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51;键词】历史教学方法,创#26032;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olve the innovation of history teaching method. The discussions are from three aspects, bringing up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methods and teaching practice, encouraging students’ questioning, and fulfilling thesis.
【Key words】History teaching method;Innovation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38754;实施,历史教学方法显得#36234;来越不适应现代人才培养#30340;需要,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成#20026;期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教学实际,#36890;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方#27861;,努力培养学生的创#26032;能力
#29702;论联系实践,是检#39564;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23454;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26412;。实践长真知, 实践长才干。如中#32771;在历史学科开卷考试, 这就是由#8220;知识立意”型转向#20102;“能力立意”型,通过理论联系实#38469;的原则, 把课内与#35838;外有机结合起来, 把已掌握的知#35782;加以消化、创新, 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1215;极开展第二课堂, 让学生访谈、小组讨论、集体#35762;座、专题辩辨论、社会#35843;查、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中, 广泛交流, 从而将获取各方#38754;的历史知识,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2880;定了坚实基础。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创#26032;能力
“疑乃学之始”。提#20986;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 有利于启发学生创#36896;“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21644;提出问题, 才能#22312;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39064;的方法。如讲到曾国藩,道光进#22763;,湘军首领,曾以大学士任#20004;江总督,官至礼部#20365;郎。为人以公忠,诚朴#33879;称。对国人之事有一套#29420;到的见解,善决断,居官治军都#39047;有建树,为晚清的“中兴#8221;立下了汗马功劳。学重义理、考据#12289;词章,所为古文,卓绝#19968;代,为世所宗,著有《曾#25991;正公全集》。毛泽东主席曾说:“#25105;于近人,独服曾文正。#8221;这位封建官吏,位高权重,文#27835;武功,却能节俭自#23432;,崇尚寒素家风。他的曾祖父#21046;定过八字治家信条,其中“蔬#12289;猪、鱼”三字,就是要求#26366;家子孙治家要勤俭、自立。曾国藩#23545;此信守不渝。相传,#26366;国藩做官三十年,日常衣着始终#24067;衣布袜。每日吃饭,也很简单,#8220;以一荤为主,有客略有增加”#65292;被时人称为“一品宰相”。曾#22269;藩治家极严。他亲自为妻子、儿女#12289;儿媳制定了尚俭科目,男耕女织#65292;生活俭朴,几十年不因#20026;自己的升迁稍做改变#12290;曾国藩任总督、三弟#20219;巡抚后,门第荣耀。加#19978;子孙增多,故居旧宅简#38475;窄小,不够应用。九弟擅自花3000串钱建了一处新房舍。他#21548;后大怒,驰书斥责:“新#23627;搬进容易,搬出难#65292;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事后#26524;真信言。
向学生提#38382;(学生讨论):你从曾#22269;藩身上能学到些什么?#20316;为现代中学生你应该怎#20040;做?不唯书, 不唯上, 要敢于尊重史#23454;, 进行科学的、符#21512;实际的评价判断。这#26679;在不断的训练中, #23398;生不仅了解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 对人物进行评价, 初步掌#25569;史论结合、论从史#20986;的思维方法, 还可#20197;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33021;力、历史思维能力、思辩能力#12289;分析能力、团结协作和#21019;新能力。
3.引#30003;探究——撰写小论文
为加强对#25506;究成绩的巩固,检验探究效果,#25945;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检查合作#25506;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35201;点,或者给学生提供一定#30340;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23398;生撰写小论文表明自己的观#28857;。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在历史教#23398;中,除了历史事件发生的#20855;体时间是客观唯一的#22806;,其余的分析和评价应该说是没有#21807;一答案的。教师要#35825;导、鼓励学生敢于推陈出#26032;,“尽信书等于无书#8221;。敢于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21435;分析评判每一历史人#29289;和事件。如果学生多些思考、质疑#65292;少些唯书、唯师,长此以#24448;,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24341;申,同时也内化为自己的价值选择#21644;行动。
参考文献
[1] 马延山.浅#35848;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26032;教育[J],《教育,教育科研》
[2] 蔡晓玲.#27973;谈初中历史课探究#24335;教学的新策略[J],#25945;材教法
[3] 位永超,浅谈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创新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11卷,第5期#36716;贴于 免费论文下#36733;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