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新问题新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366 日期:2023-12-05 来源:论文网
新世纪新一轮基础教#32946;改革实施已近三年,笔者作为一线#30340;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幸亲#20020;这场基础语文课程的改革,并经#24120;到各地培训、听课、学#20064;与交流。从而感受到了#36825;次语文课改的力度很大,收#25928;也很显著:课堂上#23398;生活跃了,口语表达#33021;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方式和#23398;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22823;大扭转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被#21160;局面,更可喜的是诸多语文教师与#35838;改一同成长,语文教师的知识层#38754;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等。但在欣喜#20043;余,我们还应该把热情沉淀为理#24615;,全面而理性的审视#36825;次课改,使诸多问题及时#28014;出水面,找出制约这次课#25913;的“瓶颈”,以便更好#30340;促进这次课改良好而有绪#30340;发展。
  下面,我把这#20960;年发现的问题总结出来,就#31639;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一、 在教学#29702;念上,片面追求时髦,只重视#20102;多元取向,却忽视了一元导#21521;。
新#35838;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和问题,如#8220;学生对语文材料的#21453;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35821;文的熏陶感染作用#65292;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21462;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36807;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24212;该“珍视学生的独特#24863;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40784;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35835;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26159;对于我国长期以来#35821;文教学中盛行“标准化”的一次#24378;大冲击和反拨。从历史角度上说,#36825;无疑是一种巨大进步#12290;但矫枉不不可过正,在强调多#20803;的同时,不可忽视乃#33267;否定一元。否则,我#20204;的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19968;个极端。。
1、所谓一元导向是引导学生#23545;“理性”的追求和探险#12290;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19981;仅是外在的知识传递与#25484;握,更是师生双方借助#20110;理性进行的一次次探险,#20134;即师生双方不断的借助理性#23558;理想的触角伸向远方,超越#33258;我,探索种种“末知世界”的#36807;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29702;性认识,理性能力和理性精神,#23601;阅读教学而言,在#35821;文教材理解的“多元#24615;上”这几年也非常#20986;彩。课堂由“群言堂”取代了#8220;一言堂”,给课堂带来了活泼和生#21160;的新局面,学生的个性#24847;识在觉醒,个性能#21147;在增强。这当然是可#21916;的一方面,便我们也应清醒#30340;看到,因为过于重#35270;多元,课堂教学往#24448;滑向失控的边缘,最终是无果#26080;终。有些文章我们#21487;以多元理解,如故事,神话,小说#31561;,但有些文章我们必须明确是非标#20934;,对错曲直,增强其确定性,#22914;新闻报导,科普文章等,我们#26080;须为了追赶时髦而一哄而上。
2、所谓一#20803;化导向,是指引导学生对真善#32654;的追求和体验,通过教育的#23548;向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65292;即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26007;的“求真”精神,面#23545;现实探索规律的“求实#8221;精神以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8220;求善”精神。以促进#20154;的全面发展并实现人与自然#21644;谐统一的“求美”精神。
现#22312;新教材的编造,为了突出多#20803;理解,有时会把一些文章#21407;汁原味的选上,没#26377;导语,没有练习,与原来相比这是#19968;大解放,但这样却又#24102;来了新问题:文本原义#30340;不确定性导致了很多误读,使语#25991;教学陷入了“玄虚笼统”之#20013;,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揣读去填补#31354;白,而师资往往不参#24046;不齐 ,往#24448;会导致以误传误以讹传讹,误人子#24351;,不能引导学生对#30495;善美的追求与体验。
