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31181;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21270;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29420;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30693;、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24072;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12289;引导者和合作者,#26159;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在教学过程#20013;,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65292;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25928;率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基#26412;要求。
【关键词】数学#25945;学 过程优化 数形结合 科学评价
#12288;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20154;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20215;值的数学,人人都#33021;获得必需的数学,#19981;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23637;,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30340;要求,赋予了新的历#21490;重任,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19982;挑战。
一、数学#25945;学中概念基础性体现#21407;则
我们知道,#25968;学教学中,基础知识教学#26159;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27010;念的教学又是学好#22522;础知识的前提,大多数在数#23398;方面学习较差的同学#37117;首先是因为对概念不理解而造成的#12290;可以这样说,学不好数学#27010;念就学不好数学这门课。学#20064;数学概念时,切忌死记#30828;背,关键是理解体会#12290;除从整体上认识概念#22806;,还要特别注意对概念本身#21644;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20307;会,真正弄清这些关键字#12289;词的深刻含义,这对深#21270;概念的理解是至关重要#30340;。同时,数学概念是#20174;具体、形象的事物#20013;抽象、概括出来的,#22240;此我们要密切联系#22270;形,弄清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19981;仅有利于理解概念,而且有利于#35299;决其他有关的问题,这是#25484;握数学概念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27861;。学过一个概念以后,#27599;个同学对概念的理解往#24448;或多或少的存在一#20123;差异,这些理解中有的是正确的,#26377;利于对概念的学习#65292;有的是错误的,对概念#30340;学习存在反面影响#65292;但教师不可能全部能想#21040;。为了在概念教学中#19981;留遗漏,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的思#32500;积极性,让他们畅所#27442;言,明确说出自己从各个方#38754;对概念的理解,然#21518;集体讨论其中正确的和错误#30340;看法,分析错误的#21407;因,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12290;而且,为了让学生真正深刻理#35299;概念的内涵,教师还应适当#30340;举一些反例让学生判断,#36825;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关键词语的#29702;解能力,又能使学过的数学#27010;念在头脑中更清晰、更明白#12290;
二、数#23398;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21512;原则
#12288;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21153;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24212;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25480;,而且还应重视技#33021;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21521;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35748;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25968;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20110;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30053;数学中的美妙与和谐#65292;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21457;展。因此数学课程#30340;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35748;知特点。诚然,数学新课程标准#20513;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65292;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65292;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38469;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35299;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33719;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1228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561;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65292;我们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23398;习的过程中,从学生认知发#29983;、发展的规律出发,#25552;出思考的途径,随#30528;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2127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65292;活泼多变,向学生渗#36879;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21448;可服务于生活实践。同时,在#35838;堂教学过程中,我#20204;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30693;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36523;边的数学适时、巧妙#24341;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36793;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26448;。课堂导入过程中,我们要尽量#24341;用学生熟悉的现实#29983;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24335;,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65292;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
三、数学#25945;学中数形结合的运用#21407;则
毋庸#36136;疑,长期以来,数学教#23398;的培养目标往往被认为是培养#23398;生的能力,包括逻辑思#32500;能力、运算能力、空#38388;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38382;题的能力,而数形结#21512;只被看作是一种数学思想,事#23454;上,数形结合本身应是一种能力#12290;从形到数是获得信息、#22788;理信息的能力,从数到形#26159;抽象思维能力。恩格斯#20063;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30028;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24418;和数是数学大厦的两大支#26609;,它们既是研究的对象#65292;又是解决问题的方#27861;。华罗庚教授说:“数缺形时少#30452;观,形缺数时难入微”,精辟地阐#26126;了形数分离的弊端。诚然,数形结#21512;起来,有着广泛的应用,#23427;使很多繁杂的问题简#21333;化,把未知的问题已知化,甚至#33021;让我们得到意外的收获,数形结#21512;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空#38388;想象力的提高。实践中,我们研究#25968;时,往往将数字直#35266;化,成为一定的图形,赤裸裸#22320;暴露在我们面前,以便我们精#30830;地、仔细地去感悟、去分#26512;、去研究、去创造。从#20013;探索出规律、得出结论、形#25104;理论,并用理论指导以后的#25945;学工作;研究形时,#35201;从形中抽象出数,#20511;助数去研究形的性质,从#20013;探出规律,以用于实#36341;。形是数的具体刻画和直观体现,#25968;是形的抽象与概括,二者互#20026;依托,不可分割,我们不#24212;将数和形分割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数学教学中评价思想的#21576;现原则
#12288;
数#23398;思想和与数学知识相比,很#22810;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24605;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20351;人受益终生。所以,评价#24615;语言应具有数学思想性,在课堂#19978;评价学生时要尽量从数#23398;思想的角度去评价,这#26159;我们数学教学所必须的。使学生#36798;到潜移默化、自觉地运用#25968;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20063;是我们数学教师的根本任#21153;。因此当学生自觉或不自#35273;地运用了某种数学思#24819;时,我们应及时指出,这有助于学#29983;理解数学的重要性#12290;数学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运#29992;应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思想。首先,#20307;现一定的机智性。数学#25945;学中,评价性语言的机智性原#21017;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65292;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38750;智力因素多方面的差异性、复#26434;性,学生的信息反馈#21576;现多样性和随机性。#20854;中某些稳定的因素,如数学内容和#23398;生原有知识水平等是可以#39044;知的,有些则是难以预料的。#22240;此,教师必须随时从学生的反馈信#24687;出发,及时地运用和发挥评价#24615;语言的功能和作用,进行#26377;效调控,使课堂教#23398;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27425;,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形象化的评#20215;语言是听觉和视觉互相结#21512;的语言艺术。它要求#25945;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28145;刻的感受、理解、想象、体验#65292;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29616;评价性
#12288;语言以形象加深理解和记忆,以#24418;象的评价语言促进学#29983;抽象思维的发展,以#33719;取教学的艺
术#25928;果。
五、#32467;束语
通#36807;几年来对中学数学的教学,#31508;者不仅对数学知识各#20010;环节的教学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65292;而且对数学教学的基本意#20041;也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新的#21382;史时期,社会对人才#26377;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数学教#32946;教学模式正受到严峻挑战,数学教#32946;教学改革必须应动而生#12290;
#12288;
参#32771;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35838;堂教学改革.人民教#32946;出版社,2003.
[2]中国#25945;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数学教育改革与研究.新蕾出版#31038;,2004.
[3]马复.新课程理念下#30340;数学学习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65292;2004.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初中数学教学优化“四原则”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