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21046;小学美术教学大纲》#65288;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20986;:“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 阶段的一门必修的#33402;术教育课程,是对#23398;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20110;贯彻德、智、体、美#12289;劳全面发展的 教育#26041;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65292;培养有理想、有道德、#26377;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20041;公民具有重要作用。”《#22823; 纲》在选#25321;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又指出:#8220;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25321;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32654;教育,提高学生的 审美素养#12290;”
审美教#32946;,又称美育,它是借助于自#28982;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20859;人具有正确的审美#35266;点,高尚的 #36947;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32654;、创造美的能力的教#32946;。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26469;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25945;育,通过 艺术教育使他#20204;从小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的教#32946;下,使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得到#20581;康发展。
在美术教育过#31243;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39035;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65292;这正是《大纲》的#31361; 出特点。在过#21435;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26415;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22270;画课,图画课的任#21153;往往偏重于传授绘 画技法,造成学生#23398;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30340;后果。而《大纲》的基本#20219;务就是为儿童的审美教育打下初#27493;基 础,它必须渗#36879;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20043;中。在贯彻《大纲》精神中#65292;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21152;强美术 教#32946;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33021;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30784;知识和技能对立起#26469;,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 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33021;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我作为一#21517;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20256;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37325;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21644;创造能力的培养上#12290;
一、激发兴趣,#30410;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65292;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26497;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23478;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24038;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12289;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24773;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26524;不通过造型艺术 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32500;的右脑进行训练,那#23601;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30693;,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24335; 促进#23398;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35838;,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25509;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20852;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 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26469;说是学习的主要动#21147;。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21442;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24773;参与认 识活动,#19981;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20852;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20852;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23601;不 会产生兴趣#12290;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25165;能积极参与。教师#21892;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36259;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著名心理学#23478;皮亚杰曾指出:“教师#19981;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25214;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20799;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31461;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22269;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29983;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优秀的传统绘#30011;——中国画,这节#35838;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20040;方法讲述和介绍能#20351;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20204;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28608;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26032;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20182;们听 。#22914;,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29305;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36825;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20986;众的宫廷 画家,有一#27425;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24182;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39640;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22312; 作画时手打颤把一#28404;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20919;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22909;是会掉脑袋的。后 #26469;,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30011;成一只苍蝇,这幅#30011;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24471;绘声绘色,孩子们 #21548;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24378;,使孩子们对中国#30011;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27668;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35328;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29983;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25945;学的难点,但学生#21548;了老 师讲述的#36825;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27668;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23376;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二、培养想象力#65292;育能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36896;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21697;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24471;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美产生于劳动,又#26381;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19981;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32780;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21463;。随着现 代科#23398;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21644;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22312;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65292;如色彩斑斓 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22659;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31867;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24773;操,优秀的 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29983;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24471;现实生活的美,也就#26080;法正确认识与理解 艺术美。艺术#21019;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26159;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20064;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29983;活中去 体验和创造性地#34920;现生活中的美。如,我在教《染#33394;图案》一课时,如#26524;照搬教科书中的方#27861;,教师只需教给 学生不同的折、染方#27861;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25163;帕就可以了,但这#26679;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30952;和设 计,特别是根据#26579;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36523;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32654;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 (八角形图案)、小领结(#26465;纹图案)、花裙子(小碎#33457;图案),还有头饰、小手#24085;等备用。面对黑板上#20004;幅 范作染色图案#65292;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20004;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31995;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提问#19968; :“你们在生#27963;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回答是肯#23450;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23519;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 一两件服饰?”因为#22270;案是染在正方形纸上的,很容易使#23398;生联想到围巾、手帕等。当#23398;生说出“手帕”时, 教师取#20986;事先染制好的漂亮手帕对折三次#25554;在上衣口袋。这给孩子们插上了#24819;象的翅膀,由读懂到联想就是创 造性的想象#27963;动。这一问一答的环节诱发了#23398;生从观察生活到联想设计的欲望。#21487;以说天有多宽,想象#30340;天地 就有多#23485;。这节课在1995年12月由国家教委组织举办的“#31532;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24405;像课竞赛”中获得二 #31561;奖。
三、陶冶心灵,辅德启#32654;
美育是以真#21892;美去净化人们的心#28789;。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12289;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20351; 学生提#39640;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19982;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27905;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27491;如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30340;:“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8212;—它使我们精神正#30452;,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26159;道德纯 洁的精神#28304;泉。”教师的使命,是启#36842;人类智慧,传播人类#25991;明;教师的职责是“传#36947;、授业、解惑”,#22521;养 创造性的人才。教#24072;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30340;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30340;。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 远”。教师还#24212;注意语言美,它应包括两个方面#65306;一个是内容美,一个#26159;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24072;的语言思想 深刻,富于哲#29702;,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20154;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24335;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36896;句和修辞上显示 #20986;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33324;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12290;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25351;出:“教 师的#35821;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20915;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33041;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24072;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22815;在 教学过#31243;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27880;意力和求知欲。优#31168;教师的语言还可以#20351;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65292; 从而对学#29983;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12290;
教师要学生受感#26579;,必须对所教内容中#30340;感情来一番体验。一节#25104;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65292;利 用自己#30340;语言、声调、速度、动作、#23039;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29983;与授课内容产生感#24773;上的共鸣。美术教 师不仅担负着#25991;化知识技能、技巧#20256;播的任务,而且肩#36127;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32654;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 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12290;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36890;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30340;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26469;源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21040;陶冶学生心灵的目#30340;。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26448;中一切美的因素。
实践证明,要#20840;面贯彻《大纲》精神#65292;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改革#32654;术教学方法,吃透教#26448;,吃透学 生#65307;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审#32654;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21457;展。*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