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069 日期:2023-12-02 来源:论文网
21世纪将是#26085;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20010;时代的潮流中,谁能坚#25345;创新, 勇于创新#65292;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25361;战。中共中央国务#38498;《关于深化教育改#3876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2299;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20840;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22269;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29983;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26;重点”。
在地理教#23398;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29420;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65292;涉及自然科学与人#25991;社会多方面的知识#65292;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26356;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21019;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21147;用科学的方法激发#23398;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26032;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5292;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25165;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20110;创新的品格。

一、 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31038;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34920;现出来的创造的意#21521;、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20154;们进行创造性活动#30340;出发点和内在动力,#26159;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

(一)要营造一个鼓励#21019;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25945;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65292;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24605;考,鼓励学生探索与#21019;新。创设民主、平等、自#30001;、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26080;拘无束的思维空间#65292;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24555;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24819;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65292;怀疑一切。为此,#25945;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21019;造潜力的基础上,充#20998;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65306;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25552;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33457;;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26102;经常问“你说呢?”#8220;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8221;“你的看法呢?”“还有不#21516;的想法吗?”“再想想?”#31561;,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24049;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21450;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24742;。例如经常以:“很好!”“#24456;有新意!”“你真会#21160;脑筋!”“你的想法真令#20154;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30340;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36731;易否定,以免挫伤#20182;们的自尊心和自信#24515;。尤其当学生对教#24072;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26102;,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20540;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30923;,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12290;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36127;担。

(二)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36259;。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65292;兴趣出天才”。当一#20010;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36259;时,他就会产生强#28872;的好奇心,主动到地#12289;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31192;。兴趣具有一种巨#22823;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35937;力和创造力。要使学#29983;在在将来的地理学#39046;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22521;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36259;。为此,教师要教育#23398;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21644;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23398;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20316;用,展现学科知识的#39749;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26412;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21147;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25163;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12290;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12289;艺术语言、课前讲#22320;理、演讲辩论、增举#26102;事、联系热点等。

(三)要激#21457;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26159;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12290;正确的学习动机是#23398;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21019;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25945;学中,要让学生懂#24471;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21628;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20027;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26159;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31454;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25165;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19988;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33021;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23558;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27493;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21518;,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21019;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22320;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20852;和为美好的人生去#21019;造。

#20108;、 启迪创新#24605;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24605;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20998;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65292;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25110;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12289;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30340;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26159;创新素质的核心。

(一)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强#28872;的求知欲,是学生#23398;习的动力,也是创新#30340;催化剂。创新思维往往#26159;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27809;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32771;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12289;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21160;作。地理教学中要要善待学生#25552;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39064;的学生。鼓励学生自#35273;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22320;解决新问题。善于#21019;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29983;去质疑、解疑。例如:#23398;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和结果#21518;,让学生课后思考“#22914;果地球反向自转,#19968;天还是24小时吗?#20135;生的结果会有什么#21464;化吗?”;在分析了长江洪#27700;日益频繁之后,留给学#29983;课后思考题“为什么洪水日益#39057;繁?你认为防治洪水灾害的最好方#27861;是什么?”,并允许学生异#24819;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28857;新想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要#35757;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20174;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30340;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19981;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24335;。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12290;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19981;上思维的集中、求异#21644;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24212;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23545;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35838;堂教学中,要重视一#39064;多解、一题多思、#19968;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12289;不同侧面思考和寻#25214;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33021;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26041;法。例如:“如何#25226;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36816;到撒哈拉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65311;”“如何开采月球上的矿产资源#65311;”“人类怎样向外星球移民?”“#22914;何减轻巴拿马运河太繁忙的交#36890;?”等问题,十分利于#23398;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三)要启发#23398;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表象#25110;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27963;动,是以形象方式#21453;映现实或表述知、情#12289;意的思维方式。尽管在人的思#32500;发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32423;的形式,但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却占#30528;主导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35937;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23398;内容形象化,丰富#23398;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12290;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24819;象法进行训练。例如#65306;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28459;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35268;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24449;等。通过这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29983;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24605;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三、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20999;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29305;、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33021;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36136;的集中体现。

#65288;一)要在课堂开展好课#20869;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29616;、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12289;学、做合一。开展#21033;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21160;。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35752;论、正反辩论等。通#36807;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39564;知识中、运用知识中捕捉到#21019;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21019;造。例如:在学习了板块#26500;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31227;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39064;为“为三个理论找#35777;据”的小组比赛。学生集体的智慧#38378;烁着创新的火花,从轮廓、#24418;状、地形、气候、生物、化石#12289;地层、火山、地震、惯性力的#20998;析、天体引潮力的分析,甚#33267;神话、典故、传说、风俗习惯等等#22810;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要开展丰富多彩#30340;课外活动。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19978;,课外活动起着十分重#35201;的作用。课外活动#36890;常具有知识性、科学#24615;、实践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28857;。在这种活动中学#29983;不仅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25152;需要的良好环境,而且开始了#30495;正的创造活动。作为地理#25945;师,应该大力开展一些内容#20016;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27604;如: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天文、#27668;象、地震、环保、军事#22320;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开展#28436;讲和知识竞赛、参#35266;调查、结合实际撰#20889;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31561;。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开始了#30495;正的创造活动。学生#32463;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21487;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20197;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26410;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65292;培养自己的创新能#21147;。

(三)要促成创造性人格#21697;质。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36136;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12289;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21019;新能力的发展。有创#36896;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26377;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24615;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27867;、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31561;。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65292;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20805;分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31185;学的环境观、资源观、#20154;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35266;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19990;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创新是实施素#36136;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22312;国家经济社会发展#20013;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65292;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65292;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30340;一项紧迫任务。”培#20859;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25945;师责无旁贷。

#36716;贴于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