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388 日期:2023-12-05 来源:论文网
所谓“感悟”,是指#20154;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25152;发现人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36947;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8220;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22659;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30340;心理过程,是意会。因#32780;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35762;解就能获得的,只有#35753;学生潜心读书,自己#21632;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35821;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29616;。
  汉语是一种表意的语言,#23427;的许多妙处往往只能“意会#8221;,不能“言传”。遇此情#20917;教师如果搞繁琐分析,硬#24615;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21442;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23398;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24178;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35937;、情感都不见了。究其实#36136;就是教师在以自己的思想#21435;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12290;针对这一情况,“感悟”便显得尤#20026;重要。
“感悟#8221;是由感而知、而觉、而#24735;,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24615;,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27721;语言自身的“偏重文理,略于形式#8221;的特点就决定了“感#24735;”应作为理解语言的目标和手段#12290;
一、“读”而悟之—学会#24863;悟。
重视感悟体#39564;有利于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一#31181;直觉的语言思维现象,是人头脑#20013;深层言语结构水平的“外化”表#29616;,是在长期的阅读#27963;动和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步养#25104;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27604;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20250;语言的综合能力。在课文教学#20013;启发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对学#29983;的心理、情感、思维有所#35302;动,使课文的语言、情#24863;、文字在学生心中沉淀,久而#20037;之形成文化基础,形成思#24819;意识,学生的语感将会变得更加敏#38160;。
感悟必须#20197;充分地“读”为前#25552;。古人说:“书读#30334;遍,其义自见,”“熟#21017;能悟”。都是强调了“以读#20026;主,以读促悟”。让学生#26377;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24863;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30340;情景中,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23601;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38590;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正如#21069;苏联理论家卢那察乐斯所说:#8220;许多隐蔽的美,无究无尽的艺#26415;想象,一切心理上的微妙都是在#37027;种对文字作品朗读的高度中#24324;明白的。”因此在每一节#35838;上,我们应该坚持为学#29983;提供足够的自读、自#24735;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35835;中悟理、在读中悟法。
苏教版小学#35821;文课文第四册中的#12298;穿山甲问路》,是一则童话故事,#20889;小穿山甲在雨林中迷了路,多#27425;问路都没有结果,最后在小#28330;流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观察辨别#65292;终于找到了要走的路。学#29983;似乎很容易理解,但要准确感悟#20986;:“路就在自己脚下”的含义还#26159;较难的。教师引生入境,#20197;“读”促“悟”,启发学生在练读#35838;文的基础上,展开想#20687;,进入童话世界,领#24735;课文情境。在指导朗读的过程#2001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穿山甲#36855;路、问路时的情态。同时了#35299;小松鼠、老葛藤、织布#40479;们所走的“路”和它们#27963;动(或生长)的方式#12290;再让学生根据小溪流自身#30340;重点,认真思考、理#35299;“我总是在探索中前进#8221;和“路在自己脚下”的意思#12290;最后抓住静下心来“观#23519;”、“辨别”、“找#21040;”等词语,明白小穿山#30002;是靠自己大胆“探索”,从自己的#8220;脚下”找到自己要走的路的。而#36825;,也正是小穿山甲#21548;了小溪流的话“忽然明白了#20160;么”的结果。当然,#19981;同的孩子所理解的含义应该是不一#26679;的,似乎清楚,却#21448;朦胧,给学生的思维留有一些空#38388;,在其以后的人生中,也许#20250;用不同的理解去填满#23427;,这就是“读而悟#20043;”的妙之所在。
二、#20876;繁就简—保证感悟。
