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听花开的声音”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383 日期:2023-12-05 来源:论文网
曾听说过这么一件#20107;:一位老师要他的学生用#8220;想”造个句子,有个#23398;生站起来说:“我想听花开的#22768;音。”老师听了勃然大怒:“乱#24377;琴,花开的声音怎么可以#21548;?错了,重说!”
花开也许真有#22768;音,只是我们目前#38480;于条件还听不到;花开也许确实#27809;有声音,想听声音便是一#31181;幻想和追求。而有一点是#30830;信无疑的,前面那位老师的#31895;暴指责,扼杀了学生的#21019;新思维。
心理学告诉#25105;们:创造性思维就是#26681;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33041;中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12290;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23427;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24615;的思维方法。它往往能突破习#24815;性思维的束缚,在#35299;决问题的过程中,观点总是#23500;有新的创意。创造性思维更是一种#22797;杂的心理活动。它是发散思#32500;和聚合思维的结合,是形象思#32500;和抽象思维的互补,是直觉#24605;维和分析思维的交融。
#58853;与一般思维相比,#21019;造性思维有以下特点:
#58853;一、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创#35265;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38382;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19981;能用常规、传统的方式#21152;以解决。它要求重新组织观#24565;,以便产生某种新#30340;、以前不存在的、至少以前在创造#20027;体头脑中是不存在的#19996;西。它是具有创见性的,对社会或#20010;人来说是新颖的、#29420;特的,具有社会价值#21644;个人价值的产品。
二、创造性#24605;维有创造性想像的参与。
创#36896;性思维有创造性想像的#21442;与,因而能够结合以往#30340;知识和经验,在头脑里形成创造#24615;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36825;是创造活动能够顺利开#23637;的关键。创造性想像是创造活#21160;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是#24517;须具备的心理因素。
三、创造性思维是逻#36753;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结合。
#21019;造性思维既包含逻辑思#32500;,又包含非逻辑思维,#26159;逻辑思维与非逻辑#24605;维的结合、互补的过#31243;。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26032;观念的提出、问题的突破,#24448;往表现为从“逻辑的中断”#21040;“思想的飞跃”。这时,通常都#20276;随着直觉、机智、灵感状态。直#35273;、灵感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34920;现。
#22235;、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32858;合思维的统一。
在创造活动中,既没有#29616;成的答案可供使用#65292;又难以用常规的、传统的方法解#20915;问题,它要求提出#23853;新的创造性的解决办法。#36825;就既需要发散思维,#21448;需要聚合思维。只有通过发散#24605;维提出种种新设想,才能通过#32858;合思维挑选出好的设想。可见,#21019;造性思维首先表现在#21457;散思维上。但事物#26159;辩证统一的,在教学中既要培养#23398;生的发散思维,同#26102;又要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58853;任何学科都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的#21151;能,但由于语言的性质#12289;作用,决定语文学科在发展#23398;生思维方面的特殊功能。学生在#23398;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思#32500;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21448;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语#25991;教学必须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65292;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5918;在首位。
长期以来,在#25105;国,对学生的创新#31934;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65292;一直没有提到重要的位置。从语文#25945;学看,老师囿于教材甚#33267;把教材当金科玉律,“注入式”#12289;“满堂灌”的现象基本上没什么改#21464;。肢解课文,掰开了,揉碎了#65292;把教参的分析和老师的理解硬塞给#23398;生,破坏了文章的整#20307;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32500;。更有甚者,为了#24212;考,让学生花大量的时#38388;去背孤立的词语解释,挖空#24515;思地虚构作文,而真正需要读的书#65292;却无暇顾及,难怪#23398;生不喜欢上语文课。#36825;样的教学,当然不#3302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0102;。为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树立#21019;新意识,敢于向传统#30340;教学观念挑战,教#23398;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23398;手段要有创新,大力培养#23398;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20687;,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21019;新教育。
#58853;那么,在语文学科教#23398;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鼓励质#30097;,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现和#25552;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38382;题更为重要。科学是极富创造性#30340;,其最基本态度之一#23601;是质疑,最基本精神之一#23601;是批判。
