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互动,创造语文课堂新境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371 日期:2023-12-05 来源:论文网
摘要: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26159;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21644;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20869;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21319;的过程。它需要教#2407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展开充分的联#24819;、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倾听#12289;对话,不断探究、感悟#65292;以多向互动合作为#25163;段, 创设课#22530;教学新境界。
   二、“互#21160;”的策略
(一) 人文互动
策略一:质疑
“#30097;是思之始,学之端。”德#22269;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25945;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25945;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教#24072;要留给学生“空白地带#8221;,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学生常有#38382;题,才能常会思考,常#26377;创新。要实现由生疑到#26080;疑的转换,需要对文本的#19981;断叩问,不断探究。
例如#65292;在教《养花》一课时,#19968;位学生在阅读后提#20986;:“作者在搬花时忙得腰酸背#30140;,为何还说真有意思?要是让#25105;干,讨厌还来不及#21602;!”
师微笑着:“你说得很好#65292;能表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他#21516;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19968;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积极举#25163;,踊跃发言。
生1:“因为作#32773;热爱劳动,认为劳动#26159;乐趣而觉得有意思。”
师:“是#21568;,从事自己热爱的工#20316;,能不高兴吗?”
生2:#8220;搬花是一种体力劳动,它有利于作#32773;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30340;调节,有意身心健#24247;,还胜于吃药,所以#35828;有意思。”
师#28857;头:“搬运花对身体的健康都有#22909;处,还胜于吃药,真有意#24605;。”
生3:“作者喜爱#20859;花,把它当作乐趣,#25644;起花来自然觉得有意思#12290;”
师赞许地:#8220;同学们说得都很正确,包括#25552;问的同学。一个问#39064;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答#26696;,希望大家以后能象今天#19968;样勇于思考,敢于表述。”
在这#20010;教学片段中,教师鼓#21169;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36827;行“质疑——探究”,#19981;仅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35838;文,提高阅读能力,而且有利#20110;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24605;维的发展,从而带领#23398;生突破难点,解决重点。#19981;失为一种较好的的方法。
策略二:联想
在教材#20013;,由于空间、时间的限制,有时描#20889;的情景不能清晰再现。此#26102;,想象犹如给人的思维#28155;上了美丽的翅膀,畅游在彼时彼地#38388;。学生在自己已有的#29983;活经历中搜寻与之相契合的场景,#33258;然而然就能透过简要的#20960;个词语或一句话,跳#33073;出一幕幕生动的“电影”来#12290;
如学习《敲#24320;世界冠军的大门》一课,#32852;想曾经点燃众多学生#24605;维的火花。课文中#26377;这样一段描写:
“当中国队队员入场#26102;,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指点#30528;一个长方脸、高额头#12289;眉宇间透露出智慧和毅力的#38431;员,呼叫着‘中国,容国团!’‘#20013;国,容国团!’原来,中国队的容#22269;团取得了决赛权。”
当#32769;师请大家尝试该用怎样的语气呼#21483;时,有位学生站起来#65292;冷不丁地模仿外国人的语调,并且#29992;极其惊讶、怀疑的#35821;气说出了这句话。他解释#35828;这是观众席中的法国人说的#65292;因为法国人最看不起咱们中国,#22312;上海外滩公园门口曾出现过“华#20154;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一#30707;激起千层浪,另一位学生#39532;上站起来,用极其激动的语调也说#20102;这句话,并补充说,我是#22312;国外的老华侨,我#22312;国外受尽了欺凌,容#22269;团为我们争了气,我们再也#19981;是东亚病夫了!还有#19968;位学生则用了非常喜悦的语#35843;读了这句话,他说:“我是观众#24109;上的一位朝鲜人,中国是我们的#20146;兄弟,他们拿冠军,我们也开#24515;!”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联#24819;打开了诸多事物之间的#32852;系通道,让思维迸发#20986;创新的火花,使文本得到多元解读#12290;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策略三#65306;换位
引导学生大胆换位,从#19981;同角度、角色、方向去解读文#26412;,大胆冲破狭隘的老框架,#35753;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互#21160;中开拓视野。
如:教#23398;《将相和》一文,可#20197;这样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22914;果你是蔺相如,当听说廉颇要给#33258;己下不了台时,你#20250;怎样做?”“而蔺相#22914;是怎么做的?”
“#22914;果蔺相如也像廉颇一样的态度,#32467;果会怎样?”
