。
  以#19978;从三个方面论述了#32654;育在经济活动和经#27982;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值#24471;一提的是,美育还是市#22330;经济 充#20998;、健康发展的重要保#35777;。之所以下此断语,是#22240;为美育、特别是社会#32654;的教育,有助于形成以协作互助#32780; 不是孤立敌对为特#24449;的美的人际关系,从而适#24212;商品生产分工更细#30340;特点,促使市场经济商品生#20135;在协作互助 中发展;有助于形成以独立#33258;主、相互尊重、承认人#30340;价值为特征的美的人际#20851;系,从而适应独立#33258;主经营、 尊重人格独立的特点,使市场#32463;济在经营自主权不受限制#30340;情况下得到充分的发#23637;;有助于形成以平等、公正 、真诚、坦率为#29305;征的美的人际关系,从而适应公平#31454;争、机会均等、公开交易、#31561;价交换的特点,使市场经 济在#21512;理的竞争中得到发展;有助于形成#20197;宽容、和谐、亲密、无私奉献、助#20154;为乐为特征的美的人际关系#65292; 从而#36991;免和消除不择手段、唯利是#22270;、损人利己等市场经济中的一#20123;资本主义弊端,促进社#20250;主义市场经济的 健康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