好奇质疑是#20799;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30340;摇篮。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65292;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24378;烈的好奇心和求知#27442;,学习中常有“为什么”相伴,这#24688;是产生学习兴趣的直#25509;动力,是使学生主动观#23519;、思考和认识世界的阶梯。正如亚#37324;斯多德所说的:“思维是从疑#38382;和惊奇开始的。”鼓励学生大胆质#30097;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22320;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65292;而且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65292;促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32500;的发展。
要培#20859;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39318;先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38382;难。就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而言,学#29983;的质疑问难可在课前、课中、课#21518;分别进行。
学生在课前质疑问难,#26377;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29123;思维的火花进行思维的扩散性训#32451;。如教学《赶集》,课前布置这#26679;的预习作业:读读课文,学着#32473;课文提问题。结果学生#25552;出了许多问题:有的提在字词方面#65292;有的提在句子的理解方#38754;,有的从课文的背景方面提,有#30340;从课文的内容方面提,有的#36824;从课文的写法方面提。虽#28982;问题的质量不一,层次有#39640;低,但学生的思维#27963;动得到了解放。
学生在#35838;中质疑问难,有助于学#29983;深入文章,培养思维深刻#24615;。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让学#29983;对课文中音乐声进#34892;质疑:为什么在乡村酒店用“轻#24555;、柔和”,而在地主家的食具#38388;用“轻微、凄惨”?通#36807;学习课文,深入探讨#6529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扬#31185;对音乐的热爱和命运的#24754;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转#36148;于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学#29983;在课后质疑问难,既#33021;反映学生思维的结果,#21448;能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38382;的习惯,培养学生思#32500;的连续性。如一位#26377;经验的教师教学了#12298;三顾茅庐》之后,让#23398;生质疑,结果有学生#38382;:请诸葛亮时,张飞这么#31895;鲁,诸葛亮后来帮助#21016;备,诸葛亮有没有给张飞穿小#38795;?老师请学生去看少年版的#12298;三国演义》再来回答。
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30340;能力,还应教会学生提出问题#12290;就一篇课文而言,可以指导学#29983;从这些方面提出问题:从课题#30340;理解上提;从对词语的理解和#36816;用上提;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35299;以及句与句、段与段#20851;系上提;从文章的写作特点、表现#20027;题的手法上提。
德#22269;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65306;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22909;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25945;学中,教师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23398;方法,并且要留给学生“空#30333;地带”,让学生去质疑、解#30097;。学生常有问题,#25165;能常会思考,常有创#26032;。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32500;的重要途径。
(#20108;)引发争议,培养学生的创造#24615;思维。
#58853;创造的精髓,是创新精神的体现#12290;只有教师的繁琐讲解,没有学生#30340;积极理解争议的课堂就好#27604;是一潭死水,没有活力#12290;
培根曾说:“#30097;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那另#19968;半就是学会分析争议,#21494;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35838;应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学生争议#26102;,不仅是追求正确的学习#25104;果,更重要的是追求取得正确#25104;果的思维活动。争#35758;的内容不是对一个#20010;琐细的问题的回答#65292;而是完成一个个任务。争议#30340;形成不是教师问,#23398;生答,教师裁判学生#30340;答案,而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辩,#30456;互裁判;教师的作用不是#21253;办思维过程,而是确定任务#65292;定向点拨,引导深入#12290;这样,学生就被推到了#23398;习的主体地位上来。为了在争#35758;中尽可能使胜利的天平倾向于自己#65292;争议的双方学生必须认真阅#35835;教材,积极思考,这就锻#28860;了学生思维的敏感性、独立#24615;。争议的过程实际上还是学生#30001;发散思维向聚合思维#30340;过程,实现发散思维与聚合#24605;维的统一。
如教学《#33609;船借箭》,可对周瑜的话“这是他#33258;己说的,我可没逼他”#32452;织学生进行讨论:周瑜#26377;没有逼诸葛亮?开始,有#30340;学生可能会认为周瑜#27809;逼诸葛亮,也有的学生会认为周#29788;是逼了诸葛亮。当学生深#20837;阅读课文,各抒己见之后,意#35265;便会逐渐统一起来:周瑜正是因#20026;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才借公事之#21517;逼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26292;露出周瑜的小气量。
