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24320;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20013;,既应做到教学活动的实效#24615;强,保证教学质量;#21448;应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真正#20570;到精讲精练,彻底挣脱“题海#8221;的束缚。本文就高中#25968;学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本#20154;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教研#23454;践中如何实现“高效低#36127;”的体会,认为教学活动中应#20570;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20316;。
一#12289; 培养思#32500;品质,提高数学能力。
智能资源的核心是思维#33021;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36895;发展对人们指出了知识需#38543;时更新与换代的要求#12290;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若#35753;学生得到的仅是一些公式或#23450;理等结论或仅用于#35299;数学题的解题术(死方法#65289;,则学生很难适应#31038;会的需要。更何况绝大部分学生离#24320;学校走向社会后,所从#20107;的工作都很少用上高中及以上的数#23398;知识,久而久之,所学知识大部#20998;都会忘记。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39640;了思维能力,就会把所#23398;数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相#20851;专业领域中去,在工作中把这种数#23398;能力转化成其相关的工作能#21147;(正如电能转化成光#33021;或热能一样)。并用思#32500;这把“钥匙”去打开其#26410;知的知识宝库,适应科技更#26032;与换代的需要。因而开发智能资源#65292;必须培养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12290;数学思维主要依靠理论抽象的#36923;辑思维,培养思维品#36136;应在解决问题的思#32500;过程中进行。
解决某个未知的数学#38382;题,开始时常有一种“摸#30528;石头过河”的感觉,这#38656;要鼓励并引导学生#22312;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大胆探索#65292;这个探索过程正是思维能动性#30340;表现。一个复杂的问#39064;,一此意想不到的收#33719;。从广义上讲,一切解题的#26041;法都是探索法。探索,应从审#39064;开始,即在准确理#35299;题意的基础上,由各个条件#21644;结论分别展开最直接#30340;联想,提取并产生大量信息。如#39064;目与哪些知识有关,有哪#20123;方法可供选择,甚至#21021;步估计命题者的意图等。#25506;索应充分运用已有的#20449;息,将已有的信息重新编排和归类#65307;探索还应从简单的或熟#24713;的开始,正如做某事,需找人#24110;忙,你会首先想到你的亲友或邻近#30340;人,一个看似复杂#25110;陌生的问题总有它简单或熟悉#30340;“配件”,以简单的情形作突#30772;口,大胆尝试,经#36807;运算探索后,很可能会出现#19968;此意想不到的收获。探索是有#30446;的的,有些问题本就有明#30830;的结论(如证明题)#65292;这种题,在分析问题和试探每一步#36335;时,必须时刻关注结#35770;,做到“有的放矢#8221;。即使无明确结论的开放题#65292;往往也可以先“粗#30053;估计”或猜想出结论#21487;能是什么。“先猜,后证#8212;—这是大多数发现之道”。#30001;其对理论性很强的数学科学#26356;有效。通过此探索过#31243;逐步启发学生抽象、概括出解决#36825;类问题的常见方法#65292;待各种方法明朗化后#65292;学生解决问题时靠“碰”、#38752;“撞”的偶然性还很强#65292;还需把这种偶然的成功转#21270;成必然的成功,故需再#26681;据问题的不同需要分析各#31181;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24635;结问题的“危险点”,使学#29983;不受错误方法“先#20837;为主”的影响,能从错误思路#20013;退回来,从而培养思#32500;的目的性和批判性。在#27492;基础上,再结合数学分类讨#35770;的思想,设计更深层的问题,#20351;学生在分析与综合、类比与联想中#65292;既能全面分析问题,又能#20998;清主次,培养思维#30340;深刻性和广阔性。在解#20915;问题的各层次中,学生必能发现#19968;些巧解或出现某些#24847;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应借此思维惯#24615;,适度进行一题多解、多变、多#29992;,从而在思维的发散与集中及问题#30340;变化中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在熟#32451;和积累中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
二、 精心构想#25945;法,分步实现目标。
学生学习数#23398;,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或证#26126;等,通过教师讲评而听懂后,往往#26465;件反射式地把“重心”转移#21040;结论本身或利用结论解题#19978;去,对数学方法也往往只注意什么#39064;型用什么方法,而对此方#27861;的依据不重视。学生最初虽听懂#20102;,但并未彻底掌握,#26356;因以后“重心”转移#32780;遗忘。如正、余弦定理,#32477;大部分高中生已能较熟练地运用#65292;但若问如何证明,高三大部分学#29983;短时内都反应不过来,#31561;等。这种“重结论、轻#36807;程”的现象是中学生学习的#19968;共性,故教师应加强知识形成过程#30340;教学。
