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语文新课#31243;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21644;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31243;的基本特点。” 语文阅读不仅仅是工具#24615;的体现,还应该是人文性的#20307;现。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27491;确把握文章的人文性#65292;在备课中融进情感,精#24515;布局,在课堂上处处展#31034;“人文性” ,并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20174;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字:人文#24615; 阅读#25945;学
《#35821;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35821;文是重要的交际工#20855;,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20855;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25991;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23398;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2290;有些阅读课上,教师#23545;句子、句式的掌握,或者#26391;读指导很有成效,突#20986;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但是忽视#20102;语文人文性的本质。正如教育家#21830;友敬所说“‘知识’有两#20010;层次组成,浮在上面#30340;是‘信息’,它能为你所用,而不#33021;沁人心脾;沉在下面的是‘#25991;化’,他沉淀而为你的修养、思想#12289;观念。我们近日教#32946;的弊病是取其‘花#8217;而不取其‘实’,大家都#25104;了追逐信息的‘狂#34562;浪蝶’,难以培养出有文化#20462;养、有思想观念、有独立人格#30340;‘读书人’。”语文阅读不#20165;仅是工具性的体现,#36824;应该是人文性的体现。
所谓人文性,从#24863;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29702;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65292;对人的爱护,关怀#65307;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32456;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24551;患。 语文课程的人文#24615;可理解为语文课程#20855;有人文属性。作为语文课#31243;所传授的对象,汉#35821;言的“人文性表现尤为突出#65292;它体现一种人文精神,即不把语#35328;仅仅看作一个客观、静#27490;、孤立、冷峻,在形式上自足的对#35937;,而把语言看作一个人参与其中的#12289;与人文环境互为关#29031;的、动态的、内容上#33258;足的表达与音释过程。”
#30001;此可见,人文性突#29616;了感性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20154;文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20063;昭然若揭了。如何在#38405;读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呢?
一 、正确把握文章的 “人文性”,在备#35838;中融进情感
#20316;者在写作文,必定是先#20855;备了一定的人文性#65292;才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12290;整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性#12290;因而,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正#30830;把握作者的人文性,让教学#20869;容处在这个人文性的观点下。
如《白杨》,我们#22312;备课是可能会认为它的人文精#31070;体现在赞扬白杨一样的边疆建#35774;者们不怕艰苦、扎根边疆的崇高精#31070;。可当我们反复阅读,深入钻研#21518;,我们会发现课文#20026;什么要写爸爸带孩子到#36793;疆读书的事呢?又为什#20040;在文章结尾写上“在#19968;棵高大的白杨身边,几#26869;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可见#65292;文章并不仅仅在赞扬边#30086;的建设者们,而且还热情地礼赞#20102;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也要像白#26472;一样不畏艰险、无私奉献#30340;精神。由此可见,我#20204;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24773;感,学生也不会产生应有的情感,#20063;就不能感悟文章的人文性。
窦桂梅#32769;师也正是利用了强烈的情感,#22312;教学《朋友》时,用一#27425;次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朗读,打动#20102;在场所有的学生,他#20204;一个个热泪盈眶,唏嘘不已。每个#20154;都有一定的情感,作为教师#23601;得有丰沛的情感,这样才能#24863;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24863;。正如窦桂梅老师说的那#26679;:“我在备课时充#20998;融进感情。从教材中体味壮烈的篇#31456;,优美的诗歌,有#36259;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65292;感人肺腑的故事。于是课上我总#26159;富有激情,以饱满的热情,真挚#30340;感情去感染学生,启迪他#20204;的智慧,滋润他们的心灵,振奋#20182;们的热情。”
二 、精心布局,处处#23637;示“人文性”
(一) 教师要从大处着手,#30830;定事关全文的人文性,语言文字特#33394;的中心点。因
为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但#26159;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24565;,不同的教学习惯和采用不同#30340;教学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教#23398;效果。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12299;,倘若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21644;联系现实,便会大谈#20316;品时代背景,讲资#26412;主义国家里社会上种#31181;丑恶现象并联系我国家#20013;的类似现象,让学#29983;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20248;越性;倘若当作文学#20316;品来欣赏与评价,便会在#25991;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1644;小女孩形象上大做文章,尽情抒发#65307;倘若当作语言工具#30340;理解和运用的一个示例,#21017;会着力于课文的语言因素,让学生#24863;知,理解人物,体会每#27425;幻想的内容。因此,#25945;师一定要把握文章#30340;中心点。《卖火柴的小女孩》应#35813;让学生从小女孩对幸福、#20146;情、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更加珍#24796;我们的幸福生活。
(二#65289;教师要在从小处着手,精心展开局#37096;引导。
⑴析题阐义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26159;窥测文章中心内容的窗户。#22312;阅读教学中应紧扣文章题目,
挖掘#20854;中的蕴义,使学生在#26512;题中明理。如学习《草#33337;借箭》一课时,教师提出:课题#20013;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8221;?让学生读文章,互相讨论,各#25234;己见,然后共同归纳用“借”#30340;好处:一说明有借必有还,到以后#25112;斗的时候“归还” ;二是用“借”#36190;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转#36148;于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
⑵品词评#21477;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22312;教学中,要善于抓#20303;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32454;品味,
揣摩其中的#24605;想感情。 #8220;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35762;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12290;”是《落花生》一文的重#28857;句子。一位老师先让学生说说#20307;面的意思,然后问:“人要不#35201;讲体面?”
