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101 日期:2023-12-02 来源:论文网
在生物教学中应试教育向#32032;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培养学生的#38750;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35201;,中学生的非逻辑思#32500;表现丰富,如对问题的猜想或#24212;急性回答,提出怪问题,产#29983;新奇的想象,对难题的顿悟#31561;。从当前的教学现状看,#38271;期以来,逻辑思维一#30452;被视为科学思维的唯一类型,而#38750;逻辑思维仍未被重视。#31508;者认为,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是#30456;辅相成的,对于学生接受与#29702;解生物学知识,有时非逻辑思#32500;竟起关键作用。
#19968;、想象思维的培养
想象思维是人们在头脑中#23545;已有的事物的表象进行加#24037;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是#34920;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的夸#24352;、拓宽和升华,是对表象理想#21270;的改造;它可以脱离现象,#20294;却以现象为基矗想象具有直#35266;性、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等特#24449;。在科学发明创造中,#39134;机的设计受到鸟和蜻蜒#30340;启示,潜艇的制造得益于对鱼类#30340;模拟,它们都证明了#24819;象对于发明创造具有重#35201;作用。想象以实际生活小#31215;累起来的丰富的表象为#22522;础,在它们之间进行#20998;解、组合、类比、#32852;想等加工而展开的。因#27492;,在生物学教学中,可#20197;通过运用比喻、类比和联想等方法#65292;在学生头脑中创设感性的形象,#20026;他们进一步思维提供资料#20449;息,并使思维具体化。
1.运用比喻,创造具体#29983;动的整体形象比喻就是打比方,#23427;是拿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比#21947;与其相似的事物,以某种#24050;知事物去说明相类似的尚未认识的#20107;物。生物教学中借#21161;比喻,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24418;象,更易于学生理#35299;,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35838;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例#22914;,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时,联#31995;学生熟悉的弹簧,#25226;蛋白质的多肽链比#20316;弹簧的钢丝,弹簧的螺旋相当于多#32957;链的盘曲,再把一条或多条弹簧折#21472;起来,也就是多肽链#30424;曲成螺旋后再折叠#65292;相当于蛋白质的空间结#26500;。在这一基础上再闸述蛋白#36136;结构的多样性是由氨基本的种类、#25968;目、排列顺序决定的,就像制作弹#31783;的钢丝,其材料的种类、长#30701;、粗细有差别一样#65307;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就像#24377;簧的缠绕、折叠方式不#21516;一样。这样,就使抽象的#20869;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更#26131;于理解掌握。?再如把DNA#30340;结构比作“螺旋状的楼梯”,把生#29289;膜上的载体比作“渡船”等,无#19981;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2.运#29992;类比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31867;比和比喻一样,也是由已知推出未#30693;的方法,类比往往又#35201;通过联想才能充分激发想象#21147;。在生物教学中,教师#21487;以通过生动的语言#25551;述或巧妙的设问,在学生头#33041;中引发各种各样的新形象,以#28608;发和培养学生的想#35937;力。

比如#65292;学习生物进化中各“#32426;”动植物景观时,可以启发学生根#25454;古生物的化石、现代#29983;物界的图景,可造一幕幕或生机#30414;然、鸟语花香,或雷电交#21152;、地动山摇,或蔽树参天、恐龙#27178;行等古代生物界的图景。不仅#20351;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65292;而且也易于学生理解#12290;学生经常展开想象的#32709;膀,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12290;

可见,利用想象的直#35266;形象性,不仅可以帮助学#29983;理解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29983;的想象力,进而产生创造力。爱因#26031;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37325;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27010;括世界一切,推动进#27493;,并且是知识进化#30340;源泉。”心理学研究表#26126;,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创造性#24819;象力发展速度很快,不仅会再#36896;想象,而且能创造#24819;象并与创造活动联系起来,具有一#23450;的创造能力。所以,我#20204;在教学中,应该以想#35937;为契机,抓住学生这一心理#29305;点,引导科学想象,激发其好奇#24515;与兴趣,经常鼓励学生“异想#22825;开”,以培养其想象力和#21019;造能力。

#20108;、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35273;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36923;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29289;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思维具#26377;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35782;等特征。直觉作为一种#24515;理现象贯穿于日常#29983;活之中,也贯穿于科学研究之中。#29233;因斯坦认为,物理学家的最#39640;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23450;律,??然而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26377;逻辑的道路。

“只有通过那#31181;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35273;,才能得到这些定#24459;”。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19982;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一#33268;的,只不过水平与层次不#21516;。如果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引#23548;学生,将有助于学生直觉思#32500;能力的培养。

