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意#24615;的加强是一个明显的动势
随#30528;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65292;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30340;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21457;展。所谓发展一方 面指的是出现#20102;一些新的东西,另一方面指的是#19968;些因素趋于合理的调整#12290;任何发展均体现为#19968;种倾向性,因 此,#23545;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30340;认识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这将#23548;致我们在一些更为具体的#26041;面采 取相应对策#65292;适应和推动这种发展。#24773;意性的加强是目前我#22269;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21183;。这种情意 性体现为一种暖性和活#24615;,对应着人的情感、直觉,并与兴#36259;发生关联。这种动势#30340;出现从本质上说,体现出 人们对平衡的追求,实际#19978;是平衡机制在起着调节作#29992;。
平衡是人类生#27963;的基本原则之一,追#27714;平衡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12290;作为人类活动之一的美术#25945;育同 样要追#27714;平衡。
所谓平衡指的是各种力#30340;因素处于一种相对#38745;止的状态。平衡的原则可以说是#20154;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 人们在自己#30340;实际生活中总是对涉及#24179;衡的各种因素加以调整,使之达#21040;平衡状态,从而获得对外#30028;环境和自 身心理#29366;态的一种安定感。中国#21476;代哲学思想所推崇的“执两用中”#30340;中庸之道,就是一种#38750;常典型的平衡思 想。只有达到平衡,事物的各种#21151;能才能在一种最佳的状态#20013;得以发挥。
人类生活的各种因素可以归#20026;明显的两极。人类追求#24179;衡的努力主要体现在#36825;两极之间所做的某种程度的 调适。
#22312;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65292;讲求理智、逻辑、秩序、规范#12289;严谨与必然的科学理性#20027;义与推崇情绪、自由 、想像、直觉、#38543;意和偶然的浪漫表现#20027;义构成了明显的两极。#20154;的一切形形色色的思想和行为均未#33021;超出这 #19968;“如来佛之掌”,只不过是倾向性#19982;倾向的程度不同而已。人类#30340;思想史、文化史的变化都是由各#33258;领域内 的不同学派#12289;风格在这两极中的动态变化所衍成#30340;。在这些变化中,平衡的机制起#30528;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 种思想和行#20026;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那么它在#21464;化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另一#31181;极端的状态与之平衡。就#20687;钟摆 #19968;样,它越是向一个极端#25670;动,就越可能向相#21453;的方向摆回。
目前美术教育#20013;的这种情意性的动势的#20986;现,正好说明美术教育已#32463;发生了失衡的现象。也#23601;是说,我们 的美术教育以往过多地偏向了#31185;学理性,寒性太甚,以至#20110;正在窒息学生的美术学#20064;的兴趣。
由此看来#65292;如果要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更趋平衡#30340;话,那么调整的起点就应#35813;是科学理性,而调整的方向则 应该是使其#26356;趋浪漫表现性。既然是一种对平#34913;的调节,就意味着由偏趋#27491;,而非走向另一种偏。因此,我国 目前的美术教育应在#19981;失学科知识基本完整性的前#25552;下,更多地注意和强调美术教#23398;的情意性。
人#30340;行为大体上可以分#25104;两种,一种是情意行为,另一种是#24847;志行为。所谓情意行为是指行为的#30446;的与行 为的过程基本上同#19968;,或者说过程不被目的过分#32422;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12289;愉悦和舒适。而所#35859;意志行为 则极大#22320;受到目的的左右,人们为了达#21040;某种目的,必须运用自己的意#24535;强迫自己完成一些行为,即#20351;这是一 种己所#19981;欲的行为。所以,意#24535;行为通常给人带来#30340;是紧张、艰涩和痛苦,但一旦目的#36798;到后却能给人带来比 情意行为更大的愉悦。
就本性而#35328;,人一般都喜欢情意行为。但作#20026;人,在很多情况下又#19981;得不进行一些意志行为。因为人毕#31455; 是有#24847;识、有追求、有意志的高等生物#12290;人的一生就是由不同#23618;次的目的以及完成这#20123;目的的行为所构成#30340;。
毫无疑问,美术学#20064;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意志的行#20026;。换句话说,要学好美术不运用自#24049;的意志恐怕 #26159;不行的。但问题也就#38543;之出现了:我们一般的中小学生能#22312;多大程度上为学习美术动用#33258;己的意志呢?
