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备课是教师教学中#30340;重点问题。在备课中,#35201;“以目标为宗,备素质;#20197;教材为本,备知识;以教法为要,#22791;能力”。
【关键词】语#25991; 备课
#12288; 谈到语文备课,教#24072;都能说出一二三四#12290;语文课要备教材、备#25945;法、备学生,从宏观到微观,#29978;至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提#38382;的学生都提前安排到位,这就是人#20204;认为的备课的认真、精#32454;、具体、翔实。可是却忽略了一点#65292;教材可以提前熟悉,教法#21487;以预先设计,层次可以#25353;照自己的思路事前#20570;好安排,但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65292;学生却是动态的,无法#35753;你设计,教师也不可能完全#39044;先知道学生的知识积累,更不#21487;能预先设计学生的思维方向。特#21035;是今天,学生的信息源极为丰富,#23398;生对教材的理解阐释的个性特点,#26356;是教师不可能预先做出什#20040;样具体安排,又该怎样#21435;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19981;少教师用大量的时间#20889;出工整规范翔实的教案只是为了应#20184;一下学校的教学检查,#19981;仅未能为教学服务,而且浪费#20102;大量的精力去做一些空#32780;无用的工作,自己得不到提高,知#35782;面越来越窄,知识积累越来越陈旧#65292;又如何去教好书育好人呢?
从自#24049;十几年的备课收获来看,我认为是#21542;可以从这样三个方#38754;去努力。
一、以目标#20026;宗,备素质
#12298;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35838;程目标”明确指出:“学#29983;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文本丰#23500;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0197;利于逐步形成自己#30340;思想、行为准则,#26641;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27665;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20219;感。养成独立思考#12289;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30340;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12290;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20999;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39640;。”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30446;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32032;质、审美素质、文化#32032;质和个性素质,也就是培养#20581;全的“人”。
作为语文教师,在#22521;养学生的素质上占有极其重要#30340;地位,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12290;而我们深切地知道“身正才能为范#822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有实#23384;矣”的道理。教师本身如果缺乏#24212;具有的素质,情感淡乏,审美庸俗#65292;文化浅薄,那又怎能#21435;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呢?因此,#25945;师的备课首先应该在培养自#24049;的素质上下一番苦功夫,#19981;断提高自己的情感、文化#12289;审美品位,完善自己的个#24615;结构,使自己成为一个#22823;写的“人”。同时我们更清醒地知#36947;,教师对学生素质培养不只#26159;在课堂上,课外的一#35328;一行都是最好的范式。正如学生#20204;所说: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和教育不#26159;课堂上说得多么华#32654;,而是课外在语言行动上做出表率#12290;综观古今,凡大教育家们,无一#19981;是以自己的崇高师德#12289;高尚情操、模范言行影响学生#65292;培养学生,造就学生。
#12288; 从这一点出发,语文教师的#22791;课首先就要以课程目标为宗#65292;用一生的勤奋,永不放#24323;的努力,加强自己的素质修养,丰#23500;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24049;的品质品位,不断#23436;善自己的人格构建,去#23454;现教育理想和教育目标。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2288;二、以教材为本,#22791;知识
#25105;们都知道,“文史#21746;不分家”。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30340;明显区别就在于:语文学#31185;的内容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21147;中的读、说、听、写,也就是今天#25152;谈到的阅读和写作,而且涉及人文#31185;学、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37027;么,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知识#30340;导师,面对学生的#30097;难提问,教师能解疑答难#65292;活思启智,教师的备#35838;,就不能只是单纯的备教材,而应#35813;以教材为本,备知识。
#12288; 课堂上,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个与#35838;文似乎无关的问题,教师可#20197;用不知道或课后再来讨论搪塞,#20294;这样不仅会淡化学#29983;对教师的一份尊重和崇#25964;,也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答#19981;出问也无用,而逐渐挫伤学生的#31215;极性。记得我上《别了,司徒雷登#12299;一文,学生突然提出:#32654;国在二战中到底起#20102;什么样的作用?应该怎样公正地评#20215;美国在抗日战争及#25239;战后的情况?当我借助从二战#21490;和涉及二战的《罗斯福传》《#19992;吉尔传》《马歇尔传》等十#22810;位名人传记中获得的知识做出解释#21518;,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65292;而且有一种获得知识的满足。不仅#22914;此,学生喜欢看书的多了#65292;敢于提问的多了,视野开阔了,思#32500;空间也大了。
#35838;外呢,学生们经常和我一起探讨问#39064;,有时寻根究底,探幽#25581;微,有时激情飞扬,指点江山#65292;涉面之广,发掘之深,#24605;维之活,学习之乐,都是我始料未#21450;的,也不是“备”好的#12290;
因此,#20316;为语文教师,应该以#25945;材为本,把教材内容#20316;为组合知识的一条主线,广泛阅#35835;,博闻强志,做一个通才,#20570;一个学者型而不止#26159;教学型的教师。故人云:“胸中有#19992;壑,笔下有波澜。”只有这样,才#21487;能在教学实践中对知识#34701;会贯通,举一反三,解答#38382;题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也只有这#26679;才能引导学生怎样读好课本,读活#35838;本,读出知识,读#20986;能力。才能高屋建瓴,#25552;精简要,真正做好#23398;生的导师,而不负“学高为#24072;”之古训。
三、以#25945;法为要,备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65306;“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65292;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32946;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25991;课程改革的基础上#32487;续推进。高中语文课#31243;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30340;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33719;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29983;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26356;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38656;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32946;民族精神,增强民#26063;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30340;作用。”课堂教学#20174;根本上来说是一个例子,一篇课文#65292;教的应是让学生懂得#24590;样学习,即如我们常说的“#25480;之以渔”,“教是为了#19981;教”。
因此,教师在备课#30340;时候,首先要将教材的内容化为#24049;有,从自己的“化”#20013;寻求“化之道”。许多教#24072;由于只懂得钻研教#26448;本身,仅满足于把#25945;材参考书的内容记下来,再搬到课#22530;上,也就谈不上“化”#20102;,教给学生的只能#26159;再版课文。如果真正是自己消化了#30340;,也就能告诉学生该怎样去消#21270;课文。其次,应该进行的是换位#24605;维,试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29702;解怎样才能读懂这篇课文?这样就#19981;可能始终以教师的#36523;份先入为主,再把自#24049;的理解和方法强加给学#29983;,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懂得#30340;是教师的答案。再者#65292;教师应该准备的是最简#26131;的语言,最简洁的#34920;述,最简捷的方法,#35753;学生懂得遵循什么样的思#36335;,怎样由表及里,由#29616;象到本质,由此及彼,联想想#35937;,触类旁通。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25026;得的不只是这一篇课文,而#26159;懂得了一类文章的读法,更#37325;要的则是真正培养了#23398;生的阅读、理解、解#26512;和鉴赏能力。
由此,教#24072;备的教法不是怎样让学生容易懂#65292;容易理解课文,而是#35753;学生学会怎样去解读课文#65292;掌握知识,运用知识#65292;解决问题。交给学生的思维方法,#24605;维习惯,思维逻辑和思维品质,培#20859;的是能力。
面对今天的#35821;文教学,语文教师无疑不能只#28385;足于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区别,#19981;能局限于课本,写出教案,课堂上#26377;东西可讲,课后有作业可做,#33021;把握好课前备好,课堂上好,课#21518;辅导好。教师应该#31449;在时代的前沿,站在历史#30340;高度,着眼社会发展的需要和#26410;来的要求,去当好#23398;生的教师,培养出完整的健#20840;的社会人。 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编辑部语文备课三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