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485 日期:2023-12-06 来源:论文网


  #36817;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24314;设的发展,随着我#22269;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30340;发展,小学艺术教育也 有了显著的进步。以#32654;术为例,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9312;美术的观念更完整,更充实。美术#19981;再被认为仅仅是 “画画儿”,而是被理解#20026;融绘画技巧、艺术创作#12289;欣赏、批评和艺术史为#19968;体的、广义的审美教#32946;。②这种 教育的目标更偏重#20110;未来公民的基本审美#32032;质培养,而不是少#25968;技巧高超的艺术家的早期训练#12290;③教师的专业 化(#21363;同时受过中高等艺术#19982;师范教育的)程度及基本#32032;质有很大提高;美术教材#65288;及教学参考用书)的内容 涵盖面扩大,技能#12289;知识的内在系统性增强,#19988;充分考虑到儿童智力发#23637;的年龄特点。这种教学不#20165;受到学生 们#30340;欢迎,而且可以说,现在的儿童所#21463;到的艺术教育比他们的父辈要充分#24471;多,也健全得多。这种教育的#21457; 展和进步也#22240;而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26159;,教育尤其是今日中国的教育#24212;该是充分前瞻的。它#19981;仅仅是现代社会的产物#65292;也应成为现代社会不 断自我更新的动力之#19968;。与今天相比,面对21世纪的中国社会肯定#36824;会有巨大的变化,中国#30340;基础教育也势必 #20250;有不断的改革和探索,#32654;术教育当然不会例外。那么,美#26415;教育改革的趋势会是怎#26679;的呢?让我们做一点推 断或透视,以更自觉地迎接#26032;的世纪、新的挑战#21644;新的变革。
  我们认#20026;,我国未来的小学美术教#32946;中,“表现”的因素将#36880;渐受到重视。这不#20165;是说绘画教学中对“表 现主义”作品、流派、技#33021;与方法的介绍将占有一定#27604;重,学生的“表现”能力将得到#22521;养,而且是说教师教 学中的一些基本着眼#28857;、观念和方法将发生明显的变#21270;。
  所谓“表现”,我们指的是运#29992;各种艺术形式要素表达个#20154;内心意愿、情感、#24863;受和思想过程的手段#25110;方 法。作为一#31181;心理机制,“表现”或许#26159;与生俱来的,而作为一种符号#26041;式,虽然同样是一种艺术手段,将#20869; 心“无形的”#20914;动、体验、情绪甚至态#24230;、评价转换成一种外在的#12289;可见的形象、象征或符#21495;,要比“写实地 ”描#32472;已是外在的、有形的事物或#23545;象的表面特征更困难,也更#37325;要(也正是在这个意#20041;上,人们认为音乐#26356; 多是“表现的”)#12290;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像某些极#31471;的艺术流派的宣言者那样,希望#20197;某种观念与技法取 代#20197;往的全部艺术实践#19982;技法,对于写实的画风与技法我们#21516;样重视,我们并不主张人们在二者#38388;进行非此即 彼的抉#25321;,但我们相信,“表现”作#20026;日常的、甚至更一般的表#36798;方式具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带来的#26356;多意义 。
  这种预#26399;有什么根据呢?我们对这#20010;问题的思考有如下几#20010;层面:首先,21世纪的中国#31038;会无疑将进入现 代#21270;的阶段,而现代化有其特有的属#24615;和形态;其次,现代化的中国将#23545;其基础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25165; 是逐渐增加“表现#8221;因素的小学美术教#32946;对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我#20204;将依次讨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现代化曾是中国#20154;长期的理想和奋斗方向。关#20110;现代化人们也有不#23569;相同、相似或不同的看#27861;与希望。我 们希#26395;指出的是,从目前我国#23454;行的“可持续性发展#8221;的战略及到2010年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可#20197;清晰地感觉 到现代化观念的合理#36716;变。在当初“四个现代化”的提法#20013;人们着眼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29289;质生产手段的 巨大发展。在不少人#35748;识中以为现代化社会就等#21516;于理想社会,这样#30340;看法显然不切合实际。关于现#20195;化,下 述几点认#35782;也许是重要的。