重视感悟体验有#21033;于学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现#20195;学习活动不仅着眼#20110;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65292;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22815;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31215;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21019;造。加强感悟体验,可#20351;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加速,从而#25552;高其阅读能力。
语文课应该做到#65306;初读课文时,让学生感知性读;细#35835;课文时,指导性读;最后鉴#36175;性读。大部分时间#24212;始终围绕一个“读”字。因此看来#65292;学生能否读好,能否去“#24863;悟”,关键看老师如#20309;册繁就简地“精”讲。重点处#28857;拨,点到即止,留给学#29983;充足的感悟时间。
在教学《“黑板#8221;跑了》这课时,老师对学生#35828;:“这节课我们来改#21464;一下以往一段一段细#35835;地方法,请小朋友自己细#35835;整篇课文,看看你读懂了#20160;么,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25552;出来与大家讨论的。”学#29983;读了一段时间后,#32439;纷举手,有的说:“读了这篇课#25991;,我知道了:安培#26159;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有的说#65306;“我知道:安培是一百六#21313;多年前的人。”有的说:#8220;我知道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8221;还有的说:“读了这篇#35838;文,我知道了‘黑板’跑了中的‘#40657;板’不是真的黑板,而是一辆#39532;车车厢的后壁。”……有#19968;个学生说:“老师,#25105;想问一个问题:为什#20040;安培会把一辆马车车#21410;的后壁当作黑板呢?他难道#30475;不到马车的车轮吗?”老师#35828;:“你提的问题很好,你#38750;常动脑筋。有谁能回答他#30340;问题吗?”这时没有学生#20030;手回答,老师说:“#35831;小朋友再细细地把课#25991;的第2、3、4自然段读读#65292;想信大家会知道答案的。”#23398;生又读了一段时间后#65292;举起了一双双小手,#26377;的说:“因为安培正在思考#19968;道数学题,他对街上的行人、来#26469;往往的车辆都好像没有看#35265;,马车的车轮就更不会#30475;见了。”有的说:“因为他需#35201;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20182;在聚精会神地演算,#30524;里只有‘黑板’,没有马车的车#36718;。”……在这里,老#24072;放手让学生去读书、思#32771;、讨论、感悟,学生的主体地位既#24471;到了落实,教师的主#23548;作用也恰到好处。#36716;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高林生老师曾经#36825;样说道:“最高明#30340;雕塑家,是把石块多余#30340;一部分恰到好处地凿掉。#26368;好的老师理所当然的是那些#20876;繁就简,为孩子的#25104;长指明捷径的人。#8221;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知,#35838;堂繁琐讲解的减少,就#26159;学生入境体验、进行感#24735;时间的增加。
三、学会做人—#21319;华感悟。
重视感悟体验有利于对作#32773;情感的体会。文章不是无#24773;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36873;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29992;什么表现形式,他们所着力的#26159;抒发内心的情感,表#36798;内心的体验。教师引#23548;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24773;感体验等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20250;人生的“心理体验”,去积#26497;参与作品的再创造。学生#36793;读边思,毫无拘束地畅谈心得#65292;将自己的领悟都表达出来,#36825;些心得和感悟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情#24863;和体验,都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20135;生的火花。
有#36825;样一句话:“我们的教学#22914;不能让学生得到人生的感悟,#37027;么这种教学便是苍白无力的。#8221;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教材#20013;都得到了体现,应让学生在读中#21435;感知、感爱、感悟、感#26579;,直到内化为自己的行#20026;,这就是所谓的“悟则能化”#12290;
从《母亲#30340;恩情》中感悟伟大的母爱;#20174;《劈山救母》中感悟#23389;心;从《“闪光的金#23376;”》中感悟助人的乐趣;从《学棋#12299;中感悟学习要专心#33268;志;从《一株紫丁#39321;》中感悟小朋友赞#32654;老师、热爱老师的一#29255;真情;从《永远站在孩#23376;们中间》中感悟周总理对少年#20799;童的关怀、爱护以及孩子#20204;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8230;
在学完《谁的本领#22823;》这课后,学生说:“学了这课,#25105;知道了每个人有每#20010;人的本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22788;,我们不能只看到自#24049;的长处和本领,而看不到#21035;人的长处和本领,我们既要#30475;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24049;的短处,要用别人的长处弥补#33258;己的短处。”我知道这正是学生在#23545;课文深刻感悟的基础上,得#21040;的“做人”的感悟。
课文的容量是有限的,感#24735;的力量是无限的,通过自己的#24863;悟而得到启发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