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德育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0629 日期:2023-12-18 来源:论文网
  【摘 要】中学生具有很#39640;的求知欲,学生和家长更#22810;关注的是知识的学#20064;,若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36866;当、适时、自然地#28183;透德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5968;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26159;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24605;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25991;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的教学#20013;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26448;,所以我们要善于把握#26102;机,吃透教材,挖掘到掩藏#22312;知识下的哲理,在课堂中#26377;意识地渗透,会收到#33391;好的效果。
  【关键词】#25968;学 教学 德育教育
#12288; 
  一、#25968;学课程中的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9233;国主义指热爱祖国#65292;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22312;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史激发学#29983;的爱国注意情怀,从而进#34892;思想教育。在课堂#25945;学中紧扣教学内容向学#29983;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正#30830;评价我国优秀数学家的伟大#25104;就,体会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36890;过研究发掘数学史的教育功能,实#29616;新课程所倡导的培#20859;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独特#30340;教育价值。例如,#23398;习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这是我国#21476;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65292;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23567;数点后6位的人。儿子祖暅、孙儿#31062;皓都继承了祖冲之的事业,刻苦#30740;究数学和历法,都取得#24456;大的成就。这能激发学生民族自#35946;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从这些例子#20013;鼓励学生学好本领,为#31038;会为国家服务。
  2.意志品格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20013;很多是独生子女,#20248;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32570;乏独立自主能力和#39037;强的毅力,意志脆弱,#32463;不起打击。所以我们要培养学#29983;良好的意志品格,学会学习,学会#29983;存。在教学中,可#20197;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35753;学生“跳一跳,能够着”#65292;给学生鼓劲打气。让他#20204;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28145;受支持和鼓励,体会成功的#21916;悦从而获得自信。#32780;且多介绍中外数学家刻苦进行研#31350;数学事例,从而引导#25945;育他们只有以顽强的#24847;志,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奋发图强的#23398;习态度,才能取得#25104;功。在学生遇到困难#26102;,多给学生鼓励,使#20182;们不轻易放弃,而在#23398;生取得好成绩时,指导他们不#35201;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3.辩#35777;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本身充满#30528;唯物辩证法。如正#19982;负,连续与离散,有穷与无穷,#24050;知与未知,实数与虚数,他们之间#20114;相矛盾却又对立统一#65292;在转化中促进数学的#19981;断发展。如数学史上三#27425;危机的出现,角的概#24565;的发展等反映了事#29289;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30340;。例如,在函数的教学#20013;,让学生理解:天地之间的万#29289;都在时间长河中流淌着,变#21270;着。从过去变化到现在,#21448;从现在变化到将来。静止是相对#30340;,运动却是永恒的!天空#20013;星星的移动,地面上大#22320;的震动,火山的喷发#65292;人类的变化……由此可#35265;,这个世界的一切量,都跟随着时#38388;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说时间是#26368;原始的自变量,那其他量#21017;是因变量。根据此,我#20204;有了函数的概念:如果#22312;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21464;量x、y,对于变量x在研究范围#20869;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y都有唯#19968;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变量x就称为自变量,#32780;变量y则称为因变#37327;,或变量x的函数,记#20026;:f=(x)。通#36807;数学教学不但可以#22521;养学生科学的思维#26041;法和创新意识,而且#24847;识到在无限的时空中,人的#29983;命是有限,因此必须善待人生#65292;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6529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12290;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集体主义#25945;育
