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层次问题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513 日期:2023-12-07 来源:论文网
普及初中教育#32780;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实施#32032;质教育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20026;使每一处学校中的#27599; 一个学生都#33021;主动地学习,学科教学必#39035;“因材施教”,实行“分#23618;次教学”。“分层次教#23398;”所面对的首要 问题是如何划分教#23398;内容和学科能力的层次。本#25991;仅就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层次问题谈#35848;我们的粗浅认识。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25152;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12290;它是身体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21046;的综合体,包括 体力、智力和心力(非智力#22240;素)。其中,智力#26159;能力的灵魂,因而成为#23398;科能力的核心。根据现行课程方案 和中#23398;地理教学大纲对中学地理教学#30340;要求,以及学生心智(心力和智#21147;)发展(阶段性)特点,#25105;们认为中 学地理#23398;科能力可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一、掌握知识的能#21147;
  知#35782;的增长是以能力为#23186;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20026;基础,二者相辅相成#65292;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 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23398;大纲中规定的最基#26412;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30784;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 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30340;成份。按照思维发#23637;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30693;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一)识记地#29702;知识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30068;。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30340;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27714;是: #31532;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21450;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27493;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28857;、大意。第二,对于大纲 中列出的地名#65288;包括山脉、河流、#22478;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24182;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22270;上找出。第三, #20889;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65292;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23427;们。
  识记是理解的前#25552;,是学习其它知识的支#25745;点与“迁移基地”,#26159;发展高一级层次能#21147;、领悟教材思想观 点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21021;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589个知识点中,有约70%的#23646;记忆性知识。 #22240;此,依据 大纲,加强#35782;记知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30340;任务之一。
  地理考察、#27169;型、录像和图片是帮助学#29983;提高识记能力的有效教学媒介。
  (二)理解地理知#35782;的能力
  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23545;地理概念、地理原理、#22320;理事象特点、成因#12289;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 ,并能#29992;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35937;。
  根据理解对象与要求#30340;不同,我们将“理解”分为三个#19981;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认#24471;或看到)某种关系,即看#20986;单个事实、概念与一般原理#20043;间的关系。例如,“国家 ”、“地#20013;海气候”等都是“名词”,#23427;反映的是事物的属性#12290;
  第二层次。看到某个事实#12289;概念的工具作用。即#30475;到(认识)一个物体、过程、思#24819;、(包括概念)能#22815; 用来#36798;到某种意图、目标#25110;者用来解释某种现象。#20363;如,看到“乌云”,能意识#21040;暴风雨的来临;知#36947;某地位 于板块边界地#24102;,就能推测到这个地方#21487;能多地震。显然,这种理解对人的#27963;动有一种预见的意义。
  第三层次。领悟到#21407;理及其构成过程及方法。有人把这#19968;层次的理解,称为“流#21160;的顿悟”,并提出一系 列关于理解原理的#26631;准:①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它;#9313;举出关于它的例子;③在各种各样#30340;情况下(认)识 (区)别它;④辨别可能代#34920;它的行为或不能代表它的行为#65307;⑤了解它与其它原理之间的关#31995;;⑥明白它可能 有的用途#65307;⑦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中#36816;用它;⑧预料应用它#30340;结果;⑨陈述一个与它相反的#21407;理。
  只有理解了的知识,#25165;能牢靠地记住它;同样,也只#26377;理解了的理论,才能#28789;活地加以运用。所以#65292;理解 知识的能#21147;在地理学科能力中占居非常#37325;要的地位。因此,#25630;好理解层次知识教学直接影#21709;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的#21457;展。大纲中列出的属于理#35299;层次的知识点有140多个, 约占知识点总#25968;的24%。
  (三)建立#22320;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35813;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9968;是能够运用归纳、分#31867;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20869;在联系,把它系统化 (列出知识#32467;构)。如教学“中#20122;概述”一节时,按教材顺序完成教#23398;内容后,小结时可列出下列知识#32467;构:
  附图{#22270;}
  “中亚概述”知识#32467;构
  二是按照一定的认知#35268;律,将获得的知识按一#23450;的方式总结出来。例如:#23398;习西亚石油资源时可#20197;“一、 二、三#12289;四、五”为线索将有关的知识#24418;成一条知识链。所谓“一”是指一#26465;以波斯湾为中心南北延伸#30340;石油 #24102;,所谓“二”是指陆上和#28023;上石油运输线,所谓“三”是指 1/2#12289;1/4、90%三个数字,所#35859;“四”是指四 大产油国, 所谓“五”是指五#22823;输油路线。
  美国著#21517;教育心理学家布鲁#32435;(J.S.Bruner#65289;早在本世纪中叶就认识#21040;,“除非把一件事#24773;放进结构好的 框子#37324;面,否则,很快就会忘#35760;。”“详细的资料#26159;靠表达它的简单方式来保#23384;在记忆里的”,并提#20986;了著名 的学科结#26500;理论。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学习#32467;构主义理论,我们深刻#35748;识到,培养学生整理#30693;识结构的能力 ,#19981;仅能大大提高知识教#23398;效率,而且还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22880;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运用#22320;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22320;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29702;事象、解决地理问题#30340;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21516;,这一 层次的能力可#20998;为下列两个级别:
  (一)分析判#26029;能力
  #25351;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23618;、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25104;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22914;,根据非洲大陆 大河流向的分析可#21021;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26041;向。
