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3457;美教育在育人成材的过程#20013;有其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65292;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20013;的语言文字和文体结构的美,多方#27861;、多手段地开展实践和研#31350;活动,让学生从感悟#20013;体验美,再现创造中#33719;取美,增强审美能#21147;,完善人格素质,实现自我价#20540;。
而更主要的是教师在#25945;学过程中,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22240;素,让儿童走向教学中的情感世#30028;,激发共鸣效应。例如,有位#25945;师在执教《江上渔#32773;》这一首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验#21040;捕鱼人的辛苦,利用动画#21644;声音,生动地把一叶小舟#22312;汹涌的风浪中出没的情景#34920;现出来了,让学生#20307;味出劳动人民为了生计而经历的危#38505;和艰难,从而进一步升华#23398;生热爱劳动人民的美的#24773;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又#22914;,有位教师在上《我的战友邱少#20113;》一文时,讲到“邱#23569;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19968;动也不动”这句话时,#25945;师出示了邱少云被火烧的画面,同#26102;也出示了千斤巨石的画#3875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巨#30707;稳如泰山,邱少云一动不动;巨#30707;经烈火不化,邱少云身体虽#21270;,但精神永不灭,激发了学生#23545;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受#21040;了美的熏陶。
(3)美文诵读#27861;。
在#35821;文教学中,教师可#20197;抓住语言固有的韵律美,以#26391;读为主旋律体会其中的#32654;。读通、读懂、读好#36825;三个层次是在小学#35821;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36882;进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读,一方#38754;使之在语言环境中学习#25484;握生字词,另一方面使学生获#24471;语言的畅达美感。从语言#25991;字入手,披文见情,披文入#24773;,引导学生对那些#34920;情达意的语言文字#32454;细思考、品味赏析,再由文#21450;意引导学生正确领会#25945;学内容的思想性,把握作者的感情#33033;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与作#32773;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审#32654;效应。
#12288; 如有位教师教《我爱#25925;乡的杨梅》时,先让#23398;生找出描写杨梅的语句读#19968;读,理解语句中浅层的意#24605;;在读通的基础上,再让#23398;生一边看关于杨梅树的幻灯片,一#36793;反复朗读课文中语句,明了语句#20013;写出了杨梅树枝、叶的外#24418;特点;读懂了语句#25152;描写的内容,最后让学生吟颂#35821;句,学生通过“贪#23146;”、“吮吸”、“伸展”、#8220;欢笑”这四个词的#20146;身感受,体会到了作者生#21160;形象地写出了杨梅树在春雨#30340;沐浴中勃勃生长的#21916;人气势,由此把杨#26757;写活了。这样的朗读教学#65292;通过反复吟诵,意会字里行间的意#34164;和情感,获得丰富的美感,#20174;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24182;在精神愉悦振奋之中全身心地投#20837;再学习。
(4)情境表演法#12290;
入情入境#22320;体验、想象、表演,#21487;加深认知活动,将认知推向创造#38454;段。在语文教学活#21160;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景表演#27861;来渗透审美教育,其表现为:
一是角色#34920;演。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常使用#36825;种方法。让儿童戴着头饰即兴表#28436;,聪明的小兔、调皮#30340;小猴、狡猾的狐狸……学生在再造#24418;象中既激发了求知#20852;趣,又获得了内心深处的体验#12290;例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12299;一文时,教师让小学生扮#28436;小白兔和小灰兔,通过它们如何看#24453;“劳动”,来教育学生“只有#33258;己种,才有吃不完#30340;菜”这个道理,使学生#33719;得正确的审美观念。又如,在教学#12298;看黄果树瀑布》课#25991;时,让学生扮演引人入胜的小导游#12289;情趣盎然的旅游者,产生身临#20854;境的感受,在表演中寻找#32654;,在感知中体验美#12290;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12288;二是角色转换。在语文教#23398;中,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39046;悟不同的心理。例如,有位教#24072;在教学《司马光》课文时,#20808;让学生思考 “假如我是司马光”,学生#35828;:“我是司马光,就叫#23567;朋友过来,大家手拉着#25163;,像小猴子捞月亮那样,把掉进#32568;里的小朋友拉出来。”“我是#21496;马光,就用一根绳子#25918;进缸里,套住那个小#26379;友,把他拉上来。”“我是司马#20809;,就叫来另外两个小朋友,大家#19968;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8221;随后,教师让学生思考#8220;假如我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65292;学生说:“我是一块不大也#19981;小的石头,住在一口大#27700;缸的脚下。一个小朋友踩#30528;我的头顶掉进缸里了。眼#30475;小朋友就要淹死,这时#65292;司马光把我搬起来,高高举起#65292;朝大水缸使劲砸去,几#19979;子就把大水缸砸了一个大窟窿#65292;我也被大水缸碰得鼻青脸肿#65292;头昏眼花,可我们都很#39640;兴,因为那个掉进大水#32568;的小朋友得救了。” 最后教师#35753;学生思考“假如我是司马光#30776;的那口缸”,学生说:“我是一#21475;大水缸,住在司马#20809;家的花园里。有一天,有个顽#30382;的小朋友一不小心#25481;进我的大肚子里。这可不得了,我#30340;肚子里满是水,一下子就把这#20010;小朋友给淹没了。这#26102;司马光跑过来,举起#19968;块大石头朝我身上砸来,把我砸#24471;快疼死了。我咬着牙,忍着痛,#23545;司马光说:‘你砸吧,#26397;一个地方使劲砸,就能把我#30340;大肚皮砸破。’‘哗啦’一#22768;,司马光把我砸了个大窟窿#65292;我肚子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我大#32922;子里的那个小朋友得#25937;了。” 这样#22312;学生反复体验不同的角#33394;时,感受到了人物的智慧美#12289;机智美。
(5)模糊教学#27861;。
