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罗帕酮与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075 日期:2025-03-1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关键词: 心房颤动;普罗帕酮;毛花甙C
  0 引言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房性快速心律失常[1] .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2,3] .1999-01/2001-10我院急诊科诊治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156例,分别iv普罗帕酮或毛花甙C,并采用心电血压监测,对其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
  
  1 临床资料
  心电图证实为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156例,除外伴有严重心力衰竭、明显低血压、预激综合征及已用过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者.其中男84例,女72例,年龄23~88(平均66±11)岁,转复心室率112~170(平均144±19)次 min-1 .房颤的病因:高血压55例,冠心病40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15例,风心病12例,心肌病6例,肺心病5例,甲亢3例,特发性房颤20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76例和毛花甙C组80例,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房颤的病因及平均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吸氧,必要时给予镇静、对因或对症处理.普罗帕酮组应用普罗帕酮70mg加250g L-1 葡萄糖20~40mL于10min iv完毕,无效时每20min重复应用普罗帕酮35mg或70mg,总量达210mg仍未转复者不再用药;毛花甙C组应用毛花甙C0.4mg加250g L-1 葡萄糖20~40mL于10min注射完毕,无效时1h后再应用毛花甙C0.2mg.观察至转复为窦性心律或用药后8h.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 ±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转复为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63例(82.9%),毛花甙C组42例(52.5%),(P&<0.01).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普罗帕酮组12~108(48.6±29.7)min,毛花甙C组28~295(85.4±47.2)min,(P&<0.01).未能转复者治疗前后平均心室率:普罗帕酮组从治疗前(145±19)次 min-1 ,降至治疗后(105±16)次 min-1 ,(P&<0.01);毛花甙C组从治疗前(143±18)次 min-1 ,降至治疗后(100±14)次 min-1 ,(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副作用:普罗帕酮组2例出现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窦性静止,3例出现恶心、呕吐,毛花甙C组4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均为一过性,无需治疗,终止用药后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血压、心电图QRS时限、QTC间期均无明显变化. 转贴于   2 讨论
  房颤持续7d以上,心房肌细胞受快频率兴奋的持续影响,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致使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的难度明显加大,这种变化称为心房肌细胞“电重构”.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首选,毛花甙C对心脏有负性频率作用,常作为房颤传统治疗的首选用药.因其同时伴有正性变力作用,特别适用于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但毛花甙C iv起效慢,并且主要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增加房室结隐匿传导,使心室率减慢.对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的情况疗效差,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等情况禁忌.Ic类的普罗帕酮有明显的快钠通道阻滞作用,延长房肌不应期,阻断房颤小折返环,达到复律效果.本组资料表明,对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iv普罗帕酮(82.9%)高于毛花甙C(52.5%),转复时间普罗帕酮比毛花甙C短,对未能转复者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均能明显降低心室率,两者在上述的剂量时均较安全,尤其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的转复率较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书林,方咸宏.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诊疗对策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1):17.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6):323-336.
  [3]吴 宁.心房颤动复律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1):46-49.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