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的#25945;育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20010;正确答案,且正确的答案才是好#30340;,不正确的答案是坏的。#36825;种价值观深植于我们的应试教#32946;中,也深植在学校 的奖惩制度中,学#29983;从小就不敢在一个正确#31572;案之外去尝试,以致#20986;现语文课上问“雪化了,变#25104;什么”时,标准答案只能是变成#27877;和水,如果有人回答#8220;变成春天”“变成#27827;流”,那结果就可#24819;而知了。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长#26399;以来让学生逐渐认同了社#20250;赋予的“失败就是耻辱#8221;的思想观念,因而也#36880;渐害怕犯错,他们牢守教师交给的#31181;种寻求一个正确答案的方法#65292;而在这个答案之外,就很难有人再#21435;尝试了,甚至不敢想在这#20010;正确答案之外可能还#26377;别的正确答案。正像外#22269;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35780;的那样:“孩子们入学时像个#38382;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8221;可生活并不像只有#19968;个正确答案的数学问题,它是丰富#22810;彩的,每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和不同#35282;度可能就有多种不同的正确#31572;案。如果你认定只有一个正#30830;答案,那么当你寻到一个之后,#23601;会停止追求。曾有老师作过#36825;样一个实验:他在黑板上画了#19968;个小粉笔点,问高二的#23398;生:“这是什么?”#36807;了几秒钟,有个同学回答#65306;“是一个粉笔点。#8221;其余同学都长长地松了口气,没有#20154;再加以补充了。因为他说的完全正#30830;,再补充不就错了?而同#26679;的实验在幼儿园做,却有50多种不同的说法,如猫#22836;鹰的眼睛、香烟蒂、小石头、#21335;瓜籽、点心、鸡蛋、花生#31859;等等。幼儿园的孩子与高#20013;的学生刚好相差十年,十年#30340;寒窗苦读,高中学#29983;虽学会了寻找正确的#31572;案,减少了犯错误的次数,但却失#21435; 寻找多处正确答案#30340;能力和创新思维中最宝贵的想象#21147;。“正当我们逐渐迈进#19968;个文化知识密集的社#20250;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却在向我们提#20379;越来越不合格的产品。”应试教育#30340;种种弊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不#23567;的负面影响,教育亟待#25913;革。可怎样改?这是大家关注#30340;问题,同样,它绝#19981;是一个正确答案所能概括的。#20294;只要是有利于面向未#26469;、面向世界、面向现代#21270;的教育改革,都应#31639;是成功的改革。因#27492;,在大力提倡“成功教育”和“#21019;新教育”、大声疾#21628;要改变观念的今天,“犯错#35823;是坏事”的观念也应#35813;改一改,要教育学生敢于尝#35797;错误,敢于面对错误、承担#38169;误,并善于纠正和利用错误#65292;试错教育应成为现代教#32946;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2290;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24618;:犯错误不是坏事难#36947;是好事?是的,犯错误的#30830;是坏事。提出这一观点,#26159;基于这样的实际:#22312;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24635;避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35823;,一个人的成长也就是在这种不断#29359;错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变#24471;有胆识、有智慧、有能力的,同#29702;,一个人的思维也是在不断修正错#35823;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27963;跃的。既然“犯错”是普遍#30340;、必然的,就像肚子饿、#21475;渴一样,我们又有什#20040;理由把它看作是可耻的#21602;?错了,从中找出#38169;误原因并加以修正,有#26102;还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24444;时的坏事此时不就#25104;了好事?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人人都#19981;愿意犯错误,但人人#37117;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65292;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35266;实际,作为教育者,我们更#19981;能忽略这个实际。可#20197;说,错误和失败常常是创造和成功#30340;前提。画家毕加索名言:“#21019;造之前,必先破坏。#8221;哲学家查提尔讲:“#24403;你只有一个点子时,这#20010;点子再危险不过了。”