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35268;定,初中一年级主要讲授中国古代#21490;的内容。如按类别分,这#37096;分内容可分为 政治、#32463;济、军事和文化等专#38376;史。这些专门史既具有通#21490;的共同特征,同时兼有专门史的个#24615;特征。现行的 #26032;教材,大多数都体现了专门史#32534;写的特色。这是因#20026;它们打破了以前中学历#21490;教材中章、节、目的编写体例 ,而改#25104;“课”的体例,每课再分2至3#20010;目,一“课”一课时。“#35838;”的容量较小,这就决定了教学内#23481;的相 对集中。以人民#25945;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20013;国历史》第一册、#31532;二册为例,单列的以军事史内#23481;为主的就有 第一册#30340;第7课春秋五霸、#31532;8课战国七雄、第18课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20043;争以及第二册的明末农民战争等13课 。文化史#30340;编写则更集中,如第一册纯文化史#30340;就有8课,第二册纯文化史的则有10课。新教材编写的#26032;特点, 要求我们#24517;须对中学历史教学中专门史的#25945;学进行探讨和研究。找#21040;专门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12290;本文试从初中 历史#25945;学中讲授军事史应#27880;意的几个问题这一角度,结合自己#30340;教学体会对此作一探讨。
#19968;、引导学生掌握系#32479;的军事历史知识,科学揭示军事#21382;
史#21457;展的规律
在#8220;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20108;册里,军事史知识除13#35838;较为集中外,其余分#25955;在各课各目中,有的 是一场战役过程的叙述,#26377;的是一位军事历史人#29289;的生平介绍,有的仅列出了一幅#20853;器插图。平时教学中学生 所接受#30340;军事史知识是杂乱的、零碎#3034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教#23398;时机,适时地把同类军事知识加#20197;综 合,使#30693;识序列化、系统化,并#25581;示其发展的规律。
如,教师在讲授第18课“#39640;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8220;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这一课#26102;,在讲到宋元时 期火#33647;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以及#24403;时的火药武器时,可对中国古代的#20853;器发展史作一简单#24635;结回顾:夏朝人使 用铜兵器、商朝人#20351;用青铜兵器、春秋时期出现了铁#21046;兵器、东汉时期铁制兵器取代青#38108;兵器、三国时的战舰 、唐朝的火药武器#12289;火箭,到宋元时期的突#28779;枪、抛石机和铜火铳。在#27492;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分析其发展#32447;索 :中国古#20195;的兵器经历了一个由冷#20853;器到火器的发展过程,冷#20853;器阶段经历了铜器、青#38108;器到铁器的过程。并 同时揭示其#21457;展规律:中国古代兵器的产生#12289;发展和变化是伴随着中国古代的#29983;产工具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的#65292; 军事技#26415;和生产技术一样,#26159;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再如,在讲#25480;第二册第24课“后金#30340;兴起”时,教师在讲到#21162;尔哈赤所采取的八旗制#24230;时,可对中国古代 的军队建设史和#20891;史加以回顾:商朝的左、中、右三#24072;、晋楚争霸时的车兵、#27721;代的都护、两汉的骑#20853;、唐代 的藩#38215;、北宋的禁军、明代的都司#12289;满州的八旗军。在此基础#19978;,可向学生说明:#21830;朝时出现了步兵、春#31179;战 国时国家军队以#25112;车兵为主,西汉时期#21448;出现了骑兵,以后骑#20853;成为国家的重要兵种,并出现#20102;步、骑、车配 合作战的局面#12290;
古代#25112;争史和古代军事学术史也可采取#21516;样的方法阐明其发展线索及其发展#35268;律。
#20108;、注意挖掘古代军事史中的思#24819;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
思想政#27835;教育
运用历史教材对学#29983;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教学#30340;基本任务之一。1988年11月公布的《九年制义务#25945;育 全日制初级中学历#21490;教学大纲》规定,历史教学的#24503;育任务应居首要位置。
中国古#20195;军事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26234;慧和传统美德,教学中应充#20998;揭示其中的教育因素,对#23398;生进行思想 品德#25945;育。