#23398;生通过变换角色的思考,对蔺相如#20197;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品质#26377;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65289;人本互动
策略一:倾听
在语文课堂教学#20013;,我发现学生参与讨论的#29366;态有3种情况:第一种,能#22815;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听也不管别#20154;说些什么;第二种,能够倾听#21035;人的发言,但自己不做深入的思#32771;,只是重复补充别人的话#65307;第三种,能够针对别人的发言来#21457;表自己的见解、看法,他的发言#26159;在他人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入的#24605;考,一种提升。
  下面是《鸟#30340;天堂》中一个教学片段:
在#29702;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29031;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21494;上都有一个新的生#21629;在颤动。”这个句#23376;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平#26102;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20040;见解。学生自由地读、讨论后#65292;开始交流:
  生1:作者是#40644;昏时到那儿去的,#36825;时候小鸟们都回窝了,躲在大#27029;树上,只是偶尔扑扑#32709;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23601;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20102;,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32541;隙”,所以作者看不#35265;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20102;“生命的颤动”。
  生2:课#25991;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65292;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21147;展示给我们看。”#35828;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30340;大树,作者从它的#27599;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21187;的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37117;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绿色是生命的象#24449;,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38686;的映照下,闪耀着动#20154;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65292;绿得鲜亮,绿得发光,#35753;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6529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20204;的眼睛,似乎每一#29255;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29983;命在颤动。”
  生4:刚才几个同学都说到#20102;这每一片绿叶本身#23601;蕴育着无限生机,但我觉得除#27492;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当时#21561;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28385;活力的绿叶在风中你挤我,我挤#20320;,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20102;“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21629;在颤动”的感觉。
  生5#65306;我觉得绿叶本身并没有动,但是#36825;满树的叶子翠绿欲滴,在阳#20809;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亮光,#20316;者看久了,似乎感#21040;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23567;精灵在舞蹈,眼前有一些绿色的#20809;点在闪烁,所以作者感#21463;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你为我们#25551;绘了一幅多美的画#38754;啊!孩子们,看来我们每个人对#36825;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35299;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21160;,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35768;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37027;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26426;,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22937;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35835;这句话,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33258;己的感受就怎么读。开始吧!
我#20204;很容易就可以从这#20010;片段中看到和感受到学生#21442;与讨论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对照以#19978;的三种情况,不难发现学生们#30340;讨论已达到第三种状态,是一种#24072;生、生生之间多维有效互动下的动#24577;生成。
这样的动态的课堂,#20351;教学呈现出精彩纷呈的一面,#20063;使我们充分感受到#35838;堂中师生生命涌动的#24378;音,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策略二:对话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28063;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8221;只有在心灵与心灵的交#27969;中,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65292;课堂才能产生“整体大于各部#20998;之和”的系统效应。
教学过程是一个#20840;息的过程,教学中的对话要#20805;分体现其间的互动性,就要促使#27599;个学生、教师积极参与其中,#32780;决不能只局限于教师与个#21035;优秀学生之间。“#25243;绣球”无疑是促进#22810;边互动的良策。即当教师#35748;为某一学生的发言有重大意义#20540;得再强调、修正或展开时,可以#29992;“谁听明白他的话了?”“他刚才#35828;什么了?”“谁来帮他把#36825;个问题再说得清楚一些”之类的#35805;语把“绣球”抛向更多的学#29983;,实现对话向更深更#24191;的方向拓展。
“师生共写互改”#26159;我与学生之间对话的一种形#24335;,每次作文课,师生同写一个题#30446;,在师生交流评改#20013;,我惊叹于学生独道的见#35299;,对学生为自己作文所提#30340;意见大加赞赏,曾记得有位学生来#21040;我身边,悄悄说:“陈老师,我#24819;给您写的文提个意见#65292;我觉得您的文章缺#20047;儿童语言特点,我觉得您可以在#20889;完文章后,让我们大家先看一#30475;,帮您改一改,您的文会更好#8230;…”从此之后,每当#25105;写完文章,我的第一任读者#8212;—学生便要先过目,学生一次#27425;忠恳批评,一次次热#24773;的修改,一次次真诚的鼓励,令我#20010;人写作水平不断提#39640;,而我这种写作中的严谨态#24230;和执着的精神也深深#22320;感染了学生,学生们对于写作的积#26497;性异常高涨,我班#21516;学已经把写作当成学校#29983;活的一部分,并建#31435;起“我写你改佳作园”师生相互#35780;改对方的作文,使班内真#27491;涌起一轮“写作潮#8221;。
策#30053;三:合作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个#24615;,有各自的长处,#20063;有各自的短处。为了激活他们#21508;自的潜能,可以让#20182;们在共同探究中相互#23398;习,相互启发;在合作中求得#20114;动,在互动中达到互#34917;。课堂上学生们你一言我#19968;语地说着,你提问我回#31572;,你不足我补充,你有错我纠#27491;,你优秀我学习,你掉队#25105;帮助,在合作中互动、互补。
下面是一#22530;作文课的教学实录:
生1:我是一棵#23567;小的蒲公英,我的#26681;深深地埋在地里,叶子#23273;嫩的,绿绿的,向四面#23637;开。二月的风伯伯把每#19968;片叶子都修剪得整整齐齐的,#21448;嫩又细的茎上托着一#26421;圆圆的金色的小花,#20687;一朵散发着芳香的野菊花。
(教师引导评价#65289;
生2:刚才同学说得很好,就#26159;二月春风最好不说风伯#20271;,说春姑娘更美。
生3:我想帮他改一个#22320;方,他说又嫩又细的茎上#25176;着一朵小花,其实#25105;就是蒲公英,可以不说#8220;小花”,而说“托#30528;我的脸蛋”。
…#8230;
#22810;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30340;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和#24072;生与文本之间的互#21160;。它是学生学习过程#33258;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27491;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24448;、积极互动、共同#21457;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24341;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29615;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23398;习。多向互动合作策略正是在这#31181;新教学观指导下产生、发展#30340;。教师以多向互动合作#20026;手段, 创#35774;课堂教学新境界。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