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26657;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12288;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26222;及,数字化、智能化、科学#21270;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初步#24418;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26032;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65292;即高校根据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32946;理论,通过计算机网络,采取灵活#22810;样的形式,对大学生施加#26377;目的、有计划、有组织#30340;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12289;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65292;使他们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26684;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2290;它是在科学掌握现代传播技#26415;和手段的基础上,#36890;过制作、传播、控制网络信息#65292;引导大学生在全面#12289;客观的接触信息,正确、合理#12289;准确的选择和吸收信息#65292;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30340;目的。计算机网络与思想政#27835;教育的联姻,是现#20195;教育技术运用的产物,#20351;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26410;有的优势。准确把握高校#32593;络思想政治教育的#29305;点是有效开展网络思想#25919;治教育的前提和条#20214;。
#12288;
一、教育资源丰#23500;,传播速度快
在传统思想政治#25945;育中,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信#24687;源是大量理论类、政策类、时事#31867;的报刊,其缺点是信息#37327;有限,许多信息内容滞后,缺乏时#20195;感、吸引力。而在#32593;络时代,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20102;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最有#20215;值的信息是实时动态#20449;息和全面深入的数据库。网络作为#31532;四媒体,具有对其它媒体#30340;整合作用。现有的宣传教育媒体,#22914;报刊、广播等,形式#19978;相对独立。而通过网络可以#23454;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20256;播媒介的结合互补,从而扩#23637;信息来源;同时由#20110;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24555;,这就很大程度上#20811;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20449;息资源单调、陈旧的弊端。#27492;外,网络具有信息可复#21046;性、共享性、传播速度快的特#28857;,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21151;范例、专家辅导、#30005;视教育专题片等都可以上网,#20849;同进入课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23481;以数据库、图像、#21160;画等多种形式出现,全#26041;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20026;。因多媒体技术的#23384;在,学生所获得的思想政#27835;教育的信息形态从平面性走向立#20307;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32780;增强了教育效果。
二、虚拟性#29305;征
在传统#24605;想政治教育中,传播者和受众#30340;关系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24605;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是高高#22312;上的思想权威,其#20027;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而在#32593;络中,现实社会中的等级、特#26435;、财富、身份等因素#37117;失去其效应,每个#20154;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自#30001;寻找交流对象。然而,#36825;种建立在尊重个体基#30784;上的平等的文化意识必然#19982;强调等级观念、强调权#23041;导向的文化传统发生尖锐#30340;冲突,是对现实社会奉行的权威意#35782;和等级观念的一次#35299;构与颠覆,它将极大的提升人们承#35748;个体权利、尊重个体尊严的文化意#35782;。因此,面对大学生这#20010;网络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351;传受方消除了地位上的差别,#22788;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这更有助于#38477;低受教育者的戒备心理和拒斥情绪#65292;使双方的交流更具有#20146;和力和人情味,从而#20351;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自愿#25509;受引导。在网络思想政#27835;教育中,网络思想教育主#20307;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21046;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20449;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32773;的身份,他们具有#39640;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30340;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对#22823;学
生受众不进行“说服”,而#25552;供“选”和“引导”。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2288; 三、互动性特征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你#25945;我学、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26041;法形式呆板,索然无味,学#29983;极其被动。网络使大#23398;生思想政治教育方#24335;方法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型向双向#20132;流型转变,这种工#20316;方式又称主客体互动型#24605;想政治教育方法,它很#22909;的适应了大学生心理活动#30340;特点:一是与传统的课#22530;教育相比,网上教育不受时空的#38480;制,一人授课,所有#30340;学生都可以同时接受教育#65292;这就打破了师生必须在同一个教室#37324;面对面才能进行教#23398;的状况;二是网上#25945;育不仅具有实时性#12289;交互性的特点,而且#25945;学水平高,学生收#33719;大。学生可以自由选#25321;自己喜欢的老师,随时向#32769;师提问,远在千里的老师#20063;可以立刻做出解答;三是不仅#25945;育对象可以从多种渠#36947;方便快捷的获取思#24819;政治教育信息,而#19988;教育者也可以针对不同教育#23545;象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内#23481;进行个别教育。因#27492;,网络的这种双向交流是#20854;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我#20204;应充分利用和发挥网#32476;迅捷、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的优#21183;,转变教育方式,拓宽渠道,#20570;到多视角说理,多方#20301;灌输,多渠道渗透,进一步增#24378;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12288; 四、主体性特征
#21253;括两方面:一是教育者#30340;主体性。网络上的信息#28023;量,在网络上进行思#24819;政治教育的方式
非常灵活,教育#32773;要想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23601;必须通过深思熟虑才能做到#12290;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21457;挥教育者的主动性、#31215;极性,促使他们努力探索网络思想#25919;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由#20110;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32946;资源非常丰富,大学生在网上完#20840;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25321;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满#36275;了大学生广泛参与和接受教#32946;的积极性,尊重和发挥了受#25945;育者的主体性,可以使得教#32946;更具有针对性。
高校网络思想#25919;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实现#19982;网络化境遇的有机契合,才能获得#32593;络化境遇中的价值性根基#65292;完成网络引导人、塑造人的使命#12290;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26681;据其特征,紧密结合当前高校网络#24605;想政治教育的实际#65292;加大技术、资金、人员的投#20837;力度,以建立高校网络#24605;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20026;目标,建立校园网、思#24819;政治教育专题网、“两课”#25945;学网为主导的高校网络思想政#27835;教育的网站体系,以宽广的#30524;界观察世界,用人类#25991;明的优秀成果塑造大学#29983;,努力实现网络思想政治#25945;育理念、内容、方法、体制的全#26041;位创新,建设体现#26102;代特点、符合大学生需#27714;和代表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网络#25991;化,通过网络凝聚社会#36164;源,运用网络加强教育引导,#24314;设网络培育新型阵地,努力#25552;高高校网络思想政#27835;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21147;、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21457;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32773;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瑞红.论高校网#32476;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处#29702;好的三个问题.黑龙江科技信#24687;,2007,(01S).
#12288;[2]尹瑜华,石志新.#25645;建三大平台开展网络思想#25919;治工作.湖北宣传,2007,(3).
[3]陈良,段宝平,#21490;敦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25235;好“五个结合”.#25919;工学刊,2007,(9).
[4]石林.关于学生公寓内网#32476;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时代#25945;育:教育教学刊,2007,(06Z).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