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艺术的比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800 日期:2023-12-19 来源:论文网
  【摘 要】#20013;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性是多种因#32032;构成的。首先从美学理#35770;上,禅宗、儒道思想使中国画#27880;重“天人合一”、“心物统一”的#22659;界,追求神形兼备的和谐,是一#31181;哲学艺术;而西画#24471;益于透视学、人体解剖、#33394;彩学等科学研究,使绘画艺术与科#23398;精神、人文思想相融合#65292;更多的是一种科学艺术。
  【关键词#12305;中西绘画 渊源差异 比较
  
  一、中西绘画在美学#29702;论上的差异
  
  传统中国绘画追#27714;意境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生发#65292;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30340;美学范畴,也是佛教流传影响的结#26524;。艺术中所要求的“意境”又不#21516;于佛家所说的“境#30028;”,但艺术所创造的#8220;意境”或“境界”总是物#21270;之情与情化之物升华的结晶。中#22269;绘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12289;物、神、意、韵、静、势、实、虚#12289;风、骨、理、质等等原本#26159;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30011;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在中国#32472;画艺术中,画家们心目中最“正确#8221;的形象,并不是西方绘画中那些具#26377;透视、凹凸、光影#23618;次、色彩变换的高度写实形象#65292;而是一种极为简化的#24418;象,如齐白石老年时的画,看上#21435;似乎不拘成法,随意#25381;洒,只消几笔便能完成,但#30001;于其笔墨的浓淡干湿都恰到好#22788;,所以看上去给人一种#26665;栩如生的感觉。在中#22269;画色彩简化方面,在我国#32472;画的初始阶段有过“随类赋#24425;”的说法,但随着这门艺术#30340;发展和成熟,对真实色彩的再现#24840;来愈不重视,绘画渐渐讲究淡施#33394;彩或不施色彩,所谓“唐重丹青,#20803;人水墨淋漓”,即指此。墨迹间的#34394;白似乎能发出万紫#21315;红的色彩。难怪笪重光#35828;:“墨之倾泼,势等崩云;墨之沉#20957;,色同碎锦”。所以,传统#20013;国绘画的再现不是一#21619;模写,而是充分运用审美知觉的规#24459;,运用简化的形体,#21464;形的处理,暗示的手法等等,#21162;力获得与现实在结构#19978;对应的形象,从而取得以少胜多#12289;以小见大、以简代繁、以刹那见永#24658;的效果。而西方绘画则受到赫#25289;克利特、苏格拉底、柏#25289;图、亚里多德、但#19969;、狄德罗、黑格尔等人#21746;学思想特别是“摹仿论”、“反#26144;论”、“现实主义”的深刻#24433;响。西方绘画以人为主要的描#32472;对象,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20809;感、再现,它得益于自然科学,如#29289;理光学、透视学、人体解#21078;学、色彩学等科学研究。欧#27954;艺术从乔托开始,就#26102;断时续地向这个方向发展#30528;,线性透视的应用,是#36825;种发展的关键阶段,#32780;对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30340;使用,则是到法国印象派#32472;画时才最终得以实#29616;。因此,相对而言,西方传#32479;绘画更多的是一种#31185;学的艺术,中西传统绘#30011;美学思想的根本差异#23601;在于此。
  孔子和#23391;子是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25552;出的“中庸之为德也#8221;、“文质彬彬”、“成教化#12289;助人伦”、“修身#20859;性”、“中庸之道”等#31561;,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30340;。具体表现在:追求和#35856;的美、主张不偏不倚,#20013;和为美,强调含蓄追求“充实之美#8221;、“浩然正气”、“文#36136;相辅”;反对“华而不实”#65292;主张“名正言顺”;主张真善美#30340;结合;认为“心正则笔正”,#8220;人品不正,用墨无法”。
  对于中国美学#33539;畴体系的形成,对山水画的#24433;响,道家思想的影响显然比儒#20315;两家深广得多。老庄哲学崇#23578;无为而为,主张天人#21512;一,人应该顺应大自然,与#33258;然保持亲和的关系,认#20026;天地和谐是最高的境界,而天#22320;之和是“天乐”、“大美”。道家#30340;这些思想促使画家们#36229;尘出世、隐逸山林,在自然#20013;注入人的情感。从五代开始#65292;到宋元明清,山水#30011;在中国画中逐渐取得主导地位#65292;比西方风景画早一千#22810;年。这与道家格外重#35270;自然的思想有关。
 #12288;禅宗的思想对中国#30011;的影响也很深。在中国文人看来#65292;并不是任何艺术表现都是有#20215;值的。只有以虚静明彻的#24515;灵去观照、感悟大自然#30340;美,才能达到“心物统一”#12289;“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总之,禅宗和#20754;道思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并存#20110;画家的修养与创作之中,这三#22823;思想支柱对中国绘画产生了#28145;远的影响。 #36716;贴于 免费#35770;文下载中心   二、中西绘画在渊源上#30340;差异
  