大部分知识#25110;方法,若因过程不清就无#27861;解题或直接影响相关知识的学习。#36825;种情况下,一开始就应淡#21270;结论,把过程讲透,并在相关#30693;识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和#36816;用此过程中的思想#26041;法,并通过恰当设问,创#35774;思维情境,进一步有意识地把学生#30340;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36807;程上来。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
有一部分知识,其形成过程#20013;的思想方法在学习和运用的初级#38454;段作用偏小,但其#32467;论很明(公式化或定理化等)#65292;且运用结论在解题或学习相关知#35782;中的作用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也较#27987;,形成过程不够清楚#23545;近期学习影响不大#65288;正如第二次数学危机并不影#21709;数学的高速发展一#26679;)。这种情况下,不妨先#28385;足学生求新求快的心理,#23545;教学确立个近期目标和#36828;期目标,先“走马观花”式地#25302;一段教学进度,待学生对#32467;论已熟练,需转入较深#23618;的研究时,再回过头来,采#21462;有意识设置“陷阱”让学#29983;先错,以帮助学生发现问#39064;,激发其研究动机#65292;引导学生自觉由结论向过程转#21521;,进一步解决问题。如此#20998;步确立教学目标,再逐步#28145;透、逐层解决的方法,比一步#21040;位或枯燥地强调注意过程的效#26524;应好得多。总之,开#21457;智能资源,既不是电视娱乐中#30340;脑筋急转弯,也不能设想用几节单#19968;的智能开发课来解决问题。而应#26159;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与生活#23454;践的过程之中。
三、 建立数#23398;思想,指导学习方法。
#24320;发数学智能,还在于建立数学思想#12290;没有思想,则近乎于木#20598;。“重技巧、轻思想”是中#23398;生学习的又一共性。学#29983;中出现的一些解题技#24039;,或来自于课外读物,#25110;来自于少部分优生的发#29616;与创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23545;学生赞赏之后,应紧#25509;着分析其使用的条件,对其中#24120;规、常用的应加以推广,但对#37096;分过余特殊化的,则应向#23398;生指出,这种巧解#25110;“灵感”是知识和方法熟练到一定#31243;度后的一种思维的“火花”#38378;现,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我们不#24212;刻意追求巧解,而应把重#28857;放在“通性通法”上,#24182;将这种熟练程度再上#21319;到一种近乎于“自动化#8221;的程度,就形成了一种高于技#24039;的技能。
弄清教材程序,#20102;解编者的意图或介绍数学#21508;分支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建立#25968;学思想。如解析几#20309;中“前言”这节课,可适当让学#29983;了解一点数学发展史#65292;明白笛卡尔创立解析几#20309;是为了通过坐标系把代数与几何#20004;大领域联系起来,并可#20511;恩格斯对笛卡尔工#20316;的评价帮助学生把运动和#36777;证法带入数学,进一#27493;认识变量数学。这样既有利于学#29983;掌握后面的解析法,也有利于学生#37325;新理解前面的函数#30693;识与方法,从而建#31435;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函数与#26041;程的思想。深钻教材及大#32434;,开发教材例、习题及数学语#35328;的应用等潜在功能#65292;适度改造与深化教材,#22914;变必然题为探索题或开放题,#21487;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并#20174;中进行规纳猜想,培养学生#30340;数学意识和直觉能力。这样通#36807;“重内容、轻形式;#37325;思想、轻技巧”的引导#65292;使学生从具体方法依据中#21319;华到数学思想上来#12290;
要搞好#25945;学这个双边活动,还需指导学生学#20064;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20064;,提高学习兴趣的持久性#12290;“天才在于积累”。数学虽主要依#38752;间接思维,但首先必须储备#12289;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等前人#30340;直接经验,故而也要记忆。数学#27010;念或方法的名称往往与字面上的含#20041;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内#21547;和外延,因而应根据学生的#36523;心特征和遗忘规律,#32467;合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数学#23398;科的特点,指导学生#36890;过过程与关系,重#35270;理解记忆和有意识与无意识相#20132;叉的记忆方法,以提高记忆能力#12290;指导学习方法同时还需#22521;养学生良好的学习#20064;惯和注意能力。针对数学科的特点#65292;可通过以数学规范性的教育来实现#12290;它包括思维过程及#35299;题格式的规范,要做什#20040;,应先有什么,因果关系、#36923;辑推理不能混乱。不少学生#30340;解题过程总给人一种拼凑起来#30340;感觉,正是缺泛这种规范#24615;的原因。数学规范性#36824;包括数学语言(文#23383;语言、符号语言、#22270;形语言)的规范。“数学语言是数#23398;水平及素养的重要反映”,#19981;会语言,等于是一个哑巴,#24605;维也无从依靠。
