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生心理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349 日期:2023-12-05 来源:论文网
现代教学论#35748;为,学生是认识的#20027;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20064;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20027;动学习。因此,教师#24517;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29983;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25910;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地#35828;,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2288;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23398;习
  迁移是指一#31181;学习对另一种学习#30340;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31227;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30693;识、数学技能、数#23398;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12290;例如,学习整数加减法#23545;小数加减法的学习#26377;促进作用,形成了解答简单应用#39064;的技能有助于掌握解#31572;复合应用题的技能,学#20064;梯形的面积可仿照三#35282;形面积的学习方法等。数#23398;知识中相似点越多,越有#21033;于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24072;出示新的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揭示它#19982;原有认知结构中的#25968;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2360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21160;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29983;认知结构的构建。例#22914;,教学“梯形面积的计#31639;”时,教师可作如下提问#65306;
  #65297;.求三角形面积时我们是#25226;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21270;的?   引导#23398;生回忆:求三角形面积需要把#19977;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是用#20004;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22235;边形。
  2.能把两个完#20840;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1527;?

#12288;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0004;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12290;他们会发现,两个完全一样#30340;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2288;3.你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65311;

  学生兴#36259;高涨,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23548;方法能很快推导出梯形面积的#35745;算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学#24471;积极主动。

  二#12289;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29983;主动学习

  兴趣#26159;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25110;从事某种活动的心#29702;倾向。心理学研究表#26126;,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33021;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22914;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23601;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26041;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20043;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29616;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21482;是表面地、形式地#21435;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20250;丧失信心,不能坚#25345;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20027;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23398;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23398;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38543;时随地的一项任务。数学来源于#29616;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27867;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27010;括出数学知识,再#25226;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29983;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36259;。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22240;素,如形式美、概括美#12289;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31561;,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20852;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25196;、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32943;定的评价,也是提高#23398;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20043;,学生的学习兴趣#19981;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19979;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26377;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21160;地探求新知。

  三、创设恰当的问题#24773;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2288;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23450;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30340;问题。恰当的诱发性的问#39064;情境具有两个特点:1.处在学生#24605;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65292;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23398;生的学习欲望;2.有一定的情#36259;,能引起学生的兴趣#21644;好奇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22659;,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27442;,创造愉快学习的乐#23398;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27714;知识。例如,教学#8220;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创设如#19979;问题情境:有一口堰塘,探测#38431;在探测时,选择了五处不同的地#26041;,探测的结果分别是9.#65298;米、10.5米、12.9米、11.4#31859;、9.8米,你能说出这口堰#22616;有多深吗?

  有的#23398;生认为是12.9米,有的#23398;生认为是9.2米,#26377;的学生认为是10.5米…#8230;学生自由争论,谁也说不服#35841;,谁又都意识到自己#29702;由不足。正感困惑#26102;,教师提出问题:1.如果说#26159;12.9米,是深了还#26159;浅了?2.如果说#26159;9.2米,是深了还是浅了?3#65294;怎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这#21475;堰塘的深度呢?经过积极#24605;考,有学生认为:#8220;可取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作为这#21475;堰塘的深度。”这一方法#24471;到很多同学的一致#36190;同。通过这一问题情境,学生比#36739;深刻地理解了“移多补少”这一求#24179;均数的思想方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让学生意识到自#24049;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研究表#2612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22914;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27714;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24459;、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39064;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24049;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65292;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29983;意识到自己的进步,#23398;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20013;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24895;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23398;习。这就要求教师#22312;教学中做到,该由学#29983;自己去探索的知识#65292;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32034;,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37327;让他们自己去获龋学生#22312;探索过程中思维受#38459;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26263;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20250;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24049;“创造”出来的,从#32780;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21644;进步。例如,教学“长方体#34920;面积”时,先让学生明确长方#20307;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34920;面积,接着教师提问:怎样#35745;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1602;?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直观图#65292;自己去探索。为了便于观察,教师#21487;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65292;暗示学生两个相对的#38754;的面积相等。学生很快得#20986;:

#12288; 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39640;×2

  左#21491;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15;2

  上#19979;两个面的面积=长×宽#215;2 要求长#26041;体的表面积,即六个面的#24635;面积,只要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21152;就可以了,从而得出:

  长方体#34920;面积=长×高×2+#23485;×高×2+长×宽×2

    =(长×高#65291;宽×高+长×宽)×#65298;

  这样,学生#36890;过自己的探索和思#32771;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28145;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20048;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65292;更加主动地学习。

  五、#25945;给“尝试”的学习方#2786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2288;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38169;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确,学#29983;在自己的探索学习#20013;,不可能总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21644;途径,必然会出现#24605;维受阻的时候。这时,就#24517;须改弦易辙,另辟蹊径,调整思#36335;,另行出击。此时教师应#21450;时激发学生“试一试”的#27442;望,启发他们利用自己#21407;有的认知结构向可能#35299;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辐射,尽量寻#25214;解决问题的各种途#24452;,在不断的尝试与选择中解#20915;问题,掌握知识。例如,教学“#33021;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29983;由于受能被2和5整除的#25968;的特征的干扰,首先会想到能被#65299;整除的数的特征也#30475;个位,经过尝试发#29616;这是错误的,这时就应调#25972;思路,换个角度考#34385;问题。学生可能会#20174;反面考虑,看最高位。也可能综#21512;考虑,既看最高位#65292;又看个位。还可能整体#32771;虑,看各位数字的和或#31215;。经过不断的尝试#65292;摒弃错误,最终获得正确的认#35782;。尝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26041;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25945;给学生这种方法,否则学生#19968;旦思维受阻不能调整自己#30340;思路,不能另辟蹊径,就无法继续#23398;习。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