  人#19981;能脱离集体,小到班级、小#32452;,大到社会,我们要正#30830;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31995;,增强集体观念。数学#26377;时是枯燥的,很多的规律#12289;定律、公式等,如果光靠教师口头#20256;授效果不好,因而#22312;新课程改革的今天,#25105;们提倡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相#20114;尊重与帮助,尊重别#20154;的意见和劳动,培养学生相#20114;协作的集体精神。例如,我#22312;实习时,引导学生探究两#20010;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5292;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四#20010;人共同操作,利用教具#19977;根小木棒拼成一个三角形后与同#20276;比较后,得出了三边#30456;等的三角形全等的#32467;论。学生在与小组其它成员共同#21162;力下,取得了学习上的成功,从成#21151;中让学生意识到个人#30446;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30456;互依赖关系的。让他们懂得在#24448;后的学习中,同学之间要#22242;结协作,要懂得自主#23398;习,又要懂得尊重他人,#23398;会与他人合作。
  5.审美观培#20859;,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古代哲学家、#25968;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21738;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张奠宙与#26408;振武两位先生在《数学美#19982;课堂教学》中把数学#32654;分成了4个层次:美观、美好、美#22937;、完美。其中,如#32654;观是指数学对象以形式上的#23545;称、和谐、简洁,#24635;给人的观感带来美丽、漂#20142;的感受。在学正余弦定理时,我们#24863;叹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以用如此#31616;单对称的式子来表#36798;,也惊叹千千万万的#20984;多边形它们的外角的#21644;总等于360度。美好是指数学#19978;的许多东西,只有认识到它的正#30830;性,才能感觉到它的#8220;美好”,从而培养学生对美好#20107;物的追求,培养正义感和是非感#12290;美妙是指美妙的感觉需#35201;培养,美妙的感觉往往来自“意料#20043;外”但在“情理之中”的事物。而#23436;美是数学总是尽量做到完#32654;无缺,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20570;事态度,追求尽善尽美。所以#22312;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使学生#24863;受美,发现美,培养他们#30340;审美造美能力,提高学生素质,#20063;使学生树立做事尽力而为,争#21462;做到自己能力以内的完美#12290;
  
 #12288;二、教学过程中渗透德#32946;教育的途径
  
 #12288;1.直接的德育教育。比如,针#23545;数学的学习,教育学生一#20998;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踏踏实实才#33021;有好成绩,掌握扎实的知识基#26412;功,这是任何一个伟人成功的先#20915;条件。
  2.#20197;启发式教学为手段,进行德育教育#12290;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20027;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条件让#23398;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29983;体会获取成功的快乐,培养学习#30340;兴趣。在课堂教学#26102;,提倡学生做生活的有#24515;人,去发现问题,并且要开动脑筋#65292;多思考问题,寻找解#20915;问题方法,最后再做#21040;解决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23454;践,又返过来作用于实践的。
  3.#22312;课后练习题中渗透德育思想。#20005;格要求,严格训练,要求#23398;生认真整洁地书写作#19994;,解题进行检查,从而培养学#29983;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25968;学有很多一题多解,一题多证#30340;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31934;神。此外,有些实际问题#38656;要学生自己动手调查#30740;究,这一点在新教材中#23588;为突出。比如说,在学#20064;正弦、余弦定理后的实习作业要求#23398;生自己动手解决测量问题,要#27714;学生自己找工具、#36873;择测量目标、寻找计算方法。这#3302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1644;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让学#29983;在动手探究中掌握知识同时也明白#23454;践过程的重要性。
  4.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身教重#20110;言传,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23545;学生最具感染力。比如#65292;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提#37266;自己做到勤奋刻苦,认真备课、及#26102;批改作业,向学生展现我强烈#30340;时间观念,用自己#30340;示范作用提醒学生把握现#22312;,珍惜时间。在越来越强调#23398;生发展为本的今天,以教材为#36733;体,在教学活动中渗#36879;和示范也更显重要。
  总#2004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24456;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德#32946;是伴随知识而来,但#19981;能代替知识的学习。#25152;以在渗透德育思想#30340;同时要注意可行性,不#33021;喧宾夺主。相信只要结合学生思#24819;实际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36880;渐地、自然地渗透德育#25945;育,使学生的情操#21463;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受#21040;启迪,就可以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37325;教育目的.这样才能#22521;养出品学兼优的栋梁。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