  (二)#32508;合(概括)能力
  思维的一大特点是高#24230;概括性。人通过思维,就#21487;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33021;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 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24615;联系,并由一事物的发#23637;变化经推测另一事#29289;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综#21512;(概 括)能力#23601;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30784;上,善于揭示他们间#30340;本质联系和发展规#24459;,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35782; 的广度和深度,增强#20854;认识能力和创造力。#22914;,通过对资源、交通、劳#21160;力、市场、环境、技#26415;等影响工业布 局因素的分#26512;,明白了德国的鲁尔地区#20026;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37325;要工业区,就能够对其它任何#19968;个地区(特别 是#33258;己家乡)工业发展方向提出#33258;己的设想。
  综合(概括)的#32467;果要用语言文字表述,加强#21021;中学生地理表述能力的培#20859;也不可忽视。近几年,我们发 现有所50%的#21021;三学生不能顺利地将#22320;理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有#30340;错别字还很多。
  第二层次的能#21147;是初中地理思维能力#30340;核心,它直接体现出学生地理#26234;能的高低。因而培养学#29983;这一层次 的能力是各#32423;各类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的重#35201;任务。
三、形#25104;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24863;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19968;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23601;是思想”(毛泽 东)。地理思想是人们对#22320;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26159;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65292;也是对地理知识 和地理方法的高度#27010;括与总结,它规定#21644;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21521;,从而保证了地理思#32500;的有效性。帮助学 生健全基本地#29702;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22312;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
  我们认为,#21482;有在形成和发展第一、二两个#23618;次的地理能力的基础上,#20840;体学生都树立与健全基#26412;的地理 观念,#24182;养成良好的地理行为#20064;惯,其地理教学才算#26159;全面完成(认知领域#65289;地理教学任务,才算是成功#30340;地 理教学#12290;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学地#29702;学科在培养21世纪#21512;格公民伟大事业中的价值,#25165;能进一步提高 地理#23398;科的社会地位。立足课程计划和#25945;学大纲,综观社会#12289;经济发展,我们认为#24403;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 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65306;
  (一)整体观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29702;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37117;会引起该系统中其 它因素的相应变化。例如,在#22823;江大河上游修建大坝,不仅会#24433;响河流下游的水文#29305;征,还会影响到该区及其 下游地区的大气温#24230;、温度等要素,从#32780;影响到农业生产。
  (二)生态观念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19968;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19981;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37326;生生 物,维护#29983;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28982;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21046;、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28304;;人类 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24517;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20316;;人类利用一种自然#36164;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23427;自然资源和自然环 #22659;,同样,保护其它#33258;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35201;引起其它灾害。
  (三)人#21475;观念 #27491;确认识“人口”与“人手”的#36777;证关系。正确认识提高人#21475;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24847;义;树立人均资源观念,#20174;小养成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27491;确认识与评价计划生育政#31574;。
  (四)时空观念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31354;间和时间”(恩格斯,《反杜#26519;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 版,第49页)。因此,#26102;空观念是最基本的#22320;理观念之一。中学地理教学中#65292;时空观念包括变迁观念和空间观 念。变迁观念是唯#29289;辩证观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65292;它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地理#38382;题时要用联系、变化及 转换的方法。空#38388;观念,即具有对地理事物#21644;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21644;空间联系的观念。中#23398;地理教学要 帮助学生建立下列三个不同#23618;次的时空概念,一#26159;二维平面空间。在一#23450;的范围内,地表的地理#20107;物可以看作 分布于一个平面上。二是三#32500;立体空间。实际上地球表面一切事#29289;都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之中。三是#23384;在于球 形立体空#38388;的一切事物都在沿时间维不#26029;演变。
  (五)评估与预测#35266;念 自然资源是#31038;会经济发展的原动#21147;,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和经#27982;发展的基础。一 定意义上讲,地理位置、#22320;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决定着经济#21457;展水平。因而,学习地#29702;应该具有评估一个地区地 理环境的初步知识与能力,#24182;能初步预测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方#21521;与潜力。
  (六)可持续发展观念 可持#32493;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22659;、资源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20854;含义是“既 满足当代#20154;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20854;自身需求的能力;#26082;满足当地人的需要,又不#25439;害他人满足其自 身的#33021;力。”可持续发展概念包#25324;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22659;、代内公平和代间#20844;平四个方面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经济#21487;持续发展系统、资源可持续#21457;展系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19977;个子系统。可持续发 展理论不仅包#23481;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地#22320;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的#8220;人地关系”、社会科#23398;研究的“人人 关系”,而且明确表#38706;出“人类只有一个#22320;球”、“地球是人#31867;之家”等整体思想和#20840;球观念。可持续发展已 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发展#25112;略,也是地理教学的#19968;条重要主线。
  为适应社会发展,地理教#23398;中还要深入挖掘教#26448;,加强竞争观念、国#23478;与民族观念、劳动观念#12289;效率观念 和科学观#24565;等的教育,努力使学生建立、健#20840;现代观念。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