 #12288;宗白华曾经精辟地论#36848;西洋文化的主要基础在希腊,西洋#32472;画的基础和渊源也#22312;希腊艺术。
#12288; 西方15-16世纪#30340;文艺复兴,形式上就要恢复和振#20852;被中世纪宗教所压抑#21644;摧残了的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从古#24076;腊罗马的传统中吸#21462;营养,逐步确立写实主义#32472;画的基础。另一方面,在透视学#12289;解剖学及社会思潮的推动下,探索#24182;逐步实现了绘画艺术与科学精神#12289;人文思想的融合,为绘画艺术的全#38754;解放吹响了号角。在精神意#35782;方面强调人在精神和人道#20027;义,进一步追求“真”和“美”。#25152;谓“真”就模范自然,刻意写实。#36798;·芬奇在他的《画论》#20013;说:“最可夸奖的绘#30011;是最能形似的绘画”,他们#30340;绘画完全以希腊的雕#21051;为范本。所谓“美”,就#26159;“和谐的形式”,#32780;“和谐的形式”又以希腊#30340;建筑为最高典范。总而言之,“模#20223;自然”和“形式的和谐#8221;便成了西方绘画的中心问题。#23601;是近代的“印象主#20041;”,也不外乎是极端的“模#20223;自然”,特别是模仿自然界#30340;光与色。正因如此,#24681;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39532;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20195;的欧洲。”冈布里奇还明确指#20986;,“希腊诸大师曾受到埃及人的#24433;响,而我们全都是希腊人的学#29983;。”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35770;:西方绘画艺术的渊源在古埃#21450;、古希腊、古罗马人奠定的“#27169;仿自然”与“和谐的形式#8221;之中。
  中国绘画#30340;渊源与西方不同,#19981;是来自于雕塑。在中国#65292;人体圆雕还远不及希腊发达。#26187;唐以来的塑像反而受#30011;境影响,具有画风#12290;因此,雕塑不能成为画家#30340;范本。中国绘画的渊#28304;在于商周的钟、鼎、尊等青#38108;器。这些青铜器凝重浑穆#12289;典雅,形成中国人特有的审美理想#12290;此外,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21450;壁画也是中国绘画的渊源。#38738;铜器及汉代艺术中的花纹、#29983;动活泼的造型、流动的#32447;条、虚灵的节奏、自由的#31354;间,逐步形成中国画的#29305;点。
  中国特有的艺术——#8220;书法”也是中国绘画#30340;骨干,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35937;,超入灵虚妙境,#32780;融诗心、诗境于画景,成为中国#30011;第二特色。阐发中国画#29702;论及提高中国画地位者不是画#23478;,而是诗人和书法家。
 #12288;由于渊源不同,中西绘画所表现的#8220;境界层次”根本不同。西方是写实#65292;中国是虚灵的;西#26041;是物我对立,东方是物#25105;相融;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65292;以诗境为灵魂,诗、书、#30011;融为一个整体,西方绘画#20197;建筑空间为间架,追求逼真的可#35270;空间。随着中西方文#21270;交流的加深,东西方文化也#20250;呈现优势互补的趋势#12290;西方绘画从后印象派开始#65292;不断吸收东方文化艺术#30340;营养,注重主观表#29616;,要么高度写实、要么完全抽#35937;;而中国绘画也将受到西方绘画#30340;巨大冲击。
  中西绘画之#25152;以进行比较,是为了看到#24046;别,取长补短,互相促进#65292;求同存异。我们既要#21453;对全盘西化,又要反对盲目崇拜#12290;既要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绘#30011;艺术,又要了解西方文化的#21457;展脉络。我们要了解中#22269;艺术的精神内涵和美#23398;特点,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30011;的优秀传统,使它与西画风格#19981;同。同时,也要搞油画的民族化#12290;当然也反对搞纯种的西洋画或#20013;国画。文化是没有国界的#65292;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交#27969;的日益频繁,民族文#21270;的迁移,中西方绘画艺#26415;正朝着多元化、多层次、多方#20301;发展。
  
  

参考文献


  [1]敏译.中国美学史.齐鲁#20070;社出版社,1989.
  [2]王强.造型艺术鉴#3617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