即在不影#21709;学生准确理解内容、掌握教学重点#20197;及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30340;前提下,以模糊、#19981;确定的表达来激发、诱导学生#30340;联想和想象,让学生#20805;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65292;从多角度、多侧面#29702;解、讨论甚至争论,从而在进行再#21019;造的过程中提高自#24049;的欣赏能力,并获得一定的#23457;美享受。如《喇叭花》#19968;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稠密的#32511;叶衬着各种颜色的花儿,远远#30475;去好像挂着一匹美丽的锦缎。学#29983;对这句话的理解只停留在#34920;面,没有直观的印象,教师便#35753;学生给插图涂上颜色,涂完#33394;后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看这幅画#65306;茂密的绿叶丛中点缀着红花、黄#33457;、紫花,这看上去像#20160;么?学生有了直观感#21463;,再想象就容易多了,也就很快#29702;解了上面那句话的含#20041;,从而得到了美的享受。
#12288; 在指导学生造句、写段#26102;,也可以运用这样#30340;方法。例如,让学生写“#20851;于柳树”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23401;子先认识柳树,再展#24320;想象,最后描述。#23398;生说:“柳条长长的、是绿色的#12289;在风中摇摆着。”“绿色#30340;柳条在春风中摇摆。”“柳#26641;的长长的绿色柳条,在#39118;中飘摇。”让学生写“关#20110;桃花”的句子,可#20197;引导学生到桃花园去看一看花#20799;,听一听花声,闻一闻花香,#25968;一数花瓣。这时,学#29983;就会说出:“桃花开了,粉红色#30340;,每朵有五个花瓣,#19968;串串的,太美了,我#36824;闻到一阵阵的香味呢#65281;”通过激发、诱导学生的联想#21644;想象,让学生充分发#25381;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感受#21040;美、欣赏到美,从而在进行再创#36896;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并#33719;得创造美的能力。
#65288;6)互动探究法。
从信息原理#30475;,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互动反馈的#36807;程。课堂上,师生、生生#22312;相互的信息传导、接收、再生、反#39304;中教学相长。在教学中,互动#25506;究就是追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0456;互尊重、平等合作,这就是#32654;的表现,在唯美的过程中,学#29983;树立了责任心、自信心、自尊心#12289;进取心、安全感、#25104;功感,提高主体意识、参与#24847;识,并充满创造美的热情。
如#22312;教学《一个降落伞包》中,#25945;师引导学生探究“在危险#30340;时刻,周恩来怎么做?”通过#20102;解周恩来对小杨眉#30340;态度,可启发学生去#35748;识伟人的崇高品质:把危险留#32473;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又如#25945;学《“我不怕鬼”》一课#6529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22914;果你是鲁迅,当你处在这样的#24773;形时,你会怎样做?#8221;学生通过探究,懂#24471;了两方面的认识:一方面懂#24471;了世界上根本没有#39740;,另一方面知道了鲁迅#26159;一个对真理勇于探索、#25191;着追求的人。例如在教学《#31351;人》一课时,教师可以#24341;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探究#65306;“渔夫和他的妻子#25910;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20197;后,生活会怎样?”在#25945;学《卖火柴的小女孩#12299;一课时,教师可以引#23548;学生逆着作者的思路#25506;究:“假如小女孩没有死,结果会#24590;样?”在教学《捞铁牛》#19968;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24605;考探究:“除了课文中写的利用水#30340;浮力捞铁牛的办法以外,你还#33021;想出什么办法?”让学生从#27491;面、反面,发散、收敛等方#24335;开展探究性阅读活动,使学生#22312;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美、鉴赏#21040;美,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24615;,活跃学生思维的能动性,#20027;动地去再创美。
二、在作文教学#20013;渗透审美教育。
作文实#36136;上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的基#30784;上创造美的一个过程。语#25991;阅读教学由于审美教育的贯穿#65292;教师已让美的内容、美的形#35937;、美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在学#29983;头脑中留下了一幅美#30340;画卷,培养了他们初步的美感#65292;为作文中再现美打#19979;基础。在作文教学时,教#24072;要注意命题导向,有意识地在作文#21629;题上渗透美育因素,使学生原来所#28448;视的事物变为颇受学生关注的#23457;美对象。如对常来常往的大#34903;小巷、对司空见惯的四季变更、鸟#20861;虫鱼、花草树木等#31561;,学生以往可能并未体会出何等美#24863;,但一经被摄入作文内#23481;,就会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20419;使他们留心到身边寻常#20107;物所蕴含的美,发#29616;到身边普通人们所#20855;有的美的思想和美的行#20026;。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们创设展#29616;美的场地,如中队#20986;版的《小主人报》专门#24320;辟了寻美园地、每周早读专#35774;了新闻报道时间、让小组成员#21450;时向全体学生传递美的信息、举办#25925;事会让学生讲述耳闻目睹的美人#32654;事、设立收集美词美文的#25688;录本等。最关键的是教师要#37325;视教给学生观察、#24819;象和分析事物的方#27861;,引导学生由此及彼#12289;由近及远地观察,了解事物#30340;全貌,指导学生在观察中透过事#29289;的现象抓住事物的#26412;质,发掘事物的美,通过#27604;较分析,抓住事物的特征及特点,#24182;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24819;象力,让学生从已发#29983;的情节中想象出新的情节#65292;把自己找寻到的美鲜明地表现出#26469;,从而自然培养了审#32654;情趣和审美素养。
爱美#20043;心,人皆有之。在语文#25945;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21644;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26448;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23398;生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25552;高他们的审美观点,进一步#20419;进全面的素质教育。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