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几年的高考历#21490;,可明显看出,改变教材造成的#24605;维定势,引进史学研究的新观点#12289;新发现和新成 果,以#26816;测考生全方位、多#35282;度、立体式地审视历史和客观#22320;评价历史的能力,一直是高#32771;的一种重要的命题 方式。命题者希翼#20197;此推动教材、教法的改革,并从更#28145;远的意义上匠心独运,为培养21世纪具有创造性的人 才作先导。因#27492;,研究这类命题,将有助#20110;开阔考生视野,拓展思维,#20174;而更好地适应高考,面向未来#12290;
一、突破思维定势势在必行
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39640;考具有的一定灵活性是一对矛盾。#36827;入90年代中期,这一矛盾随着#25913;革开放领域的 #25193;大、步伐的深入而渐突出#12290;过去受计划经济、阶#32423;斗争为纲的影响而#32534;写的教材,因时移境迁,一些内容#36234; 来越显得陈旧而脱#31163;现实。高考要以其#28789;活性、超前性,改#21464;教材的稳定性和滞后#24615;。反映在试题中,则必然 要求考生突破以往的思#32500;定势,重新调整视角思路,观察#24605;考和解析问题。以1995年高考历史为例,#31532;38题, 要#27714;答出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30340;不同用途,说明“旧中国#30340;愚昧落后,中国古代#20808;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 挥其推#21160;社会进步的作用。”“科学技#26415;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30410;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22659;。”而考生从小 学到中#23398;在四大发明上的思维#23450;势,却一直是“自豪”式的。第32题,正确选项“B.资本主义#22269;家和社会主义 国#23478;可以结盟”,由于教材的影响,考#29983;往往片面地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32423;是两个敌对的阶级,资本主义#21644; 社会主#20041;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两者矛#30462;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调和。第42题#65292;问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35843; 整经历的步骤、#21407;因、内容和结果,答案中有“人#27665;公有化”“严重挫伤了生#20135;者积极性”的评分#35201;点,但因 思维定#21183;的惯性作用,考生很难想#21040;党在决策上的这一重大#22833;误。到1996年高考,这类命题#32487;续有所体现。第 47题在说明#21776;朝文化辉煌的原因时,考生思维#24212;与教材的导向相逆,即唐朝#23454;行对外开放政策,#22806;来优秀文化 #23545;唐朝文化繁荣有影#21709;和促进,而不仅仅是唐#25991;化对周边各国文化的影响#21644;促进。第45题第③问:“材#26009;三是 美#22269;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19968;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20320;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8221;对此 考生如果认为#26045;兰既是美国人,那么他必#28982;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24453;一切,必然会对大#29983;产运动的评价不够客观 ,甚或歪曲和贬低,那就错了#12290;因为他的评论完全正确,正#30830;就正确在于他是“根据事实充分肯#23450;大生产运动 取#24471;的成绩并承认它达到了#30446;标,同时也指出这是极端俭#26420;的水平而言的。”
此类命题的反复出现,#26080;非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25670;脱教材绝对权威的束缚,突破#20854;某些方面的思维 定势,以历史唯#29289;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25351;导,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已势在#24517;行。
二、在#21738;些内容上要注意突#30772;思维定势
既然高考历史突破思维#23450;势已成为检测能力的重要命题#26041;式,今后必将继续出现。那么,#25105;们对教材中易 使思维凝固、导向单#19968;,或观点偏颇片面,或“左#8221;的痕迹明显之处,#23601;应用心搜索,努力指#23548;学生寻找各处 突破口。现就个人体#20250;,略谈几例如下。
有#20851;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问题。
1、如何#30475;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22312;我国封建社会, 大多#25968;新王朝的建立者,能够从前代的#35206;辙中吸 #21462;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放#23485;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24403;时的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21183;强盛。像“ #25991;景之治”、“光武中兴”、“贞#35266;之治”、“开元盛世”以及“洪武#20043;治”、“康乾盛世”等#65292;教材都给予 积极的肯#23450;,这是应该的。但由#20110;教材的述评,仅停留在#36825;一方面,因此只要一提#21040;“治世”,学生的脑海往 往就只会浮现出#25919;治清明、“库府充#30408;”、“家给民足”的一派繁荣景#35937;。对此,我们就必须提#37266;学生转而去 看“治世”的另一方面。首先,#32479;治者调整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为巩#22266;维护其“家天下”的封建统治#12290;再者, 封#24314;时代的“治世”是建立在奴#24441;人民基础上的,处于“#27835;世”的人民,所受#21387;迫和剥削也是不轻的。还有, 即使是“#27835;世”的“明君”,因其阶#32423;本性的决定,也不免带有残#26292;、贪婪、专制、荒淫的特征#65292;在封建制度 下,“#27835;世”是不可能长久的。