3、学生的世界观,#20154;生观,价值观正在#24418;成之中,老师即要#26681;据个性差异去引导,#21435;尊重他们的选择,又要根据#19968;定的标准对他们的思想和行#20026;加以引导,这即体#29616;了对真理和人类共识的尊重#65292;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规#33539;和导向。在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20013;,过分重视多元取向而#24573;视或否定一元导向,是对语文#25945;育的误解和对受教育者个#20307;发展的不负责任。
因此#65292;多元和一元是辨证的#32479;一,把握并能正确处理好两者#30340;关系,才能领悟到教育#30340;真谛。
二、 在课堂教学中,片面#36861;求出新出异,而没有一种审慎的历#21490;观,辨证观去对待语文#25945;学。
《全日制义务#25945;育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语文#25945;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8221;教师是学生活动的#32452;织者,和引导者,#8220;阅读是学生的个性#34892;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23398;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还#25351;出,教师的教学是#20026;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36259;”,“培养学生自由学习#30340;意识和习惯”,“鼓励学#29983;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8221;。因此,课程标准提#20986;了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观念,#20854;中之一即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12289;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规定#8220;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25321;,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31181;学习方式的形式。”无容置疑,#36825;些主张在这几年的语#25991;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36215;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们#20063;应同时看到,有的#25945;师面对课改,缺少反思#65292;浮躁有余,冷静不足,没有以客观#12289;辩证的观点理解、实施#26032;课改,而是唯上是风,唯创新#26159;瞻,动机不纯导学风#19981;正,片面追求出新出异而导致#19981;重视基础,不重视#25166;扎实实的学习和积累。
这些现象,在一些#24066;级重点中学听公开课,就常常碰#21040;,下面结合具体课例做详细#20998;析。
1、 学生的语#25991;基础受到削弱,部分学生语#25991;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这几年,语言教学强#35843;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25991;学习向外延伸,这很好,但不能以#27492;来否定过去的“双基”训练#12290;新课标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误导,少#25552;或不提“训练”二字,并不#24847;味着放弃基础知识,而是为语#25991;的那些条条框框纯知识性的东#35199;,不必让学生死记硬#32972;。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25509;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培养语#24863;,增加积累,而现#22312;的有些教师,不好#22909;地研读文章,不注意引导品味语言#65292;不注意引导学习文章技巧#65292;练习设计多是大而无当的整体#25226;握。动不动就把学#29983;引向课外。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一#20301;老师上说明文《一次大型的泥石流#12299;,课前,老师布置学生#20174;网上或图书管查资料#25910;集泥石流的有关资料#12290;课堂上,主要谈泥石流的形#25104;、危害、防治等,有#22238;答,有讨论,有总结,老师的#24605;路清晰,内容紧密,一环#25187;一环,启发、点拨、#24635;结都很到位,学生回答积极、生#21160;,讨论热烈,思维活跃,#24072;生配合非常好。但是#65292;整堂课根本没有涉及#21040;课本,虽说许多学生也打开#35838;本,但仅仅是一种摆设。#19968;节课下来,学生确实了解#20102;不少有关泥石流的#30693;识,但从语文的角#24230;看,学生几乎是一无#25152;获,现在的课堂,热闹的#22330;面多了,“琅琅的读书声#8221;稀了,扎实的基础训练少了#65292;经过两年多的课改,有些教#24072;反映,学生念错别字,写错别字#65292;用错别字以及写病句的#29616;象越来越多,现在的学生基础#19981;如以前好了,难怪有人问:“这#26679;的课改还叫成功吗?”