生:人要#35762;体面。
师:为什么?
生:因为#34915;着整齐看着舒服。《小学生日常行#20026;规范》第九条就是“#31359;戴要整洁”。
师:是的#65292;人要讲究体面,一个穿戴整洁的人#33021;给人良好的印象,#21453;映出这个人良好的知识修养#21644;文明程度。那么“只讲体面#8221;是什么意思呢?人能不能“只讲#20307;面”呢
生:“#21482;讲体面”就是一味地讲体面,不#39038;其他方面。我们人不能“#21482;讲体面”,要讲工#20316;,讲对集体、对社会的贡#29486;。
#24072;:讲得好。那么,我们做人#35201;做什么样的人呢?
生:人要做#26377;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21035;人没有好处的人。
社会上有#27809;有这样的人呢?
生:有。雷锋就是#19968;个典型。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21153;,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28798;区,自己却穿这补了又#34917;的衣袜。我们不仅没有感觉到#20182;不讲体面,相反却认为他是最美好#12289;最伟大的人。
师:说得#30495;好。现在你们对这句话的#24847;思理解了吗?
生:理#35299;了。我们要讲体面,但不#33021;只讲体面。重要的#26159;讲心灵,讲对社会的贡献#12290;教师引导学生用自身的感受与心#26234;去感受一字一句,体会其中的情感#65292;经历一次
情感的升华,#26397;着“真、善、美”的境界走去。
⑶设境激情
在教学中,结#21512;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35753;学生深入情中,感受作#32773;的情感。
#25945;师可采用多媒体、录#20687;、角色表演等多种形#24335;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25991;章的意蕴。如一位老师教学《#21313;里长街送总理》时,讲台上放#30528;两盆碧绿的万年青,黑板上方正中#65292;悬挂着周总理的遗像,遗像上披#30528;黑纱,学生的课桌上放#30528;学生精心制作的小白花#12290;教室里充满了庄严、肃穆的#27668;氛。教师怀着悲痛的心情,用低沉#30340;语调,缓缓地讲述着“在1976#24180;1月8日,一颗巨星陨落了,#19968;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25105;们敬爱的周总理去世了……”然后#25773;放哀乐,同时配以传情的#33539;读,震颤学生的心灵#65292;激起了学生对周总理无限#30340;深情。同学们都沉浸在悲伤的#27668;氛中,有的学生还流下了泪#27700;。教师就是要用情去#24863;染学生,感化学生,把学生引入#21040;课文的情景和意境中去。
⑷质#30097;探究
清代一位学者说过“#23567;疑则小进,大疑则大#36827;”,牛顿也说过“提出问题#27604;解决问
题更重要。#8221;引导学生质疑探究,#23545;学生渗透人文性有着重要的#20316;用。如学习《飞夺镇泸定#26725;》一课时,我让学生质疑#12290;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敌#20154;不把铁链也炸掉,使#32418;军过不来,而只是抽掉木板?这#20010;问题有新意,我先肯定这#20010;同学爱动脑筋,然后让学生#20180;细读书,并让学生想象敌#20154;当时的心情,从中#23398;生明白到:敌人当时认为抽掉#26408;板,只剩下十三根铁#38142;,再加上山高水急、重点防#23432;,即使是飞也飞不过#26469;,哪里还用得着炸铁链#12290;这样,从侧面突出#22256;难之大,从而更加烘托出红军夺#19979;天险的英勇无畏的精神。
以上#20960;点做法就顺应作者#20154;文性引导语言文字这一规律,#20197;把握作者内在的人文性为骨架#65292;构建血肉丰满的课堂阅读教学。
三 、重视人#26684;培养, 逐#28176;提高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36807;程中,培养爱国主#20041;感情、社会主义道#24503;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24577;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21697;味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的最终#30446;的就是以课文为例#23376;,强化学生人文性#30340;自我扩充。语文教师必#39035;担当传播真善美的#20351;命,重视人格的培养,使学生逐渐#24418;成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65292;逐渐提高人文素养。教师#22312;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一般的#35821;文知识,还要讲自己对#29983;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23545;文学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21463;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潜#31227;默化中受到启迪。
这样#23398;生才有丰富的人文情怀#21435;爱国、爱人和自爱,他们也就#26377;了高尚的追求,有了探索的热#24773;,有了奋进的使命感、责任感#21644;紧迫感,而这也是他#20204;进取的内动力和创造#30340;催生力。在教学《登山》#19968;课,应着力引导学#29983;学习列宁面对艰难险阻的英勇无#30031;精神,引导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养#25104;勇敢无畏的心理品格;#22312;《李时珍》、《詹天佑》的#25945;学中,挖掘出李时珍、#35449;天佑强烈的敬业精神#65292;引导学生克服浮躁马#34382;的毛病,养成踏踏实实、孜孜以#27714;的心理品格;在《我的战友邱#23569;云》中,体会邱少云烈士为整#20307;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壮举,培#20859;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24072;应把文章中深邃的#24605;想,以及独具魅力的#20154;文情怀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不#22833;时机的引导他们努力#25226;模范人物的品格移植到自#24049;身上,借助教材中这#20123;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优化学#29983;的人格结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12290;最后,请让我用一位语文老师曾#32463;说过的话来作为文章的结#23614;,希望对我们语文工作者有#25152;启迪:“语文课,我要教你们#30340;不只是语言知识,更重#35201;的是我希望能教你们如何去做一个#20154;,一个真真正正的人#65281;”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人文性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