  其#19968;,实际上现代化不#36807;是一个历史范畴,恐怕是人类#31038;会各个民族总要经过的特定历史#38454;段。这时,科 学#25216;术的确有着长足的发展#65292;但与此同时人们将#26356;切身地经历工业化、#22478;市化和市场化的过程,经历整个#29983;产 方式和生活方#24335;的变革。在这时,不#20165;企业的规模、设备在扩大、更新,#23427;的整个管理、营销、分配模式必#39035; 作现代化的#36716;换。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25552;高,人们的消费方式、消#36153;观念也随之变化。在现代化过#31243;中,社会 的民主化、法制#21270;过程也势在必行。
  现#20195;化将不仅给人们带来福祉,#21516;时会给现代人带来问题甚#33267;灾难。无论在哪个国家或民族#65292;从前现代社 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都不是#22312;理想的条件下实现的,#29978;至不是在自觉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地#23454;现的。因而一旦社 会#32463;济迅速启动并以较高速度持续#21457;展而新的秩序又难以一下#23376;建立时,就会面临各种复杂问题#65292;在社会生产 规#27169;迅速扩大时,自然资源和#29615;境可能同时受到极#22823;破坏;在社会总财富增加#30340;同时,分配上的差#24322;也在加大 。甚至#21487;以说,当一个社会#30340;财富迅速增加时,社#20250;环境和社会关系并不一定#36805;速改善。
  第二,现#20195;社会一方面使个人得#21040;了空前的解放。以种种方式割#26029;了与血缘社会或地缘社会的关#31995;,由于 工业的发展和高新#25216;术的应用,青年的就#19994;同样也更少能靠各种#31038;会关系轻易获得,企业要求#30340;是具有更高专 业技能和更高学历的“#30333;领”和“蓝领”员工#12290;在这个意义上说,#29616;代社会是尊重个人#30340;才能,而非他的身世 。
  另一方#38754;,现代化社会又是在日益强化#30340;竞争条件下实现的,不仅许多局面#26368;终要靠个人独自去面对,去 控制,而且势必使个#20154;的压力感增强,对每个个人来#35828;,他不仅面对更多#30340;幸运和机遇,也面对更多#30340;风险和 挑战#65292;这都要求他有更强的承受能#21147;和特殊才能,而这些并不是一下#23376;就可以具备的。
  第三,19#19990;纪以来,尤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西方#31038;会出现了种种“后#29616;代”的理论。“后#29616;代” 呼声#25152;表达的其实就是对工业化、城#24066;化和市场化以后的西方现代社#20250;的抨击、批评、控诉以及校正的#24847;向; 是对人(这里#25351;个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一#27425;“非人化”的抗议;是对人#31867;理想和普遍价值的顽#24378;追求。这 些理#35770;或意见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25110;后发型)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也提供#20102;有益的借鉴。
  第四,国内理论界已有人注#24847;到,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之不同于西#26041;的现代化过程之处,就在于#22905;抓物质文 明#24314;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30340;建设,只有实现了这一点,#20013;国的现代化才是有#33258;己“特色”的和创造性#30340;, 并且也才#26159;行得通的。尽管中国社会尚处#20110;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20294;世界各国之间的交#24448;与联系从没有 像今天这样紧密过。中国#22312;这种交往和联系中不仅能实现自己#30340;社会目标,而且能与世界人民#20849;同创造一种更 和谐的未来。
  现#20195;化概念的上述几方面含义或许是我#20204;在思考与之相适应的21#19990;纪中国基础教育及其美术教育改革#19982;发 展趋势的问#39064;时所不应忽视的。

  现代教#32946;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现代社#20250;的产物,它确实在为#29616;代社会培养大批的、#39640;质量的建设人才,在 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方#38754;显示出强大的功能;也正是在西#26041;的现代化进程中,各种教#32946;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 理论及教改方案才#28044;现出来,从而大大改变#20102;传统学校的面貌及人们对教育#30340;认识。但是反过来说,现#20195;教育 的特长是在分#38376;别类的职业培训,却在相当#31243;度上忽视了对人的完#25972;性及人文精神的涵养。因#32780;当人们对“现 代化”有了一种新的反省以后,#19981;也应相应地要求教育作出适#24403;调整,甚至要求教育为救治#25110;预防现代社会的 #24330;病而作出安排吗?
