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512 日期:2023-12-07 来源:论文网
时代的呼唤
  21#19990;纪我们面临的诸多挑战,#24402;根结底是对国民素质的挑战,#23545;教育的挑战。无休止应付考试的#21150;法,是 不能#25552;高国民素质的。用这种办法可博#24471;某些家长的赞誉和某些#39046;导人的首肯于一时,#21364;可能在迎接挑战时要 #25171;败仗。基础教育的当务#20043;急,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36712;!
  #20247;所周知,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30340;地理环境,以及人#31867;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31185;。其教学目的是: 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32479;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5292;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33021;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 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21560;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②使学#29983;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35777;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思想政治教育#65292;以及有关国情、国#31574;教育,还要对学生#36827;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29615;境观的教育。此外,还 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29983;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20204;树立胸怀祖国、放眼#19990;界,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22766;志。
  近几年来,地理教#23398;在大家知道的种种原因#35823;导下,往往产生重前轻后或只前无#21518;的教学。对跨世纪#20154;才 的培养产生极为#19981;利的影响。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20102;!
  课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32553;影。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38388;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65292;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成为实施 学校德育的主渠道。#21152;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培养学#29983;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12289;分辨是非的能力和优良的#24515;理 品质的需要。80年代以来,国外“课#31243;设计的人本化”和我国对素#36136;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热#28857;,已引 起现代教学论#21644;当代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贯穿课#22530;教学中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21629;的一部分,与智育、 #20307;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21512;,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30452;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24378;化的功能。
  课堂德#32946;是学校德育中最经常、最丰富、#26368;有效、最现实和最活跃的一种形#24335;。因此,加强和改进课#22530;德 育对实施从应#35797;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20855;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德育目#26631;
  1.通过对我国优#36234;的地理位置、辽阔的领土、广#38420;的大陆架、丰富的#36164;源、众多的物产、多彩的名胜古迹 、雄伟的#21517;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使#23398;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可爱。从#32780;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深#21402;感情和强烈 的民族自豪感、自尊#24515;、自信心。
  2.通过对行政区划和香#28207;、澳门内容的介绍,对学生#36827;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31062;国统一的国防意识#25945; 育和邓小平开创的“#19968;国两制”重大意义的教育。从而#22686;强对祖国统一大业#24517;定实现的信心和决心。
  3.#36890;过对新中国成立48年来#30340;工业、农业、交通运#36755;、对外贸易、城市#24314;设、江河治理、改革开放、人民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等#26041;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30340;讲解分析,来颂扬党领导的正#30830;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65292;从 而激励学生树立#21482;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6529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2637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指引全国 人民走共同#23500;裕大道的坚强信念#21644;建设四化的信心和决心。