2、如何看中国古代灿烂#30340;文明和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65311; 中华#25991;明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居#20110;领先地位,她 博大精#28145;,璀灿辉煌,对世界文明的#21457;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但我们在#24341;以自豪的同时,思维决不应仅#23616;限 在祖先的#20016;功伟绩簿上,还必须认识到这#26679;几点:①中华文明推动世界文明发#23637;进步,世界文明对中华#25991;明也 有促进和#24433;响。如唐乐就曾吸取了高丽乐#65292;古代中亚的舞蹈,天竺的熬糖#27861;、医学、天文、历法#31561;都曾传入中 国。②代#34920;古代中华文明最大#25104;就的四大发明,最终未能#23381;育出近代科学,未能像传入欧洲#37027;样起到巨大的革 命作用。根源在于封建统治#30340;基础是小农经济,它只靠老#29275;水车,即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65292;复以“官本位”的 吸#24341;,中国古代先进科技#30340;沦丧,有其历史的必#28982;性。③中国古代周边#23569;数民族的经济文化,#20063;曾给汉族先进 的#32463;济文化以影响和推动,中华#25991;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12290;如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汉族人#27665;向兄弟民族学 到了畜#29287;业经验,丰富提高了生产知识#12290;元朝松江地区汉族农家女#40644;道婆,曾向黎族人民#23398;习棉纺织技术,促 #36827;了那里棉纺织业的#21457;展。
3#12289;如何看中国古代的分#35010;和统一? 中国封建#31038;会是在国家分裂与统一#30340;交替发展中最终走向统一的#12290;统 一有利于社会#23433;定,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有利#20110;各地区各民族经济#25991;化交流发展,人民希望统一,统一#26159;中 国历史发展的#20027;流。但对分裂也不能简单地#21152;以否定,不能绝对化。既#35201;分析国家分裂给社会发展造成的严#37325; 危害#65292;也要看到分裂过程中历史#30340;客观发展。如战国时期,诸侯割#25454;,战乱频繁,但由于封建制#24230;的确立,以 及各诸侯国出于兼并战争的需#35201;,重视生产,社会经济#25991;化也有较大的发展。秦统一为经济#25991;化进一步发展提 供了可能性,但#30001;于秦的暴政,相反使社会#29983;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结#26524;令这种可能性荡然无存#12290;再如三国时期 #19982;东汉末年相比,战乱#30456;对减少,民族融合#21152;强,三方区域经济恢复发展,#8220;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8221;的残 败景象有#25152;改善。而且局部地#21306;的统一,为后来实#29616;大统一奠定了基础,故#36825;一时期的历史并非无进步性可言 。
#20851;于近代中国落伍问#39064;。
中国在世#30028;历史的演进中落伍于何#26102;?教材隐约给学生形成#36825;样的印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8212;—鸦片战争 ——中#22269;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似#20046;中国落伍主要是西方列强侵略#36896;成的,其实不然,只#35201;我们对17世纪 中期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历#21490;稍加考察,便不难#21457;现。当英国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21629;建立了共和或立宪政体时 ,中国依然处于封建统治之#19979;,而且清朝前期与历史潮流相#24726;,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65307;当英美等国走上了发#23637; 资本#20027;义道路,英国甚至率先完#25104;了工业革命,迈进了#24037;业文明的门槛时,自然经#27982;依然在中国占主要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备遭摧#27531;;当启蒙运动在欧洲闹得沸沸扬#25196;时,孔孟之道在中国#20381;然禁锢着人们头脑,尽管#20986;现 了黄宗羲等人对#21531;主专制的批判,但#21453;响不大,思想界基#26412;上仍是万马齐喑的局#38754;。所以,中国不是因挨打才 落后,而因落后#32780;挨打,挨打则导致进一步落后#12290;此外,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两个“#21322;”社会,从历史发展的 总趋势看,是进步还是#20498;退?诚然,从一个主#26435;国家变为半殖民地#65292;就国家所处地位来说,当#28982;不是历史的进 步#65292;而是国家和民族的耻辱、灾难。