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魅力初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067 日期:2023-12-02 来源:论文网

有这样一个故事#65306;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30340;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20102;一座山,山中一座庙;#20108;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26408;掩映下露出庙宇的#23627;顶,远望去颇有点“#34255;”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21518;,画了一座山,一条#27827;,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37324;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65292;含蓄地体现了主题#65292;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22806;,自然得到老画师的#36190;赏。这种言不尽意、意#22312;象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21551;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22937;,可应用于教学艺#26415;之中。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27861;,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30340;说法,教学艺术的本#36136;在于合乎教学规律#24182;具其独创性。“深山藏寺”给#20104;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25945;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65292;启发学生创新思维#65292;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25945;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22240;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20010;性魅力。
一 “藏”知识
#25105;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30693;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32773;。”旧注:“学问#6529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20043;者不如乐之者深。”孔子的名言#19981;仅是指深入学问深浅层次,更重#35201;的是学习者学习态度上的#21306;别。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由#29233;学而入境,会学而晓理,乐学#32780;动情。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好#30340;刺激就是学生对学习材料的#20852;趣。据此,在欣赏#35838;教学中,教师在保持艺术本身#30340;含蓄之美的同时,努力做到引起#23398;生探究其文化内涵#30340;兴趣,从而加大有效知#35782;(指教学中的新观点、新材料#65292;学生不懂、不知的,学后有所得、#26377;所感、有所获的内容#65289;的传授量,增添教学#39749;力。
在欣赏#35838;教学过程中,结合#32654;术自身特点(静态地、含蓄地表#36798;人的情感、思想与#35748;识)和高中学生思维特点(不#38480;于对事物外部现象的了解#65289;,教师可挖掘美术自身的趣味性因#32032;,适度引导,留有#20313;味,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如,教#24072;带领学生欣赏国画时,#19981;应把其特色与精神作平铺直#21465;的介绍,可选择在中国文化艺#26415;中学生既有兴趣又有疑问#65292;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内容导入#65292;比如象形文字的演变。(虎; -虎- )首先,教师展示象形文字挂#22270;并设疑:“挂图中的图#35937;是什么?象什么?”学生#26377;了各种答案,同时有了困#24785;,也有了期待。随后,挂图逐页翻#36807;的同时质疑:“文字的源头#26159;最古老的绘画,由最古老的绘#30011;又演生出文字,说明#20102;什么问题?”通过讨论逐#27493;得出结论:“书画同源#8221;。再质疑:“草书与最#21021;的甲骨文相比较有何突出特征?#8221;又共同探讨出:有#20102;一种超越物象本身的神采。#30001;此便迁移到国画中来,#24635;结出国画的一大艺术#29305;色——形与神的统一,#19982;西方传统绘画(放有关幻灯#29255;)相比较,体现着中国艺术独特的#39749;力——人与自然的融合、感情的真#25370;与感觉的质朴。整#20010;教学过程由于较好地#20445;持了艺术本身的含蓄性,有效知识#30340;传授是潜移默化的,创设良好的#25506;究问题的情境,最终#20351;学生领悟到“藏”在国画艺#26415;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12289;民族文化心理。由此可见,由#33402;术本身的含蓄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20445;持了这种含蓄而引发起探究情#22659;,使学生的心理需#27714;得到了满足,对教师亦产生#20102;敬佩之感,自然增#28155;教学魅力。


二 “藏”观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65292;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在教#23398;过程中不可能只是单纯的认#35782;方面的信息交流,必定还有人#19982;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相#36890;。据此,笔者以为教师的观点与#20542;向性不要特别地讲出,要从情#33410;中自然流露,自然#22320;同化学生心理,使#25945;学富有魅力。
