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文章在,光焰万#19976;长。"韩愈早就提醒大家必须#23558;李、杜两人一同重视,"李#26460;并重"是比较正确#30340;观点。然而,在漫漫#21382;史长河中,对于李杜优#21155;的评论真是浩如烟海,既有抑李#25196;杜,又有抑杜扬李的。我认为#65292;正是因为李杜之在中#22269;,是根深蒂固地植#20837;生活里,他们的诗歌是中华民#26063;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会#26377;这么多的文人墨客来探讨这#19968;问题。我们现在就来回顾#19968;下历史上的"李杜优#21155;论"。
先从李杜#29983;前的评价入手。李#30333;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31216;赞他是"白也诗无#25932;""笔落惊风雨,诗成#27875;鬼神"。魏颢在《李翰林集序》#20013;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39740;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30528;很高的评价。可见#26446;白诗歌在当时的流传与影响,是#38750;常之大。杜甫生时#21517;气没有李白的大,但#20063;并非不为人所知。#20219;华称赞其诗歌气魄的壮#22823;"势攫虎豹,气腾蛟蓠。沧海无风#33258;鼓荡,华岳平地欲#22868;驰。"可见李杜各有#25152;长,这一时期,李白似#20046;更抢风头。
到#20803;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元#31289;对李杜的各自所长,论述比#36739;中肯的,但是不够公道。#20107;实上,李白的乐府歌诗写得要比#26460;甫好,元却说"差肩于#23376;美"而已;杜市的#24459;诗写得比李白要好,元把他#20204;两人的成就拉得异乎寻常的大#12290;白居易的评价倾向同于#20803;,但是他并不贬低李白#65292;比较客观。他明确指#20986;:"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20043;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杜诗最多,可传千#20313;首,至于贯穿古今,#23613;工尽善,又过于李。"这是在并#21015;的基础上,认为杜有过李处。#21518;来的韩、柳等人对#20110;李杜都持有并重的观点。
宋初诗坛上#65292;杜的地位并未高于#26446;。如西昆体的主要代表人,杨亿就#34920;示"往往摘子美之短而陋之曰村夫#23376;。"北宋中期,情况有#20102;一些变化。几个文学大家都有自#24049;不同的看法,如欧#38451;修不仅喜欢李白的天#36164;,而且喜欢李白诗歌#30340;丰富想象和壮大气魄。#22312;《读李集效其体》中,他#38598;中表述了这一点。当然#65292;他并没有因此而贬低杜甫。#26417;熹等人也对李白极为推崇#12290;王安石、苏轼与欧阳修他们不同#65292;他们更推崇杜甫,不仅喜欢他的#35799;歌,更赞赏他的人#26684;,苏轼曾说:"故诗至于杜子美#65292;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20844;,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20043;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值得注意#30340;是,在这一时期中,代#34920;北宋诗坛杰出成就#30340;主要作家,虽然在个人欣赏趣味#19978;有所偏爱,但都不存#22312;着李杜孰优孰劣之争。
南宋时期,可能由于因为同#26679;有着家国之痛的缘故,南#23435;一些爱国者是很推崇杜诗的。#22914;李纲在《重校正杜子美#38598;序》中说:"平时读之,未见其#24037;;怡亲更兵火丧乱#20043;后,诵其诗如出其时,犁然有当#20110;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quot;他之所以赞赏杜甫的,#20035;在于他的忠于祖国#65292;而并非仅仅在于句法用词#19978;。但是抑李并非当时的普遍#20542;向,多数人还是两人并称,并不扬#27492;抑彼。两人并称得到了陆游、严#32701;等大家的支持。
综观有#23435;一代,虽然学杜成为一时的风#27668;,杜声望技高,除了少数#35770;者外,仍然是崇杜#19981;抑李,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20173;然是不可动摇的。
到了蒙古族统治的元朝,诗#20154;中如方回、刘秉忠、周#26435;等,对李白的评价#37117;很高。元人对李白的诗#39118;极为推崇,评价也很多。在清#20154;编著的《元诗选序#12299;中说:"宋诗多沈?w,#36817;少陵;元诗多轻扬,近#22826;白?quot;可见元人#36739;推崇李白,与他们的诗风有#20851;。