在学校众多的学科中#65292;学生对每一学科态度并不一样,这#21462;决于外在诱因和内在兴趣#30340;差异。在一个科学 理性的社会中,中#23567;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带有明显的#21151;利性,即他们的所学都与将#26469;的生活、升学、谋#32844;有直接 的关系。这样,与高考有关的学#31185;教育就显示了自己的优#21183;。学生不管是否有兴趣#65292;都必须用意志克制自己去 努力学习,这#23601;是学习活动的外在诱因。#32654;术学习则无此外在诱因,#22240;为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30340;升学、谋职的 #24433;响微乎其微,学生要#36816;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21435;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也#23601;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 就有着极大兴趣的#23398;生。因此,美术学科要在大多数#23398;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27880;意使之与学生发生 兴趣关系,即要#28608;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36259;。这的确再一次让我#20204;认识到情意性动势的合理性。
按九年义务教#32946;的要求,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20844;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30340;。因此,全体性应该说是基 础美术教育#30340;基本属性。换句话说,如果只是一#37096;分人接受这种美术教#32946;,或者这种美术教育本身#26410;能对绝大 多数学#29983;产生吸引力,并使之达到某种最#36215;码的素质要求,那么,我们#30340;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19981;能算是成功 的。在基#30784;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23454;现成为可能的正是#24773;意性。
面对美术教育这#31181;情意性动势,我们的美术课#31243;的构建应采取什么对#31574;呢?著名的课程论学者泰勒提出了 课程设计的基本#21407;理,即首先确定学校教#32946;的目标,其次选择达#21040;这些目标的经验,再次考#34385;这些经验的组织 #65292;最后是课程的评价。这些原理#20855;有普遍的意义,美术#35838;程的构建也应从这#20960;方面加以思考。但这里我#20204;重点 #32771;虑的是目标、经验的选择与组织#65292;评价方面暂不作论述。
二、知识目标#30340;弱化与人的目标的强化
学#31185;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19968;是知识目标,二是#20154;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29616;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31995;。 知#35782;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20010;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33021;的程度,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通#36807;所有学科教育共 同“#25329;顶”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33021;力。这其中每一个学科都能为人#30340;基本素质和能力作出自己#30340;独特贡献。 反过来#35828;,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有#21161;于他更有成效地把握各学科的知#35782;和技能。因此,我们可以发#29616;知 识目标的地#20301;十分独特,它既是#19968;种目标,但相对人的#30446;标而言又是一种手#27573;。也就是说,必须在实现知识目 标的过程中获#24471;人的一般素质和能力#12290;
人的#30446;标与知识目标相比,具有终极的#24847;义。但目前在我们的学校教#32946;中,普遍重视的是知识目标#65292;而忽 视人的目标#12290;而且,由于不适当#22320;强调知识目标的难度,以至于#20005;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31215;极性,甚至影响了 #23398;生的身心健康。其实,就整个基础#25945;育而言,恐怕人的目标#26159;所有教育工作者更应着力考#34385;的。应该将人的 #30446;标与知识目标更好#22320;结合起来,并将人的#30446;标放在首位。
20世纪已近末端#65292;21世纪熹微初露。人们#23545;未来作了种种预测#65292;同时也对人的素质和能力做了#21508;种各样的 设计。尽管人#20204;的意见并不一致,但较#20026;普遍的看法是,未来的社会肯#23450;是一个变化的速率更快#30340;社会,是一 #20010;以信息流动、资源流#21160;和人才流动为特征的#22823;流动的社会。这种社会特#24449;要求人具有更高的主#21160;性和创造性 与之相#36866;应。所以,21世纪#30340;人应该是更为主动的人,可持续#21457;展的人,对自己和社会高度负责的#20154;,具有创 #36896;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12290;培养具有这些素质和能力#30340;人是各个学科教育必须#25215;担的共同责任,当然各学#31185;所具 有的目#26631;可能更为具体。
那么#65292;美术学科的具体目标是什#20040;呢?