1.在#35762;授古代军事文化成就#26102;,要突出其世界史上的历史地位#12290;运用古代文化史对学生进行#24605;想品德教育 是中#23398;历史教学的一大任务。国家教委#35268;定,在初中阶段,历#21490;教师对学生中国古代文化#21490;教育,要达到这样 的要求:“知道#25105;国古代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12289;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教育、军事#12289;对外交往等方面的重大 成就,以及对人类历史所#20135;生的深远影响,树立民族自尊心#12289;自信心和自豪感,培#20859;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成就#21338;大精深,我国是火药和火药#27494;器的最早发明者、使用者。我国有#28459;长而复杂的 战争#21382;史。在战争中涌现出了众多虎奋#40560;扬的军事名将和广博#31934;深的军事著作,我们#21487;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华 民族是世界上兵书产生#26368;早、数量最多的民族,#21382;史上的浩繁而详备的军事典籍是世#25152;罕见的,我国古代兵书 中饱含着丰富的朴素#30340;军事辨证法思想。
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教材#20013;典型的材料为素材,适当增#21152;一些内容,突出其世#30028;史上的历史地位。如《 中国历史》第一册在介#32461;《孙子兵法》这部#20853;书时,仅仅指出该书“系#32479;地叙述了战略战术的原则,提#20986;集中 兵力打败#25932;人的重要性,强调作战时要对#25932;我双方的情况作周密的调查”#65292;只字未提其历史地#20301;和历史影响。 教师可在讲授《#23385;子兵法》以上内容的基#30784;上,进一步指出,该兵书所提#20986;的政略和战略相结合、政治#37325;于军 事、#22855;正相生、虚实结合、冲#34394;备实等战略战术原则,不仅中国#21382;代兵书都以它为依据,而#19988;波及国外。早在 唐代中期,#26085;本就把此书带回国内,因此影#21709;到日本历代兵法,被#26085;人称之为“将相秘本”、“东#26041;兵学柱石 ”。据说,日本的武田信玄就#23558;兵法中的“其疾如风”等词语写在#20891;旗上。日俄海战时,日海军#22823;将东乡也运 用了它的#20197;逸待劳的作战原则。10世#32426;《孙子兵法》又传入法国,后又#20256;入俄、英、德等国,成#20026;资产阶级军 事理#35770;的一个思想源泉。据说,发动一#25112;的德国皇帝在失败后读了此书,不#31105;发出“可惜二十年前没有看到#36825; 本书#8221;的叹息。直到现在,西方的#19968;些军事著作还经常引用此书,#23427;的不朽价值是世界所公认的#12290;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再#22914;,在讲授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30340;广泛使用及其传播时,同#26679;要揭示它对西方近代枪炮的#21457;明及其对 #36817;代资产阶级革命所起的作用和影响#12290;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26377;关火药的传播的内容#65292;进一步向学 生指出#65292;13世纪,欧洲人#22312;阿拉伯人的著作中学到我国的火药#25216;术,但直到14世纪中期,欧洲#20154;在和伊斯兰国 家的战争中得#21040;了火药武器之后,才看到了火#33647;在军事上的地位和作用,并开始#20102;火药的制造,由此揭开了近 代军事技术#38761;命的序幕。马克思曾经从人类社#20250;发展的角度,指出了#20013;国发明的火药在欧洲#23553;建社会灭亡过程 中的巨大作用。
2.在讲授军事#20154;物时要渲染民族英雄为国请命的悲#22766;事迹,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29233;国主义情感。
#8220;人教版”《中国历史#12299;第一、二两册多处出现了民族英#38596;生平事迹的史料,这应该成为#25945;师在教学过程 中的教#23398;热点。这是因为中学生#23588;其是初中学生,在思维发展#19978;仍以形象思维为主,#20182;们对著名的历史人#29289;( 尤其是军事#20154;物)及其事迹有极#22823;的兴趣,由于人生观#23578;未定型,可塑性很大;#30001;于自主意识和渴望成功的欲 望增强#65292;所以特别喜欢听历史人物的讲授#65292;想从中找到自己崇拜的英雄#65292;作为榜样,以便学习和模仿#12290;而数千 年的历史长河中,军事名#20154;灿若星汉,正好满足了他们#30340;心理需要和寻求理想#20154;物的愿望。
因此,教师在#35762;授军事人物时,应#39281;含情感对他们的生平作较#20026;具体的讲述,尤其对他#20204;的嘉言懿行要作 重点讲解,以他们的言行#24863;染学生。如,在讲授第一册第17#35838;“西汉与匈奴的和战”时,教师#19981;仅要讲清卫青 、霍#21435;病大败匈奴、建功立业的历史知#35782;,还应介绍少年将领霍#21435;病“匈奴未灭,何以家#20026;”的公而忘私的品 德。再如,在讲授第二#20876;第16课中“元朝统#19968;全国”这一目时,#25945;师应该通过南宋抗#25112;派大臣文天祥誓死抗元 ,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30340;事迹的渲染,以及“人生自古谁无#27515;,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21477;赏析,歌颂民族英雄 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30340;民族气节。
3.在讲授农民战争时,#35201;揭示农民战争的原因及其#23545;历史进程的作用,对学#29983;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 育。