四、 配合教学管理,#20445;证教学质量。
“要#25104;材,先成人。”教书要#32946;人,管理出效益。老师参与#25110;配合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在#25630;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秩序#30340;前提下,应结合其学科特点、#31038;会需要、生活实践、学#29983;个性特点及个人需要(包括近期目#26631;与远期理想),对学生进#34892;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前途、理想#25945;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30446;的,培养学习兴趣,#20174;而健康、全面发展。#21542;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3601;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数学科是#19968;门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65292;其本身内容的丰富性、逻辑的严密#24615;及思维的灵活性均可#22521;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思#24819;与方法、数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25968;学研究的对象及数学的作用、生#27963;中的数学、数学高考题的研究和开#21457;等等,都可作为激发学#29983;学习动机的材料。日常生活中,#25945;师与学生的闲谈也#33021;富有教育意义,可针对不同#23398;生的兴趣特点,通过管理、天文、#20891;事、公安、体育、三峡工程#31561;话题,从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27605;达哥拉斯学派研究数学的美#23398;情趣__万物皆数,与第一次数学#21361;机,到20世纪初数学家的惊叹:#8220;惊人的巧合:万物皆数。#8221;让学生从这个历史经#21382;了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感受到#25968;学的伟大作用。
考#35797;是教学管理的一种必#35201;手段。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应#35797;教育是一对既对立#32780;又统一的矛盾,正是当前这一#20027;要矛盾推动了现行教育的发#23637;。只要我们的教学活动符#21512;教育心理学的规律,符合学生#30340;身心发育特征,符合教#32946;三个面向及民族的需要,不是仅为#20102;考试而教学,就不会走#21521;应试教育这一弊端。处理好教学与#32771;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不考的#20869;容是否一定不教学。如高#20013;数学教材中,数列部#20998;出现了由线性递推#20844;式推证通项公式的习题,超#36807;了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控制了的#38590;度要求,而处理此问题所#29992;的待定系数法及等比数列#31561;知识又是必须要求的基本方法和#22522;础知识,故可根据学#29983;的实际水平,适当处理#32447;性递推等教学内容,有利于提#39640;学生的认识水平。因而#19981;考的内容,只要有利于培#20859;数学能力,而又不#24433;响整个教学计划,也#21487;安排教学。当然这要求把握好#19981;同班级的学生水平,#31526;合因材施教的原则,#20869;容也不应过分澎涨,并应分清主次#12290;另一点是要考的内容又如何去#23433;排教学。如近几年高考数学考#35797;中出现的应用解答题,#28041;及到的淡水养鱼与市场价格,人#21475;增长与土地流失,汽车运输费#29992;与速度等,均是当前经济与资源等#28909;点问题的解决。其目的是#35201;求学生具有数学应#29992;意识,考察学生把普通语言#36716;化为数学语言的阅读#29702;解能力,运用所学#25968;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39064;的能力。只要日常教学中注意#20102;对相关能力的培养,解#24212;用题必会水到渠成。因而要考的#20869;容也应以知识、方法#21450;能力为核心而教学,而不应是围#30528;考题的形式而打转。
总之,教#23398;改革既不是照他人的样而依样#30011;葫芦,成了东施效颦;更不是#22696;守成规,只按惯例或#25945;参课时安排教学。而应是#22312;广泛吸取传统和他人教#23398;营养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25353;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的教学原则#65292;选择或创造恰当的教学方法#12290;这样,学生高素质#24517;好成绩,高分也必高能。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开发智能资源,配合教学管理——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