现代美术学科的目标不应#21482;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30340;实现,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36215;来,在考虑本学科知 识和技能的同时,#32771;虑它对人的目标的实现所承担#30340;责任。因此,我们可以揉合#20004;者来设定美术的学科目标。
(一)培#20859;美术兴趣,掌握基#26412;的美术知识和技法,在运#29992;美术媒体的过程中体会表现的#20048;趣。
#65288;二)培养感受能力#12289;操作能力和创造意#35782;,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三)了解人类美#26415;遗产,扩大文化视野#65292;培养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四)认识美#26415;与生活的关系,提高#29983;活质量。
我们#29305;意将培养美术兴趣列入美术学科#30446;标中,旨在与美术教育的情#24847;性动势相谐,体现对平衡的追#27714;。 这#19981;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30340;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30446;标。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在美术学#20064;之后不是对美术 兴趣#30410;浓,而是越来越厌恶美术,我#20204;的美术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如果#65292;学生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美#26415;学习 ,能够#22521;养起对美术的终身兴#36259;,那将是美术教育的一个莫#22823;的成功。将培养美术兴趣设定#20026;一个目标,会使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35782;地通过各种方式努#21147;去实现这一目标。而且,国#22806;的一些美术课程目标也#24050;将培 养美术兴#36259;列入其中。
三、美术学#31185;教学内容要求的降低与弹#24615;的增强
在确定了美术#25945;学的目标之后,就是#36873;择达到这些目标的一些学#31185;内容。
美术学科的内#23481;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是越来#36234;丰富,所以,对美术的学科#30693;识我们必须慎加选择。在各#20010;国 家和地#21306;的美术课程中,分类是#19981;同的,大体上有这么几种方#24335;。
(一)#32654;术创作、美术史、美术评#35770;和美学(美国)。
(二)表现和#27427;赏(日本)。
(三)美术知识、美术#21019;作和美术与生活(我国#39321;港)。
#65288;四)表现、鉴赏和#23454;践(我国台湾)。
(五)绘画、#24037;艺和欣赏(我国大陆)。
尽管这些分类#30340;方式不同,但所涵盖的学科知识大#21516;小异。相同的包括绘画、印制、工#33402;、设计、雕塑、 建筑#21644;欣赏等,相异的有的还包括书法#12289;摄影等。
应该说,这#20123;学科内容的涵盖大体是不成问题的#65292;关键是要降低其要求#21644;难度。而且,其中一些内容#30340;取 舍#20063;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12290;比如像明暗调子素描,#22269;内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22823;纲就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许多 教材也体现#20986;来。而实际上,由于知识#33021;力、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35201;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法#30340;可能 #24615;非常小,教学效果#24448;往不佳。如果要保留这#19968;内容,必须降低要求和难度,没#26377;必要勉为其难地让学生#29702;解 明暗#35843;子复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31616;单的明暗推移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21644;凹凸,学生掌握起来就可能容易得#22810; 。同样,#26465;件色的表现也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38382;题,其取舍也应认真加以考虑。
教学内#23481;要求应体现出一种弹#24615;,让学生主动地选择。#25105;们知道,学生是具有极大差异性#30340;群体,一种整 齐划一的要求#23545;其中的一些学生肯定#26159;不公平的。一般而言,学#29983;可以分为一般、较好和较差三#20010;层次,当然 ,教学内容要#27714;的制定,主要针对的是#19968;般层次的学生。但这种教学要求对#36739;好和较差的学生仍是不公平#30340;, 一是#21507;不饱,一是吃不了。所以,教学#20869;容的要求应该具有一种弹性,#23613;可能地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36825;种弹 性#21487;以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31181;仍以一般层次的学生为参照制定#25945;学内容要求,同时降低#36739;差学生的要求 #21644;向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一级的内容#35201;求;另一种是根据一#33324;学生和较差学生之间的某种程#24230;制定教学内容要 求,同时向较好#30340;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而#35328;,后一种方法可能更值得#25552;倡。因为它在整体上降低了教学 内容的难度,能让大#22810;数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32780;且,这与当前美术教育的基本#21160;势是一致的。