  #29616;代学校教育的高效性不仅是教育科#23398;与教学技巧带来的,也是现#20195;社会的需求,即市场的需求、竞争#30340; 动机刺#28608;出来的,因而它可能#24102;有短期行为的特征,这样#65292;它培养出来的人有可#33021;是片面发展的。仅从我国的 实际情况看,为什么社#20250;刚刚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21464;,教育中片面瞄准#32771;试、追求升学、单纯重视“主 科”成绩的倾向#23601;十分严重,且难以纠正呢?#20854;原因或许除了人们(教育工作#32773;和家长们)对于现代化缺少#20840; 面的理解和#21382;史的认识,还有一个原因#22312;于传统中国对教育#30340;设计更多是以社会为本位的,#26356;多强调为社会培 养建设人才;#8220;成才”的价值取向#19968;直超过对“成人”的重视。显然#65292;我们遇到这样一种境遇:由于传统#31038;会 的定位,因而现代#31038;会及其教育依然不会自动地#27880;重育“人”。
  事实也是如此,在西方的#25991;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后,虽然#22312;一定程度上给人带来了自由,#21364;没有给这些解 放#20102;的“自然人”以足够的教养,#22312;那些标榜“文明”的社会及其对#22806;关系中竟出现了比#8220;原始社会”更野蛮 的现象。现在,西方一些“后现#20195;”的思想家想做也正#22312;做所谓挽救西方文明的工作#65292;这些工作的一部分也将 在教育领域展开。而#23545;于我们这样一个要把现代#21270;和后现代的工作合二#32780;一的民族及其教育事业#65292;就需要在“ 育人”#30340;问题上更加重视,充分前瞻,有#26032;举措,而不是跟着#35199;方及其教育的老路走。
  #20855;体到学校教育上,我们认#20026;最主要的是要强调其目标#26159;培养完整、健全的人格。关于人#26684;,哲学家、社 会学家、教育学家、#24515;理学家有种种定义和看法#65292;其间也有极大的差异。我#20204;这里说的人格有这样几层意#24605;: ①它是相对#29420;立于社会和他人的一#20010;“位”或“格”,它有自身比#36739;明确的界限和不同侧面。在社会#29616;实及发 展中,这#20010;“位”可以表现为经济地位#12289;社会地位等,也可#20197;表现为个人的尊严、行为模式和伦#29702;态度。②相 #23545;于人的躯体它是人的#20869;在的诸方面之和,相对人的外#22312;行为与种种表现,它是#20854;内在比较稳定的动#26426;及常模 。③人格自身#26159;一个由各种心理—文化要#32032;组成的、不断发育、变化着的#32467;构,其核心是人的生命和创造的#38656; 求与驱力。#20154;格的发育和变化既取决于他#30340;活动、他与社会、他人的互#21160;,也取决于个人对#20854;人格的自我意识 水平#12290;④相对于他人,它表现为不同的个#24615;差异。这主要是其结#26500;要素在组合关系和发育程度#19978;的差异造成的 。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人格当然是#26377;具体内容的,而这种内容在历#21490;或不同人的人生中总是要#21464;化、发展的,每个人#23545;人格自我 的塑造也是#20854;终生的使命,因此我#20204;强调在中小学校中#30340;人格培育指的只是对儿童、青少年#23436;整、健全人格结 构发育和初步塑造的#24847;识、关怀与安排。我们希#26395;孩子们在成人、进入社会的时候#65292;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人格#32467; 构,他们不仅有现代#31038;会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有对社会#12289;历史、文明一定的#35748;识,也有对自我及其#26410;来发展方 向#30340;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对社#20250;现实及其他人的比较健康的态#24230;。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21457;挥其创造性; 建设性地面对种种社会现实与人#38469;交往;不仅在成功时能戒骄戒#36481;,而且在逆境中也坚韧不#25300;。这样,社会的 发展、进步才可#33021;是与人的发展同时完成的,而#19981;是以相当一部分人为代价的。
