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体验新情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372 日期:2023-12-05 来源:论文网
     创设语文情景,画面、音乐#23545;渲染情境,激活学生的想#35937;思维是一种重要手段#12290;音乐与语文有相通#20043;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24773;达意。如果能把画面、音乐语#35328;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65292;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23398;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36825;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19981;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过#38646;丁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显#31034;文天祥画像,讲述#25991;天祥一生的坎坷经历,播放配#20048;诗《过零丁洋》。借助图片#65292;可以把人物精神具体化,形象化,#25910;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使学生#20805;分感受形象。音乐对渲染情境、#21019;造气氛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配#20048;朗读,又不失时机地#25226;学生带入情境中,激起#23398;生情感上的共鸣。初二的#12298;送元二十安西》这首诗对于从#26410;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20307;会分别的那种滋味,用语#35328;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36827;入诗中情景和意境,实在是有点#20799;勉为其难。这个时候#65292;画面、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26579;力来使课堂充满那种离#24773;别绪,我给学生设置了一幅生#21160;的离别画面,并且放#21476;曲《阳关三叠》,在凄凉婉#36716;的音乐中,学生一下子融#20837;到诗词所渲染的意境中#65292;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总之,#22312;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21019;设出浓郁的媒体情景,就能使#23398;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31181;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24212;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35782;,训练智能。
3、创设表演情境 洞察文章内涵
21世纪#30340;课堂,应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30340;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20026;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20204;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24515;地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表#28436;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25928;果。在教学《谈骨气》中齐国穷人#19981;食嗟来之食时,让学生根据课#25991;内容上台表演小品#12290;小品的表演促使学#29983;理解课文,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24819;象并模仿人物的神#24577;、动作、语言等,使课文中人#29289;栩栩如生的活跃在眼前#65292;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出来,#23398;生深切的体会到齐人表现出来#30340;铮铮骨气。再如初二#12298;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25105;让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分成两#20010;表演场景,一个是苏#12289;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33311;子的神态。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表#28436;,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65292;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29983;们在笑声和表演中#23398;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24049;理解上的偏差,最终#24471;出了正确的位置。#36825;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听#35805;、说话能力,又培#20859;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12289;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广泛#38405;读课外书的积极性#12290;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4、创设问题情#26223; 挖掘学生潜#21147;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26159;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29289;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35201;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30340;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22914;爱因斯坦所说:“他没有特#21035;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创#35774;问题情境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39064;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0363;如:在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25235;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24551;炭贱愿天寒”这句话进行情境创#35774;: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20160;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65311;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65292;最后形成共识认为#21334;炭翁是为了炭能够买个好价钱,#24515;甘情愿自己挨冻。#36825;样,卖炭翁悲苦的#30683;盾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30340;体现。全体学生马上产生#24378;烈的共鸣,激起了对卖炭翁的#28145;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31038;会的强烈不满。
5、创设争论情境 鼓励发散思维
培养#23398;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有#24378;烈的好奇心、求知#27442;,还应培养他们大胆的探#32034;和批评精神。古人云:“学贵#26377;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12290;”疑是争论的起点,有#20102;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20110;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20105;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23398;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20351;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20986;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学《#24858;公移山》时,我小结说,愚公用发#23637;的眼光看问题,形愚#23454;智,智叟用停滞的眼光看#38382;题,形智实愚。话音刚落,一#20301;男生举手说:“我不同意#24744;的看法,愚公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23398;习的,但我认为愚公还是‘愚’,#23427;可以在山上凿一个洞,这样#27604;搬掉一座山更省时、#26356;省力。”一石激起千层#28010;,其他学生听了有的哈哈大#31505;,说他错了,有的若有#25152;思,说有点道理。我听后笑着说#65306;“你见解很独特,其他同学是否同#24847;他的观点呢?”,这下学生的#24605;维又一下被激活了,个#20010;情绪高涨,众说纷纭。有些说#65292;这是个好办法,有些说当时科学#27809;有现在这么发达,#26356;有的说愚公确实是#8220;蛮干”而不知“巧干#8221;……,像这样的疑问应#35813;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20102;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26426;诱导,学生互相切磋、#20998;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32500;的深刻性和批判性#65292;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20154;格。
6、营造扩散情境 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24847;识和创新思维是新时代赋#20104;全体教师的历史使命。创#26032;思维是整个创造活#21160;中的核心。人类社#20250;的任何一项创造新性发明,都#26159;创新思维的结果。我们在教会学#29983;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具#22791;创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设置一种#21019;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20063;是不可忽视的。利用已写课文的#37325;写以及一些课文的开放性结尾,可#20197;很好地达到目的。例如,在教学#12298;卖炭翁》这一课后,要求学生#23558;文章改写成一篇现代文。学生在#36825;里充分发挥了他们#30340;创造性思维:有的写#21040;了卖炭翁一家在风雪之#20013;急切的盼望着他的到来,#31561;米下锅,家中还有嗷嗷#24453;哺的孙儿;有的写老翁回家后,#21382;经千辛万苦,向当地官员#21453;映情况,而地方官又是一个正#20540;的人,帮他向朝庭上#22863;,结果皇上知道事情后#65292;将那两个使者打入了监狱;还有#30340;写道,这原来是老翁的一个噩梦,#32780;当时他正躺在家中美美的#30561;觉呢,据说旁边还有他的妻#20799;,还有一条小黄狗…#8230;这里学生可以尽情地驰骋#20182;想象的思维,这些想法中对#20154;物的性格和课文的主题把#25569;得都很好。这些看法跳出了教材,#28608;发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24456;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善#20110;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在教学过#31243;中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22260;,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20351;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21644;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23637;。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20154;人是创造之才”意识;树立#19981;唯师、不唯书、只#21807;实的意识;树立敢#35828;、敢想、敢于怀疑、敢于否定的#24847;识。同时,教师创设的富#20110;感情色彩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受到#24773;感的震动,切身的#20307;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32780;且受到了熏陶,达到了“润物细无#22768;”之效。在情境教学#2001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26032;精神、创新能力,使学#20064;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27969;活动。这样,知识、能力、智#21147;、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19968;起,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20307;效应。
转#36148;于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