四、美术学科内容组织的#36923;辑淡化与节奏变化
学科内容必须加以组织,才#33021;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以#19982;时代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形#25104;整体的教学活动。我 们以往过于注重教学内#23481;组织逻辑的严密性,#20197;学科知识体系代替#25945;学内容体系,为求整体的#36923;辑严密而不惜 牺牲非常有价值的具体#25945;学内容。实际上,学#31185;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教育#30340;内容体系是不同的。学科知#35782;体系, 是一种#23398;科知识内部的逻辑组合,它不受#20854;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学#31185;教育的内容体系则必须考虑时#38388; 、环境和学生等因#32032;。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就更为特殊#65292;在历史上学科中心盛行#20043;时,国外的一些美术课程论 学者就为之烦恼过,因为#32654;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毕#31455;比起科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要#26494;散得多。所以,极端地考 虑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24615;,于教学是弊多利少#12290;
实际上,努力追求#32654;术教学内容组织逻#36753;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其结果也往#24448;事与愿违。因为任何#35838;程的设 计都必须考虑其具体的实施环#22659;和条件,设计再严密再#23436;整的课程,如果在#19968;种分散的环境中实施,其严密#24615; 和完整性也将#19981;复存在。美术课程所面对的正是#36825;么一种分散的环境。美#26415;课在小学每周为两节,在#20013;学为每 周#19968;节,美术课之间存#22312;着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而#36825;个周期要进行众多的其他#35838;程的学习以及校外和#23478;庭的各 种活动,学生的情趣和思#32500;并没有独赐给美术。度过这一周期#20043;后,当学生再次面对美术的#26102;候,我们煞费苦 心所设计的课#31243;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还会存在多#23569;呢?平心而论,我们#19981;能一厢情愿地认为每个学生都会像#19987; 业人士一#26679;成天思考的都是美术#38382;题。既然再严密再完整的美术#35838;程在具体的教学环境#20013;都将变得松散,那么 我们苦苦地对之加以追求#21448;有多少意义呢?与其如此#65292;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具体课题#30340;精心设计上,让学 生在每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22343;有所获。
当然#65292;我们并非完全排斥教学#20869;容组织中的逻辑,而是要淡#21270;它。其实,大的逻辑关系也是#24517;不可少的。 大#30340;逻辑关系主要是一些前后关#31995;,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必须#26159;建立在另一些更为#22522;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之上的,不由此难以及#24444;,这种先后的逻辑关系断不可少#12290;但这种逻辑关系与构建严#23494;完整的学科知识逻辑关 系毕竟大相径庭#12290;
另外,#22312;教学内容的组织中,还必须注#24847;将与意志相关联的指导性目标和#19982;情感相关联的表现性目#26631;交替 地安排#65292;形成节奏变化。
指导性目标与表现#24615;目标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美术#35838;程论专家艾斯纳(E. W. Eisner)提出来#30340;。指导 #24615;目标由一系列的指导性活动伴随,#26088;在通过练习活动发展技能。表#29616;性目标则鼓励学生运用一定的#25216;能实现 自#24049;的想像和表现目的。两者相辅相成#65292;孤立地强调任一方面#65292;都是片面的。单纯地#24378;调指导性目标,会沦于 缺乏感情,形成单#35843;乏味的技术训练状态;而只重#35270;表现性目标,缺乏必要的技#26415;发展,也会妨碍表现性目#26631; 的实现,导致挫#25240;感。这两个目标就#20687;一个拱门的两端,只有结合在一起#65292;才是完整的。在美术#35838;程中,指导 性目标与表现性#30446;标应该有节奏地交替#32452;织起来,而且这种节奏交替变化的#26102;值间隔不宜太长。这是课程#32467;构 的#19968;个非常值得注意的#36923;辑!
