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30340;“提问——回答——反馈”#30340;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39304;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20301;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学#20064;的主体,为什么没有强#28872;的提问意识呢?是他#20204;没有疑难需要教师帮助,还#26159;有其他阻碍提问的因素?#25105;在学校进行调查,#25214;出的原因如下:1、学生发现#38382;题的能力差;2、教师#19981;鼓励学生提问题;3、学生不敢#38382;,不好意思提问,#24597;被同学们看不起,#31561;等。这其中既有教师的问题#65292;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过程#26159;解决一个又一个问#39064;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39064;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36825;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中#24515;(教学主体)的问#39064;。我发现,不管是#26222;通教师还是名教师,问题是#25945;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22909;的,教学时,教师一个一个#25552;出,而学生,只是等待着老#24072;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回#31572;老师。
我们成#22825;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65292;那为什么不让学生#21435;设计问题,然后由学生问#65292;老师答呢?课堂提问双方为什#20040;不能倒换一个位置呢#65311;长期以来我们课堂教#23398;积习甚深,在课堂提问上已是#8220;病入膏肓”了。
首先,“老师问,#23398;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12290;我们的老师在备课#26102;已把问题想得很细,一个#19968;个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65292;教学又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27744;半步,谁去发现问题已由教师包#21150;了。即使有一个”“质疑问难”的#25945;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22330;,重大问题已由教师提#20986;并解决了。
#20854;次,“老师问,学#29983;答”的教学模式已在实#36341;操作中驾轻就熟,甚至很多教师#29609;得炉火纯青,学生的思维#24050;被训练得出了定势:问题不是#37117;装在老师的头脑里了吗?老#24072;自然要向我们讲明白的#65292;毋需再费心思。没有探究意识也就#20859;不成探究习惯,时间长了#65292;学生自然缺失了问#39064;意识。
第三,长期以来,我#20204;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预设的、#22266;定的、程式化的轨道上运行,老师#20134;步亦趋,毫无生发开来的胆#37327;,如果学生冒然提出一个问题,#25945;师生怕节外生枝,打乱自己的#27493;骤,耽误了时间,开明一点的老#24072;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22870;一下,其实不作任何“纠缠”#12290;有的老师却满心厌烦,#35828;学生问题离奇、与教学无关,#24182;告之“以后不要再胡扯”,弄#24471;学生胆战心惊,以后谁还敢#20877;“胡扯”?
#29233;因斯坦说:“学生#25552;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26356;重要。”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21019;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25552;问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37027;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教师提#38382;为主导向学生提问为主#30340;转变呢?
首先教师应#20026;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27665;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当学生#25152;提的老师看来幼稚时,也许#26159;学生灵感乍现,老师要多一#28857;容忍,少一点讥笑;当学生所提#38382;题让老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35299;,少一点责备;当学生为#20102;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时#65292;要多一点鼓励,少#19968;点不耐烦,教师应尊重学生#30340;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其#27425;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创设#19968;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30340;情境。如在教学中#65292;可让学生事先预习,课堂上由#26377;疑问的学生提问,#32780;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35265;不统一的还可以在教师指导#19979;,这样课堂气氛会空前浓厚#65292;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8212;—辩论——得出正确结果”过#31243;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23601;,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31532;三,注重教法改革,大#21147;倡导启发式、研究#24335;、问题讨论式教学#65307;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题意、#25506;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学#27861;、评价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独#31435;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24615;和主动性,发表不同见解、#25954;于辩论、纠正别人错#35823;的独立性;求同存异,发现别人#26410;发现的问题,探索新途径、新视角#30340;创造性。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我#20204;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把有问题的学#29983;教成没有问题,而是#24212;该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30340;。
所以对于提高#23398;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65292;对课堂的提问要好好研究,#23618;层深入,一步一步的激#21457;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奥苏贝尔说#36807;,“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26159;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65292;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29366;况去进行教学”。“时、分的认识#8221;一课,“时、分”知识学生在#29983;活中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我#22312;教学中先暴露学生的认知水#24179;,把握住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65292;在学生的“会”与“不会”中#28608;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从学生“#21407;有的”知识出发,把学生的“欠缺#22788;”与“空白处”作#26032;知教学的起点,借助于学生的#29983;活准备,把握住学生#30340;“我已知”、“我#36824;要知”、“我去试”,教学中做到#26377;的放矢。
其实,我们不能囿于传#32479;习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37117;必须遵循“以学生发#23637;为本”。要用新的教学理念#21435;支配我们的教学,以学#29983;发展为要求寻找教学的起点,#27599;一次教学活动过程都应#20102;解他们的原有的知识水#24179;,了解他们喜欢的活动方式。反#20043;,我们的课堂将迷失方向#12290;
#26032;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做为#19968;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教#23398;中得以大力推广。实验#25945;师力求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这#19968;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29983;各抒已见,取长补短,#20419;进学生对知识与技#33021;的掌握。可是,在我们的课#22530;中,会常见到这样一幕:当老师#35201;求学生小组学习时#65292;学生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趁#26426;做小动作,有的不读给#21035;人听,有的不听别人读,各做#21508;的,没有取到学习效果,#21482;留于形式。原因在哪里?我认#20026;:
首先是学生年龄小,不大#20250;合作,甚至没有合作的意#35782;。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22899;较多,娇生惯养,我行我素,认为#33258;己做什么都是对的,不愿与人#21512;作;另外,就是个#21035;同学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65292;存有私心,怕别人超过自己,#21482;有对自己平时要好的伙伴才肯#24320;绿灯,一起学习。还有的同#23398;,自卑心重,胆子小,不敢与他#20154;合作。因此,让学生合作学习时#65292;尽量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20249;伴。
#58853;第二是学生没有#21512;作学习的习惯。教师要慢#24930;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不能操#20043;过急,要让学生听清楚学习的要求#65292;再进行合作。
第三是小组长没有发#25381;应有的作用。不管是一个大#38598;体,还是一个小组,都需要一个组#32455;者。教师要组织全班学#29983;一起推选组长。组长必须具有多#26041;面的素质:①学习#35201;优秀,责任心要强。#9313;要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30340;精神。③要善于倾听自己小组#25104;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30340;意见。④要懂得怎样#32452;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21169;学困生多发言。⑤#35201;控制好自己小组的吵闹#29616;象,对不积极参与的同学找其原因#65292;汇报给老师。⑥要有对自己小组#25104;员评价、总结的能力。
最后是没#26377;做到公平评价。评价是对学#29983;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在学生合#20316;学习时,教师要善于#35266;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36739;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30340;成员都要及时评价,哪怕只是一#20010;拇指的表示,都会#32473;学生带来惊喜、带来信心、带来#21160;力。
#25152;以对于课程改革,一有公开课#29616;在就是统一的上课模#24335;,这对于老师来讲备课容#26131;了但对学生来讲很不公平。学生#21508;不相同,我们的教学方#27861;也应该针对自己的班#32423;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班的#25945;学方法来教学,这样#25165;能做到因材施教。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把握学生状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