优#31168;的艺术作品打动人的是自然#27969;露的真实情感,而富于魅力的教学#20063;应是浑然天成的,特别是#27427;赏课。“欣赏”本身就#26159;心与心的交流,美#26415;欣赏课要求教师将教材内化为#33258;己的心理品质(教师即为教材)#65292;再以自己的心去同化学生的心#12290;这就需要教师将自己的#35266;点、认识及倾向性融入情感、#35821;言等教学意向活动中,#33258;然地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65292;用自己的情感激发#23398;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心去同化学#29983;的心,用自己的灵魂铸#36896;学生的灵魂,从而#27493;入一种师生相融的#24494;妙世界,魅力随之而生。如笔者在#20013;国工艺美术欣赏课中#65292;与学生共同探讨“凤”的形象:学#29983;说“凤首”象鸡,#25945;师补充:它给人的感觉#21448;不象鸡那样好斗;#23398;生说“凤翅”象燕,教#24072;说又没燕子那样轻巧;#23398;生又说“凤颈”象鹤,教师又补#20805;,感觉又不象鹤那样轩昂。学生在#20313;味中感觉到教师是在#35828;人而不是在谈“凤”。在和#35856;的师生相融的课堂氛围中,学#29983;不仅领悟到了“凤”的风#26684;也领悟到了人的象征,领悟#21040;了中国传统艺术的#27665;族风格。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思#36335;,使学生体验到教师自#28982;流露出的感受与认识#65292;那种将问题想透了而带来通体#36879;畅的感觉从教师这里自然地曼延#24320;来,充满整个课堂,能够激#21457;师生内心的追问真理和热#29233;智慧的热情,师生体验到#25104;功的愉悦,教学魅#21147;亦在其中。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 #8220;藏”方法
#25105;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什么#21483;‘名师’?并不是手把手#25945;就是名师,而是善于#21551;发诱导,让你敢‘创’。”这就是#35828;,教学的目的,最#32456;应使学生从学会到会#23398;,逐步掌握学习方#27861;。教师所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27809;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31181;万能的教学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20934;的。一是因为时代在不断发#23637;、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二是因为#23398;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12290;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独创#31934;神,灵活运用教学原#21017;,去选择最佳的教学#26041;法来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活#21160;。对于美术欣赏而言,“欣赏#8221;本身是一种创造,#20026;使学生完成这一创造性的#8220;欣赏”过程,完成真正意义上的“#27427;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26159;一种启迪思想、促进理解的#35282;色,持有一种着意#24320;放的心态,尽量避免#20197;假定去限制学生的独立#24605;考,鼓励学生要求进一步澄#28165;问题,创设一种良好的#24320;放的课堂氛围,通过富于魅力的教#23398;启发、引导学生去领悟欣赏“方法#8221;。
#22312;欣赏课教学中,总#20250;有学生问怎样欣赏#36825;类或那类的美术作品,教师可借#37492;有法而不言法的艺术处理方法#65292;通过独特的方法引导、启发#23398;生自寻欣赏“方法”。这样#19981;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情感,同#26102;也增添了教学魅力#12290;如笔者应用“空白”艺术理论追#27714;不教之教。“空白”原本是作品中#26410;画出的却是向观者所暗示#30340;部分,教学中的“空白”#21363;未明确讲出的部分。比如在国#30011;欣赏课中,教师设疑:“#22914;何认识一个人?”#23398;生答:“内在品质及外表。#8221;教师引导:“观画如观#20154;。”学生在赏析过几#24133;作品后总结出国画#20869;在神韵与外在笔墨#30340;欣赏品评标准。这#26679;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思#32500;,巧妙地留出教学中的“空#30333;”,留有余味,培养#20102;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21516;时达到了不教之教之目的。再#22914;,现代设计艺术欣赏课中,#30001;于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23494;,所以教师只需稍加引导#20196;学生自己去赏析。笔者曾带了实#29289;(壁纸刀、收纳桶等)到课堂上#65292;引发学生谈论生活#20013;优秀的设计,随后又举出反例(#22914;一些城市垃圾箱、土#20135;商店一度出现的“猫#22774;”等),再质疑:“优秀与拙劣的#35774;计品评标准是什么?”最终#23398;生讨论出现代设计#20307;现现代人文意识的主题。这种#24110;助学生画龙,令其自点睛的#8220;空白”教学,既培养了学生#30340;能力也使学生领悟到欣赏该类美#26415;作品的“方法”。
诚然,影响教#23398;魅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运用#20197;上“三藏”的方法,意在将“#28145;山藏寺”之良方应用于教学当#20013;,从而自然地增添教#23398;魅力。实践证明,这一做法#19981;仅体现了艺术本身的含蓄之美、意#22659;之美,同时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30340;课堂氛围中,丰富了情感、陶冶#20102;情操,并使教学呈现#20869;在、持久的魅力。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