  当前的教育已经注意到#24605;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甚#33267;希望利用传统道德#24605;想的精华来养育新一#20195;的情操、 心#28789;,但应该意识到的是,今天的道德#25945;育一定要是建立在完整人格培#20859;的基础上才会是真正现代化的;#20063;才 可能会#26159;有中国特色的。无论什么#26679;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都必须由一#20010;有理性有理想的、有选择和判#26029;能力 的、有生命活#21147;和同情心的主体去遵循,这样的人#25165;会是“自律的”,这#20123;规范本身也才是“道#24503;的”。换句 #35805;说,真正的“全面发展”不#20165;是个知识结构完整的#38382;题,不仅是知识结构中有没有#36947;德内容的问题,而只能 是完整人格培养的#38382;题。用许多教育工作者#30340;话说,就是要使孩子先成人#65292;然后才是成才,这是我们今天的#25945; 育必须#26126;确的最主要问题,也#26159;今后一段时间教育改革的方#21521;。

  #22914;果上述各点能够成立,那么在小学#32654;术教育中强调“表现”内容的教学#21644;“表现”技能的培养就具有明 显的意义。#20316;为艺术教育和审美能力的#22521;养,美术课一般说将培养学生一种#19982;科学的或逻辑的思维所不同的直 觉思维(指对情境或#20107;物结局的综合推断)能#21147;,培养学生对形式以及形式、内#23481;间适度关系的敏锐感受力和 判断力。但注重“写实”#30340;美术与注重“表现”的美#26415;还是有些差别。
  起码,#23427;将充实人们对艺术创造力的#29702;解。在注重“写实”的艺术教#32946;中,创造性往往仅被理#35299;为对客观 形象的记#24518;和想象,至多是组合;而在强#35843;“表现”的艺术教育中,创造#26356;多的是指生活中尚没有的、不可见 的形象的首次出#29616;(通过音乐作品欣赏人们会较易理#35299;这一点),它为生活增添新#30340;内容。这也扩充和完善了 知识的结构#65292;改善了人们的“知识”观念。
  更重#35201;的分别是在学生人格培#20859;方面。现行教育在强调“双基”(#25110;“三基”)教育的同时总#26159;把小学生 当#25104;“一张白纸”,把#8220;知识”当成是纯客#35266;的规律等;而相应#30340;美术教育也只是强调对外在的、#8220;美的事物 ”的观察和描绘(#35199;方文艺复兴以来、贯穿#25972;个近现代绘画的透视观念等也就#26263;含其中),强调“写#29983;”;即 使逐渐增加了#8220;绘画形式要素”的内容,也是强调#23427;服务于外在事物描绘的功能。
  应#35813;说,“客观的”科学知识系统的#36923;辑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都是#24517;不可少的,同理,客观#25551;绘外部 事物的能力(“写#23454;”)对于学生、甚至是将#26469;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或#25216;术科学的学生来说#20063;是必要的。但问题 是在进行这#31181;内容上相对客观的教学过程中,#19981;应将学生的情感与冲动压抑掉#12290;目前一些学校对课#22530;纪律的优 先强调、对“学习#20064;惯”的过分强调事实上压制#2010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有#30340;学校已经在强调“寓#25945;于乐” (强调教学#20869;容和教学方法的趣味#24615;),而另外的学校甚至#24378;调“乐学、会学”(强调#23398;生的学习动机、进而 学习方法培养),更有#36259;的是,小学音乐教育近#24180;的改革正是与维持课#22530;纪律的方法问题结合在一起的,#36825;里 的道理是什么#21602;?我们认为,这里#26368;重要的问题是要调动起他们#19982;生俱来的生命与创造的冲动,#23558;其转化为学 #20064;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在全部#23398;龄前时期获得的经验、形成的交往#19982;表达模式;尊重他们#24188;小、但已经形成的 基本人格和人生态度。只有#36825;样,他们的学习才会是高效#32780;有乐趣的,教育者与#34987;教育者的关系才从根#26412;上说 是融洽和#24314;设性的。我们不要像在工业#24320;发时期对环境所报的先开发后治#29702;的态度那样,希望#20808;通过“学习习 惯”的#22521;养和纪律约束,抑制住孩子的原#21019;力而在相当一段时间的系统#30693;识学习中培养起一种“纯智#21147;”的兴 趣。这样#20570;所付出的代价将是#39640;昂的。