  4.引导学生全面辩证#22320;分析我国国情,如#22269;土辽阔,资源齐全丰富;但#20154;口众多,增长过快,人均资源的 占有量较少#65307;经济发展迅速,但#29615;境污染、资源被破坏严重等等。使#23398;生初步树立起正确#30340;人地协调的观点, 懂#24471;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30340;道理,了解人类活动与#22320;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30456;互制约的辩证统一#20851;系, #36880;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35266;和环境观。
  5.#36890;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有#24471;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294;也常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25105;国在社会 #20027;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25104;就,但基础设施薄弱,与经#27982;发达的国家相比,仍还有较#22823;差距。新中国成立 48年来,#25105;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24314;设等得到很大发展,#24067;局逐步趋向合理,但经济发展#26497;不平衡, 沿海和内地#12289;平原和山区的经济存在着较大#30340;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地理#29615;境和经济发展中还#23384;在着不少问 题,#38656;要做大量的趋利避害工作。从中#24847;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27665;肩负的重任,加深对祖国社会主#20041;现代化建设 艰苦性#12289;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35782;,激发学生发扬艰苦#22859;斗、自力更生的精神,#20135;生立志建设好祖国的强烈责任 感、使命感和紧迫感#65292;为使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的行动创#36896;条件。
  6.通过#23545;人口政策、民族政策和环境保#25252;法、土地管理法、森#26519;法等法规的宣传讲#35299;,使学生认识到国情 是制定国策的依据,确信国#31574;、法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正#30830;性,从而提高学生执行国家#26377;关政策、法规的自 觉性。激励学生为创建一个#28165;洁、优美、安静的生#27963;环境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7.通过对本省(直#36758;市、自治区)地理#12289;乡土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实地考#23519;,社会调查、家庭访问,使学生 了解家乡,从而萌#21457;热爱家乡、热爱祖#22269;之感情,培养他们立#24535;为家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36523;的崇高思想。
教育#21407;则
  1.紧#25187;教材,寓德育于地理知识#20043;中。地理德育是在地理#30693;识的传授、地理能力的#22521;养中渗透的。认识国 情就要认识中华民族赖以生#23384;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就#35201;了解地理环境既有向人类生#23384;和发展提供必 需的场所和物质来源的作#29992;,又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21046;约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理#29615;境既有保护利用也有 破坏污染作用的辩#35777;关系;就要明确在人类活动#19982;地理环境的关系中,#20154;是起主导作用的,#21482;要人类能正确认 #35782;自然,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保护#29615;境,使人地关系朝着有利于人#31867;和生产的方向发展#65292;形成良性循环。这 些在自然#22320;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中蕴藏着的极#20026;丰富的德育因素,就构成了#22320;理知识学习过程与德育情操#30340;培养 #36807;程的一致。只要教育者在品格方#38754;具有崇高的职业理#24819;,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心理品#36136;去影响和感化学生 ,做到有机渗#36879;、有意渗透、有情渗透#65292;便能充分发挥教材内容#30340;德育价值。通过地理#30693;识的传授,去有意识 地感染学生的心灵,#20351;教学过程既顺理成章,又具#26377;强烈的教育作用,融#24503;育、智育于一炉。决不能#33073;离教材 ,#34917;充与教材无关的内#23481;,勉强说教,把地理课变成政#27835;课、历史课或其他课。
  2.实事求是,正确导向。在地#29702;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必#39035;运用辩证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利#29992;自然条件的优 势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新旧#31038;会对比和中外对比#20013;,充分发掘国情优势,培养学#29983;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 自信心。当前,#35201;特别注意克服那种一切不如#22806;国好的民族自卑感和#23815;洋媚外思想。另一方#38754;,对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22256;难和工作失误,不能#37319;取回避或报喜不报#24551;的态度。相反,应把困难讲清#65292;问题说明 ,以激发#23398;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38596;心壮志,鞭策他们从小刻苦学#20064;,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医#27835;祖国 大地#30340;各种“创伤”而努力奋斗#65292;使学生产生忧国、富国、强国的#23815;高情感和树立报效社会主义祖国#30340;远大理 想#21644;抱负。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3.开展多种形#24335;的生动形象教育。通#36807;地理知识的传授,去影响#23398;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24503;品质,是 #19968;项长期的、潜移默化地艰苦工#20316;。