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教育的#26681;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2152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23637;,有理想、有道 德、#26377;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20840;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32946;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20027;要任务“是对学 生进行审美教育#6529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20840;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12299;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20986;“在教学中要 着重#22521;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22269;主义感情,陶冶高尚#30340;情操。”并要求“逐步#25552;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21147; 、形象思#32500;能力和创造能力。#8221;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23398;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26041;面,目前全国在“ 一#32434;多本”思想的指导#19979;,编写了多种版本的#20013;学美术课本。这些课本保持了#21508;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总#20307;上 体现了大纲的精神#65292;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20316;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39046;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20027;线 。这些新编教材#30340;特点,是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30011;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35757;练传统,强调了以艺#26415;观和修 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20840;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27427;赏为主导,把美术#35821;言系统的知识技能#35757;练纳入美育 轨道,并在#36825;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31361;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23457;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32946;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30340;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20040;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34081;元培先生说:“美#32946;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20110;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20063;。”(《教育大辞典》艺#26415;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 但蔡先生抓#20303;了美育的本质问题#65292;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30340;是非常有启发的。所#20197;,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 美教育就是情#24863;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28857;是相通的。
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32946;就是“艺术教育”的#38169;误观点。艺术固然比较集中#27604;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 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20204;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20294;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20110;艺术。“自然美、社会美, 特别是社#20250;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20316;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22522;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 自然美、社会美、#33402;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19977;者结合起来;而艺术#25945;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25285;首当其冲的 作用。
由此,我们认#20026;,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28982;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21644;审美观点的教育。它#30340;根 本#20219;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23637;的新人。具体地说#65292;审美教育的任务是:#22521;养、提高人们感受美、#37492;赏美和 创造美的#33021;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12289;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20204;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 人们的生活,#20351;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27963;。
在学#26657;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26159;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31243;。但光靠这几门课是不够的,这#20010;任务的完 成#24212;该由各门课的教学来#20849;同承担。而音乐、体育、美术,#29305;别是美术,应该有#33258;己独特的内容和措#26045;,并主 动配合学校教育的#21508;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21313;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12290;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23646;于少年时期,而高#20013;阶段的 学生已#24320;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21021;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36807;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38754;保留了童 年期富于#24187;想、可塑性强等特点#65292;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30340;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21457;育还不成熟,体力和 意志还不太#24378;,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36259;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65292;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32570; 乏辨别能力。这些#36523;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32946;的艰巨性。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32654;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20182;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22312;此基础上,培养其 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21147;,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23457;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20043;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 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30340;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32654;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20013;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20041;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26415;教学大纲》有关教#23398;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24182;结 合#19978;节所叙中学美育的任#21153;,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20316;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35273;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20381;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35302;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 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21697;的各种艺术语言因#32032;,如线条、色彩、质感、肌#29702;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 ,也总是首先#25509;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24367;曲流转、花卉的艳#20029;妩媚等。学生们通#36807;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32654;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32654;形式不一定一开始#23601;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30693;对象。在 没#26377;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25351;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24448;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20197;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 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30340;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35838;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23398;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20256;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 ,各种不同粗细、#27987;淡、干湿、疏密、#36731;重及抑扬顿挫、刚柔#24182;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21516;造型、不同 质感#30340;千变万化的事物。在#36825;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24072;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31168;传统作品指导学 生去进行欣#36175;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20064;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65292;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65292;而且是表现对 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22240;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25551;作品和写生,来培养#23398;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 和表#29616;能力。
对色彩的感#30693;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24456;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32418;、橙、黄、绿、青、#32043;、黑、白等简 单的色彩,而画家#21644;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20107;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24425;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31995;。 在美术课中我们#36890;过讲解、观察、练习,使#23398;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26041;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35266;察分析 #33021;力。进而掌握这一造#22411;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35299;诸如均衡、对比、统一、#21464;化、节奏、韵律等形式 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35268;律的训练,系统地#20102;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30340;形式美规律。
2.审美情趣的#22521;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26368;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12289;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 感秘密的钥匙#37117;把握住了。”(《趣味教#32946;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20154;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25945;育,这种 论断#34429;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25945;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19968;次家乡风景的写生#21644;校园风光 的描#32472;,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22303;人情的眷恋和保护#26657;园环境的责任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29983;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22855;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65292;许多人从中受到了 #29233;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23612;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20998;》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20064;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12290;美术课要 善#20110;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24247;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30340;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24773;操。这种情感教 育可#20197;通过参观、作品欣赏、#20889;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23398;,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26415;等范围 多#26041;位地展开。
3.#23457;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24863;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21453;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20294;这种感 受和感#21270;,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23569;年由于年龄和身心#21457;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20102;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 活里#20160;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26159;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19981;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21516; 的情感反应#12290;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38598;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26415;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 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24742;,起着积极的审美教#32946;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30340;作用,正是艺术审 美活动的特征,也#26159;我们美术教育的目#30340;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22806;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30340; 谈话分析,或#36741;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65292;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30340;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32654;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32946;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36175;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35201;的是培养他们 #30340;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24418;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21040;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23454;践。著名美术 教育家丰子恺#20808;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35201;的一事,有形的东西#65292;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19996;西,也 可以用#24819;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28385;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20204;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36896;力。这 #31181;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20182;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20026;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30340;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 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35757;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35201;地位。学生们运用所#23398;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12289;构 图、透视#12289;解剖、质感、肌理等造#22411;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33021;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21464;无形的 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20986;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12290;
美术不限于绘画#12290;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26415;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21521;了商品经销、印刷#24037;艺、建筑装饰 和服装设计等#24191;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32654;术教育,理应在上#36848;这方面发挥作用。#26032;编美术教材中, 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12289;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35745;、折纸建筑等内容,#37117;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 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23454;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30340;教学并不要求学生#25104;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 不排除这种可#33021;性),目的在于培#20859;他们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65292;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24895;望和追 求。
以上述四个方面为#20869;容的审美教育,应该贯穿#32654;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35757;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使审美教育成#20026;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65292;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21508;课题联系起来,组#25104;一部主旋 律强劲的美育乐章。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