#28982;而,历史的发展和#36827;步,从来不是直线式的,也正#26159;从此开始,中国人 民为实现民#26063;独立和国家的近代#21270;,面向世界,进行了不屈#19981;挠的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25098;戌变法、辛 亥革命等代表了#36817;代中国前期历史进步的#36235;势;而作为一种新经济#24418;态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2289;发展,又为民 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6080;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25104;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奠#23450;了物质基础;一次又一#27425;思想解 放潮流#65292;则又荡涤着意识形态领域的#27745;泥浊水,中华民族#20174;沉睡到觉醒,从衰败#36208;向振兴。因此,自#40486;片战争 后,从中国历#21490;发展的总趋势来说#65292;不能认为是倒退。
#20851;于世界近代史的几个#38382;题
1、如#20309;看殖民主义?对早#26399;的殖民活动,教材以#23648;杀印第安人、奴隶贸易#12289;野蛮地掠夺殖民地财富而一#35328; 蔽之;无#35770;从哪一方面说,殖民主义都#24847;味着罪恶。然而,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21360;度的殖民统治时指#20986; ,英国人的行为#23436;全是为了摄取更大的物质利益,#32780;且给印度人民带来流血、#27745;秽、穷困和屈辱,但是它破坏 旧社会建设西方式社#20250;的做法,乃是印度历史发#23637;所必需的。这里马克思所言#30340;“必需”,是指英国对#21360;度的 殖民征#26381;与掠夺,把印度卷入资本主义#19990;界体系,促使印度自然经济#35299;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尽#31649;它伴随着 压迫#21644;奴役,但却是历史#30340;进步。应该说马克思关#20110;英国与印度这一问题的论断,对#20110;认识资产阶级的殖#27665;活 动都是基本适用#30340;。
2、如何看1857年经济危机?1857 年发生的第一#27425;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2266;然是资本主义自身不能克 服的痼疾的体现,但也#35777;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25104;。若换一个角度考察#65292;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26426;的 发生,必须具#22791;以下的条件:参与国际商#19994;竞争的国家已达到一定数#37327;,这些国家的工业#29983;产已在国民经济中 占主导地位,对外贸易在这#20123;国家中已具有举足#36731;重的地位。没有这些条#20214;,某个地区发生的经#27982;危机就不可 能严重#24433;响到其它地区并造成世界性#30340;经济危机,既然这样的危机已经#21457;生,正表明那时确已具备#20102;这些条件 。#36825;些条件反映了工业社会正在逐步取#20195;农业社会的实际状况,#23427;的进步性是无可置疑的。
3、如何看“垄断”?对于19 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22269;家垄断组织的形成,教材纯粹从#25209;判的角度加以抨 击:#22404;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29305;征,帝国主义是腐朽#30340;、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为我#20204;所熟知。但是,垄断组#32455; 毕竟是生产#21147;发展所促成,它适应#29983;产力发展的需要,也#24517;定反过来进一步推动#29983;产力的发展。因为作为#36229;大 型企业,它更#26377;财力去购置先进设备,促#20351;科技成就迅速应用于生产#65292;更有能力了解世界市场信息,#22312;一定程 #24230;上减少生产盲目性;更需#35201;对企业进行科学管#29702;,使企业管理成为一门#31185;学;在垄断形成过程#20013;进行的兼并 ,#37117;是以设备先进、管理得#24403;的企业,吞并落后的企业,#28982;后加以改造,优胜劣汰#12290;以美、德为例,过渡时期 两国垄断经济相对较发达#65292;发展速度也最快,是最好的#35777;明。
必须指#20986;,我们在观察思考问题突破思维定#21183;时,应以科学为依据#65292;切不可误导误解,#20174;一个极端走向另 一个#26497;端。
三、突破思维定势习题举例
选择题: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36164;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
A. 表明工业社会正在逐步取代#20892;业社会
B. #34920;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完#20840;不适应生产力
C. 表明资本主义#19990;界市场已经形成
D. 是历史进步的曲折反映
答案:(ACD)
解题指导:应#25235;住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29983;于19世纪中期这一关键,联#31995;课本相关内容,分析这次危机 发生须具#22791;的条件,答案便不难得#20986;。
问答题:
1、 马克思在谈#21040;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时写道:“#33521;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65292;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 消灭旧的亚洲式的#31038;会;另一个是建设性#30340;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31038;会奠定物质基础。”试结合#21360;度社会 的变化情况,谈谈你对马克#24605;这一论断的理解。
