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重于泰山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820 日期:2023-12-20 来源:论文网
  【摘 要】#26412;文旨在引导初一学生#2231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12290;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65292;从三个方面对学习方法进行#20102;探讨:让朗读成为#38405;读教学的“主旋律#8221;;把质疑当作阅读教#23398;的“敲门砖”;用创新搭#24314;阅读教学的“领奖台”。只有这#26679;,才能真正发挥学#29983;的主体作用,使其收获阅读#30340;累累硕果。
  【#20851;键词】授人以渔 学习方法
  
  过去,我们在课#22530;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27861;,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19982;吸收能力。现在,#8220;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23398;理论界的共识,正如#22521;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30028;上最宝贵的知识。#25105;国也有这样一句老话:“授#20154;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20139;一生。”为此,教师只#26377;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27861;,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34892;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23398;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自去年接手#21021;一语文教学以来,在新课标#30340;指引下,积极探索#26032;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学法,在阅读#25945;学方面略有收获。现就#21021;一语文阅读教学的#23398;习方法探讨如下:
  
#12288; 一、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26059;律”
#12288; 
  阅读#26159;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24072;应让学生在主动积#26497;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21644;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继续指#23548;学生品读课文时,我#28857;拨道:只有从语气的轻重#32531;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24594;忧伤中体味文章所#34164;涵的情感,才能获得与作#32773;情感上的共鸣。这篇#25955;文的美,不只在一#33324;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优美,#26356;在那由作者个性和语言美感#25152;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25991;调。朗读本文,我们应该留#24515;作者是怎样在正确使#29992;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12289;灵活安排结构,使语言产生特殊的#23457;美效应的。同学们,你就是田晓菲#65292;说出你的故事吧!学生在我#30340;指导下齐声朗读,终于体味到#25991;章诸多的修辞美:拈#36830;——简洁美,通感#8212;—形象美,回环——哲理美,比喻#8212;—诗意美,排比——#27668;势美……真是丰富多彩#65292;美不胜收。正如学生在自己的读#21518;感里所写的那样:如果说这篇散文#26159;一部动人的交响乐,那#20040;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是#37322;放诗意的优美旋律#65281;当我让学生总结本文主#39064;和学习本文的收获时#65292;好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田#26195;菲的入学誓言,并像她一#26679;立下誓言:现在我为塔山中学#32780;骄傲,将来塔山中#23398;因我而自豪!由此可见,学生通#36807;反复朗读课文,已经#21457;现一句誓言贯穿始终#65292;那不正是本文的主#26088;所在吗?正所谓:书读百遍,其#20041;自见。
#12288;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22312;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22815;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65292;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38405;读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26679;,才能使学生从朗读#20013;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65292;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20048;趣。
  
  二、把质疑当作#38405;读教学的“敲门砖”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8220;学贵有疑”。“疑”之#25152;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12289;分析的产物。一个学生如能在#38405;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65292;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65292;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24072;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65292;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23601;能不断有所提高。
  北宋王安石的#12298;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23454;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25165;的重要性。题目是文章的眼#30555;,从“文眼”入手,让学生带着#38382;题阅读,使阅读教#23398;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23398;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24605;维。笔者在进行《#20260;仲永》的阅读教学#20013;首先质疑:题目“伤仲#27704;”的“伤”是什么意思?学生#21442;考课下注释读懂课文后回答:“#20260;”是“哀伤、叹息#8221;。我又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20040;呢?生答:一个神童因“#19981;受之人”最终“泯然众人”#12290;
  新课标要#27714;我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65292;我们不妨教会学生运用求#24322;质疑法、发散质疑法、添加质疑#27861;等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35838;文中所发现的问题。#25509;下来我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从文#31456;的每一个段落中挖#25496;问题,也可以从文#31456;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12290;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30340;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30784;。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20859;学生的独立思考能#21147;。教师在教学设计中#3520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26102;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65292;而且允许学生随时#25552;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35823;,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30041;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20379;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提#20986;的问题真可谓五花八门,经过#31579;选,我发现以下问题颇有分量#65306;
  #65297;.方仲永的变化经#21382;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24471;“泯然众人”,原#22240;是什么?
  3.最后#19968;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12288;4.“受之人”与“受之天#8221;有什么样的关系?下面该是解#30097;了,在解疑中我尽量启发学生相互#35299;疑,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
  当然,提#20513;学生质疑,提倡学生#36890;过自己的讨论深究去体#21619;、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23548;作用,这种主导作用#20027;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26041;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22312;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29992;恰当的点拨方法。就我的体会#32780;言,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65292;需要点拨;二是在#23398;生难以发现问题时,教#24072;要用设疑引疑的方法加以点#25320;,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12290;总而言之,质疑如同阅读教#23398;的“敲门砖”,开启了学#29983;的智慧之门。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用#21019;新搭建阅读教学的“领奖#21488;”
  
#12288; 清代彭端淑的《为学》,原题#26159;《为学一首示子侄》,是#20889;给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25945;育他们
  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26377;所成,这是针对学#20064;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32490;而说的。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12298;为学》也是“用意#21313;分,下语三分”。因此#65292;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26377;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29992;心,甚至超出这“十分#8221;,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23398;习本文时,我鼓励学生#20174;多角度探究,大胆创新,从中悟#20986;道理。学生果然有创意,不仅#24735;出“事在人为,只要主观努力#65292;难事也能变成易事;勤能补拙,#21482;要志向坚定,刻苦勤#22859;,一定会学有所成#12290;”还悟出“沉迷于幻想#65292;崇尚空谈,最终一事无成,#20999;不可做语言上的巨#20154;,行动上的矮子;#20154;不可貌相,不要低#20272;别人的力量。”……诸如此类#65292;无不是学生勇于创新的结果。
#12288;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21704;姆雷特。所以,我们不要求学#29983;对课文的理解千篇#19968;律。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35299;可以各抒己见——仁#32773;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在课堂阅#35835;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27861;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21807;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65292;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23545;课文的特点,设计#20855;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33021;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33719;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36259;。总之,阅读教学是#24320;发创造力培养的广阔天地,在阅#35835;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31070;,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35782;,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23398;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26032;,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领#22870;台”,收获阅读的累#32047;硕果。
#12288; 综上所述,朗读、质疑、#21019;新既是阅读教学中的#24517;要环节,又是学生#38405;读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27861;,教会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21183;在必行,正所谓:授人#20197;渔,重于泰山。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