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素质教育 培养计算机能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645 日期:2023-12-18 来源:论文网
  【摘 要】信息时代对高#32032;质的计算机人才将会#26377;巨大的需求,同时对计算机基础教#23398;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社#20250;发展人才库和动力#31449;的高校,更要适应时#20195;的发展,有效地实施人#25165;的培养。在学生教育#20013;需要改进教学方法#65292;增加上机实践活动#6529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21644;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25552;高高校学生的计算机#33021;力。
  【#20851;键词】信息素质 创#26032;能力 计#31639;机基础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信#24687;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及#20449;息技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24230;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24182;在全球性形成了前所未有#30340;信息环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21457;展,社会对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将#20250;有巨大的需求。培养学生#20449;息素质,加强学生计算机能#21147;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需#35201;,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
  1信息素质及计算机#33021;力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传#32479;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35201;由信息技能与信息态度、信息知#35782;以及信息能力组成,是人#25152;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21035;、加工、利用、管理的意识、能力#31561;品质。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23637;的重要标志,信息化的核心是计算#26426;枝术。对于学生的计算机能#21147;的界定主要包含计#31639;机应用能力、程序设计能力、#35838;件开发能力以及信息#22788;理能力。
   2 高校学生计算机#33021;力培养的策略实施
  在进行计算机学科#30340;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25945;学计划,进行有目的、有#35745;划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33021;力,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2521;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12288;2.1扎实理论,加强实践,培养#35745;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理论#25945;学的特点是既有较深的理#35770;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20855;有信息量较大的特点。教师要改#38761;教学方式,加强教学互#21160;,力求形成教师引导#20026;主、学生主动参与的活泼学风#65292;提高理论教学的吸引力。#25945;学中要因材施教,讲授透#24443;、突出重点、讲清难点,#21516;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引导学生#22823;胆质疑,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注#37325;学生的个性发展,#22521;养学生对事物能够随机应变、触#31867;旁通的能力。在进行计算机应用#22522;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20102;适度淡化讲解,强化上机实训的#26041;法,全方位地将理#35770;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反复#23454;践,让学生充分领悟理论知#35782;的实践内涵,促进学生的积极思#32771;,激发学生的潜能,扎实了计算机#22522;础知识。
#12288; 2.2解析算法,掌握技巧,#22521;养程序设计能力
  按#29031;教学大纲和教学计#21010;的要求,在进行程序设#35745;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不同#19987;业各有所侧重,教师通过自制#22810;煤体课件加强学科与专业的联系#65292;充分体现程序设计的思想和#26041;法。要教会学生分析#38382;题的能力,让学生大量的#35835;程序,熟练掌握编程结#26500;,逐步掌握常用算#27861;,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编程技#24039;。讲解同一问题可采用多#31181;不同的设计方法,以#36798;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26524;。根据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和#25945;学要求,联系专业应用#24067;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29992;计算机程序设计语#35328;解决,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24819;和程序设计能力。
  2.3加#24378;实训,交流评价,培养课件#24320;发能力
#12288;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24212;用已成为当前教学方式和教#23398;手段的主要方向。丰富的教学#20869;容,灵活的教学形#24335;,现代多媒体技术以更加友好#30340;人机界面和更贴近人们的#33258;然习惯为优势,以#25509;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来组织#21644;展示教学内容,丰富#20102;课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29983;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更#26377;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形成和#22521;养。
 #12288;在进行多媒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20805;分体现课程本身的多#23186;体特点,培养学生的#22810;媒体课件开发设计能力。教#23398;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媒体#25216;术的实训,让学生#26681;据所学的理论,收集#22823;量多媒体资料,参与#35774;计课件的部分章节,并通过校园网#36827;行发布,让学生进行交流与#35780;价。通过网络评选出#29420;具匠心、富有创意的多媒#20307;课件,进行激励表扬,让学生体#20250;到巨大的成就感,使全体#23398;生得到共同发展和#20840;面提高。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2.4利用网络,#25299;宽视野,培养信息运用能力
  利用现代#21270;的信息网络环境和教学手#27573;,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28192;道,丰富学生研究#38382;题所需的信息,训练学生对信息#30340;高效获取和使用能力,是培养学生#35745;算机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计#31639;机网络知识的教学过程#20013;,在教师课堂精讲的#22522;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21147;,正确引导学生应用Internet网络,加强以#35745;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信#24687;检索知识的培训,拓#23637;学生的信息知识面,提高学#29983;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24687;技能。利用搜索引擎查找#23398;习资料,然后下载并且#36827;行处理;通过电子#37038;件或者QQ邮件的形式,进行收#21457;作业,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20114;动。通过这些知识技能的训#32451;,增强学生的网络#35748;识,坚决抵制了网络#30340;消极因素。
  利用校园网,#24314;立学习辅导网站,把教师制作#30340;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教学#22522;本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28857;和历年试题放在网上#65292;供学生使用;此外网站中还提供#32593;上测评和网上答疑,方便#25945;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25552;供更有效的指导。网络#25945;学缩短了师生在时空#19978;的距离,为学生提#20379;了更深广的教学内容#65292;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12289;解决问题和自主学#20064;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30340;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12290;网络技术与计算机#25945;学的整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20064;理念和学习方式,#38203;炼了学生运用信息的#33021;力。
  2.5主动学#20064;,定期培训,增强教师教学#33021;力
  在计算机技#26415;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计算机#25216;术与其它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26102;代,信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不#20165;要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20855;有广泛丰富的信息素质及在此基础#19978;的实践指导能力。现代#21270;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30340;有效实施都离不开#25945;师的信息工作能力和信息知#35782;水平,信息素质决定#30528;教师在教育岗位上具#26377;的竞争能力。高校有必要根#25454;自己的特点,制定师资培训#35745;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20449;息素质教育计划,不仅#24517;须有怎样使用技术的培训#65292;而且要有怎样利用技#26415;支持学生学习、促进有#25928;的教与学的培训,增强#25945;师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33021;力。教师要不断丰富自#24049;,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开发自身#30340;创造力,推动教育事业不断#22320;发展前进。
#12288; 3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30340;栋梁和社会的接班人#65292;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网络#21270;,对他们进行信息#32032;质的培育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24049;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30446;标之一。大学生信息能#21147;与信息素质的培养,是日后学习#19982;工作的提升与创新的必备#22522;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35745;算机能力,才能得以在知识#30340;海洋里尽情地感知和#25506;索,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36843;切需求。
 #12288;
  参#32771;文献:
  [1]王丽君,程伟.#21016;宝库关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25506;讨[J].现代情报,2001, ( 4):27- 28.
  [2]孙颜红,李军民.计算机#25991;化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与#23454;践[ J].煤炭高等教育. 2003,3.
  [3]秦军,朱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38761;与研究[J].南京邮电学#38498;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31- 34.
  [4]张杰.网络教育与教育新#29702;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2,(5).
  [5]陈#27589;华,肖捷.计算机文化基础#35838;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莞#29702;工学院学报,2004#65292;12. #36716;贴于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