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24449;,枯燥乏味的说教是#38590;以奏效的。必须讲究 #26041;法,把握时机,适时适量,#26377;的放矢地开展国情教育。#38500;了运用幻灯片、图#29255;、电影、录像等教学工具外#65292; 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31639;账法进行教育。如讲我国人口#38382;题时,单讲人口基数大,增长#36807;快,已严重制约着我#22269; 社会#20027;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39640;是不够的,如采用算账#27861;,效果会好得多。国家计生委#20027;任彭pè i@②云1991年4月在一次讲话中指出#65306;如果按1970年人口增长率#25512;算,从1971年#20197;来的20年间,全国少#29983;了约 2.4亿人口。”若按1986年的#28040;费水平推算(抚养一个儿童到16岁,所需抚养费,农村为6600元,城市为18740 元),少生2#20159;多人口,最少也要节约8500亿元,比1986年国#27665;收入(7790亿元)还多710#20159;元。拿这些钱用于 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职#24037;的住宅条件,提高职工的工资#27700;平,扩大企业的再生产等方#38754;,其发挥的社会 效#30410;和经济效益是任何一个生#20135;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向学生介绍#36825;段讲话之后,这时,再问对人口#38382;题该怎么 办?学生自#24049;也能正确得出结论:必须控制#20154;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有时,可#36816;用数据、图表等手段,进#34892; 定量分#26512;,进行各国同类指标数字#30340;比较,教育效果也#24456;好。
  地理课外活动是#24320;展国情教育的好形式。它#20855;有机动灵活、选题丰富的特#28857;。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国情#23567; 论文演讲、专题#35762;座、国情新闻发布和评论、影视#35266;看、出黑板报等活#21160;,还可以把优秀小论文送#30005;台或广播 站、#25253;社,向群众进行国情#23459;传。有些活动也可以与语文、历史#12289;政治等学科联合进行,以求综合#25928;益。
  4.理论联#31995;实际。把国情教育与省情、#24066;情、县情和乡情结合起来。#23454;践经验证明:乡土地#29702;是进行国情 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爱国#20027;义教育的起点。加里宁说:“爱#22269;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25925;乡开始的 。#8221;家乡是人生的摇篮,是伟大祖国的#32553;影,在家乡这块沃土上#65292;母亲的乳汁,家乡的清#27849;,乳水交融,哺育 着人们#30340;成长,家乡的山水#33609;木最能唤起爱乡之#24773;。学生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34892;野外考察、社会调查、 家庭调查、参观访#38382;,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到家#20065;壮丽的河山、丰富的资源、优美#30340;环境、蓬勃发展的经#27982;等 素材#12290;使学生触景生情,爱乡、爱国之#24773;油然而生。通过乡土教#23398;,直接与学生周围#30340;生活、生产结合,由点 到面、由近及远,从亲身#24863;知体验到的乡情去联想国情#65292;达到以知国到爱国最后报国#30340;情感升华。在教育力度 上,构成了#20197;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21644;社会教育为两翼的#19977;位一体教育网络,形成有效的#25945;育合力。
  5.以新的质量观评估学习成#32489;。评估就是以某种有效和#21487;靠的方法,对计划实施所#20135;生的效果和影响进#34892; 衡量、测定的过程。#22312;地理教育中,有些评估#21333;靠采用考试是难以获得的,如情感#12289;意志、态度、行为#31561;。然 而从#29616;代教育观点来看,它#20204;是学习成绩不可忽视的#37325;要组成部分,缺少这部分情感#65292;评估就不能全面。而学 生思想意#35265;的发表、行为的表现等终归#35201;反映出来的。这些外部行为的表现#21644;内心活动的流露,最充#20998;也最真 实地体现#23398;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评估学#20064;成绩的优劣,除了考试等定#37327;测定外,还应看学生在地#29702;教学中情 感的内化#31243;度和国情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20013;的应用能力。如向社会作国情宣传#26102;态度是否积极;对周围的地 理事物和现#35937;能否用科学的人地观去#35266;察、分析和应用;写的国情、#22269;策等小论文观点是否正确#65292;论据是否充 分等#12290;总之,我们应努力探索和掌握#22320;理知识、能力培养、#24605;想政治水平三者结合的评估方#27861;。
  课堂教学#65292;不单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30340;培养,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23481;。因此,要求广大地理教育工作 者,必须善#20110;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20805;分发挥教学的德育#21151;能。现实社会表明:在如何#27491;确处理德育与 智育;智力因素与非#26234;力因素;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31995;上,历来是教育改革所#35302;及的敏感区,也是不同教 育思想和不同#25945;育流派形成纷争、对抗与#30896;撞的领域。这就要求地#29702;教师必须采取实事求是#30340;科学态度,善于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25321;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20174;教学的整体目标出#21457;,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27714;最佳 的结#21512;点,使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得到#21512;理、充分、有效的发挥。
  让素质教育之花在地理教#23398;园地上盛开!
  字库未存字#27880;释:
  @①原字为钅加牟
  @②#21407;字为王右加佩右半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