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移植
关键词: 移植;结核;肾脏
1 临床资料
1986/2001-06我院完成肾移植1380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17例(1.23%),男13例,女4例,年龄19~54(平均41)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尿毒症.术前血液透析0.5~3a,常规行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均无结核病史.移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12例应用并应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泼尼松(prednisone,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5例应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CsA+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三联的抗结核治疗方案,疗程6~10mo.每日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或吡嗪酰胺1.0g.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术后定期利用荧光偏振法测定CsA浓度,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方案.发病部位:肺结核14例(82.4%),其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例(17.6%),浸润型肺结核7例(41.2%),结核性胸膜炎4例(23.5%);颈椎结核1例(5.9%),淋巴结核1例(5.9%),移植肾结核1例(5.9%).发病时间术后1~60mo.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体温37.5~41.5℃.10例肺结核中咳嗽、咳痰8例,胸痛5例,伴胸水4例,PPD实验阳性3例,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2例,痰液结核杆菌PCR-DNA阳性2例,胸水PCR-DNA阳性1例,7例胸部X线片表现为斑片状渗出,3例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4例胸膜结核中均伴有胸腔积液,1例胸水PCR-DNA阳性,1例PPD实验阳性;1例因高位截瘫,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颈椎结核;1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活检病理确诊为结核;1例因长期发热,移植肾功能丧失切除移植肾后病理证实为结核.其余为抗结核诊断性治疗阳性.治愈14例(82.4%),死亡3例(17.6%).1例肺结核因肝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颈椎结核死于高位颈髓截瘫.1例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发生呼吸衰竭死亡.治愈的14例经随访6~40mo,1例因自行停用抗痨药后复发,经再次治疗9mo后痊愈;其余均未见复发.6例(35.3%)并发肺部细菌、霉菌和巨细胞病毒的混合感染,3例发生呼吸衰竭,1例死亡;4例(23.5%)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2例肾功能丧失,2例冲击治疗后逆转.6例(35.3%)出现肝功异常,1例出现肝衰竭,其余5例主要为黄疸、ALT,AST,GGT升高.除1例死亡外,其余5例经调整免疫抑制剂、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术后定期测定CsA浓度41~103(平均68±40)ng L-1 ,明显低于同期患者的CsA浓度[1] . 2 讨论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肾移植术后为防止发生排斥反应,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易于感染结核[2] ,并可导致危及生命的播散型结核病,发生率可高达36.8%~64.3%,而一般人群播散型结核的发生率仅0.6%~1.4%;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者的死亡率高达22.2%,本组发病率1.23%,播散型结核的发生率17.6%,死亡率为17.6%,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肾移植虽易感TB,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不高,早期诊断较为困难[3-5] .必要时采用试验性的抗结核治疗.本组患者在用药6~12mo后,所有病例结核感染均得到控制.利福平可以诱导肝药酶活性引起CsA浓度减低,易于发生排斥反应;CsA,异烟肼和利福平均可引起肝损害,因此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需要密切注意肝肾功变化,合理使用、调节免疫抑制剂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薛武军,田普训,潘晓鸣.丁小明,燕 航,侯 军,冯新顺,项和立.肾移植1140例次总结[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1;22(4):198-200.
[2]雷军荣,李 辉,罗永康,谢 飞,黄 蕾,陈飞鸿,李小顺,闫 鲲,陈 瑞,陈 勇.肾移植术后并发肺结核4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27.
[3]赵锦荣,闫小君,郭晏海,苏成芝.PCR法从痰液中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4):307-308.
[4]邹菊贤,刘茂贤,齐为民,郭天程,金发光.聚合酶链反应和改良抗酸染色诊断L型结核杆菌感染[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2):198-199.
[5]陈 琳,贾战生,姚全梅.59例老年人肺结核临床特点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7):87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