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三个面向,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333 日期:2023-12-05 来源:论文网
《数学课程标准》#65288;实验稿)指出:义#21153;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65292;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12289;持续、和谐地发展#12290;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26356;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30340;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24050;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3652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27169;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30340;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29702;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24577;度与价值观等方面#24471;到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师,在#26032;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构建"#20197;学生发展为本"的课#22530;教学,结合《长方体#21644;正方体》这部分知识的教#23398;,谈下面几点认识。
#19968;、面向问题----学生发展#30340;"动力源"。
  在教#23398;《长方体的认识》时,出示如火柴#30418;、课本、保健箱、水泥#27004;板等实物的投影,学生通过观察#24182;在头脑中初步建立了#38271;方体的表象。
师问"这些形状#30340;物体,我们可以叫它什#20040;?生答:长方体。师问:"这#20123;大小不同物体的形状我#20204;都叫它长方体,说明#23427;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那么你准#22791;怎样来研究它的特征呢?"把进一#27493;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36825;时学生通过观察纷纷提出长方#20307;的面、棱(也有学生说是"#36793;")、顶点(也有学生#35828;是"角")各有什么特征#65292;并以此作为探究长方体特征的#26041;向。
 #12288;"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24605;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促进学生#22312;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20013;获得发展的"动力源"。《数学#35838;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25968;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24518;,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29702;与交流等数学活动#26159;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24452;。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应#35813;让学生去做提问题的主人,#36825;比被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更有效。#21482;有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25165;会浓厚,学习的责任感#20063;才会增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21435;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真正#20307;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29983;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二、面向合#20316;----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2288;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35782;》中,学生们对于"顶点"到底是不是"角"还争论不休。这#26102;教师指着长方体的顶点:有#30340;同学说这应该叫角#65292;有的同学说这不应该叫角(教材中#26159;直接告知叫顶点),#21487;以采用多人合作的方#27861;,你能用什么理由来#38416;述它是角还是顶点?一石击起千#23618;浪。这时有些学生开#22987;窃窃私语;有些学生开#22987;交头接耳;有些学生#24178;脆走下位开始大声争论;有#20960;个学生围在一起利#29992;手中的学习工具进行演示。没过多#20037;,一位的男生首先举手发言:"角可以度量,而它(顶点#65289;不可以度量"。这时又有一#20301;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女#29983;,拿着三支笔,怯生生地走上讲#21488;,边说边演示:"角是由一#28857;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而这个所#35859;的'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三条边#65288;棱)组成的,所以它不应该叫做角#12290;" 多么精彩的回答#21834;!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35328;、他们的行为无不是在这种自#30001;、民主、平等的合作#19982;交流中流露出来的。我们#33021;不说这是学生在合作与交#27969;的过程中产生的一次#23500;有创新的"展示会"吗?
  著名的心理学#23478;多伊奇认为:"合作是个体为了实#29616;共同的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协同#34892;为"。数学课堂是一#20010;小型的"共同体",是学#29983;之间、师生之间合作#20132;流数学思想的场所#12290;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把学生#24403;作接收知识的"视听工#20855;",很少让学生有发表见解的机会#65292;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20010;性得不到张扬,严#37325;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21457;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22530;教学,应该还充裕的时#38388;和空间与学生,把课堂变#25104;学生自主地、多角度#22320;、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面向生活------#23398;生发展的"源头活#27700;"。
  注重数学#19982;生活的联系,是国#38469;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12298;数学课程标准》也明#30830;指出:"要重视从学#29983;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25968;学和理解数学"。这#19968;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23398;要能使学生学会从#29983;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数#23398;,用数学的思想思#32771;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21160;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但是#65292;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22530;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只会用#25152;学的知识解答课本中的一些习题#65292;缺乏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27963;中一些实际问题的主#21160;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学#23601;应凭借学生生活因素#65292;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23398;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12289;乐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20013;的问题"的积极情感体验。

1#12289;凭借生活,认识数学。
#12288;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30340;表面积》时,我设计#20102;这样一个情景:假如重新#32473;我们的教室涂漆,如何#35745;算出涂漆部分的面积?这#26102;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得出:只#35201;算出四周及顶部的面积,然后#21435;掉门窗及黑板的面积。#36825;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还#35201;考虑屋顶大梁的面积和墙砖部分的#38754;积等等。学生能从#20855;体的生活环境中,体验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27963;计算的道理。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27700;。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23481;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23398;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12290;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20869;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12289;有趣,从学生平时看得#35265;、摸得着、感觉到的事物入手,#25226;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22312;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31616;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21147;的知识。

2、融入生活,运#29992;数学。
  数学具有丰富#30340;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29992;之中。学生能在丰富的生#27963;中感受数学知识,这只是学习数#23398;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把数学知#35782;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生#30495;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体现。
  如在教学#2343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25105;出了这样一道题目:#26377;若干条小金鱼,运用你#25152;学的知识,设计出如何来测量#20854;中一条金鱼的体积。学生通#36807;讨论与合作,得出:#25226;这些小金鱼放入鱼#32568;中,水上升部分的体#31215;就是这些小金鱼的总体积#65292;再用这个体积去除以小金鱼的#26465;数,就是每条小金鱼的体#31215;…… 数学源于#29983;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25945;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27963;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20307;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29616;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65292;课外向课内汇集"这#26679;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21644;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12290;
  #24635;之,在小学数学课堂#25945;学中,深刻领会新课程#26631;准的内涵,进一步转#21464;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31243;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33258;主合作探索问题,能#36816;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30340;问题。只有这样,才能#20351;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21457;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会焕#21457;出生命的活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