解题指导:解#31572;此题应首先抓住马克思的基#26412;观点,即英国人这样做的目#30340;决不是为了有益于印度人#27665;, 而是#20026;了追求更大的物质利益,而且会#32473;印度人民带来屈辱和灾难。#28982;而,它破坏旧社会,建设西方式社#20250;的 做法,#21017;是历史发展所必需的。对于“双重#20351;命”的辩证关系,在阐述时#24212;注意把准尺度,即#23545;于后者理解, 应更多地从客观上考虑#12290;
参考答案:工#19994;革命前,英国的生产水平并不比东#26041;高,没有能力用商#21697;来冲击印度社会的自然经济。#22240; 此,英国殖民者对印#24230;进行的是野蛮的暴力掠夺,#37027;时印度社会仍处于封#24314;闭塞的、经济自给自足#30340;状态之中 。
工业革命发#29983;后,英国由于资源不足#65292;国内市场狭小,必须#20381;赖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65292;而处于原始的、封 闭的印度社会是无法适应这#20123;要求的,必须打破它的原亚#27954;式社会的自然经济。而其#24314;设性使命就在于它在实 际上对东方社会进#34892;了资本主义的改造,#20026;殖民地半殖民地国#23478;向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社#20250;转变,创造了客观前 提,奠定了必#35201;的物质基础。例如,19世#32426;中期英殖民者完全征服印度#65292;客观上实现了印度在政治上#30340;统一; 英国的统治摧#27585;了印度的传统手工#19994;,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27982;,自由劳动力得以出现;这些为#21360;度建立西 方式的社会#21019;造了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期,印度#20135;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生产#26041;式。
英殖民#32479;治的双重作用并不是同步#36827;行的。它首先体现的是破坏#24615;,持续的时间很长,表#29616;很残酷,给殖 民地人民带来深重#28798;难。它的建设性仅#26159;从客观角度而言,并且往往是在较#21518;一段时期内才表现出来。这说明 近代世#30028;终归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近#20195;殖民主义则在客观上#20805;当了历史发展的不自觉#30340;工具。但这一点决 不是英国等殖#27665;者的本意,他们决不是为#20102;有益于殖民地人民,而#26159;为了自己获得更大的#29289;质利益。马克思的 观点是从历史发展的宏观#35282;度而言的。对此,我#20204;必须有清醒的认识#12290;
2、马#20811;思说:“垄断是好东#35199;, 因为它是一个经济#33539;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26159;一个经济范畴。 但是#65292;不好的是垄断的现实和竞争#30340;现实。”请联系资本主#20041;发展史理解垄断、竞争是好东西#65292;“不好的是垄 断的现实和#31454;争的现实。”社会主义市场#32463;济的竞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在本质#19978;的区别是什么?
#35299;题指导:解答此题应从“好”#8220;坏”两方面分别先作#29702;论上分析,即马克思所#35828;的“好”,是指垄断、 竞争作为一个经济范畴,#36825;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坏”是#25351;当它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21448;必然衍生出剥削 压迫、侵略掠夺等#32618;恶。而后再联系资本主义#21457;展史,仍从两方面以史实作#20855;体论证。
#21442;考答案:竞争、垄断是一个经济#33539;畴,是好东西。因#20026;马克思认为竞争是商品经济固有的#32463;济规律,不 是一种社#20250;制度,而是一种经济形态,它对生#20135;力的发展起积极作#29992;。如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26399;,是经济竞争 促使社会生产从#25163;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经过工#19994;革命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形#25104; ,它也是经#27982;发展的必然产物,它#22312;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化#22823;生产,美、德两国在“过渡时#26399;”经济发展最 为迅#36895;,原因之一,就是这两国垄#26029;组织规模最大、程度#26368;高;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32463;历了约20年的“黄 金时期”,促成资本#20027;义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65292;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好的是#22404;断、竞争的现实,当#23427;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则使无产#38454;级备受压迫和剥削#65292;使东方从属于西 #26041;;为确保垄断资本的统治,#22404;断资产阶级走上了对内#38215;压人民革命、对外#21457;动侵略,加强殖民掠#22842;的反动道 路。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340;竞争和资本主义的竞争本质区别#22312;于:一以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以#36861;求最大利润为 目的;一以公有#21046;为基础,以服务于最大限度地#28385;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29983;活需要为目的。*
转#36148;于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