在阶#32423;社会里,社会形态的更替必须通#36807;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21382;史前进的基本动力。据#8220;人教版” 历史教#26448;编著者介绍,现行教材“已#32463;摈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30340;错误观点,但从来并不忽视农民战#20105;在封 建#31038;会中的进步作用”(臧嵘《#20061;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25945;科书(人教版)第一册的编写体会#12299;,《历史教学 》,1990.7)#65292;因而仍然编进了秦末农民起义、西#27721;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19996;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隋#12289;唐 末#24180;的农民起义及明朝农民战争等#20869;容。
教学过#31243;中,教师要注意揭#31034;农民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及其#35268;律。这就是,在阶级社会中,剥#21066;阶级出于 它的#26412;性,总是残酷地剥削#21644;压迫劳动人民,剥削者不仅无偿地#21344;有劳动人民的剩余劳动,而且有时#20405;吞他们 的必#35201;劳动,使他们无法生活下去,以#33267;于社会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在这#31181;情况下,只有被剥削阶级的#21453;抗 和斗争,才能#36843;使剥削阶级节制其剥削欲#65292;保证社会生产正常进行。教#24072;可以秦末农民起义#20026;例,加以进一步 说明。
例如,秦#26397;统一六国以后,曾为社会生产力#30340;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26465;件。但是后来,秦朝的暴#25919;却使其 走向反面。当#26102;秦朝用于修筑长城,建#36896;阿房宫,建造骊山墓和从事杂役#30340;劳动力,占成年男子的1/3,社会生 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和破坏#65292;许多贫苦农民的土地被剥#22842;,赋税负担却依然沉重,加上#20005;酷的刑法,终于导致了 陈胜、吴广的#36215;义。农民起义推翻了#31206;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秦朝#30340;暴政,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4320;辟了道路。在 农民#36215;义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西汉#29579;朝,推行了一些恢复和发展生#20135;的措施,出现了历#21490;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8221;。秦末汉初的历史对比充分说#26126;了农民的阶级斗争是保#35777;社会生产正常进行,#25512;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
三、引导学生分#26512;不同战争的不同性质,培养学生全#38754;地、
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33021;力
我国有着漫长#32780;复杂的战争历史,五千年#30340;文明历史,与之伴随的也有一#37096;五千年的战争史。据《中#22269;军 事史》附卷一#12298;历代战争年表》统计,#20174;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1911#24180;,我国发生过3791次战争,其中古代战争 3608次,近代战争183次。“人教版”#12298;中国历史》第一、#20108;两册提到的战争,大大#23567;小就有近50次。如此#32321;多 的战争,有的推动#20102;历史的前进,维护了祖国的#32479;一与安定,有的阻碍了历#21490;的进步,给民族带来了沉#37325;的灾 难。
在讲授#25112;争史的过程中,教师要#24341;导学生区分不同的战争有不同#30340;性质,不能一概而#35770;。如:明朝戚继光 #25239;倭的战争是抵御外来#20405;略的战争,属于正义战争;#38539;炀帝发动的三次对高丽的战#20105;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动的#23545; 外侵略的战争#65292;属于非正义战争。战争性质的区分#20027;要通过对战争的目的和战争所#36215;的历史作用诸方面的分析 而成。如:战国时期,#31206;国和其他国家交战;主要目#30340;是要霸占他国的领土和人#21475;,是争霸战争、掠夺战争, 因此具有非正义性。#25112;国后期,秦国进行了商鞅#21464;法,力量逐渐强大,这一时期#32479;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秦 国这时进行长平#20043;战等,是统一战争,为全国统一局#38754;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23427;具有正义性。
通过对不同的战争具#26377;不同的性质的分析#21644;讲授,有助于学生多向思#32500;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20998;析 问题能力的培养#12290;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军事史讲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