明代,崇尚李白的#20542;向有增无减,有了进一步的发#23637;,如刘基、高启、#29579;世贞、杨慎、李挚等都在不同#31243;度上偏重于李白。如高启在《夜#38388;谢太史读李杜诗》云:"前歌#12298;蜀道难》,后歌《逼#20164;行》......"明人比#36739;重李轻杜,主要偏重#20110;诗歌的艺术及风格,这均与当时#30340;学术思想有密切的联#31995;。
清代对两人的看法,从主流#26469;看,还是李杜并重。如钱谦益说#65306;"唐之李、杜,光焰万#19976;,人皆知之。"赵翼说"然杜虽独有千古,#32780;李之名终不因此稍减。读#32773;但觉杜可学而李不敢学,则#22825;才不可及也?quot;但也有部分人比较偏重于李#30333;的,如王夫之虽称李、杜#30342;为大家,而于杜时有非议。还有袁#65292;王士祯等人也是偏重于李#30333;的,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综观历史,我们#21487;以看到以下几点:
1,#22312;评论李杜两人时,由于后代文人#23545;诗歌爱好的不同、经历不#21516;、立场不同,对于李白#21644;杜甫的诗也就有褒贬不一。基本#19978;来说,有三种态度:扬#26460;抑李,扬李抑杜,各#26377;所长、不宜用优劣论之#12290;
2,在评论李杜优#21155;时,我们看到大多数#20154;都坚信这一观点:#21363;李杜各有自己的成就,无法替代#30340;。这是一个无法移易的事实。这个#20107;实一直受到了绝大多数论者的尊重#12290;
3,#27599;个时期都有一些论者#26377;自己喜爱的侧重点,我们不能简#21333;扼要地把这种现象归#32435;为,喜欢现实主义#25110;非现实主义,或归纳为人民爱#26446;白,当官的爱杜甫。如果这#20040;说,本身就是很荒唐#21487;笑的。
4,我们作为#21518;来者,关键在于如何分析#12289;研究、汲取他们遗产中有利于#25105;们自己的那一部分;而#19981;是肆意攻击,那样#20570;既无聊又可笑。
#36716;贴于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我#35748;为,通过回顾李杜优劣论,关键是"以史为鉴",要有自己的#30475;法,下面,我谈谈自己#23545;两位伟大诗人的看法:
首先,#25105;以为,评价一个古代作家,特#21035;是对一个有巨大影响的作#23478;评价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对李#30333;、杜甫的评价也是如此:一、作#23478;以及其作品,是一个不#21487;改变的客观历史存在,不会因为他#20154;的主观意志而转移。#25105;开头就引用了"李杜文章在,光#28976;万丈长"这句话。"文#31456;在"说明作品本身是客观存#22312;的。二、后人对作家作品#30340;评价,都必然受时#20195;的限制,并且因为个人的主观好#24694;有所差异。要客观公正地评价#65292;必须对上面提到的几点有#25152;注意。
其次,我认为论题#30340;提法有所不妥,虽然这一论题自#21476;沿用至今,但是我认为"李杜优劣论"潜意识#20013;含有其中之一的诗#20154;必然有"劣"的成分#22312;里面,在上面我们#20063;多次强调了两人的成就一样地卓越#65292;用"劣"字有损两#20154;的成就。我感到,说哪个更#20248;,都会对不起另外一个人。两人#21508;有千秋,最好通过比较#20004;人的特点来研究、评#20215;,这样更为妥当。
因此,我比较赞#25104;"各有所长、不宜用#20248;劣论之"的这一观点。#25105;觉得将两个伟大诗人进行比较#65292;分析他们的特点,展现#20182;们的诗歌成就,这#26679;较为妥当。
#19968;提到浪漫主义诗人李#30333;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我们往往想#21040;的是他们的不同之处。诚然,#20182;们两个的创作方法风格是根本不#21516;的。但我觉得我还是#26377;必要稍微提一下他们之间#30340;联系。我认为,他们虽然在创#20316;方法上有所不同,但#20004;者都是以现实生活为依#25454;的。诗的题材都来#28304;于生活。浪漫主义和现#23454;主义之间也是有密切#20851;系的。浪漫主义决不能脱离#29616;实生活而存在,脱离了现实生#27963;的浪漫主义就成了空想#20027;义,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12290;现实主义的夸张和放大也就是浪#28459;主义,缺少了浪漫主义的现实生活#20063;就缺少了更多的姿色#12290;另外他们都推?quot;风雅""风骚",对他们所赞赏的人,#37117;以此来称颂。还有,#20182;们对汉魏诗赋的看法#20063;颇为相似。
但是,世界#19978;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19981;用说两个相同的伟大诗人。#20004;个诗人更多是他们之间的#19981;同特点,这才是两个伟大
诗人值得探讨的地方:
先说说李#30333;。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38750;常鲜明的一位,他崇#23578;浪漫主义,其诗歌创作#24102;着强烈的主观色彩,#22312;其创作时,激情用平常语言不足#20197;表达时用大胆夸张。现实#29983;活中的事物不足以#24418;容、比喻、象征思想愿望时就借助#20110;惊人的幻想、神话、历史故事#20063;就挥之而来,感情瞬#24687;万变,思想的奔腾流动#65292;也带来句式和结构的跳#33073;变化等,从而形成其独特#30340;浪漫主义手法。其#34920;现手法异常丰富:一,夸张#12290;这是李白重要表现方#27861;,?quot;白发三千丈,缘#24833;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20284;银河落九天"他的想象变化莫测,#24448;往发想无端,奇之#21448;奇,常随情思流动而变化#19975;端,跳跃极大,形#25104;了李式的想象。二,#27604;兴。李喜用比兴,如《梦#28216;天姥吟留别》?quot;海客谈瀛洲,烟#28165;微泛信难求"起兴,下接"越人语#22825;姥,玉霓明灭或可#30585;"点题。类似这种写法,李白#29992;得随心所欲、变化莫测。三#65292;用典。典型作品如《行路难》#36890;篇用典,使得诗歌内容更为深#21051;丰富。除此之外,他的诗句中还#26377;不少的警言佳句,"安#33021;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19981;得开心颜。"这一点与杜甫#39047;为相似。
#24635;之,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38500;了大气磅礴、雄奇壮美风格之外,#36824;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调、清新飘#36920;、明净秀美。作诗"纯以气胜",他在创作时具#26377;很高的思想境界、人格力#37327;、性情才调及创作时独有的冲动、#28608;情、勇气等等,使他的作品赋#20104;了奇气、大气、朝气。这是他#26368;为独到的特点,后人都难以模仿他#30340;创作手法。
再看看#26460;甫。他善于写现实#20027;义的诗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9968;,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他大#37327;使用五、七言古体写#26102;事,即事名篇。他写时事融#20837;自己强烈的抒情、议论。如《羌村#19977;首》,他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21382;史真实场景,而抒发#30340;是一己情怀。这是杜诗异于#30427;唐诗的地方。二,语言#25104;就高。叙事诗善于写#23545;话和人物独白,做到个性化;#21892;于使用动词、叠词等等#12290;三,寓主观于客观。通#36807;具体生动、细致入微的#23458;观描写,体现诗人主观思想,达到#38596;浑壮丽的艺术境界。如#12298;赠卫八处士》《北征》等,#36825;些作品对于细部描#20889;,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20174;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65292;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这#31181;描写方法与李风驰电掣、大刀阔#26023;颇为不同。四,善于#23545;现实生活 做典型#30340;艺术概括,通过个别反映一般#12290;如著名的"三吏""三别"#24448;往从一个人,一件事,一#20010;家庭写起,以小见大#65292;为我们提供了比事件更为#24191;阔的生活画面。
总体上看杜诗,其#20027;要风格特征是沉郁#39039;挫,其感情基调是悲慨的,#20854;诗中蕴涵着一种厚积#34180;发的感情力量。另外,他的诗#27468;另一特色则是萧散自然。
雄奇壮美与沉郁顿挫#12289;冲动激情与悲慨苍凉、大刀阔斧与#32454;致入微......这几组#35789;语意思显然大相径庭,#36825;也就是说,倘若李白#30340;诗歌汲取杜甫的特点#25110;是杜甫的诗歌汲取李白的特点,#36825;样就会变得不伦不类的。因#27492;,我还是赞成"各有#25152;长、不宜用优劣论之"的这#19968;观点。
李杜优劣之争不#20250;因为我的一通发言而停止,肯定会#32487;续下去。因为,对两位伟大诗#20154;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从诗歌#30340;内容到形式再到思想,就是#36825;样一个无穷尽的认识课题#12290;但我相信:辩论不会停#27490;,论题则会越辩越#26126;。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李杜优劣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