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4;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三部曲”
#12288;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38750;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35768;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24605;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35782;,掌握解题技巧和思#24819;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20915;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38752;“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20250;“学”,在教学过程中#35201;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21457;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288;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力求#25506;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31181;活动的心理倾向,只有学生的数#23398;学习兴趣得以充分的调动,才能使#23398;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由“要我#23398;”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的#21435;理解数学、掌握数学,#36825;也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24565;。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36259;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帮#21161;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数学#25945;学中,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24456;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21644;其它方面的原因,没#26377;能真正适应数学教#23398;节奏。有些学生通过一段时间#30340;学习,在加上几次测验的不理#24819;,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30340;脑子笨,不是学数#23398;的料,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26469;,丧失了数学学习兴#36259;。针对这种情况时,#25105;们要给学生摆事实#65292;讲理由,分析原因,鼓励学#29983;,让学生认识到自#24049;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12290;平时,对考试、作业中的错#35823;,要耐心地帮助分析错误的原#22240;,是粗心还是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32451;,还是其它的原因。然后让学生#20877;做类似的习题,来重新#27979;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2521;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36259;。其次,注重师生情感#30340;相互沟通。传统数学教学中,师#29983;关系是很不平等的。#25945;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是#34987;动的接受知识或机械训练,这种做#27861;束缚了学生的思维#19982;手脚,这种师生之间的地#20301;的不平等难以达到师生心灵的相互#27807;通,更不能取得预期的教#23398;效果。现代师生关系是一种#8220;我你”主体间对话关系,这种关系#22312;本质上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19978;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4072;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彼此之间#26159;相互促进的,彼此#20043;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12289;相互转化。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学#20064;和课外生活,和他们多谈#35848;话,拉家常,多了解学生#30340;情况,拉近彼此之间的距#31163;,让学生认为老师不仅#26159;知识的传授者,也是#29983;活上倾听者,遇到困难的#35299;惑者。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65292;有利于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26497;性,使学生对老师的尊敬#21644;爱戴,将情感转移到#21916;欢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上#12290;
#12288;二、指导学生有效自学
学生的中#24515;任务不仅要掌握系统的#31185;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30340;自学能力。多年的数学#25945;学实践告诉我们,培#20859;学生的自学能力应#36143;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30340;各个环节中加以启#21457;、诱导、训练和培#20859;,鼓励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能力的#22521;养少不了教师的方法指#23548;。就预习而言。预习是为听#35838;做准备的,老师要求#35838;前能将要学的内容读一遍,想一#30058;,找出重点和难点,以便有的放#30690;地听课。刚开始时,教师可按每一#33410;课的内容,列出自学提纲,#35201;求抓住重点、关键,特别是#20102;解本节课的目的要求,#20197;及包含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27861;,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学生按这#26679;的提纲自学,容易抓#20303;看书的要领,逐步#20859;成看书的习惯和方法。这样#20570;,一方面使得一些易于理解的#38382;题在课前就得到解#20915;,课堂上老师可以对重点的#30693;识进行精讲,另一方#38754;是学生通过预习,发现出疑难,从#32780;带着问题来听课,减轻了听课要求#27880;意力十分集中的压力,#20026;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增#24378;注意的定向,提高#25928;率。同时,课堂上老师要有意#35782;、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33021;力,启发引导同学通过回忆公#24335;、类比联想、分析归纳等角度出发#65292;努力寻求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65292;从而发现定理的证明方#27861;,独立地归纳出公式。#32769;师还要深入细致地挖掘#35838;本知识,注重对课本上#30340;例题、习题进行一题多变、#19968;题多证的尝试。并鼓励#23398;生对一道题目或进行平行#24615;改造,或进行逆命题的改造,看看#32467;论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对问题的#35299;决,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23398;能力。在学完一个概念后,#21487;先让学生做一些是非#21028;断题,在他们进行判断时,老师强#35843;同学们一定要说出理由#65292;以防止他们不动脑筋的瞎猜。对于#19968;些概念较为抽象、逻辑思维能#21147;要求较高的问题,老师要#25226;问题进行分解,以加深学生对#27010;念的理解。另外,#22312;日常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独#31435;地把不很复杂的数学问题定型化#65292;寻求解这类题目的途径和方法#65292;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1229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鼓励学#29983;研究性学习
#12288;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23398;学习的一个有机组#25104;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31243;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21169;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20915;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26377;意义的主动学习,是#20197;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36341;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24335;的学习研究活动。#25968;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19968;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35201;求的学习方式,应该#36143;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12290;平时数学教学过程中我#20204;要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23398;习方式加以引入,培养学生的探究#24615;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20301;。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26159;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38382;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30740;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32467;束。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33267;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65292;对学生来说,就面临着一个新#30340;研究问题。事实上,课本中#65292;不少定理、公式的证#26126;、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24615;学习的好材料。例如,#19977;角函数中,正弦、余#24358;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26012;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25243;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以#26576;一数学定理或公式#20026;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26223;,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21147;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20048;趣。所以,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35201;有意识地创设学生易#20110;探究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5802;然,求知欲是人们思考#30740;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36234;高,他们的主动研#31350;精神越强,就能主动#31215;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25105;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36259;、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65292;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29983;的学习热情和求知#27442;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22312;讲授新课时,我们可#26681;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23398;生产生悬念,急于#35201;了解问题的结果,使#23398;生求知欲望大增。我们#35201;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65292;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21457;、探索、创新的教学方#27861;,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20859;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31350;性学习的活动铺垫基础。
参考文献
[1]查建敏.中学数学教育学新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65292;1998.
[2]林六十等.数学#25945;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武昌:华#20013;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陆书环.数学#25945;育学概论.北京:航空工#19994;出版社,1997.
#12288; [4]张奠宙.数学素#36136;教育设计.南京:江苏教#32946;出版社,1996.
[5]#21016;安君等.数学教育学.山东#22823;学出版社,199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