1.利用习题训练,培养#23398;生直觉思维的快捷#24615;快捷性是直觉思维的一个重要特#24615;。因为直觉思维往往要#21516;时对若干个思维方向作出鉴别#19982;选择,所以,利用生物选#25321;题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快捷性的一#20010;重要方法。由于选#25321;题的正确答案已包含于所列的选项#20013;,在发掘题设条件与#21508;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对选项#36827;行比较,迅速淘汰错误选项或#36805;速识别正确选项的过程中,#21363;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的#24555;捷性。在教学中,#29305;别是在选择题训练中#65292;往往一读完题,学#29983;就立即写(或说)#20986;答案,但问其原因,有些学生回#31572;不出,只好说是“猜”的#12290;有的即使说出了理由,也是#20570;题后想了半天才说清#26970;的,这实质上就是直#35273;思维的作用。直觉思维由#20110;是人的思维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已#26377;经验的基础上,冲破某种固#23450;的逻辑规则的束缚而直接与结#26524;相通,从而省去了中间思维#32454;节,直接反映出对事#29289;本质的认识,因而具有快捷#24615;。学生快速地解题过#31243;正是如此。如果要他们说出原#22240;来,就必须将思维还原成一般的#36923;辑思维过程,恢复中间推理的细#33410;。因此,在进行习题训练时,要#35268;定练习时间,加强解题速#24230;训练,鼓励学生“猜#39064;”,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21147;。同时也要向学生说明,强调“#29468;题”决不是“跟着感觉走#8221;,而是要经过积极#24605;索才可能产生思维#30340;飞跃,特别是直觉是通过#22823;量知识积累和长期思考#38382;题,使人的想象达到一定饱#21644;度后产生的。因此#65292;学生平时必须养成勤学苦练#30340;习惯,注意知识积累#65292;不搞偷工减料。那种寄#24076;望于练习或考试时突发奇想,胡#20081;“猜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12290;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2.设置问题情#22659;,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猜测性#30452;觉思维常常只抓住对象的主要的#26412;质的环节,而那些#27425;要的,非本质的环节往往被忽#30053;,因而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一#23450;的模糊性和猜测性。因此,教#23398;中对问题的讲解和阐#36848;不要总是给予思维结果,而#24212;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有一定#27169;糊度的问题,给学生#20197;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12289;猜想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去#25506;索,直接猜出问题的答案。

#20363;如,学习生物进化时#65292;可以设问:假定恐龙没有绝灭#65292;地球上生物界将是一#24133;什么样的景象?再#22914;,学习遗传与变异时,设问#65306;人类能否进行无性繁殖?

人类#24590;样征服遗传病?如何用基因疗法治#24840;癌症?等等。在引导学#29983;对上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26102;,不要求学生解释猜想的#36923;辑过程,鼓励学生异#24819;天开。即使学生猜想的结果与科#23398;理论相矛盾,也应因势#21033;导,归谬引伸,让学生从错误#20013;学习,以期豁然开朗,求得顿#24735;。

三、灵感思维的#22521;养
灵感思维是一#31181;高度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20154;们在文艺创作、科学研究#20013;因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30340;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灵感#24605;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新奇#24615;、独创性和忽逝性#31561;特征。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26399;从事苯分子结构的研#31350;仍未能解决(12年之余#65289;,一天由于梦见蛇咬住自#24049;的尾巴形成环形而突发灵感#65292;得出苯的六角形结构式#12290;因此,灵感不是唯心的、神秘的东#35199;,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思维的特殊#24418;式,是一种使问题一下子澄清的顿#24735;。科学史上许多重大难题往往就是#38752;这种灵感的顿悟,奇迹般地得#21040;解决的。

#22521;养学生的灵感思维,首先要培#20859;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12290;灵感决不会从天而降,它是在#19968;定知识信息储备的基#30784;上,对疑难问题久经沉思之后不同#30693;识信息之间的突然沟通。爱#36842;生说:“发现是百分之二#30340;灵感加上百分之九 十八的血汗。”学生在学习实#36341;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38382;题会使自己魂绕梦牵#65292;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受某种偶然#22240;素的激发,而豁然开朗。#36825;正是因为长期深度思考时,大脑处#20110;受激状态,异常活跃,所#24605;考的问题挥之不去,驱之不#25955;,这就为灵感的产生准#22791;了基本条件。由于#22823;脑的极度兴奋与紧张#65292;也可能抑制了思维的正常运转,当#21463;到某种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的刺#28608;时,就可能一下子唤醒潜意识中#30340;积极因素,产生灵感。#25152;以说,灵感是人们长期进#34892;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其次,还要#24110;助学生捕捉灵感爆发的最佳时机和#29615;境。灵感往往出现在长期的#32039;张的思索之后的暂时的松弛#29366;态,如在散步、听音乐、赏花或与#20154;讨论、交谈或一觉醒来时#12290;所以,要培养学生劳逸结合、有张#26377;弛的生活、学习习#24815;,在长时间紧张的思#32771;之后,适当放松一下#65292;开展一些有益的文#20307;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心得到休#24687;、调整,往往也是灵感#29190;发的良机。

总之,逻#36753;思维虽然具有可靠程度的优点,#20294;易受传统思维的束缚,而非逻辑#24605;维可突破成规与定势,更具#26377;创造性。在中学生的思维逐渐从经#39564;型向理论型水平发展#36807;程中,适当地辅之以非#36923;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21033;于其形成全面的创#36896;性思维品质,这对于培养#23398;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素质#65292;适应未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具#26377;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