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462 日期:2023-12-06 来源:论文网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20250;学习、学会创造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的一个响#20142;口号。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25945;育的行动计划明确#25351;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24188;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30340;共同任务。《初中语文#25945;学大纲》也明确指出:#22312;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31070;","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23637;","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21019;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37319;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6529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32500;,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25945;学中,我尝试着把"#30740;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20064;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23398;中,收到了良好的#25928;果。
一、 #20197;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23398;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20301;
  教育#39046;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20027;体,训练为主线",这#26412;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20294;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24471;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20855;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30495;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20154;"和"领导"。于是就希望#23398;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28748;"、"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35167;危坐的"聆听"。课堂#19978;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30340;学生凤毛麟角。 学生们似乎也早以#20064;惯?quot;起立--#20316;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21463;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21548;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29233;用心去创造。华东师大教授叶澜#35828;:"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23601;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24403;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26368;富相象联想的年龄段,这#20010;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38480;了;而一个国家,当它#30340;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31070;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65292;那么,这个国家的#21457;展就必然充满危机。可见#65292;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24517;然。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29983;为 我们#21307;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30142;提供了良药。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2535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30830;定研究课题,以类似#31185;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33719;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2290;本文所谈初中语文课堂的#30740;究性学习是从广义而言的#65292;它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38382;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30446;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20250;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33021;力,养成平等态度,#20855;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23454;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26576;种"达成度",价值取向#19981;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26159;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26159;为终身学习奠基。从#26576;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以往"授--受"学习方式的一#31181;挑战。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维#33021;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30340;落脚点。
  要使学生这一"主#20307;""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65292;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31435;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25945;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34892;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27442;,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21040;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20301;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30340;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37117;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40723;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21487;贵精神,鼓励他们敢#20110;在别人未发现问题#30340;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37325;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27491;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25991;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23398;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26412;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36523;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文#23398;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19968;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32773;多角度的理解。"#26377;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29305;。"因此,对一篇#25991;章,就应该允许有#21508;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29305;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33258;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65292;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23548;学生学会阅读,而#24182;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12290;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30495;正做到以学生为主#20307;,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24605;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12289;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21147;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30340;主人。
二、 #20197;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30740;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21457;现,学生们 在符#21512;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31350;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28872;,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29992;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23398;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38656;要主体发挥能动性#12289;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20852;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37325;要的特殊的价值。美国著名的心#29702;学家布鲁纳说:"学习#30340;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21644;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27963;跃状态,从而产生#30740;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24605;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26159;独到的评判。
如在#25945;授《死海不死》时,一开篇就让#23398;生思考:题目中两个"死"#26159;什么意思?"死"与"不#27515;"矛盾吗?文末又#35828;,"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65292;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0182;们急切地研读课文找#31572;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27515;"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25569;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26469;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25991;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兴味,关键在#20110;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31361;破口,把它转化成#23398;生感兴趣的"问"。
再如#65306;讲授《孔乙己》时#65292;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22995;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31616;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39064;,很自然地迫使学#29983;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30414;然地深究其名?quot;#26469;源",在此基础上,#25945;师顺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27809;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20102;本文的教学难点。#21487;见,激疑激趣的疑问#65292;会诱发学生研究的欲#26395;,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25152;悟,学有所得。
  #24403;然,要上好一节语#25991;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30740;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19968;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24072;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21010;,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30340;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23450;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30740;究的欲望,使课堂#22312;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2030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36896;能力。如在教授《变#33394;龙》一文时,可以采用这种#20998;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24072;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26412;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26131;回答出来--"善变"#65307;然后再问: 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36825;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24471;快"、"反复无常"、"蠢"#12289;"好笑"等;在此基础上,#32769;师继续问:他虽变来#21464;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65311;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39064;作铺设,可以不费劲#22320;回答:"看风使舵"。最#21518;,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26377;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20351;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36825;个形象? 这#26679;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25187;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21453;复研读课文地过程中,学生对#26412;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地就#35299;决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 以课#22530;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30740;究性学习"的深入
  《中#23398;语文教学大纲》明确#25351;出:"教学过程应#31361;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23398;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25216;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25552;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20854;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24615;的学习方式。要避#20813;烦琐的分析和琐碎#26426;械的练习。"教学实#36341;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24615;,充分激活学生的思#32500;,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24615;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35838;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19968;点,首先就要求教师#30495;正作到"精讲",学生已#29702;解的坚决不讲,不是#25945;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20465;到,不能全面开花#65292;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19996;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29983;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32034;,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65292;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65292;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12290;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19978;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65292;教会学生思。并通过与人交#27969;激活思维,解开思#32500;的"死结"迸发创#36896;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20854;次,要改变备课、授课的方式#65292;把"教学目的"改成"学习目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详尽写#20986;每课所需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12289;创造等方面的目标。从授课上,#24212;留给学生教学活动的空间#12289;时间。如果可能的话,#27599;篇课文都要提供给#23398;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25506;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34892;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36136;疑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26377;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36848;性问题等等。这时教师#30340;任务是为学生的讨#35770;、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21644;指导,引导学生把"研#31350;性学习"引向深入。
  如上#23436;《愚公移山》后,我#2360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好"的辩论#36187;,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20102;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24858;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21487;以开山辟路,或是靠#23665;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29983;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20570;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22351;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在教授#12298;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就曾组织过#19968;场"鲁庄公真的'鄙'#21527;?"的讨论会,引导学生结合时#20195;背景辨证分析鲁庄公的形象#65292;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2290;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26377;的同学说:鲁庄公作为国君#65292;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仅能#22815;接见曹刿,,而且还能诚恳地#19982;之探讨战前的政治准备,礼贤#19979;士,任人唯贤,这#35828;明他是开明的,这在当时#23553;建专制社会是难能可贵#30340;。还有的同学说:在"长勺之战"中,鲁庄公作为#22269;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甘#24895;扮好"配角",这说明鲁#24196;公具有明君的胸怀#8230;…最后,同学们一#33268;公认: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的#24179;庸国君、昏君,而是一位明#21531;,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33021;的明君罢了。
  在学习《孔乙己》《范#36827;中举》这个比较单元时#65292;我也采用了讨论为主的#25945;学方式。鼓励不同意见的同#23398;持之以据地分析,然后也#20174;课本出发,点拨学生,让他#20204;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深入领#20250;文章,从而达到了研究#24615;学习的目的。
四、以小论文、#23567;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30340;结果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65292;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12290;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19968;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65292;它可以是自己的一#31181;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26159;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学#20064;过程不在于学生观#28857;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22312;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20064;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35299;领会后的倾吐表达#65292;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30340;。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35838;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25226;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20889;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24819;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33258;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29983;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20889;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65292;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20204;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21147;。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20182;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26009;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21478;外要符合逻辑,观#28857;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12290;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33021;力。
  如在学完《孔#20057;己》之后,同学们#23601;写出了《我说孔乙#24049;》、《孔乙己之死》#12298;孔乙己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23380;乙己是个可怜又可憎#30340;人》、《走进孔乙己》等#25991;章,学生们深入挖掘教材各#25234;己见,由表及里,全面深刻#30340;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24418;象,从而带动了对文章主题的理#35299;。
  教育家赞可夫说:"#23398;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20351;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26131;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21017;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35777;明,学生对语文研#31350;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20026;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23398;习方式是有极大兴#36259;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20102;极大的学习热情,在#25945;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26448;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20064;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20102;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32032;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