  相对说,注重“表现#8221;的美术教育有完全不同的教育原则#12290;它相信、爱护和扶持孩子们天生的#29983;命冲动和 创造冲动,#21162;力理解并启发他们大#32966;表达自己在学龄前时期获得#30340;各种经验及其个性差异,尊重#23401;子们基本的 感觉和表达的愿望#12290;在教学过程中,它引导学生#23558;内心世界的感受变成可见的,从#32780;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 自我观照#65292;并通过美的教育对这些幼小的心#28789;给以指导;它也引#23548;学生理解他人(的创作及情感#34920;达方式), 通过鉴赏和艺术批#35780;,建立起宽容的良好人际#20132;往模式,学习到坚持己见、#35828;服他人、容忍不同意见和#36827;行妥 协的种种技#24039;。我们相信这种教学将使孩子#22312;未来的建设和社会生#27963;中,不仅有更高的#21019;造性和进取精神,也 更容易正#35270;现实、面对竞争、承#21463;逆境,有良好的适应感和判#26029;力,也多一些正常渲泄的手段和#24189;默感。
  应#35813;说明的是,我们并不主张一种艺术#19978;极端的“自我表现论”,也不主#24352;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极端个#20154; 主义倾向。相反#65292;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31215;极的引导和教化过程,是#20351;孩子们的情感逐渐升华,逐渐社#20250; 化并形成#20146;社会倾向的过程。孩子#35201;表达自己并不错,但他们不仅应#30693;道如何正确地表达,同时也应知道#23562;重 他人,尊重他#20154;的同时也是自尊的表现#12290;因此,注重表现的美#26415;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加强#33402;术批评的内容,学生 的作品不仅是画#20986;来的,也应是在相#20114;间“说”出来的。我们注#37325;的是,通过基础美术#25945;育和美术兴趣教育, 不仅给孩子基本的美术熏陶#65292;也应达到对学生完整、健康人格#30340;培养,从而它同时是一种道#24503;教育或品德教育 。
  总#25324;起来说,强调“表现”的美术教#32946;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两个方面#65306;首先针对学校知识教育的科学内 容,它#32473;予学生艺术的训练,使学生智力得#21040;发展的同时,情感方式#12289;表达方式也得到相应#21457;展。它还配合了 更直接的品德#25945;育的展开。这才使学生的人格发展#26159;完整的、全面的。其次#65292;对于学生心理卫生和心理健#24247;, 它具有一定的#27835;疗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一#20123;学生在“主科”学#20064;中成绩不理想,因而缺少成就#24863;,产生自卑 心#29702;;另一些学生在人#38469;交往上有缺陷或家庭关系上有阴#24433;,而通过美术教育尤#20854;是“表现”的训练,可以部 分地对这些学生有补偿和#27835;疗作用。如果说,美#26415;学科是个“没有错误答案”#30340;学科,那么“表现”#33402;术的教 育#23601;更是如此;艺术表达的转化和升华#26041;式更是克服心理疾病的有#25928;手段。因此,未来#30340;教育趋势,现在我们 只想说,“表现”#30340;艺术教育将成为我国中小#23398;美术教育的一种趋#21183;或潮流,而且是值得我们美#26415;教育工作者 去#20027;动探索的方向。
  显然,本文#26410;及谈论“注重‘表现’的美术#25945;育”的具体实施,但一些初步的#23581;试及已经看到的结果使#25105; 们对这#20010;问题的思考更深入了,对这#31181;教学的意义也更清楚了#12290;并且我们发现,从技术上#35828;,从教学教法上说 ,从教材的修订#19978;说,它与当前的相关环#33410;都不难转化,不难#34900;接。这都给了我们信心。在进行#36827;一步的探索 之前#65292;我们将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希望#21548;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意见。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