五、对未来美#26415;教材的构想
课程构建的直观#20307;现是教材,我们在#23545;未来美术教材进行设计#26102;,应突出下面几个特点#12290;
(一)精选的知识内容与生#21160;有趣的课题形式相结合
#36825;套教材在适当注意美术教学内容大#30340;逻辑关系的前提下,#23558;主要精力放在对每一课题的精心#35774;计上。从 学科的#22522;础性要求出发,选择#37027;些对未来发展必不可#23569;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26448;的基本知识点,并将它们#19982;贴近 学生生活#32463;验、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的课题#24418;式结合起来。用形象的说法#65292;就是要给良药裹上糖衣。生活经#39564; 告诉我们,再苦的#33647;如果裹上糖衣,也容易#20026;儿童所接受。这里应该注#24847;的是,如果干巴巴#21482;给学生知识和技 能,容易让他们产#29983;苦涩和单调之感;如果只让学#29983;自由不羁地宣泄一通而一无所#24471;,同样有违学科教育的目 标。学#29983;只吃苦药不行,只吃#31958;衣同样不行,而将#33510;药裹上糖衣再让学#29983;吃方为良策。
#65288;二)以突出学法统领教材编写
现行#30340;美术教材,主要展示学科的#30693;识和技能,既不体现教法,更不体#29616;学法。教师的教法主要通过另编 的教学#21442;考书而获得。这样的教材#19981;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20027;动性,与人的目标的培#20859;背道而驰。应该根#25454;学生 美术#23398;习的规律,在每一课的设计中,#23637;示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技法#30340;过程,即通过置疑、设问的#24418;式,通过 学生自己#30340;主动思考接近正确的答案。要改#21464;以往教材只重视演绎路#24452;而忽视归纳路径的现象,要将#20004;者结合 起#26469;,并更加重视归纳路径。演绎路#24452;主要依靠的教材和教师提供#30340;现成答案,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25552;高,而 归纳路径则强调由学生通过思考#65292;主动地获取答案。因此,教师#19968;般不要轻易地将现成的答#26696;告诉学生,可以 向学生提供另一本参#32771;性质的书,提供更为#35814;细的背景资料和参考答案。这#26412;参考性质的书为师生共用,#32780;不 必为教师单独另编#19968;本教学参考书。这样,体现了教法#19982;学法的一致,学生的#23398;法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27861;。
(三)#21152;强弹性以适应不同的#23398;生
这套教材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33021;获得成功感。因此#65292;教材在整体降低要求和难度#30340;情况下,在每一个知识 和技法内容上都设#23450;具有一定级差的目标,#25945;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38469;水平使其达到一些最基本的目标#21518;, 再鼓励他们尽可#33021;地通过努力向高一级的目标迈#36827;。这样,学生在达到一些基本的#30446;标后,就能获得一种成#21151; 感,而#22914;果想获得更大的成功感,#21017;必须更加努力。从而也产生了#19968;种激励机制,刺激学生的意志发#25381;作用。
(#22235;)多种媒体的教材形#24335;
现代教#32946;受到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现#20195;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发#25381;作用,也必须借助于日益发达#30340;传媒。 在相当长#30340;一段时间内,恐怕文#23383;和图像构成的课本仍是一种#22522;本的教材形式,但要加强信息刺#28608;的多样性, 获得特#26377;的教学效果,也必须#20511;助其他媒体。所以,这套教材在以#35838;本为基本形式的同时#65292;还可以制作相应的 录像和多媒体#25945;学软件。这些形式的教#26448;的长处是具有空间感和动#24863;,能展示一种事件和活动#30340;空间维度和时 间顺序,同时具有#35270;听相结合的感官刺激性。而#35745;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更是让#23398;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主动#22320; 选择信息#21644;获取答案,有利于主动性的培#20859;。
#26032;的形势促进了美术#25945;育的发展,美术教#32946;的发展要求我们作出#31181;种的思考和应对。目前,教学大纲#30340;修 订已在有关部#38376;的思考范围之内,新一#36718;教材的修订与编写也即将开始#12290;值此时候,笔者不揣简陋,#25552;出自己 #19981;成熟的见解,以求引起进一步#30340;思考,以便更深入、准确地把握相#20851;问题,推动我国学#26657;美术教育的改革。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