组织学生课堂争#35758;,要注意:
1.争议的问题要统#39046;全文,有助于通过争议帮助学生深#20837;理解课文,锻炼学生的思维;
2.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20105;议之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35835;课文、思考问题的时间,以便有#26356;多的学生参与争议;
3.在学生进行争#35758;时,教师要引导学生#38024;对问题有理有据地争辩#65292;而不是意气用事,更不#33021;攻击人身。阐述问题时事实要#28165;楚,理由要充分,思维要严密,语#35328;要简练。
(三)引导#24819;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9233;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30693;识更重要。”想像力#23545;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对学#29983;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35201;的作用。
#58853;作为阅读教学凭借#30340;课文,不少是名家的精品名#33879;,随处可寻想像的训练点。#36890;过有针对性的训练#65292;既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21516;时也就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32500;。
一般说来,语文课#20013;可通过以下途径指导学生展开想#20687;。
1.依据课文插图进行想像。#29616;行语文教材图文并茂,#35768;多插图可作为指导学生想像的现#25104;材料。通过指导学生观#23519;图画,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30340;依据,进行再造想像和创造#24819;像,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6529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庐山#20113;雾》,课文有两幅插图,表现庐山#20113;海的壮观。教学时#21487;让学生先读读课文#65292;再仔细观察插图,依靠平时储存的#34920;象,创造性地想像庐山云#28023;的美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2290;
2.针对文章空白#22788;进行想像。有的课文由#20110;表现主题、塑造形象的需#35201;,把文章的某些情节#25925;意不写或写得简单,留待读#32773;想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依#25454;上下文,展开深入#32780;丰富的想像,在想像中理解课文#65292;发展创造性思维。如《三人行#12299;,王吉文背负着黄元庆前进,由#20110;过度劳累,昏倒在地。当他醒#26469;,发现自己的伤口已#32463;包扎好,小周和黄元庆正拉着自己#21069;进。那么,小周他#20204;是怎么做的呢,课文#27809;有交待。教学时,应当组织学生#26681;据上下文进行创造性想像,把想#20687;的结果写下来并相互交流。这#26679;既能加深对课文的#29702;解,又能发展学生的#24819;像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利用重点词#21477;进行想像。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21551;发学生想像,不但可以加深对词#21477;的理解,还能体会作者#30340;感情。如《家乡的秋白梨》第二#33258;然段,可抓住“一#29255;雪白”、“像一片#38134;海”等关键词语,#24819;像春天的江湾的美丽景色,体#20250;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利用课文结尾进行想#20687;。有些课文的结尾,嘎然而止,#20313;意未尽,给学生留下想像的#20313;地。如《凡卡》的结尾#65306;“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19978;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26465;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28821;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8221;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像:凡卡的#26790;想能实现吗?
一篇文章可#24819;像的地方有很多,教#23398;时要因文而异,紧#25187;课文的读写训练点,从#26131;到难,循序渐进,#25226;学生的思路引向各#20010;不同方面,达到开拓#21019;新的目的,培养学生#30340;创造性思维。
江泽民同志在#20840;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19968;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2269;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20061;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21448;明确指出:“科技、教育、文#21270;工作的根本任务,#26159;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21644;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26102;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20195;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12290;人的创造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20174;基础教育抓起。语#25991;教学是基础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子#24037;程,在培养学生的#21019;新能力上起着很大的作用#12290;教学时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65292;将为语文教学适应新时#20195;的要求,开创广阔的空间!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