2、 课堂教学重#24418;式,轻内容,语文教学#30340;任务模糊,目的不明确,“#35821;文”课偏离了语文。
要问#20160;么是语文,语文教学的任#21153;和目的是什么,我想几#20046;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明白。#28982;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24072;对上述两个问题并没有#30495;正弄明白,那些是语文教#23398;的目的,哪些是语文#25945;学的任务。在他们的#22823;脑是模糊的。笔者#36817;来所听的公开课,有#19981;少就是追求形式美,课堂上,#33457;样迟可能多,迟可#33021;新,可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几乎#20160;么也没有得到,
  有的语#35328;教师,语文分内的事不做#65292;偏去花大力气做一些与语#25991;不相干的事。一位语文教师上《#24858;公移山》,要求学生就“是搬家好#65292;还是挖山好?”展开讨论,教师的#29992;意,大概是想让学生#21542;定愚公的做法,从而培养新的创#36896;思维能力。但是,这种讨论,#20165;仅是评价愚公的智慧和方#27861;,同语文毫无关系。并且<#24858;公移山>明明是一篇寓言,而寓言#24448;往是借助一个虚假(现实#29983;活中一般不会有)的故事来表达#20316;者的思想,难道学生提#20986;“愚公移山不可取”#23601;体现了创造思维?我想,#25644;家比移山更合算这个浅显#30340;道理,一个四五岁的#23401;子都明白,然而有的语文教师#23621;然拿它来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65292;这是当今语文教学的悲哀!3、,随心所欲的“赏#26512;”文学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语#25991;出现了非科学化的倾#21521;
#12288; 文学是一门科学,所以理#35299;文学作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文学修#20859;,一般说来,文学修养#24046;的人,对文学作品听理解#33021;力往往较片面,较#28014;浅,准确性较差,#29702;解错误的也较多;文学修养高#30340;人,对文学理解往往#20063;比较全面,较深刻,较准确#65292;理解错误的也较少#12290;
  然#32780;,在当今一些是中学#35821;文老师的眼里,理解文#23398;作品似乎不需要多少文学修养,几#20046;人人都可以读文学,人人#37117;可以有新观点。这些教师分析文学#20316;品时,可以凭一鳞半爪#30340;根据下结论,可以牵强附会的下结#35770;甚至可以随心所欲的下结论。一#20301;老师让学生探讨鲁迅先生的短篇#23567;说《药》的主题,学生提出了七#20843;种观点,其中不少是片面的#65292;或是牵强附会的观点,#24182;且有两种观点是完全#23545;立的,然而,教师居然对#19971;八种观点都一概肯定!笔者不#31105;要问,不要任何理由,就可以同时#32943;定七种观点,甚至#21487;以同时肯定相互对立#30340;观点,那么这语文还是不是一种#31185;学?这种文学作品还有没有最基#26412;的客观性?
#30340;确,文学作品中的某些问题没#26377;统一的结论,但并#19981;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的下结论#65292;也不意味着任何一种观点都舍#24471;肯定,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仁#32773;见仁,智者见智”#26159;无可非议的,但前提是鉴#36175;者是“仁者”或“智者#8221;,即具备一定的文学休养,而事#23454;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具备一#23450;的文学修养,他们所见的自怎#20040;可能都是仁或智呢?
对于以上#38382;题的出现,这不是偶然的现象,#20219;何一种改革都不可避免的出现这#26679;或那样的问题,我们#24212;该积极探索,找出根#28304;,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0197;促进新课改健康有绪的发展。下面#20004;个方面就是目前亟#24453;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素#36136;亟待提高
新课改#23545;语文教师的素质得#25552;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特别是#8220;自主、合作、探究#8221;这种学习方式的广泛应用,要#27714;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24517;须成为一个学习者和研究者#65292;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65292;教师不仅要学习本体性知识,#26356;要掌握更好的条件#24615;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要敬业,#26356;要专业,不断充电,提高#33258;己的文化和教学能力。
二、 评论制度成为#8220;瓶颈”
#35838;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是#38750;常重要的,这是指导新一轮#35780;价改革的纲领性内容。可惜是不#20855;体。语文评价改革仍然只是落#21040;各试验学校中去,而#21508;地情况千差万别,改革#26377;积极性有高有低,#36825;就使这次语文课程评#20215;的改革收效甚微。即使教师受训获#24471;一些新面貌,但由于受应试教育#30340;影响和升学的压力(#29616;在升学竞争更加轰轰烈烈)广#22823;师生不可能不重视分数,理#35770;上可以说考试不等于评价,#20294;学生考不好,成绩上不去#65292;如何向社会、向家长交待。#26368;后老师还是回归到应试教育的教学#20013;。所以在新课改下,我们看#21040;的却仍是一张张试卷,一道#36947;练习。要想把新课改#21521;前不断推进,就不得#19981;在这方面下大动作。 
   在#38754;临教育百年大庆,新课#26631;实施三年之际,我们更应该把当#21021;的热情沉淀为现在的#29702;性,开始全面的审视这次#35821;文改革。当然这不仅仅是新#31243;改所能解决的问题#65292;也不是仅仅是依靠教育所能#35299;决的问题,希望广大社会方方面面#37117;来关注教育事业,以使我国的教育#20107;业更进一步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