IBM的创始人汤玛斯·#27605;生讲得更好:“成功之#36335;是使失败率加倍。”没有失#36133;,成功的机会也不会很多#65307;没有尝试错误的过程,#20063;难有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27493;的灵魂,是国家兴#26106;发达永不衰败的动力。想象是创#26032;的核心。然而现实#26159;我们害怕创新、不能创新,因为#25105;们害怕犯错。在提倡“创新教育”#30340;今天,试错教育的实施,在#19968;定程度上可以修正“应试教育#8221;的目标、内容、方法、#35780;价等,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20998;发挥。纵观人类的整部发明史#19981;就是一部利用错误#20551;设产生新创意的历史?尝试#38169;误不仅可以使我们利用错误做#22443;脚石来产生新创意,#32780;且也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转变#26041;向、向正确和成功迈进。
如何实施试错教育#65311;首先应该改变“犯错是坏#20107;”的观念,让学生#26641;立试错的信心。要使学生具有#21019;造力,就要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创#24847;是有价值的,并持续不断地#21435;完善这些创意。其实所谓#30340;“错”,常常是很早的过去传#25215;下来的规则,在今天它#26159;否还“错”,则需要#37325;新思考;而且即使在这“错#8221;之中,也还有更广#38420;的领域供我们尝试#12290;我们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参#19982;到各种活动中去,让他们认识到#65292;不敢参与,你连失败的机#20250;也没有,从而练就他们自由创造#30340;精神、思维和能力。
其#27425;,帮助学生提高处理错误#30340;能力。现在许多学生心#29702;承受能力极差,以致#36731;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敢面对#22833;败。如果很多人都不#33021;面对失败,这就是教育的缺陷。#22914;果我们的教育在孩子小时候#23601;允许他们犯错误,并在犯错误#30340;过程中培养他们处理#38169;误的能力,那众多“爱因斯坦#8221;的诞生也不应该是天#26041;夜谈的事了。
第#19977;,让学生学会寻找第二个正确#31572;案。教学中,我们经常问:“答#26696;呢?”“这是什么意思?”#8220;结果呢?”这些都#26159;在寻找一个答案、一个意思和一个#32467;果。如果我们换一种问法:“#26377;哪些答案?”“有哪些#24847;思?”“有哪些结果?”我#20204;就会去寻找两种以上的正#30830;答案,我们的思维才不会禁锢在#19968;种模式之中。
第四,教学生学会“假如”#12290;在宇宙世界中,人类拥有特殊的地#20301;:我们的思考可不受时空的限制,#21487;“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既能#39044;测未来,也能创造尚未#21457;生的观念,如同当今的“赛#20271;空间”一样,它为#25105;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38388;,提出“假如”是发挥#24819;象力的捷径。方法#26159;提出与事实或观念相反的#30097;问句。比如,提出“假如动#29289;比人类聪明”、“假如人类#19981;需要睡眠”、“假如我们有两个脑#34955;”、“假如高中不#24320;设语文”……这些看来好象是游戏#30340;臆测,结果并不只是消遣。曾#26377;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自#38382;:“假如我在电梯里以光速进#20837;太空,而电梯的墙壁破了一个洞,#36825;时若有一道光线自洞口#23556;进来,将会发生什么#24773;况?”由于对这个问题#30340;讨论,爱因斯坦形成了早期相#23545;论的观念。
第五。教会学生学会独#31435;思考。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24120;屈从于团体压力,不敢提出自己的#29420;特见解,更不敢标新立异,只#35201;有违“团体思考”的想#27861;,常常被认为是“犯错”,#22240;而也常被认为是一种“耻辱”。#35797;错教育正是要改变这种不敢独立思#32771;、不会独立思考的从众附#21644;的习惯,要敢于去寻求事#29289;的多种答案。
因此,在我们#30340;教育教学中,少给学生灌#36755;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思想#65292;多鼓励他们“勇敢参与,失败了也#19981;要紧”,他们才会#25918;下包袱,开动机器,#21435;尝试,去拼搏,去想象#65292;去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24037;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65292;让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20154;,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会#33853;到实处,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